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专著读后读苏霍姆林斯基“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合肥市黄山路小学 贾贤俊 苏霍姆林斯基的“知识不能成为最终的目的,而要让知识成为一种手段”可以认为就是知识的实质揭示。人类社会从产生、发展到现在,知识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知识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人们常说“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注意把握知识的实质这一教学要素,既要让学生的学习生动有趣,又要注意让学生的所学转化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防止出现课堂看起来生动活泼,但是学生的思想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没有实际教育意义。 实践,尽可能的让学生实践,这才是教学的真谛。
2、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许多学生不能获取优秀的学习成绩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迁移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们的智力兴趣,脱离了他们的生活实践,这使他们对于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上课成了极其讨厌的事,做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他们的思想始终不能集中到学习上来。所以,新课程强调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内容上,把以前课程中的繁、难、偏、旧的知识删减,增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更加注重课程内容与当地环境相适应。学习中讲到的内容要能够在当地的条件下实践,要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从而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掌握。在形式上,更加强调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
3、践的理念。当然,对于认知能力还很有限的小学生来讲,完成课程中的实践任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需要教师的支持,需要同学与家长的帮助。所以,新课程也提出交流合作的理念。在方法上,新课程强调科学的探究方法。而科学探究恰恰是科学实践的重要手段,所以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把所学的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所在! 平时,我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是写真实的事件,写真实的感受,那怕仅仅是一句话。这其实是一种实践,一种对生活的创造。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让我们记住: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合肥市黄山路小学 张清华 寒假中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多,可以
4、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两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责任呢? 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直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己的。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
5、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的。如果一个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或不认真备课、随便应付,或对学生不管不问,那么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榜样?怎么能教书育人? 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对所教课程的内容要非常熟悉,从教材、体系到知识点等都必须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难易恰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其次,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来讲,怎么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
6、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缺乏活力的。第三,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反思能力。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而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责任心。 三、要关爱学生 一是关心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二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让每一
7、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名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心得合肥市黄山路小学 王群 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一单元,读后感触很深。下面就第七条“教师的时间和个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性”,和第八条“让学生记住基本知识”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到了中学仍然有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脚步,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教师也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为学生学生进行辅导,最后效果也不一定会好。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小学阶段,教师“没有教会儿童学习”,何为教会儿童学习?也
8、就是说没有交给儿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能力,即虽然给了学生“鱼”,却没有教会学生“渔”。 这种能力主要是指哪方面呢?文章中提出了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即教会儿童很好地读和写,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掌握读和写的能力,或者说表面上能读会写,但还没有掌握其本质,所以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其不足的毛病。 何谓会读?文中提出: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会理解的读,有思考的读,才能真正称得上“会读书”。看看我们的教学,“读”的形式千变万化,“读”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每天早上
9、到校,走过各班窗前,总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平时我们老师和家长也特别要求学生要多读书,但我们是否去认真地想过,学生真正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书吗?是在追求一种故事情节,是在想获取别人的表扬,抑或是在完成布置的“要读几遍”的任务,如果在读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么读书又有什么用呢?那可真正称得上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这种阅读,除了徒增时间的耗费外,最大的益处恐怕是我们所说的“他把这篇文章读熟”了。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合肥市黄山路小学 李 华 拿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当我翻开这本书时,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生动的教学事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它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干
10、渴的心灵”。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可以这样教,该这样教。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越读越有味,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新的收获与体验。它像一杯咖啡,读后,回味无穷。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和儿童之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儿童的脑力劳动和他在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他的精神生活,是他的内心世界,倘若无视这一点,就会带来可悲的后果。” 由于频繁的考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曾一度走进为考试而学习的漩涡,联系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兴趣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无穷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
11、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在儿童的学校生活中,我们不能单单看到冷酷的分数,要用综合评价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把他们视为活生生的人,再趣味化的教学中让他们能时刻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负担;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自己也是最棒的。相信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时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长的幸福,他们就会给自己确立一个又一个明确的目标,努力追求更大的进步! 在第26条建议中,我们都会把学生这句“我把做作业的事情忘记了”,当成一句不可理喻的事。“你忘记做作业怎么不忘记吃饭呀”,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却不知学生的课余时间会被那么有趣的事情吸引,更
12、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接受新事物,而是硬性要求这样那样,其实这样已经违背了儿童的天性。 第14条建议中,复习旧知时我们都喜欢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殊不知这样反而让教材束缚住了学生,让学生成了教材的傀儡。从建议中我们知道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放过细节,抓住重点,而这种技能的掌握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的基本功之一。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中的确也给了我们许多指导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教学建议。在第3条建议中提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正如古语所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的大都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至于是自己学会的还是通过“题海”训练会的这却都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所以在
13、教育家的指导面前我们得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 这样的例子当然不胜枚举,但在这里我想我们不能一味地感谢读书班或者一味地称赞这本书。一切的好处优点只有在我们认真阅读加理解后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是硬道理,才是真回报。 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培养学习愿望 摆脱厌学情绪 读给教师100条建议之感合肥市黄山路小学 陆海玲 假期里读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其中第53条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对我启发很大。学生厌学虽然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但是没有学习愿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学生的厌
14、学情绪,作为教师也有着不可推托的责任。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一)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挑战的快乐。 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用自己的态度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绪感觉,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让他们产生满足感,获得知识的健康疲劳感。这样很多学生学习的愿望就会强烈起来,认识到学习是如此快乐,如此美妙。 对于学困生,要制定较小的目标,让他们经过努力就能实现。比如:对于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订“每天都少错一题”这样的目标,一般学生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就能产生成功的喜悦。我们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评价也要放低标准,只要有进步就给高分
15、,错1题2题也可以打“优”,这样不致于挫败学生的积极性。 对一些优等生更要注意。以往教师喜欢把一些难点讲精讲透,让学生学起来感到简单容易理解,使学生觉得教材中没有任何复杂的地方,一切都很容易,不需要花时间,这样学习就显得消极,久而久之,创新能力就会下降,学习愿望自然降低。那么对于这些优等生,就应该让他们自己解决难题,给他们挑战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学生只有在付出自己的劳动后,获得成功才是快乐的、诱人的,这样的学习才会变得自觉自愿。(二)教师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赞美。赞美是春风,让人温暖和感动。赞美是激励,它能充分体现学生心中美好的憧憬和理想。生活和人生需要赞美,
16、孩子们需要热情鼓励。教师在和学生接触时,如果多些宽容与赞美,少些惩罚与贬低,使学生免遭痛至心处的伤害,也许最后的结局会更完美。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人的个性要和谐发展,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教育方法更是教育园地的一支奇葩。“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子。” 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就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三)开展各种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现
17、在的很多学生缺乏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的意志品质。作业多就叫苦叫累,太阳晒就怕上体育课,学习上遇到困难自然就容易退缩。我们教师要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让学生互相激励,互相鼓舞,互相评价,互相帮助,增强学习愿望,让厌学情绪远离他们。 总之,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学习情绪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我们教师平时要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乐于学习,主动的掌握学习。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合肥市黄山路小学 梅秀真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感觉在很多篇章中都不同程度地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学生的智
18、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阅读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等等,这些都能看出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必要会读书、爱读书。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阅读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同时要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阅读体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读书收获。当然,读书是一个长期性的事情,短时间内不可能有那么明显的效果,我们老师应该用发展的
19、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不要带有功利思想,学生还没怎么读呢,就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等等,使学生感到阅读是件困难的事情,而让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厌恶心理。我想,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指导学生阅读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提高阅读要求,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不光学生要阅读,他还强调老师的阅读。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就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扪心自问,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老本”够用吗?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吗?很显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甚至有些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
20、无止境,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一条最好建议。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所以我们要真读书。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大声呼吁:要构建一个书香社会。冷静下来一想,是啊,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处境! “只读教材、教参这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什么书都拿来读一读。读文学,可以让你有文化底蕴;读历史,可以让你洞悉一切;读生活、读人生,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2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读书,读教育名家的书,吸纳各家思想之所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每天四问,我想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问:“今天,我阅读了吗?” 给教师的建议 读后感 合肥市黄山路小学 欧旺英 作为教师,我们很多人都体会到过:有时候,一节课40分钟过得很快,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情感汇聚到了同一个轨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活跃,情绪饱满。一节课下来,教师精力充沛、心情舒畅;有时候,一节课却过得很慢。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挤牙
22、膏似的,一词一句停停顿顿,不管如何撕心裂肺的吼叫,总不能平息那烦人的吵闹声。一节课下来,教师身心疲惫,心情郁闷。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所以,课堂40分钟时间是我们整个生活时间的经典。这一个个40分钟的生活质量决定我们整个的生活质量,也代表着学生在儿童时代的生活质量。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好,提高40分钟的效率是在新课程时代下为学生减负,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一条捷径,是我们教师的用不放弃的追求。 提高40分钟的效率并非是“精心备课”能“解决”的,更需要我们的教学经验,对“课”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发展的正确把握。作为年青教师,我觉得对这些很“玄乎”、很“抽象”的东西很难去正
23、确理解、正确把握。我不敢肯定“什么样的课”是有效的课,“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有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在这些核心问题面前总显得那么力不从心。记得在前几次教研课之后,教研员高老师总会跟我讲同一句话:“教学内容只是载体,发展学生思维才是根本。”这句话从字面来看很好理解,但真要揣摩出真意来改变课堂教学行为却很难。 零零落落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很多章节,有很多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受颇深。他说: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在进行思考了。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小学教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
24、了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学生解应用题很顺利。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却使教师们深为吃惊:原来那位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思考。可以想像得出,这位女教师在前年里,许多教师会交口称赞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时也会以此自豪,认为自己的教学能注重实物演示,真正体现了一切知识都源于感官的知觉!然而,在第五年时,我们才发现这位女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催眠状态
25、。 不难看出像这样的女老师的确是在“认真备课”,然而这样的认真似乎走错了方向,给学生的发展带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大师举的这个案例是想告诉我们,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即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应当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学生从事的积极的独立劳动在内。学生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考,还应当动手做有些事。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大师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更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身
26、体验去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脑力劳动在不断有效地进行着。 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进行,伴随着的不是教师简单说教和学生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探究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营造探究的环境,要让学生的课堂行为赋予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是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具体到教师操作方式,我们看到大师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
27、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践中去证明一种解释和推翻另一种解释。我们能感受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某个知识有所了解,更是对这个知识所关联的其他知识有深刻、全面的、客观的理解。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显得稳稳当当、扎扎实实.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合肥市黄山路小学 秦璋 读书摘要: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 学习体会: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大多仍然也只能沿用的是前人的老的教学思路和旧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待教育的一些新问题,尤其是“后进
28、生”问题,缺乏教育的技术与艺术的解决,仍然是“打、骂、罚”。在此过程中,鲜活的孩子们,在我们这些教师所谓“很负责任”的教育中,“自尊感”、“进去心”、对“学习的爱”已经渐渐消逝,他们对待学习越来越麻木。其结果就是后进的越来越后进,教师也越来越烦恼。在这恶性循环下,美妙的教育过程对于这些“后进生”和“后进生”的老师来说,都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 在对“后进生”充满爱心、耐心的同时,更需要一份智慧的思考,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轻言放弃。当我们做到这些后,我相信,在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上,都将会盛开教育那欢快、灿烂的花朵,同时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学生
29、也将会再次在心头一同共享那份教育的温暖!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合肥市黄山路小学 施筱青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读书吧!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
30、建议谈到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启发匪浅。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
31、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总之,读过这本书后,带给我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以后还要多看次类的书籍以资增强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
32、。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合肥市黄山路小学 王凤兰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深受启发。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后进生的几条建议。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 对这些儿童来说,我们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看法了,对“后进生” 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 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