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94.54KB ,
资源ID:243237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3237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docx

1、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专业:_控制_姓名:_曾坤_学号:_3150104119_日期:_11.4_地点:_东3-202_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王旃 成绩:_实验名称: 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 实验类型: 电路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谐振频率及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2、掌握频率特性曲线的测量与作图技巧;3、了解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通频带及其应用;4、研究电感线圈以及信号源的非理想状态

2、对谐振特性测量 的影响和修正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由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串联组成的一端口网络,其等效复阻抗为: 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具有的特点:1、电路的阻抗最小;2、电路的电流达到最大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一端口网络的等效阻值,与电感和电容的值无关,即3、电压、电流同相位;4、电感与电容上的电压有效值相等,相位相反,电抗压降等于零。三、主要仪器设备1、信号发生器 2、DG08模块 3、示波器 4、宽频带电压表 5、电阻箱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由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组成RLC串联电路,选择L=40mH,C=0.1F,R=100,电路输入端接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正弦信号。计算品

3、质因数(由于电感的制造工艺使得其偏差较大,因此f0只能参考,若要精确计算f0,可能需要先测定电感的值)。 1、根据提供的设备,预先计算出谐振频率f0 的值,确定信号源输出幅值和UR、UL、UC 的极值范围。2、以f0为中心向左右扩展,保持US幅值基本不变,依次改变f, 测量UR、UL、UC 、ULC ,画出幅频特性曲线。3、将R由100 改为1K ,重复测量UR、UL、UC 、ULC ,再次绘制幅频特性曲线。4、画出上述两个Q值下的通用谐振曲线。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由元件的标称值粗略计算谐振频率f0,由串联谐振公式得:因此我们调节的频率范围应主要在2.5kHz左右。在R=100,U=3V的

4、情况下,改变f在f0两边扩展,测量的数据如下(在实验室中测得):频率/kHzUL/VUC/VUR/V频率/kHzUL/VUC/VUR/V0.580.153.130.102.5513.0511.801.970.780.313.270.152.6012.2510.701.810.970.513.470.202.6511.769.701.671.130.743.690.252.7010.698.871.531.260.983.930.302.759.998.021.411.371.254.170.352.809.387.281.301.471.544.440.402.858.866.621.211.

5、551.814.690.452.908.426.101.131.622.134.940.502.957.965.601.051.682.415.370.553.007.575.180.991.752.815.710.633.107.004.470.881.813.266.040.703.206.463.900.781.853.556.430.743.306.013.440.721.893.896.700.803.405.713.060.661.934.257.140.883.505.452.740.601.974.827.550.983.605.222.490.562.015.288.021.

6、013.705.042.270.522.055.988.451.123.804.792.050.492.096.719.071.213.904.651.890.462.127.319.491.344.004.521.750.432.168.2410.291.434.104.411.630.412.209.3011.001.634.404.061.310.362.2611.0312.241.884.803.801.020.312.3112.4613.032.085.203.630.830.272.3613.5613.402.215.703.400.640.232.4114.1714.082.26

7、6.003.320.570.212.4614.1413.672.216.503.230.470.182.5013.7612.802.127.003.170.400.16在R=1k的情况下,测量了数据如下:(由于在实验室中时间不足,故其是在仿真软件上完成,其中U=8.88V)频率/kHzUL/VUC/VUR/V频率/kHzUL/VUC/VUR/V0.650.588.713.562.65.85.438.880.750.778.654.072.655.915.328.870.91.098.544.832.76.015.218.861.11.68.345.772.86.2158.821.32.168.

8、096.612.96.44.798.761.452.617.867.1636.574.598.691.63.077.67.643.16.744.48.61.853.837.18.263.37.034.038.424.276.788.523.67.393.548.052.14.566.558.6647.7537.532.24.836.328.764.37.952.667.172.35.096.18.824.78.152.296.672.355.225.998.855.28.321.936.122.45.345.888.875.88.441.615.542.455.465.768.886.58.5

9、21.344.982.55.585.658.887.58.561.074.362.555.695.548.89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当R=100时,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如右图:我们可以看出UR 、UL 和UC 基本上都谐振频率(约为2.41kHZ)附近达到峰值,在峰值处R两端电压为2.26V,低于3V,可能是因为电感本身存在电阻,40mH电感用万用表实测电阻约20,由此计算R分压应接近2.5V,另外可能存在一些线路上的压降,所以测得结果非常符合实际。另外可计算得RLC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6.32,故L和C两端的电压值应该接近2.266.32=14.28V,实测UL0=14.14V, UC0=13.

10、67V,都比较符合预期结果。且由图中看出电感电压在f0左侧变化快,右侧变化慢;电容电压在f0左侧变化快,右侧变化慢,也非常符合元件特性。用每一个UR 同时除以2.26V,得出的数据然后画出Q=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如下:可见当品质因数为6.32时,曲线在谐振频率处达到峰值,即放大倍数最大,且在谐振频率附近位置,曲线较为尖锐,通频带宽较窄。当串联电阻R=1k时,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如下:易有其谐振频率约为2.55kHZ左右。可以看出其相较于2.41kHZ更接近于f0可猜测可能是由于实验室元器件为非理想所造成的。可计算出此时的Q值为0.632,下面是Q为0.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再将两者绘至一起,

11、有:很显然相比Q=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Q=0.632时曲线并没有非常尖锐,通频带较宽。七、讨论、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RLC串联电路谐振频率的测定方法,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更加熟练了。其次在一开始做100的实验时,由于自己过分关注数据在小范围内的变化,导致自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上面,以至于后面做1000都没有时间在实验室内完成,无奈之下测了尽可能多的100数据以便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然后由于后者必须在仿真软件上完成,从而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对仿真软件的操作上的不熟(以前其实不是很重视对这个软件操作的掌握)。以后一定多在这上模拟来增加自己的熟练度。其次,在仿真软件完成1000的模拟之后,又

12、尝试了一下100的仿真,然而仿真结果与在实验室中测得的结果相差甚远,通过询问老师,才知道(1)Vp为Vpp的1/2,(2)Multisim中函数发生器如果接的是“+-”两极,则其输出的电压是设定的两倍(这样才有了信号源输出电压为8.88V的原因),而接“+”和中线后输出的电压则为设定电压。同时在1000模拟中,我同时使用了三个示波器分别测量三个元器件的电压,当时还心存疑惑这样用是不是正确的。后来知道在仿真中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Multisim中的示波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能看波形的交流电压表,没有共地限制。而实际中的示波器则在使用双通道后有共地限制,故在实际中就算有足够数量的示波器也不能像这样使用

13、。本实验也让我加深了对模电课中相关概念的理解!附Multisim仿真连线图(自主研究):定量或定性研究实际电感器的非理想性对谐振频率、选频能力的影响 实际电感器有一定内阻,故可以看做一个电阻R与一个理想电感器串联组成,且测得实验室中电感内阻约为20。因此我们以在multisim中可以在原基础上在电感一端串联一个20的电阻来进行实验以对比。接线图如下图所示:测得数据如下表:频率/kHzUL/VUC/VUR/V频率/kHzUL/VUC/VUR/V0.70.678.653.812.655.795.218.680.91.098.494.792.75.885.118.671.11.598.275.722

14、.86.084.898.631.42.437.846.936.414.518.51.653.187.397.643.36.833.988.241.93.926.878.23.77.263.357.812.14.496.448.494.27.632.757.232.355.988.6458.052.046.372.45.245.768.6868.331.465.522.455.365.658.77.58.530.974.512.55.475.548.7做出图像如下所示:谐振频率约为2.45kHZ左右通用谐振曲线如下:将其与上绘制一起有:我们可以看出,在外电阻较大的情况下,存在内阻对电感的影响不算

15、很大,如该实验中,在外电阻1000(相较于20大得多),其谐振频率与理想电感只差了0.1kHZ左右,而选频能力则几乎不变!同时由于在实验室内的电感即为非理想状态,故我们再模拟一次理想状态下的100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频率/kHzUL/VUC/VUR/V频率/kHzUL/VUC/VUR/V1.51.23.40.322.613.3112.622.061.651.643.880.42.711.5710.211.661.83.574.30.512.89.987.411.3224.815.70.7136.814.930.922.26.28.111.133.25.583.410.692.38.4810.151.473.54.592.310.512.411.6312.641.913.93.791.590.382.4512.9713.672.14.53.221.060.32.513.1214.092.2152.870.750.242.5513.9813.512.1962.730.480.18将其得出的通用谐振曲线与以前测得的绘至一起,如下:可以看出,如同1000所做的比较一样,谐振频率变化了0.1KHZ左右,通频带也只有略微变化,故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电感内阻对谐振频率、选频能力没有太大的影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