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涉世家教案3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基本做到独立翻译2掌握本文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教学重难点】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过两个成语:“焚书坑儒”和“指鹿为马”这两个成语反映了发生于秦王朝两代皇帝在位时的两个历史事件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自称始皇帝,妄图“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然而,仅仅传到二世,只存在了十五年的秦王朝就垮台了900名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在陈胜、吴广领导下,用被
2、统治阶级视为贫贱的手,折木为兵,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结束了“焚书坑儒”、“指鹿为马”的残暴时代这次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其经过如何?起义以后发展的形势怎样?我们学习陈涉世家这篇课文后,就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二、了解作者、作品、时代背景1.作者背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官
3、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2.作品背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记”(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看重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时代背景: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驿道,对匈
4、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 闾(l) 谪(zh)戍(sh) 当行(hng) 度(du)已失期以数(shu)谏(jin) 罾(zng) 间(jin) 祠(c)陈胜王(wng) 忿恚(hu) 笞(ch) 毋(w)宁(nng)有种乎 蕲(q) 谯(q
5、io) 会(hu)计事长吏(l) 以应(yng)陈涉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2)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琅琅上口四、自主学习、合作翻译本文篇幅较长,可依翻译学情拓展为三课时(补充注释如下) “尝”:曾经 “辍”:停止“之”:去,往 “怅”:失望“苟”:如果 “若”:你“太息”:长叹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闾左”:借代贫“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 “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素”:一向向来“故”:故意 “亡”:逃跑“佐”:帮助、协助 “固”:本来“十六七”:十个里面有六、七个 “从”:顺从“为”:
6、建筑 “以”:用“将”:率领 “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骑”:古时一人一马为称骑 “被”:通“披”“立为”:于是被拥立 “苦”:被压迫的“以”:虚词“来”参考译文: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地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7、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恢复楚国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
8、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被草树包围着的祠堂里,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人),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吴广
9、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起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群众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到达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
10、(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扫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1000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入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
11、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述全文学生在上节课翻译全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复述陈涉世家的内容大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文章鉴赏做基础要求:1.用现代白话复述;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可参考前边所做的填空练习说明:翻译课文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解决疑难,以此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读习惯和善于利用注解的习惯应该说,做到这些,课文大意学生已能明白了用复述的形式,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内容学生能够复述主要情节,即说明达到了教
12、学目的陈胜的经历:出生贫寒,少有大志谪戍渔阳,会天大雨,谋而举计行卜问神,装神弄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巧施苦肉,杀尉起义自立将军,攻下大泽令人徇蕲,攻克诸郡(铚、酂、苦、柘、谯)至陈一役,苦战守丞号令三老,计事豪杰众人推举,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诸县百姓,纷纷响应二、师生合作,赏析全文1.分析课文第1段这段文字介绍了陈胜的哪些情况,是通过什么手法介绍的 这段文字除简介陈胜、吴广的姓名籍贯外,侧重介绍了陈胜的出身和性格,重点是以记叙陈胜与别人对话的手法表现陈胜不安现状,胸怀大志,有政治抱负的性格特点“陈涉少时,尝与人拥耕”,说明陈涉是个无田无地,靠帮别人打工为生的贫苦农民“怅恨久之”,表明陈胜对自己所
13、处的佣耕地位怨恨不满而对话中的“苟富贵,无相忘”,表达了陈胜极想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愿望,也反映了他具有朴素的阶级友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则通过形象的比喻,道出陈胜怀有远大的志向这样课文开篇就让读者了解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却有反抗精神,胸怀大志,不同常人小结:第1段,交代了陈胜少有大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不甘受人奴役,想改变受压迫、奴役的地位2.分析课文第2段这段内容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谋划经过,表现了他们敢于反抗的精神和超群的斗争谋略可讨论如下问题:(1)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举行起义的?陈胜,吴广等九百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
14、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敢于反抗的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为了救国救民而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出陈胜的“鸿鹄之志” (2)陈胜、吴广进行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首先分析天下形势,拟定斗争策略“天下苦秦久矣”,简明而又准确地概括了当时的形势,揭露了秦王朝的苛政,表达了人民群众积蓄已久的不满与反抗情绪,揭示了爆发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在这种形势下举行起义,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
15、召群众,发动起义的斗争策略陈胜坚信,这样做一定会得到“宜多应者”的效果然后为起义作舆论准备,他们运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方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回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 小结:第2段,二世元年,秦发闾左適(谪)戍渔阳,适逢大雨,道路不通,戍卒延误期限,面临死亡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这是他实现抱负的大好时机,于是,和吴广商量决定起义交谈中,陈胜分析了当时的秦国的社会现状,并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的建议,得到了吴广的响应交谈中,陈胜充分展示
16、了其洞察时局的能力接下来,为了给起义做好舆论准备,为了巩固陈胜在士卒心目中的地位足智多谋的陈胜又做了鱼腹藏书的小动作,并让吴广夜晚在丛祠中篝火狐鸣,士卒惊恐,私下里对陈胜另眼相看3.分析课文第3、4段:(1)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陈胜、吴广发动起义通过五个步骤:“并杀两尉”揭开了起义的序幕,接着发动群众参加起义,然后建立领导系统“并杀两尉”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又设下激怒将尉要杀吴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之有理这又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再提出“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
17、业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陈胜的这些话,说得慷慨激昂,激动人心,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2)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正确谋划,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戍卒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
18、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盛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小结:第3、4段,吴广利用好人缘,使苦肉计,惹恼押送的军官,将尉责罚他,众人被击怒吴广、陈胜趁机杀了将尉群龙无首之际,陈胜站起来,先揭秦之苛政,又谈面临的形势,晓之以厉害,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唯一的出路,然后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鼓励众人众人响应,设坛盟誓,起义开始攻下大泽,收下蕲、铚、酂、苦、柘、谯最后攻下陈地,众人推举,陈胜为王,国号张楚三、品评人物要求学生选
19、读课文中有关陈胜说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1)“苟富贵,无相忘”(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分析:(1)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2)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3)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
20、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4)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四、布置作业,设计课本剧要求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分幕合作创作陈涉世家的课本剧要求:1情节尊重原作,可加以合理想象、创造2语言通俗化、口语化,言行突出人物个性特征3尽量少用旁
21、白,适当运用道具【资料宝藏】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
22、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2陈涉世家说课稿我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作为对一篇文言文传记课文的思考:1.对文言文而言,字词的解决是必然的,然而是把解决字词作为学习的起点甚至是目标,还是把它作为手段,结合在过程中?2.就课文而言,我们学习的指向是“陈涉起义”这一事件及其意义,还是陈涉其人在某一历史场景中的言与行?3.是就文解文,还是进行历史还原?是袭用历史定论,还是让学生与原初的文本进行对话?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我们面对教材时,首先还是一个采取何种思维范式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不言自明,虽然在实际操
23、作中绝大多数老师还是会因袭与简便起见采取逐字逐句的解释,但大家都已经知道采取第二种方式是较为合理的教学方式,只是对于其中的原因却不甚明了我想最理想的文言文教学就是让学生用文言的句式来直接进行阅读与思考,而不应该时时借助于翻译这一拐杖字句的疏通,只是为了在肯綮处给学生以帮助,而不应该把文言文教学当成先翻译为白话,用白话思考、讨论对话的过程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想纠正由于政治的原因所导致的对课文理解的干扰,由于对“农民起义”这一政治形式的重视,所以本文作为人物传记,却被错误地当成是历史事件的记叙来进行解读我以为这在教学中应该进行“纠枉”第三个问题又回到了学习鲁迅自传时的困惑:是授予既定语文及历史知识,还
24、是让学生与历史上的心灵进行直接的对话?由于在上一课文已经讲得比较多,这里不再展开以上的这些思考也势必将影响到教学的设计教学处理意见首先,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避免两个很容易走入的“误区”:以翻译代替教学把文言文学习等同于一种新的简单训诂学,而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文感”,采取的方法,一是诵读,二是多直接用课文中的原文来解答问题,尽量少用翻译后的句子来回答问题大量讲史记及其司马迁的知识,以知性的介绍代替感性的阅读史记作为一部伟大的历史及文学著作,它的某些特点在文中有着体现,不应该用伟大的定义来取代文本的解读在具体操作上,我的个人观点是在解决整体诵读课文和重难点字词的基础上,向课文外面走,“把历史
25、请回来”,用增加课文历史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时代复原:把“陈涉起义”放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中;从秦统一六国开始,到秦的暴虐与各地的怨声,并略讲陈涉起义之后的故事(楚汉相争),即重现一个“史诗般的英雄时代”,点明其序幕的作用理解作者采取人物记传体形式的原因与特点:突出个人在事件中的命运与感受,而不只是人当成历史发展中的可有可无的几个符号这从文章的裁剪,条理,人物言行的处理中可以看出这一点,譬如,文章中多次详细引用了陈胜的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死国可乎”,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中陈胜“天下苦秦久矣”的一段话,不计算标点,整整用了100个字;而写一场战争,有时
26、则不到十个字,如“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10个字,就交代了两场战争的经过与结果这种详略的取舍,无疑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历史是从语文中被分家出去的,我个人有个观点,认为自己失去了历史的观照后,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显得越来越单薄,所以我认为,对历史兴趣的培养也理应成为语文教育的兴趣所在,像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参读茅盾的小说大泽乡,有能力的可以要求他们阅读史学名著史记,而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则可进一步推荐阅读诸如万历十五年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等新历史著作,以为语文获得一个思考的厚度而且在备课和阅读中,如果我们拥有足够多的资料,也许我们可能便可以我可形成一种个人性质
27、的特殊的“历史阅读观”,一种接近怀登海特称之为“诗意历史”的历史阅读观:史记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资治通鉴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