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0.32KB ,
资源ID:241952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1952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编15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编15篇.docx

1、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编15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编15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

2、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多。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因此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因此叫古登堡面。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因此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

3、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地球的外部圈层包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立春:XX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XX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惊蛰:XX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转变都较大。春分:每年的XX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清明:每年XX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谷雨

4、:XX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立夏:XX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小满:XX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芒种:XX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夏至:XX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小暑:XX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大暑:XX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立秋:XX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处暑:XX月2

5、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白露:XX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秋分:XX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寒露:XX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霜降:XX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XX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较大。立冬:每年XX月7日前后。小雪:XX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

6、,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大雪:XX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XX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小寒:XX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大寒:XX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大气环境一.重点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

7、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8、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特点:地球运动围绕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恒星日(真正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角

9、速度:15/小时线速度:赤道,向两级递减公转运动太阳自西向东恒星年(真正周期)回归年近日点:(XX月初)快远日点:(XX月初)慢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日的时间间隔。2326N02326S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晨昏线晨线:由到1)产生昼夜更替昏线:由 到 昼夜更替周期:意义:使地面白天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

10、存和发展。2)产生地方时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特点:东早西晚15/时4/分钟计算公式: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西“”)区时:定义:每一时区,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区时。计算公式: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西“”)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3)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偏移规律:沿运动方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偏转4)地球呈椭球体也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5.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气态

11、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整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洋流

12、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

13、六。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进步推动人水关系的发展。(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推动水资源的持续利用。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陆地水和水循环(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潜水、承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

14、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湖泊水全年有调整性,水量稳定东部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3)水循环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含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7地表形态的塑造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15、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

16、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2.山地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a)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b)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c)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

17、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a)运输线路结构: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b)线路分布格局: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c)线路延伸方向: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3.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a)河流侵蚀地貌: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以河谷为例)b)河流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以冲积平原为例)(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a)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b)便捷的对外联系和运输c)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了丰富的农

18、副产品。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加快西部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持我国西部边疆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防;有利于合理布局全国交通网。四种进藏铁路线(青藏铁路、滇藏铁路、川藏铁路、甘藏铁路)预选方案中,为什么选择青藏铁路?沿途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线路最短,总投资最小;克服冻土技术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9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19、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1.等

20、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XX月、最热月XX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XX月、最热月XX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1500-20xx)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

21、间的大陆东岸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3.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雨(XX月-XX月)季,旱季(XX月-次年XX月)4.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性红壤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港口城市和棉纺城孟买,城市和麻纺城加尔各答,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

22、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仰光、越南的首都河内、港口和工业中心胡志明市、老挝的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我国XX省的海口、的旅游城三亚,台湾港口高雄。历史名城台南,菲律宾首都马尼拉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性的大气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2.温室气体:能吸收和释放热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人类活动排放: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

23、氟化物(SF6)等3.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技巧1:全球变暖带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1)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2)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转变,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技巧2: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1)研究提升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2)采用新能源(3)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4.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5

24、.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危害:(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技巧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1)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2)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3)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6.酸雨: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产生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增多技巧4:我国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我国酸雨分布:20xx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xx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酸雨区域分布范围基本稳定,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中、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华中酸雨区污染最为严重,XX和XX是华中酸雨区酸雨最严重的。我

25、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XX盆地、XX、XX、XX、XX,以及沿海的XX、XX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XX,XX,XX,XX,重庆等地。7.酸雨危害(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3)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4)危及人体健康。【盐度和洋流】(1)盐度的是红海,原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2)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3)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26、;缺少河流注入。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高一必修一地理总复习:气候与自然带(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3)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

27、海洋。(5)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带季风影响。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6)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7)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8)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答案)(9)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

28、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1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12)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

29、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13)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14)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15)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16)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高,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