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28KB ,
资源ID:243095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3095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易地搬迁工作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docx

1、易地搬迁工作总结易地搬迁工作总结【第一篇】:易地搬迁工作总结,易地搬迁工作总结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村新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明显,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改善了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从群众关心的住房建设着手,帮助群众建设经济适用、功能齐全的房屋,解决了群众住房难的问题.同时,水、电、路、学校、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促进了社会和谐.农村外出务工家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迁移至农村新社区后,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中老人、小孩的担忧,能够放心务工.3、凝聚了基层组织的向心力.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

2、,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密切了党群关系,解决了群众求医、法律咨询和信息需求,方便了群众生活,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提升.4、加快了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环境.搬迁群众广泛利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进一步改变了农村用能结构,推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5、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群众通过建新房、树新风、建新村,村民一改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乡风文明呈现一派新气象,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c五、存在问题1、我市贫困

3、人口多、分布广、贫困程度深.截止2010年底,按照1600元贫困线标准,全市还有贫困人口75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0.8%.主要集中在秦巴中高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2、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去年“7.18”暴雨洪水灾害,我市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受损严重,通达条件差,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的任务还很艰巨.3、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标准偏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4、配套资金落实难,资金到位不及时,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5、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细致,规划设计不到位,部分项目区的整体效益不明显.六、对策建议1、加大易地扶贫

4、搬迁规模.“十二五”期间,我市需移民搬迁45万人.恳请省发展改革委继续支持我市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增加易地扶贫搬迁规模.2、加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加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使县区在照顾面上工作的同时,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连片重点贫困区域,实行片区综合开发,统筹c兼顾,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整体带动,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骨干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和引导作用.3、强化以工代赈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认真执行陕西省以工代赈实施细则,结合新形势,不断完善以工代赈管理制度和办法,提高以工代赈工作质量和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5、与时俱进,拓宽扶持领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

5、求,在继续坚持主攻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村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c【第二篇】:7易地搬迁06工作总结,易地搬迁工作总结06年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陈户乡黄草坝滩安置区简介山丹县2006年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根据省、市、县发改委文件精神,批复我乡的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建设项目黄草坝滩安置区,计划投资463.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及国家补助资金261万元,整合中央其它专项资金37.7万元,县配套资金36万元,群众自筹128.6万元.实际完成投资464.58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搬迁专项资金261万元,整合中央其它专项资金15.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87.88万元.项目共搬迁农

6、户102户522人,恢复摞荒地1460亩;修建住宅102户,12750平方米;修复机井3眼,架设农电线路3.35公里,新建“u”型渠6公里;新建人饮工程1处;铺筑乡村道路4公里;新建卫生所1处,建筑面积50平方米;改扩建小学1所,建筑面积560平方米.项目选用的安置区农户发展模式为:基本口粮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项目恢复耕地人均2.8亩,作为搬迁群众基本口粮地,并配套相关水利设施,安置区现有机井8眼,可基本满足灌溉需求.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发展致富效益明显的特色种植业,主要以制种和啤酒大麦为主.通过奥尔丹牧业公司和新越牛产业合作社,引导搬迁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兴建高标准暖棚

7、牛舍,提高养殖业收入.加大技能培训,通过项目资金支持、政府补助等办法,引导支持安置群众通过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劳务经济成为搬迁群众的铁杆庄稼.通过上述四种主要的致富途径,安置区群众人均纯收入基本达到了3680元,有效改善了搬迁群众的贫困面貌.1c几年来,安置区平整改良土地近4276亩,通过科技培训,不断引导移民群众摒弃过去靠天种地的习惯,种养业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大力发展啤酒大麦、花卉蔬菜制种等特色种植业等精细农业,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可达135万元.2006年安置区移民总收入达到376万元,人均收入达3680元,比搬迁前提高了2000元左右.从根本上解决了沿山特困群众的生活问题

8、,提高了移民生活质量.通过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安置区教育、卫生、交通、通讯、人畜饮水等基础条件,有效地解决了移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照明难、孩子上学难、致富难等问题.使搬迁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很大的转变,改变了“二亩薄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生产生活方式,由过去的得过且过的懒散脱变成现在的勤俭节约,努力创收奔小康的风尚,人人斗在找致富路子,家家在寻找生财之道,搬迁将会是一派团结、竞争、奋发向上的气象.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的预期效果.为户迁、山绿、水清、人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确保移民项目的按规划要求如期完工,我乡采

9、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总体规划的制定,重大事项一是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一是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的调协和有关政策的指导,落实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全面监督检查项目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二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乡上积极组二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二是加强宣传织人力,采取现场座谈与发放材料相结合的办法,深入迁出地,针对移民关心的建房补助标准、耕地划分办法等热点问题作了耐心细致的解释,从思想上彻底消除了移民搬迁的后顾之忧,确保了移民入迁率.三是严格规范程序,增强项目透明度.为确保项目运行程三是严格规范程序,增强项目透明度.三是严格规范程序2c序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项目工程严格执行招标制

10、.项目所涉及到的打井、建材、整地等单项工程,项目领导小组按照项目招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公开向社会招标,实行合同管理,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项目资金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按照“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切实把项目资金用到安置群众的身上.实施项目公开制.将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工程承建单位等重大事项及时在政务公开栏中对外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项目建设的透明度.四是加强移民的后续管理.为使安置区迁入群众适应该区四是加强移民的后续管理.四是加强移民的后续管理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方面采取结对帮扶、集中培训的方式,发动当地群众结对帮扶移民发展生产,学习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邀请县上农、林、牧等方面的专

11、家,深入实地进行现场培训,让搬迁移民每户掌握12门新型实用技术.依托当地水土条件的优势,积极引导搬迁移民发展后续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一是引导搬迁群众发展在陈户乡已成规模、致富效益明显的草畜产业、花卉蔬菜制种、啤酒大麦等产业,大力发展种植业,增加搬迁群众收入.二是加大技能培训,通过项目资金支持、政府补助等办法,引导支持安置群众通过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劳务经济成为搬迁群众的铁杆庄稼.3c【第三篇】: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调研报告,易地搬迁工作总结搬迁工作的调研报告根据州政协2008年工作计划,州政协秘书处、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州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2003年以

12、来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2003年以来我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其内涵就是把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群众搬迁到一个适宜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地方,促进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结合,实现的目标是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自2003年以来,我州7个县先后被列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试点县,成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重点地区.我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以来,在州发改委专门成立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各县也均成立了

13、相应的机构,组织、协调和管理这项工作.20032007年全州共安排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24项,计划建设安置点54个,其中临夏县13个、广河县7个、和政县8个、积石山县6个、东乡县7个、永靖县10个、康乐县3个.批准总投资23207.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655万元,整合资金2879万元,县自筹1840万元,群众自筹6831万元.截止目前,全州已建成安置点29个,占计划的53.7%,其中:临夏县建成9个,占计划的69%;和政县建成6个,c占计划的75%;积石山县建成3个,占计划的50%;广河县建成3个,占计划的42.8%;永靖县建成5个,占计划的50%;康乐县建成1个,占计划的33%;东乡县建

14、成2个,占计划的28.6%.14个安置点正在建设,占计划的26%;11个安置点尚未开工建设,占计划的20.3%,其中2007年下达安置点13个,占全部计划的24%,由于省上计划下达迟,县上正在准备开工建设.共到位易地扶贫搬迁试点专项资金9178万元,占计划的78.8%,其中:临夏县到位1566万元,占计划的100%;康乐县到位320万元,占计划的44.2%;广河县到位1101万元,占计划的59.6%;积石山县到位1251万元,占计划的84.6%;永靖县到位2375万元,占计划的88.7%;东乡县到位1408万元,占计划的86.4%;和政县到位1158万元,占计划的66.7%.州财政局已将200

15、32007年省财政下达我州的工程资金11655万元全部拨付各县财政局.全州目前采取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模式有三种群众参与自建模式:如临夏县韩集镇沙楞沟、永靖县盐锅峡焦家安置区建设中,发改局与乡镇、村、户分别签订责任书,采取统一规划、设计,限定最低和最高标准,由搬迁户自主建设,主体工程由发改局分阶段验收,资金由发改局在验收后拨付乡镇,由乡镇按进度分期给搬迁户拨付补助资金,形成县、乡、村、户四级联动的建设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搬迁群众的积极性,减轻了县上的压力,项目实施顺利.这种模式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县上和农户联建模式:如临夏县、和政县、广河县、永靖县部分安置点建设中,采取乡镇包料(水泥、砖、木材

16、)、施工企业出技工、搬迁农户自备砂石料并出小工的模式,使搬迁群众既通过参与工程c建设弥补了自筹资金,也有效调动了积极性.县上统一建设模式:如积石山县、临夏县、和政县、广河县等在建设20032005年安置点时,由发改局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由施工企业按统一标准进行建设.从2003年我州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五年多的实践证明,它对贫困地区居住在山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是明显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一是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易地搬迁后,群众告别了恶劣的生存环境,集中居住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住房由过去的土房、危房变成了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房屋,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户均宅基地达到

17、了0.3亩0.4亩,基本上实现了通水、通电和宅区道路畅通.二是拓宽和增强了群众增收渠道及脱贫致富的能力.易地搬迁后,一部分群众不再依赖原有的土地“靠天吃饭”,而是通过畜牧养殖、劳务输出、商贸流通、发展高效农业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如积石山县前庄安置点离县城仅2公里,搬迁群众通过在企业打工、搞商品经营等增加了收入.和政县马家堡镇中庄村安置点临近集镇,不仅为搬迁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他们从事商业、运输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随着搬迁,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激发了他们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热情,为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基础.三是人

18、居环境有了变化.各县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中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坚持边总结、边完善,使项目规划设计更加科学,更加切合群众居住实际.目前在建和准备开工建设的项目在设计上有了很大改进,除了将搬迁户住宅统一连户集中建设,尽量节约土地外,将居住与养殖分c离隔开,改变了以往人居与畜禽养殖、厕所一院建的不卫生局面,以人为本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四是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由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迁出区域地质灾害较多,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严重,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和“天保工程”,有效地促进了迁出区域的生态恢复、建设和保护.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于我州各县

19、财政普遍困难、人多地少、山区多、贫困面大,7个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条件各不相同,要完全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1、建设进展缓慢,入住率低.20032007年,我州7个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建设安置点54个.截止2008年4月底,仅建成安置点29个,搬迁群众1741户8482人,分别仅占计划的53.7%、47.7%、46.6%.康乐县2004年胭脂镇西坡村安置点尚未开工建设;2005年全州的13个安置点仅建成9个;2006年的13个安置点中还有2个未开工建设,2007年的12个安置点仅开工建设8个,直接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截止目前,全州建成项目入住率仅为4

20、7.7%.2、配套资金落实不理想,项目建设不完整.20032007年省上给我州下达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计划中县配套1840万元,整合其他资金2879万元.由于各县财政困难,县配套资金仅到位420万元,占计划的22.8%,整合资金755.7万元,占计划的26.24%,两项资金缺口达3543.3万元.各县将国家补助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用于住房建设,c县配套和整合资金通过给水利、电力、交通等业务部门下达任务的形式落实.致使建成的部分安置点尚未实现通水、通电和道路硬化,个别没有按实施方案修建暖棚、圈舍、学校、卫生所等配套设施,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和完整性,使项目建设周期延长,竣工验收滞后.3、群众自

21、筹比例高,负担较重.20032007年,全州共下达群众自筹资金计划68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4%,户均达1.2万元.截至目前,群众自筹资金1652万元,占计划的24.2%.根据各安置点的具体情况,群众自筹资金也不尽相同,如广河县庄禾集镇大庄安置点每户群众自筹2000元,为全州最低.和政县新营乡大庄村群众自筹建房资金8000元,无法兑换土地的群众还要自筹宅基地购置费3000元,自筹资金累计达11000元.加之部分安置点建设标准提高,建筑材料、人工工资等持续涨价,群众自筹比例加大,贫困户大多拿不出自筹资金,使真正的扶贫搬迁对象搬不出,存在扶贫搬迁名不符实的情况.4、土地制约相当严重,集中安

22、置困难很大.省上要求集中易地安置点必须达到50户以上,而我州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大多数县乡(镇)没有预留公共土地,集中安置用地只能通过土地置换或购买来实现,由于搬迁农户大多居住在山梁或沟壑地带,土地贫瘠,要与川塬地带的良田进行置换难以实现,给集中搬迁造成很大难度,尤其是跨乡、村置换非常困难.除积石山县将国有土地进行无偿划拨用于宅基地建设外,其它各县受土地制约相当严重.如康乐县200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胭脂镇西坡村边家窑安置点因宅基地无法解决至今尚未开工建设.由于无法解决土地置换问题,已经搬迁入住的群众只能依靠原有c的土地,使群众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居.5、后续产业开发滞后,群众增收渠

23、道仍然狭窄.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后续产业开发投入不足、组织引导不力,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大多数群众仍然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收入渠道狭窄,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较低,仍处于基本解决温饱的状态,整体面貌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一是我州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基本上都属于就近搬迁,将原来生态环境恶劣、生存条件极差的散居群众集中搬迁安置到本村地理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只是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耕作生产仍然依靠原有土地,安置点与耕地相距较远,造成生产与生活的极大不便,生产条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后续产业发展缺乏基础支撑,难以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二是对安置点群众的就业培训力度不大,组织开展劳务输

24、出不够,群众缺乏稳定的就业渠道和增收方式.三是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仍然比较保守,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意识还不够强.6、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一是资金管理不到位,部分县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存在挤占、挪用、滞留等问题.二是由于省上的有些政策规定和我州实际存在一定差异,部分领导和干部对这项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三是由于大部分县还没有完成搬迁群众的户口划转工作,有些安置点村社组织还没有建立,仍由迁出地管理,存在管理上的脱节现象.四是群众参与建设项目的程度不高,存在政府部门大包大揽的现象.五是项目验收工作滞后,截止目前,我州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25、还没有一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c三、意见建议省上对易地扶贫搬迁在政策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还处在试点阶段,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由于各地条件的差异,要完全按政策规定实现以整村整社搬迁为主的目标等要求,项目实施中困难较多,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如下意见建议1、加大向上汇报力度,争取符合我州实际的政策.一是针对我州各县多山区,平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的实际,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汇报力度,反映易地扶贫搬迁方面不适合我州实际和现状的某些硬性规定,使上级部门能够适当变通有关实施细则并能够特许我州在搬迁模式上采取分散搬迁,安置模式上采取集中、分散、插花安置的办法,集中安置以2030户左

26、右为宜.使搬迁、安置形式更加符合我州实际.二是应根据我州县穷、民穷现状和建设成本持续涨价的实际,争取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尽量减少县级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比例,切实提高扶贫成效,真正使易地搬迁成为“惠民工程”“德政工程”、.2、严格执行“一公开、两参与、一测评”制度.全面落实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发挥项目最大扶贫效益.在今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建设中应严格执行“一公开、两参与、一测评”制度.“一公开”就是公开项目名称、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实施单位等主要内容,实行阳光工程.“两参与”就是让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方案的讨论制定,使之更加符合群众的愿望,不断提高项目论证的科学性、民主性;让群

27、众参与项目实施过程,既让群众在项目建设中增加收入、减轻负担,又让群众自觉进行监督,有效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一c测评”就是项目建成后组织开展受益群众满意度测评.3、以人为本,加强科学规划.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易地扶贫搬迁应抓好四个重点环节:一是认真开展摸底调查,选准搬迁对象、摸清安置区资源承载能力,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最佳实施方案.二是合理确定安置地.在调查摸清安置区人口、土地、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电视、教育、卫生等各方面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和评估后续产业发展潜力及群众就业机会,择优确立安置地.三是做深做实做透基础工作,积极开展搬迁户安置区宅基地划拨,耕地置

28、换等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四是科学规划易地搬迁实施方案,科学分配建设资金,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4、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资金整合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实施成功的保证.为此,必须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地把国家其它专项资金整合到项目区,增加投资额度,发挥资金整体效益.在保持管理渠道不变、资金使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整合整村推进、退耕还林、人畜饮水、农村能源、乡村公路、社会事业、国土整治、基层政权建设、农网改造及其他扶贫资金和“两基”资金,集中用于试点工程建设,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充分调动水利、电力、交通、教育等部门的积极性,搞好配套设施建设

29、,全面解决安置区路、水、电、医、学校、户籍等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5、积极培育和开发后续产业.在加强改善安置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原c则,科学培育主导产业,积极落实保障措施,引导群众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努力实现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四至五年发展、六年后致富的目标.一是依托迁入区资源优势,面向市场,科学指导,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按照农牧结合和集约化经营的思想发展生产,整合产业发展项目,完善养畜暖棚等后续产业配套工程建设.如建设牛羊养殖村、蔬菜基地村等.二是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将搬迁户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引导他们

30、发展商品经营、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增强城镇活力,壮大城镇规模,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三是加大劳务培训和输转力度.把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作为劳动力培训的重点,分批分次开展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本领.鼓励开展自主创业,并通过政府组织输转和帮助实现就业,增加收入.6、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纳入州政府对各县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建立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的督查机制,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各县提高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认识程度和工作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发挥良好效益.7、积极推广新的建设模式.各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中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取得

31、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从调研来看,临夏县沙楞沟安置点采取了群众参与式建设模式,实行国家投资阳光补助方式,调动了搬迁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减轻了县级配套的压力.这一模式符合我州贫困山区群众搬迁的实际,确保了建设质量、建设进度和入住率,建议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在全州进行交流、推广.c【第四篇】:搬迁工作总结,易地搬迁工作总结工作总结2011年9月,随着百日攻坚号角的吹响,我成为了百日攻坚工作小组的一员.自“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面对时间紧,任务中的工作特点,按照政府的工作部署,抽调精干力量,及时成立了“攻坚工作组”,并分为4个小组.坚持“协调联动、重点突破”的原则,分析和甄别剩余居民的

32、心态、诉求和生活现状,分组包户、责任到人,努力寻找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不分白天、黑夜坚持入户做工作.一、理清思路,落实工作举措.一方面一方面针对所谓的“民一方面间自卫指挥部”串联、拒签小集团,通过走访部分在职人员单位领导,力争相关部门对征迁工作的支持;及时揭穿和遏制他们造谣、蛊惑的不当言行,极力消除他们坐等“发大财”的梦想,同时与他们保持联络、沟通,引导他们了解征迁政策和政府的决心;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全力瓦解小团队里有个别诉求、另一方面“打自己主意”的边缘户,作为工作重点分配到各工作小组,通过软磨硬泡、反复周旋,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真正诉求,及时选户、算账,多渠道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二、舆论宣传,营造动迁氛围.针对部分未签约户态度强硬、蛮不讲理、一切向“钱”看的偏激心态,工作组不怕“跑断腿、磨破嘴”,向涉迁居民耐心细致地讲解征收政策,阐述征地搬迁重大意义,描绘城区发展前景,大力宣传当前c各地搬迁的大趋势,彻底破灭他们多要房,多要钱的发财梦,引导他们展望迁入新居后新的生活、早日摆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状.在入户工作中,努力寻找工作的突破口,积极促使未搬迁户实现心态上的转变.三、真情感动,推进签约进度.工作组按群众的作息时间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采取“摸实情,出实招、动真情”等工作方法,主动帮助涉迁户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用真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