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概述第一章 物 流 概 述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物流的定义及其内涵;掌握物流的活动过程,熟悉物流不同分类形式以及物流的作用;了解不同的物流观点、发展历程;认识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物 流 简 介人们对物流认识最早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是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系)来认识物流的。经济运行由生产、流通和消费所组成,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社会间隔(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同)、空间间隔(生产地和消费地不同)和时间间隔(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不同),是流通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些间隔联系起来。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行为,在具体的流通活动中,消费者用货币取得商品所有权
2、的过程,即购销过程,称之为商流过程。而在买卖成交、商流完成后,还需要把商品运送到消费者所在地,这个过程就是物流过程,即从包装开始,通过装卸搬运、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环节,将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过程。一、物流的概念(一)物流概念的产生物流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英国克兰菲尔德物流与运输中心(Cranfield Center for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CCLT)主任、资深物流与市场营销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教授认为,阿奇萧(Arch W.Shaw)是最早提出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并
3、进行实际探讨的学者。阿奇萧在191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指出:“创造需求与实物供给的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说明存在平衡性和依赖性两个原则”,“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流通活动中的重大失误都是因为创造需求与物流之间缺乏协调造成的。”1916年,L.D.H.Weld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一书中指出;“市场营销的效用中包括时间效用、场所效用、所有权效用和营销渠道的概念,从而肯定了物流在创造产品的市场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及场所价值中的重要作用。”1922年,克拉克(E.Clark)在市场营销原理一书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物流的活动。”1935年,美国
4、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的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二)“物流”概念的发展1956年,日本派出由早稻田大学宇野正雄教授率领专家学者组成的“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一行12人赴美国考察。历时一个多月,弄清了日本以往称为“流通技术”的内容就相当于美国的physical distribution(PD),此后日本亦将此类活动改称为PD。1964年,池田内阁“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直谈到PD这一术语时,将其翻译为“物的流通”,并在1965年的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以后这一术语又逐渐被简称为“物流”。从引进物流概念到20世纪70年代的近2
5、0年间,日本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物流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战争物资的供应问题,美国军队有两个创举:一是建立了“运筹学”(operation research)的理论体系;二是提出并丰富了“后勤学”(logistics)理论,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战争活动中。其中“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和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服务更好。以系统观点研究物流活动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军方后勤部门的科学研究开始的。因此,物流学在欧美还广泛使用“后勤学”这样的名称。二战后,“后勤”一词在企业经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出现了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
6、法,使后勤的外延推广到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经过长时间演变之后,logistics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先“后勤”的范畴,其内涵也比民用领域的PD更为丰富。之后的70多年里,logistics的严密性使它逐渐取代了PD在企业中的地位。物流概念传入我国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20世纪60年代末直接从日本引入“物流”这个名词,并沿用“PD”这一英文称谓;另一条途径是20世纪80年代初,物流随着欧美的市场营销理论传入我国。在欧美的“市场营销”教科书中,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要介绍PD,使我国的营销领域逐渐开始接受物流观念。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西方企业用logistics取代PD之后,我国和日本仍把log
7、istics翻译为“物流”,有时也直译为“后勤”。1988年中国台湾地区开始使用“物流”这一称谓。1989年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日益普遍。我国在引进物流概念的过程中,为了将logistics与physical distribution区分开来,也常常将前者称为“现代物流”,而将后者称为“传统物流”。(三)物流的概念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4月17日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
8、地结合。”对物流概念的标准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物流,对我国的物流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理解物流概念,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物流是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任何一种物品都有二重性: 自然属性,即它有一个物质实体; 社会属性,即它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包括它的稀缺性、所有权性质等。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是物流,物品社会实体的流动是商流。商流是通过交易实现物品所有权的转移,而物流是通过运输、储运等实现物品物质实体的转移。(2)物流是物品由供应地流向接收地的流动,即它是一种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不属于经济活动的物质实体流动也就不属于物流的范畴。(3)物流包括运输、搬运、存储、保管、包装、装卸、
9、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4)物流包括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位置的移动以及形状性质的变动,因而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状性质的效用。二、物流活动的过程根据我国的物流术语标准,物流活动由物品的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工作内容构成,以上内容也常被称之为“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不同于传统物流,不仅有实现物品实体空间位移的运输要素和实现时间变化的储存要素,而且更有保证物流顺利进行以及实现物流高效率的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运输运输是指运用设备和工具
10、,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运输是改变物品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与搬运装卸、配送等活动结合,就能圆满完成物品空间状态的改变。人们最初往往将运输看成是物流,其原因就是运输承担了物流中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物流的主要部分。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等需要通过运输从产地运到生产部门,生产企业的产品也需要通过运输环节才能进入流通领域,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连接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连接国民经济各部门
11、,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同种物品,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不同。场所的改变能发挥物品最大的使用价值,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运输不改变物品的实物形态,不增加产品产量,但运输过程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有最高的比例,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将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的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费。因此,合理组织运输能有效地节约物流费用。(二)储存储存是“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储存是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是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的
12、经济现象。和运输概念相对应,储存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以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而获得更好的效用。储存在物流体系中是唯一的静态环节。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由于生产与消费节奏不统一,总会存在暂时不用或留待以后使用的物品,因此,在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时间差异里,需要妥善地保持物质实体的有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方式出现了个性化、多样化的改变,生产方式也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方式,仓库的功能也从单纯重视保管效率转变为重视流通功能的实现,储存是物流中的重要环节,既有缓冲与调节作用,也有创造价值与增加效用的功能。(三)装卸搬运装卸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13、;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在实际操作中,装卸与搬运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往往相伴而生。搬运与运输的区别在于:搬运是在同一地域的小范围发生的,而运输则是在较大范围内发生的。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每次装卸活动都需花费较长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影响物流速度的关键。装卸活动消耗的人力、物力也很多,装卸费用在物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我国铁路运输的始发和到达的装卸作业费大致占运费的20%,船运占40%左右。此外,在装卸过程中,也可能造成货物破损、散失、损耗等,因此,装卸是物流中的重要环节。(四)包装包装是指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
14、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要求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终端和物流过程的开端,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包装与运输、搬运、保管关系密切。如:运输件杂货时,若用货船载运,则必须用木箱包装,而用集装箱装运时,则用纸箱包装就可以了。现代物流条件下,包装对物流服务的成本和效率影响也较大,如:对存货盘存的控制主要依赖于人工或自动化的识别系统,与商品的包装密切相关,因为商品分选的速度、准确性和效率都要受包装识别、包装形状和作业简便性的影响。(五)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
15、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件、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尽管流通加工不如运输和储存两个要素重要,但它起着补充、完善、提高、增强的作用,是提高物流水平,促进流通向现代化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流通加工是物流中的重要利润源。流通加工可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以简单加工解决大问题。实践证明,有的流通加工通过改变装潢使商品档次提升,售价提高,有的流通加工(如批量套裁)可将产品利用率提高20%50%,从而获得较大利润。(六)配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
16、活动。配送是直接与用户相连的活动,服务对象满意与否,与配送质量直接相关,只有在用户希望的时间内,以希望的方式,配送送达所需要的物品,用户才会满意。因此,整个物流系统的意义和价值的体现,最终完全依赖于配送功能的价值实现程度。配送活动大多以配送中心为始点,而配送中心本身大都具备储存的功能。配送活动中的分货和配货作业是为了满足用户要求而进行的,所以经常要开展拣选、改包装等组合性工作,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对货物进行流通加工。配送的最终实现离不开运输,所以人们经常把面向城市或特定区域范围内的运输也称为“配送”。(七)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物流活动中会产
17、生大量的信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物流信息。物流信息分为系统内信息与系统外信息,系统内信息对各种物流活动起着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纽带作用,如车辆选择、线路选择、库存决策、订单管理等。而系统外信息有市场信息、商品交易信息等。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必须有准确的信息保证。现代物流信息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为实现物流的系统化、合理化、高效率化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电子商务(一)商流物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在商流中的物资也称为商品,商流活动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商品通过交易活动由供应方转让给需求方,这种转让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商流的研究内容是商品交换活动的全
18、过程,具体包括市场需求预测、计划分配与供应、货源组织、订货、采购调拨和销售等,其中既包括贸易决策,也包括具体业务及财务的处理。(二)物流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装卸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物流中的“物”泛指一切物资资材,有物资、物体、物品的含义;而物流中的“流”泛指一切运动形态,有移动、运动、流动的含义,特别是把静止也作为一种形态。物流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创造了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三)信息流信息流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向同一方向运动中的一组信息,它有共同的
19、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即是由一个分支机构(信息源)向另一个分支机构(地址)传递的全部信息的集合。各个信息流组成了企业的信息网,称之为企业的神经系统。信息流畅与否,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正常运行。评价企业成功与否,一个简易的办法是看其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情况,其中,信息流的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尤其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各方面的“成色”。因为物流、工作流在企业的“生命活动”中无不最终以信息流的“高级形式”展现,就像生物体的所有活动都是基于神经系统传递的生物电信号一样。因此,深入认识“信息流”,将掀开企业发展的新视角。(四)资金流资金流是指用户确认购买商品后,将自己的资
20、金转移到商家账户上的过程。作为电子商务三流中最特殊的一种,资金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电子商务中,顾客通过浏览网页的方式选购商品或服务,在选购完成后邮政在线支付。顾客支付的款项能否安全、及时、方便地到达商家,关系到交易的最后成败。因此,在线支付不论是对于顾客,还是对于商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线支付的关键就是资金流平台的建设。(五)商流与物流的关系有人认为,流通活动还包括信息流,是由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共同构成的,所以有“三流”之说;也有人提出,除了以上“三流”外,还应包括资金流,即流通活动共包含有“四流”。不论哪一种提法,都不能否认商流与物流的核心地位。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过程的两个方面。
21、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结合,又相互分离。1商流与物流的统一商流是物流的前提。没有产品所有权的转移,即买卖活动的发生,那么实物的空间位移则无从谈起,实物运动方向与商品交易方向具有一致性是普遍规律。物流是商流的保证。如果物流条件不具备或实物运动过程受阻,商品不能到达购买者手中,那么商流则失去了保证。2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商流与物流产生分离的最根本原因是商流运动的基础资金,与物流运动的实体物资,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物资的运动是通过资金的运动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资金的分配是物资运动的前提。但是,正是由于物资受到实物形态的限制,其运动渠道、运动形式与资金运动很不相同。比如资金的运动是通过财政、信贷
22、、价格、工资等形式进行:而物资运动则是通过空间位移来实现。资金的转移可以通过邮局汇款、银行转账瞬间完成;而物资的空间位移,则须经过运输、储存等一系列漫长的过程来实现。在实际的流通活动中,既存在只有物流没有商流的情形,如搬家、自有物品的保管等;又存在只有商流而没有物流的特殊现象,如房屋、建筑物等的交易。这些商品虽然会发生所有权转移,但并不发生位置上的转移。商流和物流并不一定同时发生。商流要靠物流来实现,商流和物流又要靠信息流支撑和同步运转,资金流是随商流和物流的流转而流转。商流是标的物,物流是手段,信息流是知识和行情的传递载体,资金流是一个过程的终结点,是义务完成或承诺兑现。(六)物流与电子商务
23、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和商务活动相结合、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运行方式。从涵盖范围方面看,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从技术方向看,电子商务是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数据交换、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等。电子商务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将交易各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相关联。供货方将商品信息通过网络展示给客户,需求方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选择所需商品,写订单;供货方通过订单确认客户,告知收费方法,同时通知自己的应用系统组织货源;需求方通过电子结算方式付款;供货方组织货物并送到客户手中。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
24、结算+配送电子商务是由网络经济和现代物流共同创造的,是两者一体化的产物。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以下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交易过程的实现也需要这“四流”的协调和整合。其中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信息流、资金流在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下,可通过轻轻点击鼠标完成时,物流物质资料的空间位移,即具体的运输、存储、配送等各种活动,作为电子商务实现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实物流通环节,是不可能通过网络传输来完成的,物流过程的逐步完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成长时期。四、物流的作用以经济学的观点,物流的基本作用是为顾客提供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一)物流的效用物流作为一种
25、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效用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两个方面。1物流创造时间效用物品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身就存在一段时间差距,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所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效用。物流获得的时间效用形式有以下几种:(1)缩短时间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方面的益处,如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加速物品的周转和节约资金等。物流周期的长短对资本的周转有重要影响,这个周期越短,资本周转越快,表现出资本的增值速度越快。从全社会物流的总体来看,加快物流速度,缩短物流时间,是物流必须遵循的一条经济规律。(2)弥补时间差经济社会中,需求和供给普遍存在着时间差,例如,粮食集中产出,但是人们的消费是
26、一年365天,天天有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之间常出现时间差。类似情况不胜枚举。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时间差,可以说这是一种普通的客观存在。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差,商品才能实现自身最高价值,才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效益,才能起到“平丰歉”的作用。但是商品本身是不会自动弥合这个时间差的,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集中生产出的粮食除了当时的少量消耗外,就会损坏掉、腐烂掉,而在非产出时间,人们就会找不到粮食吃。物流便是以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进行弥补,有时甚至改变这种时间差,以实现其时间效用。(3)延长时间差在某些具体物流活动中也存在人为地、能动地延长物流时间来创造价值的,例如,秋季集中产出的粮食、棉花等农产品,通过物流的储存
27、、储备活动,有意识地延长物流的时间,以均衡人们的需求;配合待机销售的囤积性营销活动的物流便是一种有意识地延长物流时间、有意识增加时间差来创造价值的方式。2物流创造空间效用物品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距,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空间,由于改变物品的不同空间存在位置,创造的价值称作空间效用。物流创造空间效用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空间效用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1)从集中生产地流入分散需求地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之一,往往是通过集中的、大规模的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一个小范围集中生产的产品可以覆盖大面积的需求地区,有时甚至可覆盖一个国家乃至若干个国家。通过物流将
28、产品从集中生产的低价位区转移到分散于各地的高价位区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物流的空间效用也依此而定。(2)从分散生产地流入集中需求地和上面情况相反的一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中也不少见,例如粮食是在土地上分散生产出来的,而一个大城市的需求却相对大规模集中,一辆大汽车的零配件生产也分布得非常广,但却集中在一个大厂中装配,这也形成了分散生产和集中需求,物流便依此获取了空间效用。(3)从低价值生产地流入高价值需求地现代社会中供应与需求的空间差比比皆是,十分普遍。除了由大生产所决定之外,有不少是由自然地理和社会发展因素所决定的,例如农村生产粮食、蔬菜而易地于城市消费,南方生产荔枝而易地于各地消费,北方生产高粱
29、而易地于各地消费等。现代人每日消费的物品几乎都是相距一定距离甚至十分遥远的地方生产的,这么复杂交错的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差都是靠物流来弥合的,当然物流也从中取得了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分工和全球供应链的构筑,一个基本选择是在成本最低的地区进行生产,通过有效的物流系统和全球供应链,在价值最高的地区销售,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为此创造了条件,使物流得以创造价值,得以增值。(二)物流对企业的作用1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来看,物流对企业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这样一个外部条件:一方面要保证按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节奏提供和运
30、送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另一方面,要将产品和制成品不断运离企业,这个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正是要依靠物流及有关的其他活动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的。 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是依靠生产工艺中不断的物流活动作保障的,有时候生产过程本身便和物流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物流的支持保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物流是发展企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企业的发展靠质量、产品和效益,物流作为全面质量的一环,是接近用户阶段的质量保证手段,更重要的是,物流通过降低成本间接增加企业利润,通过改进物流直接取得效益,这些都会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2物流可以降低成本物流合理化有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对改善我国
31、经济运行的环境,降低和解决企业的困难有重要作用。我国当前许多企业面临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成本过高。发展物流产业,能够有效降低社会流通成本,从而降低企业供应及销售的成本,起到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的作用;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合理化,又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当前的困难无疑是非常有利的。3物流的利润价值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可以通过降低生产的经营成本间接提高利润,这只是物流利润价值的一个表现。对于专门从事物流经营活动的企业而言,通过有效的经营,可以为生产企业直接创造利润。许多物流企业,在为用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自己的“利润中心”作用,可以成为企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利润增长点。过去把国民经济
32、中许多物流活动当作公益活动来办,投入没有回报,组织不合理、服务水平低、技术落后。这些领域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管理和技术之后,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利润源。企业中许多物流活动,例如连锁配送、流通加工等,都可以直接成为企业利润新的来源。4物流的服务价值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和服务对象结成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这对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流的服务价值,实际上就是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的价值。第二节 有关物流的几个学说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学说进行探讨:一、黑大陆说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在“黑大陆”中,如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照亮了这块黑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