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53.82KB ,
资源ID:242497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2497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财政知识讲座全.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财政知识讲座全.docx

1、财政知识讲座全财政知识讲座第一讲 财政的由来和演进一、财政的含义财政现象时时处处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渗透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与财政发生联系,享受政府各种形式的补贴,同时也要为接受各种服务支付费用。人们的需要林林总总,但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个人或家庭分别消费的一般物品,如食品、衣物、住房等个人生活消费品,即私人物品或服务;另一类是由整个社会成员共同消费、共同受益的特殊物品或服务,即公共物品或服务。衡量一种物品类别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成本上的排他性。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

2、竞争性、排他性相反,呈现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某些产品或服务时,并不影响他人同时消费,如国防一视同仁地保护国民;非排他性是指无法阻止人们对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或者阻止他人消费的成本极高。纯粹的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外交、治安、环保等。在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还有大量的兼有二者性质的物品,被称为混合物品。混合物品大致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上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物品。这类物品由于消费人数增加,可减少每个消费者受益的数量,如公路在车流量增加超过通行能力时便会产生拥堵,必须增加执勤人员或拓宽道路,故该类物品也成为拥挤性公共物品;另一类是技术上可以排斥他人消费的公共物品,如城市

3、中的公园如采取收费办法就具有排他性,这类物品也被称作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是资源配置主体,私人消费品或服务是企业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的、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渠道来获得的物品。而公共物品则是企业不愿意或无力生产提供的,政府就必须来做市场办不到或不愿办而必须办的事,担负起提供公共物品的使命。混合物品到底由政府或者市场提供,取决于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类型、国家财力情况、地域人口等国情因素等等。我国建国以来,人们不仅享受到国防、公安、司法及政府管理服务;还从遍布全国的铁路公路网、城镇供水供气排水、农村大型水利灌溉等公共工程得到诸多便利;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出资兴建大型电站、钢铁、煤矿

4、、油田,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大量的电力、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产品;教育、医疗、科研等事业单位也大多由财政出资建立并靠财政拨款维持发展;城乡居民不同程度地享受由政府财政支付的各种福利和补贴。上述种种现象,就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们能直接感知的财政现象。由此可以把这些财政现象概括表述为: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集中性分配。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一) 财政的产生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用原始的、简单的劳动手段共同劳动,劳动所得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由此决定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5、是生产资料的原始氏族公有制,没有私有财产,不存在剥削,没有财政分配。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的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内部出现了财产的私人占有,私有制逐渐代替原始氏族公有制而成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将人类社会分裂为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在经济利益上根本对立的阶段,在阶级矛盾不可调时,便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国家不同于氏族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设定部队、监狱等各种体现公共权力的强制机关,使得社会分工中出现了一种脱离物质生产、专门从事阶级统治的机构和人员,而国家本身并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因此,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就只能凭借国家的权力强制

6、无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国家的需要。这样,整个社会产品分配领域中就出现了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这就是财政分配。(二) 财政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不同性质国家的更替,财政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奴隶主不仅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还直接占有奴隶本身及奴隶的劳动。奴隶制国王既是至高无上的政治统治者,又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奴隶主,由此决定了奴隶制国家财政的基本特征是:财政的基本目的是维持政治统治;分配对象和分配方式是直接占有奴隶的劳动和产品;财政分配与直接占有奴隶劳动的过程混为一体;国家开支与国王个人收支混为一体;财政收支体现为实物与劳役形式。封建社会生产

7、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占有生产资料,但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与此同时,除农奴外社会上还存在以个体经济为主体的小私有制经济。封建社会财政的特点是:财政的基本目标仍然是维持政治统治;国家财政收入由以官方收入为主转为以赋税为主;税收与地租逐渐分开,财政关系与一般的经济分配关系逐渐分开,国王个人收支与国家财政收支逐渐分离。封建社会后期还萌生了国债和国家预算制度这两个相互联系的财政范畴。在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也由自由放任发展为全面干预,从而使资本主义财政呈现出以下特征: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8、形式;国家除税收外,还充分运用公债、财政支出等手段干预和调控经济运行;财政分配高度货币化,全部采取了价值形式。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之上,体现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利益关系,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服从于国家计划,财政属于生产建设型财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这一目标确立后,我国开始努力探索和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三、财政的一般特征财政的具体现象纷繁复杂,不同时期的财政也形

9、态各异,我国古代财政曾使用“度支”的称谓,明清时期政府主管收支的部门被称为“户部”,1898年清政府的户部奏章中使用了“财政折”的名称,辛亥革命后,“财政”一词成为描述政府分配活动的专用术语。但是,财政作为一种分配范畴,无论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有其固有的一般特征。(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财政分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分配以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度为依据来进行。这与企业财务分配、价格分配,银行信用分配形成显而易见的差异。(二)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剩余产品。全部社会产品由补偿生产资料消耗、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剩余产品的价值三部分所组成。从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析,财政分配

10、的主要对象是一部分剩余产品,但生产资料耗费的补偿价值中的折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可以作为财政分配的对象,劳动力价值部分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存在也部分构成财政分配对象,并且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劳动者个人收入部分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还呈逐步提高的趋势。(三)财政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任何社会形态下的国家,其职能均会体现国家的性质与统治者的意志,财政分配都是围绕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的直接目的表现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四)财政分配具有强制性。财政分配是以国家立法或行政权力规定条例、制度为直接依据进行的,是所有权的单方面转移,是一种无条件的分配。如国家税收,只要符合税法规定,企

11、业、经济组织和个人必须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五)财政分配具有无偿性,财政收支活动从整体看,收入与支出都不直接偿还,如国家所征税款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从财政得到资金的部门、单位及个人一般也无须偿还。(六)财政分配具有社会集中性。按生产要素、按劳动的质和量进行的分配,呈现出经济单位内部分散性分配的特点。而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表现为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都要从其所管辖的区域内集中一定数量的财政收入,并分配使用于辖区内的各项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分配的社会集中性使财政分配活动直接体现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第二讲 财政的职能作用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财政的地位(一)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历史证明,市场是一

12、种效率极高的运行机制,它以价值规律为杠杆,以价格信号为引导,自发而有序地引导着人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但市场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存在着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经济学称之为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当仅靠市场解决不了问题时,就应由政府出面干预,以求得市场的经济效率和政府的社会公平、经济稳定的有机统一。1、 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公共产品方面。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其供应和消费如由市场解决,则每个消费者都不愿掏钱购买,而是等着“搭便车”。如国防消费,显然不能靠个体付费来购买和平安宁。从一定意义上说,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需要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

13、。可见,市场适合提供的是私人产品和服务,而提供市场失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恰恰是政府的首要职责。(2)外部性方面。外部性也称外部效应,是指经济行为的主体从事某些经济活动而对他人带来损失或效益,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外部效应有正负之分,正效应如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使接受免疫接种和来接受免疫接种的人同时降低了传染几率,导致正效应外溢;负效应如生产工厂排污对河流土地造成的污染,把成本和损失转嫁给他人,导致负效应外溢。外部性也是市场无法克服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予以解决。对产生正外部性的行为主体,政府采取提供补助等鼓励措施,使其获得部分补偿;对产生负外部性的行为主体,政府通过法律

14、、行政或经济手段来加以校正,使其承担成本,减少损害。2、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市场分配遵循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贡献相对称的规则,市场机制按照人们的能力或贡献的大小、个人拥有财产的多少来分配收入,追求经济上的效率和公平,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但由于生产条件占有、受教育水平及劳动能力的差异,市场机制形成的分配结果不可能达到社会认可的公平状态。在收入差距较大、富人不自愿资助穷人时,政府有必要通过强制性的收入政策和转移支付的方式矫正社会分配不公。3、 经济运行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市场并不是万能的,由于自发性、盲目性等固有弊端,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要促进就业、稳

15、定通货、熨平经济波动,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这已为国内外实践所证明。(二)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1、 经济决定财政(1)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财政分配的规模和财政收支的增长速度。(2)经济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表现为社会经济关系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部门结构决定财政收入来源构成和部门构成;经济结构合理与否制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3)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效益高低决定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4)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和形式。(5)经济体制及运行方式决定财政分配体制及调控方式。2、财政影响经济(1)财政分配规模制约经济

16、发展规模,推动经济发展。(2)财政分配制约经济结构、效益和速度,影响着经济的增长方式和质量。(3)财政分配促进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衔接和协调,促进市场供需平衡。(4)财政分配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巩固的完善。二、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来说,数量总是有限的,称之为资源的稀缺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受物质利益的驱使,每一经济主体都会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从而调整对资源的配置,以便获得最大的利润。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市场失灵领域,就要求政府介入资源配置过程,弥补市场缺陷,承担起那些市场不能或不宜承担

17、的资源配置任务。可见,市场配置并不排斥政府配置,恰恰相反,只有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相结合,才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各种财政手段,诸如税收、财政支出等,对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公共需要之间配置资源。财政的首要职能是为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财力保证。鉴于社会需要无限性与可分配资源有限性的矛盾,财政要根据不同时期政府公共服务的重点,调节资源在公共需要之间的配置,力求使公共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2、在地区之间配置资源。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

18、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现象。在我国,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要解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单靠市场机制往往收效不大,有时还会出现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即资源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使落后地区更落后,发达地区更发达。从整体上看,这样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如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来进行调节,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3、在产业部门之间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调整投资结构,二是调整资产的存量结构。在这两方面,财政都能够发挥调节作用。如通过直接的预算投资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通过增加对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国民

19、经济薄弱环节的投资,减少对加工工业的投资;还可以利用税收、财政补贴手段,引导企业增加对国民经济短线产品的投资,抑制对国民经济长线产品的投资,从而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方向,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从调整资产存量结构来看,财政通过采取有利于竞争和对不同产业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可以发挥充分的调节作用。4、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配置资源。这种调节的实质是将资源在社会公共需要与个人需要之间进行配置。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比例,主要取决于一定时期内政府的职责范围和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随着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调整,应当使财政部门支配的财力与其承担的社会政治经济责任相适应,比

20、重过高或过低,都不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二)收入分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的最终形成要经过两个环节:一是微观层次的市场分配环节,二是宏观层次的社会分配环节。市场分配是在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收益之间进行的分配,它以效率为准则,以利益主体为社会提供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因而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通过市场获得的收入份额会存在过分悬殊。一些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就业机会的人甚至无法从市场分配中获取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收入份额,从而出现收入分配的社会不公现象。这种现象市场本身难以消除,因而必须借助于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性分配来调节。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

21、作为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按照社会公平原则的要求,改变和调整个人收入的市场初次分配结果,以协调各种利益分配关系。协调收入分配是政府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市场机制对个人收入的分配体现了效率准则的要求,但却难以兼顾社会公平。由于个人所拥有的财产不同,劳动能力不同,就业机会、竞争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市场分配的结果会形成投资者与劳动者之间、劳动者相互之间、就业者与失业者之间、有劳动能力者与无劳动能力者之间的收入份额的悬殊差异,因而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来协调。2、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从宏观负担方面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财政税收负担应

22、当是既能满足政府实现其职能的财力需要,又要使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具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自我改造的能力。从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看,财政税收还应区别情况考量负担,通过税收剔除或减少客观因素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影响,使企业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3、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不同地区共同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仅按照要素投入与要素报酬对等的原则进行收入分配,在经济条件不同的地区之间会形成收入分配不均等的情况,这种差距的存在不符合社会共同进步、人类福利普遍提高的要求,因而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来调节。(三

23、)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虽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但由于受到了近期利益及信息等条件的局限,难以把握社会需求的长期变动趋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进而导致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为了弥补市场在稳定经济发展方面的缺陷,政府必须借助于包括财政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对经济予以调节和控制,使其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1、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稳定与否同政府的财政活动有着密切联系。财政活动通常是同社会总供给,尤其是同总需求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财政收支规模的收缩,直接构成了社会总需求规模伸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

24、、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以及税种、税率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社会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因此,可以通过财政手段促进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2、调节社会供求结构的平衡。经济稳定增长往往要以协调的经济结构为前提,协调的经济结构可以创造出适宜于经济发展的供给,从而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供给条件。同时,经济结构协调本身就意味着社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相互适应。经济结构失衡会导致供给结构相对于需求结构的不适应,这经常成为经济波动的重要诱因。财政可以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政策等多种制度安排,促进“瓶颈”产业发展,改善社会需求结构,从而促进社会供需结构的大体平衡。三、财政政策(一) 财政政策的含义及类型

25、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利用一系列财政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利益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的政策措施。财政政策的调控机制主要是通过资金的无偿转移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它是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统一。通过财政政策手段的实施可以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收入分配、物价、就业及国际收支的合理和均衡。财政政策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这些类别主要包括:1、根据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把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或减少财政收入等分配活动来刺激社会总需求,以此推动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

26、政策,是指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财政收入等分配活动来减少或抑制社会总需求,从而稳定经济的财政政策;均衡性财政政策,是指在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及经济结构合理的财政政策。2、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节是自动的还是自觉的,把财政政策划分为自动调节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又称“内在稳定器”,是利用财政工具与经济运行的内在联系来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这种内在联系是指财政政策工具在经济周期中,能够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变化所带来的经济波动。如累进税制随经济周期变化自动调节税负;社会保障支出随人们收入变化自动调节财政补贴支出,等等。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

27、国家为达到预定目标,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同,适时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的财政政策,如调整税率和税收减免政策、改变政府支出规模等都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安排。3、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的对象是收支总量还是收支结构,把财政政策划分为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宏观财政政策,是指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需求和供给的总量,以达到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财政政策。微观财政政策,是指在国家收支总量既定的前提下,通过税收和支出结构的变化来影响相对价格,进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影响需求和供给结构,以达到资源配置合理和收入分配公平目标的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工具1、税收。税收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

28、在三个方面:第一,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对总收入征税的效应偏重于供给方面,提高或降低税率就会直接限制或刺激供给数量;对纯收入征税的效应偏重于需求方面,尤其是累进税制下,具有自动稳定需求的效应。第二,通过税率调整、税收减免或加征等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第三,调节收入分配,通过征收多种所得税、财产税使收入分配和财产拥有相对公平合理。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作为政策工具被使用时,可以对不同的政策目标产生影响。第一,通过财政支出的增减,可以调节社会消费和投资,以此调节国民收入和经济周期。现代财政理论揭示,财政支出具有乘数效应,可以作为杠杆和导向对经济运行产生数倍于资金分配量的影响

29、,从而实现宏观总量财政目标。第二,通过财政投资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通过支出政策来改善社会投资环境,刺激和引导私人投资的增加,从而实现微观结构性调节的财政目标。3、国债。国债是诸多财政政策工具中具有有偿性特征的一种手段,兼具财政调节和金融调节的双重特征和功能。国债的调节作用,从购买国债看,主要表现在调节居民收入的使用方向和结构;从国债资金的使用看,主要调节产业结构、消除瓶颈制约;从财政金融的双重影响看,主要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进而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4、政府预算。主要通过平衡性预算、盈余性预算和赤字性预算三种收支对比状态来实现调节作用,分别体现国家

30、财政政策的均衡、紧缩和扩张。(三)财政政策实践1、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是在外部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等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反周期的适度扩张性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增加购买和加大公共支出带动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通过刺激社会累积需求的形成,实现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以国债和支出两大政策工具的运用为主。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长期以来投资扩张带来的资本存量过高等深层次矛盾,在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和国内市场约束双重因素作用下凸现,内需不振,出口下降,投资增长乏力,199

31、8年下半年,中央提供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紧急措施。一是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为防范金融风险,充实国有独资银行资本金;三是调整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增加社会保障、救灾和科教等重点支出。通过上述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拉动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加快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增加了就业,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2008年四季度以来,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政府果断决策,明确规定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二是推行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三是提高低收入群

32、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四是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稳健财政政策的运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在积极财政政策导致财政预算赤字上升较快,债务警戒水平较高,为防止通货膨胀,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而采取的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控制赤字、调整结构的财政政策。稳健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控制财政赤字、调整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采取增收节支等措施,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稳健财政政策既要抑制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膨胀,又要防止政策突变带来的紧缩,在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以调整结构为主线,渐进性地实现政策目的。稳健性的财政政策也称为“中性”财政政策。第三讲 国家税收一、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其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的概念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1)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税收和国家的存在密切相关,是国家机器赖以存在并行使其职能的物质基础;(3)税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征收,征收的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