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218.82KB ,
资源ID:242642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2642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供应链柔性分析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供应链柔性分析论文.docx

1、供应链柔性分析论文摘要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理论界以及实业界对供应链柔性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好铺垫。接下来对供应链及其柔性进行了剖析。供应链柔性是供应链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它具有空间拓展性、时效性和相关性,供应链柔性的能力从低到高可划分为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然后更进一步地探索供应链柔性的内部组成,将其划分为产品柔性、时间柔性、资源柔性和数量柔性四个维度。为了对供应链柔性有一个定量的认识,本文重点探讨了供应链柔性的度量方法。在供应链柔性系统集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度量过程,提出了供应链柔性

2、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关键词:供应链 柔性度量 指标体系 模糊评价AbstractIn the introduction, there is a brief review of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in the theoretical and business world. And i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ubject. This part is used to serve the next stud

3、y, Then it analyses the supply chain and its flexibility.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is the ability of the supply chain to deal with uncertainty. It is expandable in space, time dependent and elements interrelated. The capability of the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fro

4、m low to high. They are buffer capacity, adaptability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n it goes ahead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It divides the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into four dimensions. They are resources flexibility, number flexibility, time flexibility,

5、In order to have a quantita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It build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according to the integration model. Fuzzy mathematical theory and analytic hierarch

6、y process are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It brings forwar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measurement, and then cites examples to be demonstrated. Key words: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measurement, indicator system, fuzzy evaluation目录第一章 引言 - 1 -1.1选题背景 - 1 -

7、1.2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1.4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3 -第二章 供应链及其柔性的概述 - 5 -2.1供应链 - 5 -2.1.1供应链的概念 - 5 -2.1.2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 6 -2.1.3供应链的特征 - 7 -2.1.4供应链的类型 - 7 -2.1.5供应链运作方式 - 8 -2.2供应链柔性 - 9 -2.2.1供应链柔性的定义 - 9 -2.2.2供应链柔性的基本特征 - 10 -2.2.3供应链柔性所包含的基本要素 - 11 -2.2.4供应链柔性的能力构成 - 12 -第三章 供应链柔性系统模型分析 - 14 -3.1供应链

8、柔性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及其动态特性分析 - 14 -3.2供应链柔性的维度分析 - 15 -3.3小结 - 16 -第四章 供应链柔性的度量 - 16 -4.1供应链整体柔性度量方法探索 - 17 -4.2供应链柔性的模糊性 - 18 -4.3模糊评价理论及评价 - 19 -4.3.1模糊评价理论 - 19 -4.3.2、对供应链柔性的多级评判 - 23 -4.3.3、对评判结果的分析 - 24 -4.4小结 - 26 -第五章 结束语 - 27 -参考文献 - 29 -致谢 - 30 -第一章 引言1.1选题背景在工业经济时代厂商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厂商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即厂商提供标准化的

9、产品或服务以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而厂商的决定又以顾客现时的需要为转移,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者主权时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顾客与厂商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生产者主权向消费者主权转变,即顾客运用其对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权决定了厂商的兴衰。顾客的这种选择权,一方面是顾客对自己权力的日益清楚,另一方面也是厂商不断提供同类的有差异性的商品的结果。网络型经济的到来,极大地强化了顾客一厂商格局中的消费者主权,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大大改变了工业经济时期信息在厂商和顾客之间的不对称分布,信息在顾客与厂商之间愈来愈容易沟通,愈来愈透明。顾客通过多种渠道来了解厂商产品的基本成本、质量、性能和档次,给厂商的生产和销售带来

10、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新的市场格局和竞争环境下,厂商不得不借助相应的信息手段去了解顾客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个人偏好等有关消费者的各种信息,以便能够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许多企业己经尽可能地降低了内部的制造成本。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开始把目光从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的合作伙伴。企业意识到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不仅要充分利用系统内的每一份资源,还必须重组企业内部以及与其它企业间的关系,建立一个从最初供应商直到最终用户的无差错的、高效率的网络。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合

11、伙与联盟的趋势。他们开始注重物流活动全过程的管理,也就是从整个供应链系统而不是单个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来管理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制造、产成品的分销以及零售的整个过程。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方式应运而生。在当前的商业竞争环境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渐转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势必要进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以及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对时间的日益敏感性,使得现代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供应链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链管理中的变数越来越多。从市场环境、消费需求的多变到系统内部各环节的库存数量、

12、供应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信息的传递等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不确定性己成为现代竟争的重要标志。而柔性被认为是对不确定性最为有效的应对反应,实现灵活、开放、,有效、动态和敏捷的供应链管理,建立柔性供应链,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充分发挥柔性在供应链运作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对供应链柔性进行深入的研究。1.2研究目的与意义供应链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与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已经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供应链的管理问题,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并在实践应用中得到验证。由于供应链管理理念新、方法新并且能够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所以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柔性作为供应链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策略,其

13、研究的价值当然不小。对供应链柔性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作用原理和管理方法,将有可能使供应链更好地处理不确定性,极大地提高目前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供应链管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供应链柔性,探讨其柔性本质,研究其内部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供应链柔性的系统集成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供应链柔性的度量进行研究,探讨对供应链柔性的管理策略,以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供应链柔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迄今为止 ,有关对供应链柔性进行系统分析的相关文献还是比较少的。相关的对供应链柔性的研究都是将其看成是企业制造柔性的一种延伸。虽然制造柔性要素在供应

14、链柔性方面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供应链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其柔性的表现必然不等同于一个企业内部柔性的表现。现阶段很少有研究者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讨论柔性。但是有关制造柔性的文献对我们进行供应链柔性研究起着十分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对柔性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其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术语,而是带有明显管理机能作用时,柔性本身就己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潜在要素。MASON-JONES.R和TOWILL.D.R的文章中虽然没有讨论供应链柔性,但是他们认为供应链发展可以说是对客户需求的一种创新,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他们强调将消除浪费的精益概念与敏捷性概念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消除市场变动起着十分重要

15、的作用。在这里他们提出了精益敏捷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包括了创造一条供应链使其有能力将货物送达到一个无法预测的市场上去。vikery基于以前的相关制造文献界定了五个供应链柔性,他认为供应链柔性应该是从一个整合的、以客户为导向角度来考虑的概念。这五个界定的柔性包括:产品柔性、产量柔性、新产品柔性、配送柔性、反应柔性。虽然vikery对柔性的描述是恰当的,但是在他的研究中,假定这些柔性的大多数责任只存在着企业的一些特定的职能领域。制造通常只对产量柔性负责,市场通常只对销售柔性负责,而研发只对新产品引进柔性负责等等。显然从一个内部的观点来关注这些柔性,供应链的大多数作用就会失去。Koste和malho

16、tra对制造柔性研究的同时强调了对供应链柔性的引入,并且就供应链整合效果对柔性提高的影响进行了观察。他们发现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也许会影响柔性,正如高效的供应链也许会强调某种柔性维度,而具有反应性的供应链则关注其它维度。对这些差异的理解会极大的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adrianmello将供应链柔性理解为是有能力快速地、代价较少地重构系统。他发现在经过9.11对美国的恐怖袭击后,许多商业领域的管理者都不得不承认他们所构建的供应链对于无法预测的破坏是多么的脆弱。这些无法预测的事件对于制造与销售有着巨大的破坏效应,并且导致数亿美元的损失。因此他认为商业活动必须通过建立供应链柔性来对他们的运营活动进行保护

17、。我国学者方明、邓明然认为供应链柔性包括产品柔性、时间柔性、资源柔性、数量柔性四个子系统,并从这四个方面对供应链柔性进行了论述。孙薇提出为了使供应链管理的效用能完全发挥,应将传统供应链改革为柔性供应链管理,并提出了改革的方法问。张翠华、黄小原研究了由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组成的柔性供应链的作业优化问题,建立了柔性供应链作业层模型。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也从局部对供应链柔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综观以前柔性研究的情况和对供应链柔性研究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从系统的角度对供应链柔性的研究和分析;(2)缺少对供应链柔性的本质分析及对供应链系统柔性进行描述的模型;(3)对供应链系统柔性度量方法的

18、研究不成熟;(4)缺少对供应链柔性的适度性的研究。1.4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本文将首先对供应链及其柔性进行剖析,再进一步研究供应链柔性的内部构成,划分供应链柔性的维度,并论证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构建供应链柔性的系统集成模型。接下来将提出供应链柔性的评价方法,提出评价体系,并将模糊数学的研究成果 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应用于供应链柔性的评价过程中,试图从系统角度来定量评价供应链的柔性。通过对柔性的度量,我们可以知道该供应链柔性的高低,但是柔性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应该有一个适度的柔性水平。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一个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研究的体系如图所示供应链及其柔性的剖析供

19、应链柔性系统集成模型供应链柔性的度量结论 图1-1 本文研究体系 第二章 供应链及其柔性的概述2.1供应链2.1.1供应链的概念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企业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的概念范围扩大到了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供应、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这已经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美国的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应商

20、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美国Donald物流管理概论一书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包含了一系列企业活动,它从最初供应商把原材料送出,一直延伸到送给消费者的最终端.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一切努力。这些定义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随着供应链研究的深入,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英国的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认为供应链是在给最终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的过程和活动中所涉及

21、的上下游互相联系的组织网络。他认为,一个衬衫制造厂是一个供应链的一部分,这个供应链上至棉纺厂的纺织者,下至面对最终顾客的分销商和零售商链条上的每一个组织在概念上应该相互依存而不是彼此独立。我国2001年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2(GB/T18354-2001)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定义是由马士华提出的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

22、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从以上的定义可知,供应链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组成看,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一般要有一个核心企业和若干其他企业和用户,并形成网链结构模式。(2)从内容看,主要涉及参与供应链各方之间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问题。(3)从实施过程看,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23、4)从服务对象看,不仅为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也包括链中的节点企业。(5)从目标看,满足一定的顾客需求。2.1.2供应链的结构模型根据以上供应链的定义,其结构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如图所示的模型图2-1 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这些节点企业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外部供应商、运输公司、配送中心、分销商、零售商等,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供应、生产、分销、零售等,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或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供应链存在于各

24、行各业中,虽然不同背景下的供应链的结构和复杂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别,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2.1.3供应链的特征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经过对不同背景下的供应链的研究,本文认为虽然各个供应链都有自身的特点,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增值性。供应链是增值的和有利润的,否则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有的供应链系统都是通过一定的资源投入,经过一定的转换和组合形成产出,增加其价值,送到顾客手中网1。(2)复杂性。因为

25、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宽,层次多。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可能都不一样,业务流程也可能不一样。而且每个企业又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不同企业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很可能会产生彼此的利益冲突,或者共同利益与本企业的利益冲突。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管理难度更高。(3)动态性。供应链的成员一般相对具有稳定性,频繁的更换节点企业会导致企业之间的不信任,更不可能进行长期亲密合作和战略联盟。但是供应链因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有时也需要更新节点企业,动态地对供应链的组成进行调整,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较明显的动态性。(4)面向用户

26、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5)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也可能降低相互之间的信任度。2.1.4供应链的类型供应链存在于各个行业,每个行业或者企业的供应链都具有本身的特点,当然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供应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划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

27、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在实际管理运作中,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相应地改变供应链的组成。这两种供应链无所谓优劣,只是分别适合于不同的市场环境。(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一个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但用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而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我

28、们一般努力使自己所处的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这就需要提高供应链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是必须提高供应链的柔性。(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零部件、半成品、成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物流等;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等。相对而言,反应性供应链的柔性较高,适合市场环境变化剧烈的供应链,而有效性供应链的效率较高,适合于市场环境比较稳定的供应链。2.1.5供应链运作方

29、式有两种不同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一种称为推动式,一种称为牵引式,如图所示例。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各个企业之间的集成度较低,通常采取提高安全库存量的办法应付需求变动,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高,对需求变动的响应能力较差。牵引式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采取这种运作方式的供应链系统库存量较低。 图2-2 两种不同性质的供应链 作为供应链管理者来说,要选择适合于自己实际情况的运作方式。牵引式供应链虽然整体绩效表现出色,但对供应链上企业的要

30、求较高,对供应链运作的技术基础要求也较高,而推动式供应链方式相对较为容易实施。企业采取什么样的供应链运行方式,与企业系统的基础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切不可盲目模仿其他企业的成功做法,因为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文化,盲目跟从反而会得不偿失。2.2供应链柔性2.2.1供应链柔性的定义对柔性的定义是供应链柔性研究的基础。柔性的定义应该反映柔性的本质,如此才能保证对柔性及供应链柔性研究的科学性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理论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但是对柔性的界定目前仍十分模糊,kumar(1986年)将柔性这种模糊性归于不同的学术研究对柔性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而且,他认为替换柔性的概念时常是不精确且前后不一致的, (1

31、988年)swamidass在解释为什么会对柔性这个概念不能很好地进行把握时,提出了他的三个理由:(1)不同的作者在定义柔性这个术语时范围相互重叠;(2)一些用于定义柔性的术语聚合了其他的一些方面的内容;(3)甚至不同的研究者在使用同一术语来定义柔性时,他们对这个术语强调的是完全不同的意思。由于这些原因,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前后具有一贯性的柔性概念迄今为至仍未被提出来。为此我们必须首先理顺其定义的发展脉络。柔性的研究与开发最早出现在制造系统,但是对其的界定却不仅仅源于企业范畴,也源于其它学科领域,如生物进化学科,人类学科,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等。在现阶段对柔性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对柔性的理解可以

32、概括为如下几点:(1)是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体现。在这里,柔性起着一个过滤器、缓冲器的作用,使系统免遭外界的扰动。其功能就是作为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吸收器(或称减震器)。如de grotte曾将柔性定义为避开环境的差异性,同时为分析柔性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框架结构。差异性是整个环境的一个特性,这个术语差异性也常用来表达变异性、多样性、复杂性或不确定性的意思。在许多现存的柔性模型里都曾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了定义。(2)是系统动态效率与自动控制程度的体现。这是一种基于控制系统论的观点,主要考察的是系统如何在受到不确定性干扰情况下保持其适应性。如leeuw将柔性看成是一个二维概念:柔性被看成是一个管理任务而且涉及到有关控制环境能力的扩展性。也就是说组织被界定为一个控制机体而环境作为一个目标系统,因此柔性意味着成功控制环境的能力;柔性被认为是一个组织设计任务而且涉及的是来自于环境的组织控制性,也就是说环境被界定为一个控制机体而组织被看成是一个目标系统,因此较高的柔性与来自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