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内容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基于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运行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断加强,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现在的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环境也较过去复杂得多。如何让事业单位平稳运行,如何让事业单位在现有的资金水平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何提高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并保证其安全,这是每一个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面临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2、做一些探讨,希望能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方面做一点有益的工作。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新思路 内部控制 目录一、适应环境,树立新观念4二、调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5三、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实现“两个统一”61.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财务责任主要还是进行会计监督62.预算体制下统收统支、结余上缴的财务、会计体系必须进行变革7四、建立健全激励和考核体系7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71.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增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82.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83.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做好预算管理工作94规范内控措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10参考文献11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
3、理的新思路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事业单位财务运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因此,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建立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健全与事业单位改革相配套的财务管理体系已成当务之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其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会计基础薄弱,财务操作不规范,会计监督不到位,有待改革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财政预算管理的延伸,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预算平衡、促进事业单位
4、健康发展的关键。加强内外预算资金的管理和事业单位财会队伍建设,强化管理,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依据资金运动规律、国家的法律、制度,对资金的循环周转和使用效果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以达到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果的目的。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该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经济需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路。一、 适应环境,树立新观念现阶段,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各项管理职能,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其财务管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我国事业单位具有数量多、人员多、支出多的特点,并且普遍存在重会
5、计核算轻财务管理,重经费使用轻经费使用效益分析的问题,也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于规范财务主体的行为、堵塞漏洞、节约财政资金、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都有着尤为重要的必要性。观念影响行为的方式,财务体制的变革需要与管理观念的更新相配合,否则,即使再好的制度设计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运用。单位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当形成“效益观念”,即以绩效为导向,树立开放意识、效益意识。既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那么,克服被动等待、一味依靠的思想就应该被遗弃,走积极开创新局面的路子,这就成为观念创新的重要方面。譬如说事业单位
6、中的高校如果能够具备效益观念,就会多方广开财源,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为加快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在另一方面,效益观念不是单纯地强调“创收”,它同时强调对现在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应当树立“风险观念”。多渠道的筹资模式一方面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事业单位内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并且使得其财务管理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面临的风险随之增加。比如说,事业单位中的高校开辟多种筹资渠道,其中包括负债筹资。高校适度负债,可以增大可利用的资金总量,更大可能地用活资金,解决高校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的问题。但如果学校的贷款规模过大,超过其财力所能承受的强度
7、,就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同时,增大了学校的财务风险,甚至使其陷入困境。可见,事业单位要增强对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充分认识有关的风险因素并把握好风险变化的基本状况,做好事业单位发展决策的导航标。二、调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同时也受制于事业单位目标。事业单位的目标为:事业的发展和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种双重目标,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更好的服务是事业单位存在的前提,而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又是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双重目标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在这种形势下,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也就有了两方
8、面的内容:一是本身作为事业单位在有限资金下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量,要保证财务收支平衡。“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事业单位的内在规定性,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市场对公益事业的不断介入,使我们逐渐认识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并不必然与“不以营利为目的”相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使这两者具有了等同性。二是要追求单位净收入的最大化,以较低的投资风险与较小的投资成本,取得较多的投资收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已经从单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渠道筹集资金事业单位除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对事业经费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渠道。三、 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实现
9、“两个统一”一般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全部或大部分由上级政府部门拨款,因资金提供者对所投入的资金并不要求收益权,所以,没有必要反映有关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内容,在预算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单一,主要是行政主管部门,报表反映的是预算拨款使用情况的信息,即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和是否被挪用等,而不注重财务成果的评价,资金的安全性成为披露信息最主要的方面。事业单位的收入总是习惯将现金存放在银行,造成资金的闲置。这种只重视社会效益而不重视经济效益体制已不适应发展要求,事业单位要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并得以生存发展。另外事业单位有财政部拨款,这种模式造就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低下,总以为自已有个
10、靠山,一切由政府来买单。另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益意识也相当低下,由于产出的社会效益无法量化,有些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自已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益完全抛在脑后。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同时做好这两方面的财务工作。(一)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财务责任主要还是进行会计监督,具体为以下几项。1.科学编制好财务预算收支计划,应制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以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事业的机构,它的运行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作为一个公共服务部门,每年财政都要向事业单位拨款,用财政拨款所采购的设备众多,重复采购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设备都成为国有资产,但其使用率较低,用不了几年都报废了,造成
11、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加强资金管理,用好用活资金,正确筹划和测算现金流量,理顺管理中的方方面面的财务关系,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转。由于事业单位运行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事业单位在使用这些资金时随意性相当大,没有相应的约束力。超支浪费现象严重,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有些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没有严格区分,很多部门用项目支出的钱填补基本支出的不足,很多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不严格,很多的科研经费被项目执行人挪作它用,直接造成了科研经费浪费。 (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再加上政事分开步伐的加快,必须自主理财、广开财源,事业单位要依靠自身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进行经营活动
12、和创造盈利,是经营性质,属于企业行为。原来预算体制下统收统支、结余上缴的财务、会计体系必须进行变革,具体如下: 1.为正确计算盈亏,应以反映经营成果的利润科目取代只反映资金结存数量、而放弃资本增值与否的结余科目;为合理调整资金结构,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应以本单位权益科目取代只反映资金来源、而淡化资本所有权的基金类科目。 2.财务人员应树立现金不能产生利润的观念,现金只有用来投资才能得到利润。要把握好直接投资,以期获得最大效益。既要考虑投资给单位带来的投资回报,又要考虑投资带来的风险,以便在报酬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实现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这就要建立健全投资评价体系,完善内部监控制度
13、,减少决策失误。四、建立健全激励和考核体系为了考核经营业绩,为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也要求正确、恰当地反映财务成果。所以,必须改变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基金增减情况表),而参照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披露信息,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应建立以利润指标(结合现金流量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体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正确计算盈亏。适当的单位也可以试行全成本核算(即将全部支出划分为成本和费用,运用配比原则,在当期和以后各期予以补偿),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加强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才
14、有保证。如果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弱,有的专项资金并没有按预算执行;往来款项管理松懈,造成很多呆账、死账;年终清算账款不清,以上影响了单位的事业运行。这个事业单位迟早要出问题,在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中,要根据会计法的要求,根据单位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一)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增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方面是单位领导对报账工作不重视,大多由非财务人员兼职,岗位变动频繁,缺乏必要地会计专业技能和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单位对会计工作疏于管理,缺乏必要地业务培训
15、和业务交流。这种管理上的低要求和放松必然造成财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其最终的结果是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被动。财务人员综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财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严格落实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对财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后续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力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与此同时,要增强不同层次的内控意识:(1)单位领导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观念和意识,支持财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教育职工理解和执行内部控制;(2)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观念和意识,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日常的工作中,确保各项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3)单位普
16、通员工要牢固树立遵守财经纪律监督、民主理财的良好气氛,确保每位员工都参与到会计监督的工作中。另外单位领导必须从主观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财务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支出的审批签字,好包括预算管理、财产管理、资金使用和审批等权利和职责。单位领导作为会计责任第一承担着,应加强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学习,特别是会计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一下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规定,以提高领导管理水平。(二) 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对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普遍不够重视,单位内部牵扯机制弱化现象令人担忧。一是内部牵扯制度不够完善。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
17、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效果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有些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务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不相容职务未能合理合法的分离;有些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于事后审批上,而且部门预算的范围有限,尚未涵盖单位全部收支事项,二是内部稽查制度不健全,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单位每项费用开支都必须采取“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但一方面单位财务审批人并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单位内部稽核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往往流于形式,所以会出现原始凭证内容不齐全,手续不完备,非法票据甚至是白条报销的现象。三是
18、票据使用与管理不规范。单位内部票据领购缴销制度不规范,收入没有按时上缴,有些单位收入不按规定使用票据,账外设账,甚至存在私设“小金库”等现象。通过内部审计监察制度,确保现金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出差管理制度、大额费用审批制度的严格实施:建立恰当的审批程序,根据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原则,明确管理职责以及各种监督关系,使职责分工明确,权利相巨制衡;完善外部和内部审计监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根据实施效果制定奖惩机制: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各种流向的信息沟通,加强备部门的合作交流。(三) 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部门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头戏”。首先,要坚持部门预算的编制、执
19、行、评价并重的原则,要细化收支项目,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单位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切实保障预算与实际相符。其次,要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有计划的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要杜绝随意变更预算、追加预算的做法。第三,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部门预算评价体系,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与此同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在编制方面,要采取“零基预算”。各级预算在编制的时候,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保证事业单位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按照预算支出额的一定百分比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突发事件及其他难以
20、预见的特殊开支;在预算时实施方面,要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各部门在各项业务活动中要严格按照预算办事;在预算评价反馈方面,以预算的各项指标为依据,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记录和计量,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对比来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从而进行有效的纠偏和奖惩。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实行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的职位相互分立。如低耗品的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及验收部门要相互分立。其次实行程序控制,对主要的业务,要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
21、环节。要实行责任控制。要明确每一个人责任权限,重大事项要建立集体审批制度。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是不健全的内部控制。由于内部控制程序存在“有关人员相互勾结、串通”等因素的固有限制,内部审计已显得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内审人员与领导、内部审计与上级审计机关、合理与合法、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的关系,协调各种利益冲突,使审计工作得以健康发展,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参谋作用。(四) 规范内控措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第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费用报销开支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
22、,并不断的进行完善。第二是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让有财务管理技能、熟悉财政法规、政策的专业人员担任内部稽核岗位,对事业单位内部开支进行初步审核,加强对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事前控制。第三是建立规范的票据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确保预算外资金按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综上所述,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的就是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完整,有效的发挥筹集、配置、运作、调控和监管职能,使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效率更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以收支内容为前提而不是以旧的单位性质为条件进行管理,在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的同时,可以尝试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以企业管理的模式来经营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事实上,也只有不断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有效解决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事业单位能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1赵华.事业单位的思考 J.现代商业,2007,(24).2徐建光.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6,(04).3韩树林,赵富强.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2006-12-1.4徐筠.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江西化工.2007(3) 5孙丹.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中国经贸.2010(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