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8.11KB ,
资源ID:242581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2581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docx

1、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公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会长马立主持完成了国家一般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BCA060017)。课题组成员有李骏修、宁虹、张景斌、顾志跃、顾小清、黄伟、胡瑞峰、蒋国珍、李耀民、刘美凤、齐渝华、吴新杰、徐力、郁晓华、朱仲敏。 一、内容与方法(一) 研究内容本课题有11个子课题,18个实验区。通过研究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用信息化推动教师教育现代化,实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形成以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区域性教师

2、学习共同体,开展网络研修,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加强区域性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内容包括:(1)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相关理论问题研究;(2)教师自主学习的立体开放的生态环境研究;(3)教师研修体制、模式、手段和内容创新研究;(4)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新渠道研究;(5)教师教育新资源内涵拓展和建设的渠道研究;(6)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的新模式和新资源研究。(二)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导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和准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等。本课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各地利用现

3、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已经起步的基础上,以中国教师研修网(以下简称研修网)为主要网络平台,为区域教师提供一个专业研修的精神家园、一个虚拟学习型社区。从转变观念、发展理念、调整策略、整合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创新研修模式入手;立足于中小学校,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依托地方(主要是区、县)有关的教育机构(包括教师培训机构、师范院校、教研室、电教馆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边研究、边实验、边探索,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验研究。 二、结论与对策(一)结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教师教育的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为其注入了新内涵;另一方面,实验区和子

4、课题的教育工作者大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应用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规律,对改革 县(区)域内教师继续教育开展了实践探索,创立了新模式。经归纳梳理得出三点主要结论。 1.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通过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实践性、自发展性和群体性的特征。 教师专业智慧是以实践智慧为主体和主导的智慧类型,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赖基于实践的行动学习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自发展性。一方面,它以教师的自我发展为基本途径;另一方面,它的外部支持主要来自于职业内部。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职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群体性活动、并在群体性活动中实现的。“学习共同体

5、”的形成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教师要在已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提高专业水平。教师之间作为同行的相互影响和帮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要有效地推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不能让教师处在封闭、孤立的小环境中,必须要在一个由同行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才能实现。 教师专业成长是个长过程,呈现“之”字型特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有两个主要的成长阶段。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适应期和胜任期,实现了第一次成长。之后往往会出现高原现象,克服高原现象,实现自主发展,是教师的第二次成长。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

6、点。培养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当前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是难点。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关注教师的两次成长,特别要重点关注促进教师的第二次成长,帮助教师摆脱长成“高原期”的束缚。2.网络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本课题研究和实践证明,网络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新模式。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协同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撑而开展的有组织、有引领的教师自主研修(教师日常的教研和培训相融合)的新方式,它不是对传统的教研和面对面的集中培训的取代,而是对传统的教师常规教研与培训的增容、延伸与发展。网络研修模式不只是简单地引入信息网络技术,而且是对传统教研与培训的变革与创新,旨在打破传统教研培训活动的时

7、空局限与资源交流的限制,将面对面研修活动与远程研修活动密切结合,虚拟和真实两种研修环境密切结合,给教师提供更为多元、自由的发展选择。有效的网络研修必须与教师面对面研修活动有机结合。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网络平台。创建先进的网络研修平台和服务体系,是有效开展网络研修的物质技术保障,也是构建新模式的前提条件。(2)学习共同体。教师网上学习共同体,是开展网络研修活动的主体。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传统的学校内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发展,它们是构成现代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型细胞单位,以教师联合发展的方式取代孤立的个体专业发展。参加学习共同体的主要有广大教师,教研员、培训师、培训管理者和学科带头人、学

8、科专家、教授、教师教育专家等三类人员。 (3)“混合式学习”。有效应用和创新“混合式学习”的方式,是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运作的核心内容。所谓“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最初是国外在某些企业培训中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之后形成的一个概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特别是教育技术领域,强调要把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二者优势结合起来。课题中引进这一学习方式并将其含义进行了拓展,提出应该按照特定的任务和要求、学习目的和内容,把学习过程中各种相关但不同的要素(包括传统的、现代的,诸如学习理念、传输通道、媒体、环境、学习方法、技术手段等等)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适

9、合教师发展状况和需求的,优势互补、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最佳学习方式。 (4)资源与互动。资源创建与流动是有效进行网络研修的基础,引领与互动是成功开展网络研修的关键。(5)评价和管理。创建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和管理体系,是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正常运行、持续长效发展的依据与保证。3.城乡携手共建教师研修社区联盟是支援农村教育的新方式本课题在研究和实践中,创建了一种先进带动后进、城市支援农村的支教新方式。通过建立网络研修社区之间的手拉手联盟,使教师研修突破本校、本区的局限性,实现校际合作、区际合作,以资源和服务的流动使不同地区(特别是城镇和农村)、不同学校的教师在网上手拉手、先进帮后进、互相切磋

10、,共同提高,从而为缩小区域教师、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差距,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提高,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北京西城实验区通过网络研修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实验区开展支教活动的成功案例表明,这种通过网络研修进行的远程支教具有即时性、互动性、自主性和持续性,深受阿荣旗教师欢迎。这是一种成本更低、效益更高、受益面更广、更易于常态化的支教新方式。(二)对策根据以上结论,针对当前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改革创新继续教育的新举措提出以下建议。1.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从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逐渐向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非学历教育发展。长期以来非学历的继续

11、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单一的任务驱动式的集中培训。大规模的集中培训不仅存在工学矛盾,而且在任务驱动下,往往主要以训练技能、传递信息和提供观念为主,教师自身教学行为自省和调整跟进不够,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密切结合不够,更新观念和改善行为统整不够,往往是“一次性”的、“运动性”的,并且缺乏后续支持活动,各个活动之间缺乏连续性。这些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2.改革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提高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的教师整体素质,继续教育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课题的研究认为,解决问题必须先调整继续教育策略。我国的教师培训和教研

12、一直是两块牌子、两套班子、分别由两个部门管理。教研和培训两者都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应该将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开展的学科教研活动纳入教师继教教育范畴并和教师培训密切融合, 这种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教师研修活动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力武器。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教师为本,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成人教育规律和远程教育规律,在继承、发扬基础上, 在“混合式”的变革思路指导下实现两手抓,既要抓大规模有组织、集中的面对面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更要抓贯穿在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进行的线上和线下研修活动,逐步实现两者的无缝接轨、融为一

13、体,并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突破式、跨越式的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子。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开展区域教师网络研修,逐步实现网络研修与面对面研修交替嵌入递进融合的发展演变。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践己经为教师日常研修建立了提供技术支持和有效服务的网络平台,为开展网络研修提供了操作的模式,为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树立了样板,为改革创新继续教育提供了抓手。 三、成果与影响(一)理论成果 1.总课题研究的编著1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论文7篇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其中2篇的作者有课题负责人

14、马立。2.子课题、实验区研究著作4部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 12部由其它级别出版社出版;201篇论文在教育报刊发表,其中79篇荣获省市、部委级奖励。(二)实践成果1.搭建了研训一体、功能丰富、有效支撑区域教师常态化研修的网络平台(1)通过研修网,建立总课题网站,初步搭建研训一体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平台模型。总课题网络平台具有完备的用户服务体系、应用业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督评价管理体系。网络平台以“研训一体”,支持社区常态化研修为目标,采用“支撑层、应用层、门户层”的三层架构:支撑层确保资源融合的透明访问以及沟通交流的多元通道;应用层根据教育业务的不同,综合利用集中/分散的资源提供相应的活动栏

15、目和管理流程;门户层为不同用户提供多角度的访问途径,主要分为社区类门户(协作组、个人工作室)和业务类门户(教研、科研、培训)两大类。平台主要包括研修社区系统、培训管理系统(含学习管理、教学辅导管理、用户管理、学习评价等模块)以及视频会议等系统。其建设重点为:建立多角色多层次网络社区协同协作机制模型研修网研究了区域教师研修中多角色多层次的社会网络关系、协同协作机制及其在教师终身发展中演化机理,探索社区各角色主体间的组织优化技术和动态变更技术,采取了学习社区以个人工作室和协作群组为基本应用单元,支持不同区域根据本地研训组织的实际情况灵活定义角色并设置权限,有效保障区域/校本教研培训活动的开展。建立

16、支持多级管理模式下的培训管理与培训业务支撑环境面向“国家+省+市+县+校”几级培训管理者与师资培训机构,构建多级师资培训管理与支撑环境,实现多级师资培训机构业务的管理与支撑。支持以项目为中心的培训组织管理、教学管理、学习支持与学员管理。(2)依托总课题网站,搭建具有不同特色的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网络研修社区平台必须考虑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研修的地方特点和需求,其功能要与实验区的研训管理体制和机制相适合,研修网在基础平台上要根据实验区的需求量身定制。比如上海浦东教师研修社区(http:/jsyx.pudong-)、北京西城教育研修网()等。 以上海浦东实验区为例,浦东新区在搭建浦东教师研修网之

17、前已有教师在线培训系统、学科教学资源库、教学视频课例资源库系统以及教育信息化基础平台。自2008年12月起,在本课题的推动下,采用研修网社区平台,对原有的教师研修应用系统教师在线培训系统、师干训档案管理系统、学科资源库系统、视频课例分析系统、名师点拨系统、学习质量分析系统进行整合,搭建浦东教师研修网,将整个应用架构分成教研中心、科研中心、培训中心和管理中心四大板块。浦东教师研修网集成了基础平台的登录业务,成为所有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实现了各系统一站式登录,同时建立了研修社区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并突破了大容量研修活动网络并发的极限。2.建设了多种形式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本课题研究表明,实验区普遍建立了多

18、种形式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他们都是由教师、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社群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话题自主自愿结合而成的学习型组织。他们的建构不受地域限制,有校内、区域内和跨区域的;也不受学科、文化等的限制,充分体现多元化,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和参与途径。他们的出现是合作学习文化“生态”观念在教师继续教育领域逐渐渗透和增强的必然结果,而其建构被放入网络环境中已是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虽是虚拟组织,但却都有组织、有领导、有管理、有评价。他们都是利用网络平台使没有真实社会交往的学习者通过交流、互动而逐渐产生对这种虚拟的学习型组织的归属感,教师彼此间分享知识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他们的存在使

19、教师的研修活动跨越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北京西城实验区为例,教师群体在网上创建协作组,既可以自由地按学科、主题、兴趣等划组,也可以在已有组织基础上按学校、年级、课题等划组,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学科、本校、校际、课题、项目、兴趣等协作组。教师可以自主自愿选择自己合作学习的伙伴,参加一个或多个协作组。协作组一般采取组长负责制,负责资源栏目的系统规划与设计,不断提出研修计划与研究题目,创设互动研讨的氛围,促进组员的有效交流。截止2011年10月,在西城教育研修网拥有注册用户2万余个,已有1900多个不同类型的以学校、年级、课题、兴趣划分的协作组,其中包括内蒙古阿荣旗、呼伦贝尔市、贵州毕节市、新疆乌鲁

20、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的教师。重庆实验区则提出机构型、学科型、班级型、专业团队型、挂职支教型五种共同体,覆盖了教师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3.创建了一批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通过本课题研究,依托实验区,以网络平台为支撑,初创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它们开展了多样化的网络研修活动。本课题有18个实验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开展校本研修和区域内面对面的研修活动都己有良好的基础,区内教研部门和培训机构已经整合为一体并且有一支较强的教研员和培训者的队伍,区域内中小学校多数教师基本能操作计算机。几年来通过参加课题进行努力的探索,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依靠网络平台提供支撑,在本区教研员、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的组织带领下

21、,大力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在网上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研修活动, 既有以异步交流为主的备课研课、主题研讨、观课评课、案例研讨、网上答疑等活动, 又有以多媒体视频会+即时通讯工具组织开展同步在线交流活动, 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创了本区网络研修活动的新局面。比如:杭州上城实验区采用视频案例开展网络研修活动,把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这五个环节围绕实际的课堂教学展开,采用在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研讨。许多实验区特别在组织教师有效互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互动是研修活动的命脉,是实验区网络研修活动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本课题研究归纳了互动主要体现为交流和共享两大类型,

22、可以是同步或异步的,可以是面对面或远程的。课题实验区的有效的互动一般发生在教师和资源之间;教师和专家、培训者、教研员、骨干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同伴彼此之间。互动程度可划分为三层,分别促进不同层次的学习。第一层是教师自己与自己的交互反思,即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进程;第二层是教师与资源、其他成员之间的交互,是资源流动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通道;第三层是教师与教学指导者以及社区环境之间的交互。互动促进教师临场感、社区感的形成,使静态的信息得以流动,使知识得以传播和迁移,使深度学习得以发生。课题汇总上海徐汇区等实验区的研究成果,归纳了定向引领、激励调控、关键人物培养、技术支持等四种策略。采用这样的策略,能有

23、效地促进互动,最大程度地让参与教师获益。4.开发了一批新生成的网络资源本课题研究表明网络研修资源是新生一代资源。它的种类、来源、获取和利用方式都与传统资源有很大区别。实验区在实践中将教师研修的资源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研修活动的基础,可以采取外购、合作开发和自主生成三种方式构成,包括教材介绍、教学课件、教案、案例、媒体素材、专题讲座等;另一类包括备课研课、观课评课、案例研讨、主题研讨等和教师个人的成长笔记、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评论、班主任随笔等。它们是在互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它们有把显性知识内在化或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作用。本课题研究表明,开发生成性的、共建共享的网络研修资源离不开网络研修

24、平台的技术支持作用。研修网以有引领的网上研修活动为抓手、以学科带头人为主要资源组织者、教师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和建设者的资源生成模式,初步解决了以资源共享、经验分享为主要形式的教师研修停留在浅层的问题,促进了教师研修中的深度参与和学习的形成。目前已初步形成班主任实用资源库、学科教师备课与教学资源库、名师大课堂、优秀课堂教学课例等分类资源。5.形成了初步的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和管理体系框架信息技术的引入,必须基于教师终身学习和生态取向的专业发展理念,形成一套新的、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便于操作的网上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和管理体系。 上海浦东实验区对网络研修中评价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基于网络

25、的教师专业发展表现性评价系统和模型, 教师网上研修效果评价模型和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络研修社区建设水平评价方案。他们取得的成果突破以往一次性终结式的模式,朝开方性、持续性和发展性的特征转变。可以看作是一个发展的先导,已经为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6.开辟了一条城市支援农村教育的新途径在本课题指导下,从2007年起北京西城教育研修网向内蒙实验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免费开通,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先对阿荣旗教研员、进修学校教师、中小学校长、各校网管员和骨干教师,进行关于教育研修网的使用和管理的面对面分层培训。然后鼓励阿荣旗教师在教育研修网上建立个人工作室、参加

26、协作组,教他们会用并用好网络,逐步培养形成习惯。现在阿荣旗有3000多名教师注册成为网上用户,共享西城教育资源。双方经过近三年共同的努力,探索了许多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比如阿荣旗的骨干教师从西城教育研修网上下载对他们最有用的资源,经分类整合、二度开发后传递给全体教师;阿荣旗在西城教育研修网上开展本旗的校本研修和划片区域研修;阿荣旗教师进入相应的学科组参与西城区教师的网上研修活动,等等。内蒙阿荣旗和北京西城区在网上建立“手拉手”联盟深受阿荣旗教师欢迎,他们说虽足不出户但却走出农村、走进名校,走近名师,对他们专业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7.打造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课题研究把教师

27、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PDSs)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显示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地方特点。首都师范大学在国际“院校合作”(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下早已建立了教师发展学校。多年来他们就采取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结成学习共同体合作方式,以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为取向,以学科教学为载体,通过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合作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果。参加本课题研究后又着力于打造教师发展学校网络协作社区“u-TDS”,建立了网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实现教师专业

28、发展学校在真实和虚拟空间的建设同步进行, 通过合作研究,推进大学与中小学协作的无障碍对话, 推动以“教育、学科、课程、教材、学生、课堂”六个层面嵌入“通识研修、分析与设计、实践研修、反思与描述”四环节的研修方案, 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简易可操作的测量评价与诊断, 并且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平台使大学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能提供“4A”式的有效的服务, 延伸拓展了大学为合作共同体伙伴的服务,使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受益。 本课题通过在上海浦东新区实验区的研究与实践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建设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培养的对象是已完成第二次发展的教师,目标是把他们培养成“培

29、训师”,“培训师”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骨干力量,也将成为网络研修的骨干教师,他们将充分发挥对本区内全体教师专业发展起引领作用。浦东新区己创建19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各种优质高效的研修活动,通过它们培养“培训师”的探索,不仅对教师二次成长的动机激发、教师二次成长的内容开发、教师二次成长具体措施的重新设计与实施等有较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成果;还制定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标准,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3种工作机制和若干有特色的管理方式,唤醒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培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尤其是专

30、业自主发展的能力;创新并形成了名师培养模式。本课题研究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地方特点。8.制作了一批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视频案例, 完成了一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三)课题的影响1.实验区的教师继续教育已经开创了新局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出新路子在本课题研究的指导下,实验区开展的各有特色的网络研修已经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效。网络研修能有效克服传统研修所遇到的时间的间断性、空间的局限性和资源共享的不充分性等缺陷,具有良好的效益和活力。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网络研修社区激活了实验区的教师继续教育,开创了新局面

31、。网络研修社区手拉手,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出新路子。现在,研修网已为十余个非实验区搭建了区域性教师研修网络,建立了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2.网络研修模式为大规模远程培训注入新活力目前,网络研修模式不仅在课题实验区稳步推开,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还开始应用于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大规模远程培训。研修网在2010年承担对15万名农村教师实施“国培”计划的远程培训任务时,就基本运用了这种模式,建立了1453个网络班级,并且组织、培训了一支包括教研员、进修学校教师、骨干教师、学科专家在内的1700余人的助学队伍,和学员一起构成了阵容强大的人网

32、,共同营造了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网络班级的班主任、辅导员积极组织学员开展主题研讨、视频辅导答疑、展示和点评学员优秀作业等等丰富多彩的网络研修活动,利用网络平台使没有真实交往的教师通过网上交流互动逐渐对虚拟的网络班级产生归属感,使他们彼此间共同分享知识,大大提高了学员研修的兴趣和效果,形成“网络学习有热度,班级研讨有深度”的热烈的研修场景,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和好评。3.新模式、新办法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本课题研究、实验结果说明,网络研修模式不仅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具有可操作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既适应并体现了用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又紧密结合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适应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教师网络研修为教师继续教育创造了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向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发展,因而这项研究成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袁贵仁部长2010年4月25日作出批示:“教师培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们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把这项工作抓好。其中如何从我国实际出发,改进传统培训方式模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