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69KB ,
资源ID:242739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2739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榆林黄粱镇某矿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榆林黄粱镇某矿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1、榆林黄粱镇某矿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榆林黄粱镇某矿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榆林黄粱镇某矿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交通位置该矿位于榆林市东北方向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管辖。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原榆(林)神(木)公路从矿区中部通过,已建成的榆阳区运煤专线向西南约20Km与西(安)包(头)公路相接。已建成通车的西(安)包(头)、西(安)(安)康、神(木)黄(骅)铁路与即将建成通车的西(安)南(京)铁路相连形成北与京包线相连,东有大秦、神黄两条西煤东运大通道与京九、京广线相接,向南与陇海线相交,沟通了本区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沿海地区联系,矿井距

2、牛家梁铁路集装站15Km,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见图1-1)。图1-1第二节本矿的地质条件及自然因素一、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煤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接壤地带,地貌类型主要为沙丘地貌及黄土沟壑地貌。黄土地貌部分地形变化较大,而沙滩地部分则地势开阔平坦,总体地势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煤矿区内海拔标高一般在1168-1221m之间。按各地貌单元的成因,将本区地貌划分为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二类。风沙地貌:区内广泛分布,约占总面积的90%,地貌类型为固定沙及半固定沙,植被覆盖率较好。厚度一般几米至十余米。组成物质是粉细沙、中粗沙和粉质沙土。风力作用是风沙地貌的主要成因。

3、黄土地貌:分布在煤矿区西南部的局部范围,约占总面积的10%,梁顶平缓,常被薄层片沙覆盖,冲沟陡深,地形高差较大,植被稀疏,为典型的黄土冲蚀地貌。2、水系煤矿区处于黄河一级支流榆溪河流域,区内地表沟流榆溪河支沟头道河则沟由东向西从井田以北流过。3、气象本区地处我国西部内陆,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冷热多变,昼夜温差悬殊,干旱少雨,蒸发量大,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等三个月。全年无霜期短,十月初上冻,次年四月解冻。(二)水文地质1、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将矿区内含水层划分为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和中生界

4、碎屑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层。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A、第四系上更新统湖积层,全新统风积砂、冲积层孔隙含水层(a)风积砂:广泛分布矿区地表,岩性为粉细砂,厚度变化大,透水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在低洼地带和滩地区与下伏萨拉乌素组构成同一含水层。(b)冲积层:成条带状分布于榆溪河与秃尾河两侧,含水层为中细砂,局部为粗砂,孔隙大、透水性强,富水性好,含水层一般厚3-10米,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米,矿化度小于300mg/L。(c)湖积层:集中分布于沙漠滩地区,其它地区零星分布。主要含水层为萨拉乌素组,岩性以粉细砂、中粗砂夹亚砂土为主,结构松散,孔隙度大,易于接受补给,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其富水性严格受地形地貌及

5、含水层厚度的制约,一般在低洼处多形成富水性强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3m,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或HCO3-Ca型水,矿化度小于300mg/L,是良好的生活用水。B、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及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隔水层广布全区,连续分布,厚度0-175m,南厚北薄,岩性为一套黄、深红、浅紫红色粘土及亚粘土,含钙质结核,富水性极差,是区内主要的隔水层组。中生界碎屑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主要有侏罗系中统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及下统富县组含水层。总体上看,本区含水层以侏罗系砂岩为主,其结构致密,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是一微弱含水岩组。A、侏罗系中统安定组裂隙承压含水层分布于叶家湾-小草湾-王家伙场

6、以西,厚度10.56-169.17m,上部岩性以紫红、暗红色泥岩、紫杂色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为主,下部以紫红色中、粗砂岩为主,夹有砂质泥岩。含水层主要在该层底部,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据C54号孔抽水资料,含水层厚度28.85m,单位涌水量q=0.0564L/s.m,渗透系数K=0.205m/d,矿化度207mg/L,为HCO3-CaNa型水。B、侏罗系中统直罗组裂隙承压含水层分布于青草界-黑龙沟-古庙梁以西,厚度变化大,一般为8.9-190.5m,上部为紫杂色、灰绿色泥岩与砂质泥岩互层,下部为黄绿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大型交错层理发育,是本段主要含水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据C52号钻孔抽水资

7、料,单位涌水量q=0.093L/s.m,渗透系数K=0.35m/d,矿化度M=225m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C、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承压含水层延安组厚度一般为275m左右,其岩性为一套中细粒砂岩与砂质泥岩,粉砂岩、炭质泥岩互层,节理、裂隙极不发育,富水性极差。从大量抽水资料可以看出:在垂向上,表现出随着深度增加富水性变差,渗透系数变小,矿化度增加,水质相对变差的趋势。延安组各主要可采煤层上部均有15m左右的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局部为粗粒砂岩,是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侏罗系下统富县组裂隙承压含水层全区分换行布,平均厚度78.43m,岩性主要为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其次

8、为紫杂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含水层主要为灰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二、自然因素(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矿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补给量受大气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形式,地形地貌,含水层岩性诸多因素的制约。矿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6.6mm,多以暴雨形式集中于每年的7-9月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沙漠滩地区、地形平缓,透水性好,降水入渗系数0.3-0.6;黄土丘陵区,地形破碎,沟谷坡度大,降水的入渗系数很小,一般小于0.1。另外沙漠滩地区地下水还接受凝结水的补给,但补给量甚微。矿区内各大水系的地表分水岭与地下分水岭基本吻合,补给区与排泄区的地形高差较大,

9、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后,地下水向河谷区和洼地区运移,运移速度取决于含水层岩性和基底岩层形态特征及水力坡度(一般在5-20)所以沙漠滩地区汇流相对集中平缓,出露大泉多,河流量比较稳定,内流湖泊、海子分布较多。黄土地貌区地下水流向分散,泉水细流,时有干涸。基岩承压水以侧向补给为主,并与潜水存在互补关系,主要通过越流或“天窗”顶托方式发生联系。地下水除以泉泄流方式排入河流之外,垂向蒸发亦是主要的排泄方式之一。沙漠滩地区及内流中心地带,地下水位埋深多小于3m,湿地或湖泊为地下水的蒸发排泄创造了条件。矿区地下水流向松散层孔隙潜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潜水的径流方向由高至低与现代地形吻合,河谷区潜水径流方向与地表水径

10、流方向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夹角。深层地下水径流方向基本沿岩层倾向由东向西或西南方向运移。地下水动态反映出八、九月份或九、十月份水位和泉水流量达最高值,雨季后逐渐下降至次年一月,二至三月份冰雪融化,地下水位与泉水流量又有微小回升,随后继续下降,到雨季前四、五月份下降为最低值,年内出现两个峰值的动态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一般滞后于降水峰值期,其滞后时间及变幅与地下水补给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一般补给区面积大,径流途径长,则滞后时间长,年变幅小,沙漠滩地区水位变幅一般在0.5m左右。年际变化基本与降水周期同步,但有一定的滞后期,其滞后期长短亦主要与地下水的补给面积大小有关。综上所述,矿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

11、气降水及少量凝结水的补给,因受本区特殊气候因素影响,形成每年7-9月份和凌讯期集中补给,长年消耗的特点。目前矿井涌水量较小,正常涌水量约为15m3/h,矿井水为中性水,主水泵、备用水泵、检修泵为同型号、同功率D6-256配套电机功率22KW3台,排水能力为46m3/h,工作面顺槽的水利用小水泵排至主水仓,由主水泵一级排出地面。(二)灾害产生原因及地点1、本矿井可能发生的水灾害地点。回采工作面顺槽掘进工作面掘至北部矿界的水库2、水害的预兆1煤层发潮发暗,本来是干燥发光亮的煤层,由于水的渗入变的潮湿、暗淡。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3有时可听到水的“嘶嘶”声。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

12、顶及底膨。5煤壁和巷道壁“挂红、挂汗”,水的酸度大,发涩有臭鸡蛋味。6顶板突然涌水或底鼓的现象发生。7出现压力水流,这是临近水源的征兆;水充清澈,距水源稍近;水源浑浊已逼近水源。8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如“CH4、CO2、HS2”。9顶板压力异常。第二章预防发生水害事故的措施第一节组织措施1、为有秩序的抢救遇难人员,处理事故尽快地恢复生产,特成立救灾指挥部。(1)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矿长副总指挥: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技术负责人机电副矿长成员:采煤队长通风科长机电科长保卫科长安监科长调度室主任。(2)救灾指挥部成员通讯录(3)救灾指挥设在调度室,调度室电话:805(内部)2、井下一旦发生重大事故,

13、事故的首先发现者必须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和通知附近工作人员。3、矿调度室首先向矿长汇报事故情况,立即按计划组织救灾指挥部,并组织人员投入救灾。换行4、组织井下工人有效地控制事故范围的扩大,在无法控制灾害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必须有组织地按原定的避灾路线迅速撤出。5、事故发生后,必须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和准确统计留在井下人员。6、救灾人员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位置,选择捷径到达事故地点,以便尽快地进行抢救和搜寻遇难人员,井下救灾基地应设在灾害地点附近支架完好的进风巷中。7、救灾的方法和原则应根据救灾的性质和地点确定,一般采取切断电源,直接救灾,封闭事故区域等方法进行。8、抢险组、物资准备组、材料购置组第二节矿井水

14、害预防的技术措施一、地表水的防治1、由矿领导组织有关人员现场查看地表采空塌陷情况,对漏水隐患的地点进行封充封堵处理。2、重新挖砌主副井筒附近的排水沟,确保洪水不入井内。3、疏通工业广场及道路的各条水道,保证雨季排水畅通。4、在雨季来临之前,附近准备足够的砂袋,并由专职人员管理。5、库存足够容量的雨衣、雨鞋、铁锹等防洪物资,并且由专人负责成立防洪领导组。二、井下防治水1、查清周围小窑分布、开采范围和积水情况,在建设及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与其它矿井采空区沟通。2、采掘中一定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有水必放”的原则。以防渗水事故发生。3、在井底皮带运输巷设有容量足够的水仓和排水设备,确保

15、在24小时内最大的涌水量。4、在机电硐室及水泵房通道内安装防水密闭门。5、在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配备有小水泵,以防工作面积水。6、在断层带附近要加强观察,如发现水量增大时,采取专门的堵漏措施。7、该矿井本年度可能发生的水患灾害地点主要是相临工作面采空区积水,所以在对上一回采面进行封堵(闭墙)管理时,闭墙必须没有水池或反水管,不得堵死,防止采空区形成积水。第三章水害事故的处理计划二、临场处理1、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在班组长或者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抢救,就地解决,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护,堵住出水点,以免事故扩大。如情况危急,水势迅猛无法抢救,则应有组织地避开压水头,迅速撤

16、离事故区的地面。2、调度室接到透水报告后,要立即向矿领导、局办公室、局领导汇报,并通知有关救护人员同进行抢救,同时根据出事地点和可能涉及的地区通知人员撤离。3、透水后,应尽可能将水引入水仓,启动全部排水设备,全力以赴排水,在排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增设水泵和管路。4、测量并掌握涌水量的变化。5、查清涌水地区标高、围岩及巷道破坏情况,并绘制简图。6、必须保证排水设备不被淹没。7、加强通风换行管理,排除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8、封闭水口,防止二次透水。二、在本年度正常的采掘生产中,特别应注意北部矿界的水库,随时掌握采掘情况,有具体有效的防水力量和防水措施。第四章避灾撤退与人员抢救第一节避灾路线一、如

17、撤退路线受阻,撤退人员应急速撤到巷道独立或住付巷联络处,自己动手,寻找物资建立临时避难室等待求援。二、在避难室待援时,要尽量利用新鲜空气。并不断发出求救信号。三、要沿煤层上山方向撤出。四、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回采回风顺槽风桥回风大巷副井底地面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掘进回风顺槽风桥回风大巷副井底地面第二节人员抢救、自救与互救一、人员抢救在事故发生后,临场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在判明事故的发生性质、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程序的基础上,班组长和老工人带领其它同志,迅速断地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在灾势尚未扩大的情况下,一方面在效地防止灾害面积的增加,另一方面紧急救护受灾人员,减少人员伤亡。紧

18、急撤退的情况,带班长、老工人应组织工人有条不稳的撤离,并认真救护伤员,给下井的队伍指明事故发生地点和具体路线。救护人员进入井下,首先救护伤员,安排足够的车辆和器材将重伤员首先送到地面进行抢救。二、矿工自救和互救必要时,每个下井工人都必须佩戴自救器,在井下发生瓦斯和煤尘爆炸时,一定要沉着、冷静,不乱跑乱叫,在受冲击的地点,应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主向的,脸向下,头贴地,用湿毛巾掩住口、鼻,用衣物盖住身体,在爆炸的一瞬间,要尽量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的高温有害气体,同时,迅速将佩戴有的自救器取下代好,撤离险陛。在发生井下火灾时,处于出事地点回风侧人员,须立即将佩带有的自救器戴上,然后撤离现场。在撤退受

19、阻的情况下,人员撤到避难室待援。1、在通向避难室的通道上留下标志,以便救护人员发现。2、避难时要保持静卧。避免体力消耗与空气消耗,以延长待援时间。3、所有遇难人员的矿灯只留一盏照明外,其余灯需全部关闭。4、要不断敲打铁器,管路和岩帮,发出求救信号。5、遇险人员要发扬团结友爱,互助精神。照顾好。三、救护工作发生水患时,根据涌水地点的具体情况,寻找可能发生的避难人员,抢救弱水人员,救护人员应注意援水地点是否有害气体涌出佩戴氧气呼吸器。第五章事故处理的组织领导以及现任名单第一节事故处理组织领导一、矿井发生重大事故时,调度室值班员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按下列顺序通知各领导和有关人员到矿调度室组织救灾抢险

20、。二、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在通知矿领导成员的同时,按所发生事故的性质,依次通知该事故的救灾指挥部的组成人员。三、未列入指挥部门名单的各部门负责人、成员,在发生事故时,均应根据责任名单,履行各自的职责,不得离开救灾现场。第二节矿井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有关人员职责一、矿长是处理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主要技术负责人和各副矿长、主管局局长、救护队长的协助下,制订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换行事故的作战计划。二、各有关副矿长指挥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须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材料设备,并由指定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材料设备,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

21、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三、矿调度主任负责对事故情况的迅速掌握,及时向矿领导汇报,并通知有关部门调动物资、设备、人力和车辆,迅速组织抢救工作。四、生计科长按照矿长命令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资料,并根据矿长命令完成测量打钻工作。五、通风科长按照矿长命令完成矿井通风系统,注视主扇工作状况和井下灾害情况,组织和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其它有关措施六、机电科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改编主扇的工作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根据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和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七、采煤队长负责查明留在采区或工作面的人员人数,并采取措施将它们有组织地带领撤到

22、安全地点直到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详细报告给矿办公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八、安全科长负责灾害发生后的巷道安全畅通及巷道维修处理。负责井下火灾发生的防灭工作,协助救护队组织抢救遇难人员,完成其它有关任务。九、安监科长根据作战计划,按照规格规定,对抢救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十、矿调度值班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救护队长、矿长及有关领导和单位,及时传达矿长的命令,通知电话值班员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十一、矿灯发放员根据井下人员的挂牌和领

23、取矿灯号码,查清井下人数和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没有指定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并在井口严格检查,制止入井。十二、救护队长对矿山救护队具体责任。全面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火灾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十三、办公室主任负责查明遇难人员的住址、姓名和家庭情况,按矿长命令完成取他有关工作。十四、工会负责人保证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适宜。十五、医务室负责负责对受伤人员的治疗和组织狐狸及药物供应。十六、保卫科长负责换行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十七、通讯负责人接到矿调度室及矿长通知后,立即召集各有关人员和事故的联系工作,并按通知顺序及时传达各项命令。第六章处理事故必备的技术资料矿井通风系统图矿井避灾路线图井下消防洒水,排水管路系统图矿井供电系统和井上下电话安装地点图矿井运输系统图井上下对照第八章救灾器材的保管和通讯设施的配备第一节救灾设备、器材、工具的存放地点管理方法1、井下排水管路与备材。2、对救灾设备、器材、定人、定物,执行专人负责制,并由矿长负责,安检部门配备,每季核查。3、地面救灾物体的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