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 补脾养胃益肺补肾论山药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 补脾养胃益肺补肾论山药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又名:土藷、淮山、薯蓣、山板薯、山药蛋、山药薯、山薯蓣、白山药、怀山药、佛掌薯、扇子薯、野白薯、野牛尾苕。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原植物薯蓣野生于山地向阳处,现各地皆有栽培,主产于河南,一般以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古怀庆
2、所属)所产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本品药材性状:毛山药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片为不规则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规格等级:(1)光山药:按其长短粗细不等分为14个等级:一等:长15cm以上,直径2.3cm以上,呈圆柱形,条匀挺直,光滑圆润,两头平齐,内外均为白色,质坚实,粉性足,味淡;二等:长13cm
3、以上,直径1.7cm以上,其余同一等;三等:长10cm以上,直径1.0cm以上,其余同一等;四等:长短不分,间有碎块,直径0.8cm以上,其余同一等;(2)毛山药:按其长短粗细分为13个等级:一等:长15cm以上,中部围粗10cm以上,弯曲稍扁,有顺皱纹或抽沟,去净外皮,内外均为白色或黄白色,有粉性,味淡;二等:长10cm以上,围粗6cm以上,其余同一等;三等:长7cm以上,围粗8cm以上,其余同一等;(3)出口规格:6支:直径2.66cm,条长18cm;8支:直径2.13cm,条长18cm;12支:直径1.90cm,条长15cm;14支:直径1.65cm,条长15cm;16支:直径1.40c
4、m,条长14cm;(4)历史规格:河南总称怀山药,分为超山、奎山、拣山、寸山等;怀山药产地群众分为铁棍山药、小绒毛山药、白皮山药和菜山药四个类型,其中以铁棍山药为最佳;山西分为秃面、西起各档、断山、山药片等;江浙地区分为大超山、正奎、行奎、贡淮、老拣、拣淮、鸡骨山等,或以支头分档;温州瑞安县有家种山药称“索条”。本品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中医临床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降血糖,耐缺氧,增强免疫力,促进肠管运动,促进创伤愈合,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其它药用部位:(1)山药藤:味甘,性平,外
5、用煎水熏洗或捣敷,用于皮肤湿疹、丹毒;(2)零余子:味甘,性温,无毒,主补虚,强腰脚;晒干功用强于薯蓣,用于病后耳聋。山药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暑预”。谓“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一名山芋。”因唐代宗名豫,故避讳改为薯药,后又因宋英宗讳薯(名曙),遂改名山药。山药之名始见于本草衍义。辞源不同意此说,谓“宣和书谱:晋王羲之已有草书山药贴,唐人诗,如韦应物之山药寒始华,韩愈之山药煮可掘,尤不胜举,是山药之名不始于宋时,明矣。”本草图经曰:“署预,生嵩高山山谷,今处处有之,以北都、四明者为佳。春生苗,蔓延篱援
6、。茎紫叶青,有三尖角似牵牛更厚而光泽。夏开细白花。大类枣花。秋生实于叶间,状如铃。二月、八月采根,今人冬春采,刮之白色者为上,青黑者不堪,暴干用之。法取粗根。刮去黄皮,以水浸,末白矾少许掺水中,经宿取,净洗去涎,焙干。近都人种之极有息。春取宿根头,以黄沙和牛粪作畦种。苗生以竹梢作援,援高不得过一、二尺,夏月频溉之。当年可食,极肥美。南中有一种,生山中,根细如指,极紧实,刮磨入汤煮之,作块不散,味更珍美,云食之尤益人,过于家园种者。又江湖、闽中出一种,根如姜、芋之类而皮紫。极有大者,一枚可重斤馀,刮去皮,煎煮食之俱美,但性冷于北地者耳。彼土人为单呼为薯(音若殊)、亦曰山薯。而山海经云:景山北望少
7、泽,其草多薯与(音与署预同)。郭璞注云:根似芋可食。今江南人单呼薯(音储),语或有轻重耳。据此注,则薯蓣与薯乃一种。南北之产或有不同,故其形类差别。然字音殊、储不同,盖相传之讹也。一名山芋。”山药含淀粉16%、黏液质、胆碱、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黏液质中含甘聚糖和植酸、3,4-二羟基苯乙胺、16种氨基酸和尿囊素。在零余子中还含止杈素(又称脱落素)、多巴胺和山药素I等。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怀山药中的Fe、Zn、Cu、Co、Cr含量较高。新鲜根中含有盐酸多巴胺、四氢异喹啉、山药碱。唐世蓉等对怀山药、平凉(甘肃)山药(正常和退化)、温县(河南)山药、华县(陕西)山药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发现5个
8、山药样品均含17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游离氨基酸以丝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的含量较高,水解后的氨基酸则以谷氨酸、精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最高,二者的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的含量最低。正常的平凉山药蛋白质含量最高(10.27%),超过怀山药的含量(8.93%);含糖量则以温县山药最高(6.53%),超过怀山药(3.39%)。另有倪少云等比较测定浙江省江山市二十八都镇产山药和普通山药的氨基酸、粗蛋白淀粉等成分的含量,结果浙江产山药含17种氨基酸,且含量较高;其营养成分较其他省为高,有开发的价值。赵国华等研究山药多糖RDPS-I的化学结构并用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研究了
9、RDPS-I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RDPS-I的分子量为4 2200,比旋光度为22D(H2O)为+188.4(c=0.8),特性粘度为16.4810-3(ml/g),RDPS-I是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以1:0.4:0.1的摩尔比组成,以-D-(13)-Glcp为主链,在6-O位有-D- (12) -Manp-D-1) -Galp支链的杂多糖。RDPS-I对移植性黑色素B16和Lewis肺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全国大部分省市市场上的商品实地调查及鉴定,商品山药的原植物主要为薯蓣、褐苞薯蓣、山薯、参薯4种,其中薯蓣使用最广。另外日本薯蓣在很多省内民间使用。杭悦宇等对5种山药的水解氨基酸和微
10、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栽培的5种薯蓣的精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库的比值一致,但在3种商品山药的同样测定项目中河南怀山药的比值较高。人类必需微量元素在5种薯蓣中均有,薯蓣则是含量较高的。商品山药的比较结果以河南怀山药显示与薯蓣同一趋势,这为探索地道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贾士奇等对几种山药的质量比较表明,非地道山药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地道山药有差异,这可能与产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有关。怀山药中水浸出物与多糖含量成正比关系,因此测定水浸出物可作为一项指标来反映山药的内在质量,该成分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由实验结果初步说明地道药材怀山药,铁棍山药(传统产品
11、,由于产量低而濒临灭绝,产武陟)及太谷山药(产量高,当今主流产品,产武陟)质地优良。其它品种山药中又以山薯、褐苞薯质地较好,而参薯质地较次,但富含蛋白质、淀粉,以食用为宜。张重义等比较研究不同产地怀山药的质量。结果不同产地怀山药中的淀粉、蛋白质、浸出物、多糖含量不同,但道地产区怀山药中淀粉、多糖含量较高。河南怀山药中多糖含量高于非道地产区,是怀山药道地药材的主要特征之一。萨支铀报道,参薯是“福建山药”的主流种,具有高产、适应性广、栽培易等特点。福建省早在100年前就开始种植了。据统计,全省淮山年用量在200吨以上,其中80%是“福建山药”干制品。参薯地下根茎营养丰富,为中国18种滋补品之一,化
12、学成分主要含甘露聚糖、植酸、3, 4-二羟基苯乙胺、尿囊素等,此外,根茎干重平均还含粗蛋白14.4%、粗脂肪3.78%、淀粉43.79%、全糖1.14%、灰分5.51%、钾2.62%、P2O50.72%、镁0.14%、钙0.12%、铁53.67ppm、锌29.22ppm、铜10.85ppm、锰5.38ppm,鲜薯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是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等保健食品,可罐装出口创汇,大有开发前景的药食两用潜在资源。刘玉萍等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山药及其地方习用品的18S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山药、广山药和土山药的18SrRNA序列长度均1 810bp,而方山药
13、为1 807bp。根据排序比较,广山药与正品山药的18S rRNA序列完全相同,而与土山药和方山药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9%和97.51%。DNA测序技术可成为山药基源鉴定准确而有效的分子方法。何报作等分析测试产自广西邕宁、博白、北流、桂平、容县的褐苞薯蓣以及怀山药的6项质量指标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含水量(%)分别为15.39、18.52、15.41、13.96、15.48、15.74;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06、8.45、9.20、9.67、8.63、9.79;淀粉含量(%)分别为84.51、86.51、82.72、83.65、84.19、79.13;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6.
14、19、6.98、8.95、7.41、6.70、9.40;90%乙醇浸出物含量(%)分别为2.00、2.04、2.68、2.20、2.11、3.53;18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23、6.31、6.22、6.78、6.59、6.83。桂平、北流产的褐苞薯蓣质量优于邕宁产,博白、容县产的介于它们之间;桂平、北流产的褐苞薯蓣质量与怀山药相似。褐苞薯蓣作为山药长期药用及食用是有科学根据的。同属植物及易混品:(1)参薯,又名方山药;干燥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扁圆柱形、纺锤形或扁块状,长815cm,直径24cm,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具棱状或不规则纵沟,常见棕褐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粉性
15、,颗粒粗糙,中心多裂隙,土腥气,味微甜,嚼之发黏,表面和断面均显紫红色荧光,有的中心色泽稍深;分布于长江以南等省区,功能补脾肺,涩精气,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临床用于疮疡,面疮;台湾尚有一种条薯,根近表皮呈紫红色,称其为红大薯、紫田薯;(2)蜀葵叶薯蓣,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根茎用于肢体风湿麻木,跌打损伤,积食饱胀,消化不良;云南称其为细山药;(3)脚板苕,又名脚板山药,块茎呈脚板状或不规则团块状,长约2045cm或更长,宽约515cm或更宽,多去净栓皮,由正中劈开,表皮紫红色,间有白色,凹凸不平,断面粉质,白色,味淡而涩;(4)异叶薯蓣,分布于贵州、云南,根茎用于风湿痛,咳嗽;贵州称其为野山
16、药;(5)黄独,又名黄金山药,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有栽培,块茎(黄药子)用于瘿瘤,咳嗽痰喘,咳血,吐血,瘰疬,疮疡肿毒,毒蛇咬伤;(6)三角叶薯蓣,分布于西南,根茎用于关节痛,心脏病,胃病,下肢肌肉痉挛;西藏称其为山药;(7)圆果三角叶薯蓣,分布于四川、云南,称其为黄山药,根茎用于心脏病,关节痛;(8)恒春山药,台湾恒春、屏东即以其主根称“淮山”入药,台湾药用山药中,一般认为本品质地优良;(9)山薯,又名山药、淮山、土淮山、广东山药;干燥根茎略呈圆柱形或呈不规则圆柱形,稍弯曲,有的较扁,长1530cm,直径1.56cm,栓皮多刮去,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及须根痕,
17、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淡黄色,粉性,散有少量浅棕色点状物,味微甘、微酸;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根茎补肺益肾,健脾益精;广东等地作山药大量应用并销售外省;(10)光叶薯蓣,地下部分有一块状根茎,由此根茎再直生或斜生出多数长圆柱形或纺锤形块茎,外皮易脱落,干后较富纤维质;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块茎(红山药)用于崩漏,月经不调,腰肌劳损,外伤出血;贵州称其为红山药,云南称苦山药、羊角山药、草巴山药;(11)黏山药,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块茎用于肺痨,脾虚泄泻;(12)日本薯蓣,根茎圆柱形,垂直生长,直径3cm左右,表面棕
18、黄色;分布于中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根茎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通称野山药,云南别称山药、牛尾薯,各地常就地取材,将其加工后作“土山药”入药;(13)毛藤日本薯蓣,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功效与上种同;(14)穿龙薯蓣,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根茎(穿山龙)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酸痛,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咳嗽痰喘;河北称其为狗山药;(15)黄山药,根茎呈圆柱形,有时略弯曲,直径23cm,表皮黄棕色,有纵皱纹,零星散布须根的痕迹,呈深棕色,质硬而韧,断面白色绒毛
19、状,并散布很多黄色点状维管束,味微甜;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根茎用于胃痛,跌打损伤,瘰疬;董梅等从黄山药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种甾体皂苷,分别鉴定为26-O-D-吡喃葡糖基-3,26-二醇-23(S)-甲氧基-25(R)-5,20(22)-二烯-呋甾-3-O-L-吡喃鼠李糖基-(12)-O-L-吡喃鼠李糖基-(14)-D-吡喃葡糖苷、伪原薯蓣皂苷、26-O-D-葡吡喃糖基25(R)-呋甾-5,20(22)-二烯-3,26-二羟基-3-O-L-鼠李吡喃糖基(12)-D-葡吡喃糖苷,又从中分离出薯蓣皂苷元、延令草次苷、26-O-D-葡萄吡喃糖基(25R)-呋喃-5,20(22)
20、-二烯-3,26-二羟基-3-O-L-鼠李吡喃糖基(12)-D-葡萄吡喃糖苷、原薯蓣皂苷;(16)褐苞薯蓣,根茎圆柱形,直径2.44cm,垂直生长,外皮棕黄色,断面新鲜时白色,带黏性;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根茎补脾肺,涩精气;华南地区称其为山药或土淮山,广西称山薯,本品在广西、广东作山药药用;(17)毛胶薯蓣,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根茎健脾祛湿,补肺益肾,用于脾虚泄泻,消渴,跌打损伤;云南称其为牛尾参、黄山药、粘山药;(18)叉蕊薯蓣,又名大山药、蛇头草,分布于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19)木薯(大戟科),又名树薯、槐薯、木番薯、南洋薯;干燥块根多已切
21、成段或片,段长达10cm,片厚0.51cm,直径1.54cm,外皮多已除去,具刀削刻的痕迹,表面类白色,残留外皮呈棕褐色或黑褐色,断面(切面)类白色,粉性,靠外侧有一明显的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形成层环纹,向内可见淡黄色筋脉点呈放射状稀疏散在,中央有一细小黄色木心,有的具裂隙或形成一细小空洞,气微,味淡,嚼之粉性;原产于美洲,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等地有栽培;因本品含大量淀粉,故多用于制取淀粉或造酒精;(20)番薯(旋花科),又名甘薯、白薯、红苕、红薯、地瓜、番瓜;干燥块根多切成片,厚0.51.5cm,直径13cm,外皮多已除去,类白色,偶见未除净的浅紫红色或浅灰棕黄色栓皮和点状须根痕,切面类白色或淡
22、黄白色,隐约可见黄色点状或斜向条状筋脉,近边缘可见浅灰黄色环纹,质硬脆,富粉性,气微,味甘,嚼之具特异的番薯味;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我国各地作为粮食或工业原料广泛栽培,用于胃痛,崩漏,外用于无名肿毒;有称其为红山药,河北称山药,在广东省一些地方市场上曾将本品经加工、漂白、切片而成充当淮山药片;(21)山土瓜,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块根用于黄疸,小儿疳积,急、慢性肝炎,咳嗽,虚热,盗汗;云南昆明有混称其为白山药者;(22)了哥王(瑞香科),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州称其为消山药;(23)块茎糙苏(唇形科),又名野山药,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24)马铃薯(茄科),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块茎称洋芋,又名土豆、阳芋、山药蛋、山洋芋、洋番薯,用于腮腺炎,烫伤;(25)药材市场造假:以手指大小之细广山药冒充怀山药,切成片不易看出;鉴别:广山药纹理细腻,易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