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7.67KB ,
资源ID:24189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189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docx

1、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灾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提名意见沿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也是涝渍灾害频发重发、成灾面积最大地区之一。面向农业防灾减灾、脱贫攻坚战略需求,针对沿淮涝渍灾害突出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按照“结构避灾、生物抗灾、技术减灾”新思路,通过良种良机良法融合、避灾抗灾减灾统筹,开展了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灾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经过18年研究,揭示了沿淮“降水-汇流-入渗-涝渍”成灾机制,创建了农田快速排水工程技术与标准,创新了改土增

2、渗降渍技术;攻克作物涝渍抗性和减产机理以及抗性评价方法瓶颈,创新了玉米和小麦抗涝渍栽培关键技术;在行蓄洪区首创“旱稻-小麦”结构避灾新模式和旱稻“精量机直播+旱管”轻简栽培技术。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技推广合作奖2项,发明专利10项,作物新品种4个,行业、地方标准11项;2009年以来,技术累计推广3.29亿亩,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系统化解决了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防控、稳产增潜难题。中国农学会评价认为成果总体水平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真实有效,经公示无异议。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项目简介沿淮地区是指鄂

3、豫皖苏四省淮河沿岸50-80km的大片低洼平原,耕地面积约1.4亿亩,光温水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和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势低洼,洪涝灾害多年平均成灾面积占全国同期的39%,面广、频发、重发的涝渍灾害长期困扰着粮食生产稳定性和增产潜力的提升。针对传统种植模式适应性差、品种涝渍抗性弱、防灾减灾栽培技术缺乏等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经18年联合攻关,创建了“创新种植结构避灾、增强作物耐渍能力抗灾、调水改土技术减灾”涝渍灾害综合防控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技术,主要创新如下:1.首创沿淮行蓄洪区“旱稻-小麦”结构避灾新模式,创新了旱稻“精量机直播旱管”轻简

4、栽培技术。首次揭示旱稻在该区生态适应性强,率先提出“旱粮调旱稻”结构避灾新策略,破解了传统“玉米(大豆)-小麦”模式产量低而不稳难题;发明新型板茬宽幅小麦旱稻兼用施肥播种机,首创旱稻免耕开沟条播、侧位精准施肥、覆土镇压保墒一体化作业的轻简化精量播种方式,首次明确潮土旱稻旱管补灌的盈亏临界点,制定技术规程4套;新模式较原模式稳产增产、亩增效233.8-423.0元,在该区应用面积占比93.2%。2.攻克作物涝渍抗性和减产机理以及定量评价技术瓶颈,创新了沿淮小麦和玉米“抗涝渍品种+壮株健群栽培”抗灾技术体系。揭示小麦孕穗期和玉米三叶期为涝渍害敏感期,期内涝渍危害阈值分别为7天和3天;创建作物涝渍抗

5、性快速判别、能力鉴定和综合评价指数,解决了涝渍抗性快速鉴定和定量评价的难题。自主育成囯审皖麦52等抗涝渍新品种4个,发明立式主动清秸防堵等多功能免耕玉米播种机,创新了夏玉米抢时早播错开敏感期、种肥机同播壮苗抗涝渍栽培关键技术,以及小麦精播降密健壮群体、均氮壮株抗涝渍栽培关键技术;使小麦、玉米抗性指数分别平均提高15.2%和20.5%。3.创新涝渍区水土调控减灾理论,创建了区域-农田联动快速工程排水、改土增渗降渍和作物灾后营养补偿快速恢复生理功能等减灾技术。创建沿淮产流与运动波汇流耦合的栅格分布式水文模型、层状土入渗理论与算法、潮土/砂姜黑土水力特性转换函数,探明涝渍灾害形成规律和减灾靶标。划分

6、不同等级受灾区域,创建满足作物涝渍灾害阈值的各区农田排水控制指标、技术标准、工程布局优化技术。研制砂姜黑土阻胀增渗除渍刚性-柔性材料耦合模式、秸秆加激发剂错位轮还不同深度全耕层培肥技术,最小化涝渍对土壤功能的损害。发明灾后“补氮-调理剂促生”减损技术及其新型机械、产品。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0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9项,著作3部,论文105篇,作物新品种4个,农机新产品4个,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入选农业部主推技术2项、农机目录2个,为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防控、稳产增潜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累计推广3.29亿亩,新增经济效益307.29亿元,引领了涝渍灾区机械化、良种化、轻简化、标准化

7、综合减灾新方向。(四)客观评价1、项目验收评价科技部组织专家于2012年8月24日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沿淮低洼地农业减灾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09BADA6B00)”验收主要意见:提出“结构避灾、生物抗灾、技术减灾、复合增效”的农业减灾增效生产技术思路,形成不同类型沿淮低洼地减灾增效种植新模式,对推进沿淮区域粮食稳产高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4类14种适宜于沿淮低洼地的农业减灾增效种植新模式,研制和改进了适宜于沿淮地区涝渍灾害的多功能兼用型复合旋耕播种机等新型农机装备10种,建立了轻简化的农机农艺双适应技术体系。通过示范带动效应和开发应用

8、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成果现场测评与评价(1)谢华安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于2012年10月13日对阜南县洪河桥镇白集村100亩机械旱直播旱稻“旱优73号”实地测产与评价,表现整齐一致,熟期适中,基本无病虫害,熟相较好,田间无倒伏,实收产量619.21公斤/亩。(2)程顺和院士和罗锡文院士于2014 年4月3日推荐“沿淮低洼地农作物减灾增效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应用”成果为安徽省科技进步奖时评价:提出了“结构避灾、生物抗灾、技术减灾、复合增效”及“压旱扩水、扩稻减豆、以稻治涝”的农作物减灾增效生产技术思路,创新了农作物减灾增效种植新模式,突破了一批农作物减灾与生产能力协同提升关键技术,

9、显著提升了沿淮地区农作物减灾增效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成果创新性强、针对性强。3、政府部门应用与评价(1)农业部将小麦品种“泛麦5号”和“皖麦52”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2013年列入全国农业主导品种。(2)农业部2012年将玉米精量系列播种机、2016年玉米秸秆播种机列入农机补贴目录。(3)农业部将“玉米涝渍灾后补偿技术”列入2016年全国农业主推技术。(4)水利部颁布“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4-2013)”和“农田排水试验规范(SL109-2015)”2项水利行业标准;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2016年相继颁布“沿淮低洼地旱稻机直播高效生产技术规程”(DB34

10、/T 1570-2011)等9项地方标准。4、成果鉴定评价(1)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专家于2013年1月27日对“淮河流域涝渍灾害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鉴定认为:揭示了主要农作物涝渍受灾减产机理,建立了5种作物产量与涝渍指标定量关系模型。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安徽省农机局组织专家于2012年12月21日对“3ZF-340型电动玉米中期追肥机”鉴定认为:以蓄电池和电动机为动力源,自主开发了电机控制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填补了国内以电力作为动力源的玉米中期追肥作业机械的空白。(3)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组织专家于2011年5月27日对“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稻茬麦全

11、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鉴定认为:形成了以“碎草匀铺、反转灭茬、均匀摆播、适时镇压”为核心的稻茬麦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整体水平国内领先。5、获科技奖励情况(1)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沿淮低洼地农业减灾增效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应用(2014年);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年)。(2)全国农牧渔业丰收推广合作奖(等同一等奖)2项:安徽省夏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应用(2013年);安徽江淮区域小麦高产技术集成与应用(2010年)。(3)全国农牧渔业丰收推广二等奖1项:稻茬麦机械匀播全苗壮苗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2013年)(4)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淮河流域涝渍灾害

12、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3年),优质专用玉米种质创建关键技术及应用(2013年),皖西大别山水稻旱育旱作及间作技术(农村科技类1999年)。6、查新结论安徽省科技情报所对本项目进行查新,成果所有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十个方面)与所查文献未见相同报道。(五)推广应用情况1推广应用情况2009年以来,项目建立的冬小麦和夏玉米健身抗涝渍栽培等技术先后在安徽、河南、江苏三省沿淮9个市50多个县(区)应用面积3.29亿亩,其中,“冬小麦-直播旱稻”避灾新模式在沿淮行蓄洪区应用面积1752万亩,占该区域的91.9%以上;选育的抗涝渍小麦、玉米新品种共生产销售种子32691万公斤,研制的新农机销售26

13、5台套;累计实现间接经济效益295.3亿元、直接经济效益11.99亿元,其中近三年经济效益为138.54亿元。项目在推广应用措施方面了建立了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企业、专业化服务与合作组织协同的技术推广应用模式。(1)地方政府推动。建立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推介,市级农技推广机构紧协作的推广应用路径,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技推广中的职能。(2)研究示范带动。建立示范点45个、核心区12万亩、示范区283万亩、辐射区1285万亩;通过与专业化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大户共建服务体系或示范点,强化多层次、多类型的专项培训。(3)产学研协作互动。高校院所研发的新产品通过转让或联合开发由企业生产与应用;企业自

14、主研发、产业化开发与生产销售的新品种,由高校院所辅助配套技术研发。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起止时间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应用情况蚌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体技术成果2009.1-2017.12贾利萍139*应用3046万亩,累计增效22亿元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体技术成果2009.1-2017.12邓坤130*应用5931万亩,累计增效43.34亿元六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体技术成果2009.1-2017.12谢申海139*应用1592万亩,累计增效9.76亿元宿州市农业委员会农业局整体技术成果2009.1-2017.12赵晓春137*应用4667万亩,累计增效36.26亿元亳州市农业

15、技术推广中心整体技术成果2009.1-2017.12王敬才138*应用4127万亩,累计增效32.51亿元信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整体技术成果2009.1-2017.12王伟东139*应用2664万亩,累计增效19.57亿元驻马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整体技术成果2009.1-2017.12张建立135*应用5956万亩,累计增效53.67亿元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整体技术成果2009.1-2017.12解永生138*应用2484万亩,累计增效17.72亿元淮安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整体技术成果2009.1-2017.12张杰131*应用2312万亩,累计增效16.26亿元2近三年经济效益 单位:万元人民币自 然 年完成单位其他应用单位新增销售额新增利润新增销售额新增利润2015 年8468.21607.572016 年7028.71435.792017 年6943.81498.60累 计22440.74541.96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有关说明:主要包括研发的农作物新品种和新农机,通过合作企业生产和销售产生的经济效益,人品三年累计生产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