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02KB ,
资源ID:241819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1819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的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概况.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的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概况.docx

1、中国的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概况2005年中国的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概况 2005年的中国日本社会文化研究,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亦关注现实研究,一批反映日本社会现实、具有前沿水平的著述面世。“人文日本新书”、“中日文化研究文库”、“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研究丛书”、“日本社会学名著译丛”等一系列丛书、书系,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取得了新的进展。2005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与之相关的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成果相继涌现,亦形成一大热点。 笔者采用资料以2005年度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及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印报刊资料等部分互联网和相关图

2、书、期刊索引为对象,同时参阅日本学刊、日本研究、日本问题研究、日本学论坛等中国主要日本研究杂志和众多高校学报及相关杂志,最新材料截至2005年12月初。因篇幅所限,本文将侧重于书籍方面。 一 日本文化研究 2005年,我国有关日本文化研究的新作颇多,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方面,都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由于日本政府某些领导人在历史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行,致使中日政治关系在2005年持续低冷。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的日本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并未因政治关系的曲折而趋缓和停滞,反而日益深入和频密。以文促信,深层剖析日本的文化、思想、宗教,弘扬中日文化交流和友好的历史,正是中国日本文化研究的

3、题中应有之义。 贯彻上述宗旨,2005年5月,浙江工商大学举行了第六届“日本思想文化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颁奖仪式。“日本思想文化研究”优秀论文奖,系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与日本神道国际学会联合设立的奖项,面向世界华语地区从事日本思想文化研究和教学人员征文。该评选活动每年一届,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在本届评奖中,江静、吴玲论道教文化对的影响和日本神话中的文艺思想分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有关评奖活动详情见日本思想文化研究2005年第6期。 放宽视野,从历史和世界纵横两条线深入研究,是2005年中国日本文化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 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泰斗大讲堂”丛书之一,樊萍编鲁迅谈日本(新华出版

4、社2005年版)一书,辑录了鲁迅著作中谈论日本的文章65篇,分三辑。人们从这本书中,可以领会鲁迅对日本的深刻看法。同类书籍还有周作人论日本(九州出版社2005年9月版)和戴季陶论日本(九州出版社2005年4月版)。在前者书中,周作人从专注于日本文学研究,转向对日本国民性的探讨和思索、对武士道及神国观念深刻剖析,并对中日关系前景提出了种种假设和建设性意见。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第二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一书,则论述了日本宗教、学术和艺术的成果及由这些成果凝聚而成的文化精神,探讨了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以及日本文化所表现的内在发展的自律性和外在交流的主体性。 王金林日本

5、人的原始信仰(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依凭大量的文献、考古和民俗资料,从中日比较文化研究的角度,对日本人原始信仰的形成及其影响做出了生动细致、令人信服的描述与分析。 刘立善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神道(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包括神道的起源、神道的流派与变迁、明治维新后的神道、神道的特质、神道中的神宫和神社、神道与艺术等九部分内容。 成中英主编本体的解构与重建对日本思想史的新诠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主题在于探索本体诠释学在一个族群或一个传统的思想与文化转向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具有的地位。 王青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是一本对17世

6、纪后期到18世纪前期日本学术史上极为重要的学者荻生徂徕进行系统学术梳理和解析的学术史专著。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金城出版社2005年9月版)一书,以学者的视角解读日本,它总体上对日本持批判态度,目光冷峻,直指日本人文化心理的深层,揭示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这对人们理解日本人的性格和文化及中日差异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李雪梅编著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一书,则展示了日本的国情、礼节、忌讳、姓名、公共服务、文学、等级观念、书道、花道、艺伎、和服、教育和高校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与中国文化相异之处。 于信强论日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版)一书,站在

7、全面、客观的角度,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及其民族精神进行全面点击和解剖,是一部“画论”日本之作。 为配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各地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有关日本对华进行文化侵略的研究成果,包括一批丛书和书系。 王向远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昆仑出版社2005年6月版)一书,使用大量第一手原始日文资料,全面揭示了文化侵略的策略、实施途径、方式及其危害,指出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案设计者等。该书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研究丛书”之一。该作者同年出版的著作还有“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日本右翼言论

8、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 齐红深主编日本对华教育侵略对日本侵华教育的研究与批判(昆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一书,以大量第一手材料,揭露了日本先于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并服务于军事和经济侵略的教育侵略,指出目的是推行“皇国观念”,摧垮中华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在一年来的中国主要国际问题学术刊物上刊登的日本研究论文中,日本文化研究类文章占据了较大比重,在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5年第112期“异国文化”、“外国文化”栏目中,日本文化研究论文的全文转载率和索引收入率亦名列前茅。 研究日本文化和日本人论的文章有王昌沛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9、第6期)、武心波试论制约日本回归“普通国家”的“精神文化因素”(日本学刊2005年第1期)、张碧波日本民族与文化渊源考略(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4期)、杨劲松日本人论的演变轨迹从文明开化到经济大国(日本学刊2005年第1期)等。 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观察、探讨日本文化性格及其现代意义的论文,有尚侠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日本学刊2005年第5期)、刘延常和孙英林试论东夷文化和日本考古学文化的关系(华夏考古2005年第4期)、韩东育历史上东亚的儒学对话及其现代意义(日本学刊2005年第2期)、孟庆利日本的美与禅文化(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等。 此外,从世界文化发展、交流和

10、比较的视角,观察日本文化,探讨其独特性的论文,有罗东耀战后日美两国日本文化论研究的分歧及其意义(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李朝辉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范作申跨文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从文化角度论中日合资企业经营(日本学刊2005年第1期)等。 二 日本社会研究 围绕着日本的诸多发展变化,更加贴近日本社会的研究,为我国学者所热衷,并以其辛勤的探索和努力,丰富了我国日本研究成果库。 这方面的著作有谢舜主编社会变迁与管理创新“中日社会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和王宗杰、东一郎、刘毅主编

11、二十一世纪世界中的日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它们以中日社会和世界中的日本为视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管窥日本的现状和日本人的心理。 宋协毅等现代日本事情(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是以中、日、韩三语对照形式介绍日本情况的教材,实用性强。 冉毅、唐敏锋编著日语阅读日本人的四季生活与自然环境(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内容由日语阅读文章、提问、会话和词句联系构成,特点在于一书在手就能涉猎日本生活与环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靳飞、邱华栋、祝勇日本意象(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1月版),是一本旅日日记,记录了作者在东京、京都、奈良的所见所闻。 2

12、005年日本社会研究领域的书籍,还涉及了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 鸿宇编著说茶之日本茶道(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10月版)一书,谈论了日本的茶文化,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日本茶道的历史、特色、茶道宗师、茶事等。 陈洪兵、金舒莺、刘颖日本相扑与力士(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包括相扑史话、相扑百味、相扑力士、相扑部屋、相扑明星、相扑文化、相扑花絮、日本相扑的现状与展望等内容。 尹良富日本报业集团研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5月版),对朝日新闻集团等日本报业集团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作者主要利用了这些报业集团公开发表的资料及一些内部文字,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揭示了日本报业集团的特征。 欧阳康编著日本

13、电视产业与电视广告(中国工商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介绍了作者对日本的电视和电视广告进行研究的一些体会,其内容包括日本的电视机构、电视制度、电视运营、电视广告的发展以及进入新世纪日本电视广告的一些特征。 张狂日本情爱电影(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分迷情篇、奇情篇、狂情篇、纯情篇,对日本“情爱电影”进行了评论。 胡建斌主编日本广告传单设计(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3月版),系“日本当代设计艺术丛书”之一。此外,还有杨佴昱、秋野静主编日本?西洋画(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彭军、张品编著欧洲?日本公共环境景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9月版)一书,分园艺小品、装饰雕塑、公共设

14、施、标志展示四部分,通过近500幅图片的展示,详细介绍了欧洲和日本从传统到现代的各类公共环境景观。 周长积洋风和体现代日本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月版)一书,是作者赴日本考察研究的部分成果,通过精选的数百张堪称经典的设计实例,附以个人的体会与感受,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日本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刘庭风日本园林教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以大量的史料,详尽介绍了日本园林的历史脉络、风格类型、造园要素、造园人物及造园理论,是一本集历史、文化、地理、造园技术为一体的书籍。 日本旅游法律法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版),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系列之一,它汇

15、集了日本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旅游基本法、旅行社法、翻译导游业法、旅馆饭店法以及出入境管理相关法等。相关书籍还有“人文日本新书”之一的曹志伟、陈晏日本旅游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陈晓雷编注日本名人故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版),介绍了在日本妇孺皆知、广为传颂的27位名人的生平事迹。这些人物代表了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活跃在日本历史的各个时期。 2005年,在日本社会经济和国民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不少值得审视的现象,成为中国日本社会学者关注的对象。如日本经济萧条,企业绩效下降,失业率攀升,老龄化、少子化对社会保障体系发出的挑战等。 深入探讨上述问题的论文,如孟双见和吴海涛

16、日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日本问题研究2005年第4期)、邢雪艳“自由打工族”出现的原因及社会影响简析(日本学刊2005年第2期)、尹成远等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日本问题研究2005年第4期)、王琼中日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第4期)、张俊峰从养老理念的转变看日本的看护保险制度(日本问题研究2005年第3期)、周洁中日两国“家”意识变迁比较研究以两国的意识调查为中心(求索2005年第11期)等相关文章。 关于日本社会问题和民俗研究,则有吴琚透过“NEET”现象看日本社会(日本问题研究2005年第4期)、刘辉“节约大国”日本的启示(中国社会导刊

17、2005年第21期)、秦颖从日本社会看日语女性语的产生与嬗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李萍从“和善”看日本伦理思想的特质(伦理学研究2005年第4期)、张国维日本的文物保护(文物世界2005年第6期)等论文。它们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日本社会、生活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三 中日文化交流 从整体观察,中日文化交流与学术交流在中日政治关系低冷的形势下,仍取得相当进展,促进中日关系回暖。在此方面,我国日本文化工作者做出了不懈努力。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推出友谊铸春秋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日本人(卷二)(新华出版社2

18、005年8月版)一书,记述了1945年日本投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个时期内,部分日本人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感人故事。其中,既有对个人的细致描写,也有对团体群像的粗犷勾勒,再现了当时历史的一个侧面。 中国各地出版社或主要日本研究杂志及部分高校日本研究机构,在2005年纷纷出版新作、开辟专栏或举行报告会、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总结日本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中日现实问题,展望两国关系的未来。如阮次山透视日本(九州出版社2005年7月 版)、陈虹日军炮火下的中国作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等。 在各种学术著作中,探讨中日文化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内容占了很大比例。 高宁越界与误读中

19、日文化间性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从译学文化和文学阐释的角度,考察了盘桓于中日文化交流里的误读问题。因为跨越民族、国家的文化误读,反映出不同民族、国家接受外来文化的特点,可以勾勒文化的包容性与排他性并存的特点。 冯富荣、杜英起编著邻家之眼中日文化比较学习读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系汉日同页对照书籍。同属东亚的中日两国,有着诸多的共同点,但在文化传统习惯、思维方式上,又有很大差异。该书主要探讨了中日文化的不同,意在促进中日之间的相互理解。 张哲俊中国题材的日本谣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主要考证研究了日本唐事能的题材来源与变异,研究了题材来源与想象的关联,伴

20、随作者生动的笔触,人们走近的是五彩缤纷的能乐舞台。 石云艳梁启超与日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版),分为十章,介绍了梁启超流亡初期的政治活动和日本政府的对应,梁启超与明治思想家、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教育思想等。 蔡震文化越境的行旅:郭沫若在日本二十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分上下篇,记述了郭沫若在日本20年的生活经历。 严?T堡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严绍?T海外访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版),在考察日本藏汉籍珍本的同时,进而关注它们被收藏的不同过程、动机以及收藏单位的情况与沿革,从而由一个角度反映了日本文化的特征、理念及其演变。 刘岳兵主编明治儒学与近代日本(上海古籍

21、出版社2005年版),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的共同研究课题“明治儒学研究”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规划课题“明治儒学与日本现代化”的最终成果。 刘达临浮世与春梦中国与日本的性文化比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年版)一书,内容包括中日文化的异同、原始性崇拜、婚姻的发展和演变、女子地位的变化、古代的性文学、中国古代春宫画和日本的“浮世绘”等。 中日文化交流加深了中日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是沟通两国人民心灵和感情的桥梁,也是建立中日世代友好的坚实基础。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中日关系发展中,弘扬文化交流的作用,探析中日文化真谛的尝试和努力,都应受到特别的重视。这方面的论文有李英武丰富多彩双向互动中日

22、文化交流史探析(唐都学刊2005年第3期)、徐静波中国文化的流风遗韵与日本近代文人的汉学修养(日本学论坛2005年第2期)、周阅中日文化交融的艺术之花的发生学考察(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刘瑞强试从翻译效应学角度看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荣新江从(井真成墓志)看唐朝对日本遣唐使的礼遇(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李孝迁和林旦旦清季日本文明史作品的译介及回应(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等。 四 日本文学研究 2005年的中国日本文学研究成果丰硕,基础研究为其一大亮点。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文学研究室历时五年精心编撰的

23、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张龙妹执行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面世。这本辞典旨在促进日本古典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和教学,向该专业并国内一般文学研究者提供有关日本古典文学的较为全面确切的基础知识和学术信息。 谢志宇20世纪日本文学史以小说为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共分六章,内容包括20世纪前的日本文学、明治文学、大正文学、昭和初期文学、战后文学的复兴、经济增长时期的文学等。此外,还有张玉安主编、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等研究院编东方研究?2004:中日文学比较研究专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杨伟少女漫画?女作家?日本人(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通过对少女漫画与日

24、本当代女性文学的跨学科考察,透视了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和相互影响的关系,破解了以吉本芭娜娜、山田咏美等为代表的女作家们风靡文坛的秘密。 林少华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包括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悠然心会村上、让“房间”远游、附录等内容。 王若茜、齐秀丽“浮世草子”的婚恋世界(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通过对浮世草子的深入解读和阐释,并与“三言二拍”中的婚恋题材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揭示遮蔽于町人生活之下的精神特质,展现出历来为研究者所忽视的町人生命中的僭越性、癫狂性、反抗性,力图证明正是这些精神素质构成了日本近代化动因的内核。 王晓平远传的衣钵: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宁夏人

25、民出版社2005年6月版),也系“人文日本新书”之一。本书从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入手,通过翔实的资料和严谨的探悉,对敦煌佛教文学的传播和日本对之的文化接受,做出了很好的梳理和发掘。 在论文方面,中国期刊网ENKI数据库和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中2005年我国日本文学研究成果占据了“亚洲文学”论文的绝大部分,内容涉及日本文学发展史、文学流派、文学题材、文学体裁以及著名作家、作品的评介和研讨等。 如叶琳“风雅”与“超政治性”的日本文学(外语研究2005年第4期)、魏育邻“告白”作为一种话语制度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一种“权力”(外语研究2005年第5期)、王晶动荡时期的日本女性文学日本战后女性

26、文学之管窥(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赵京华与柄谷行人一起重读(博览群书2005年第11期)、高文汉日本古代汉文学的发展轨迹与特征(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孟庆枢对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1期)等。 日本文学研究的焦点,仍集中于紫式部、川端康成、坪内逍遥等文学大家。许多文章继续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人其文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宋晓玉浅析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性格形成及其作品风格(文教资料2005年第33期)、赵稀方“新时期”构造中的日本文学以森村诚一和川端康成为例(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4期)、李莹日本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紫式部及其(甘肃社会科

27、学2005年第2期)、山田花尾里和关冰冰日本近代文学研究新视角初探坪内逍遥与政治小说(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等论文较具代表性。 关于中日两国文学的相互影响,则有中川德之助和刘立善论庄子)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日本研究2005年第3期)、方长安中国近现 代文学接受日本文学影响反思(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0期)、张小玲全球化语境下的中日文学关系及文化身份建构(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4期)、郑丽娜中日文学的交融与诗学因缘(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苏永前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等。 五 日本教育研究

28、 适应社会转型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趋势,日益深入的中国的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教育的经验,而日本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进的教育改革,为中国提供了良好的镜鉴和参照系。因此,近年我国有关日本教育研究的论文激增。仅据笔者对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的粗略统计,2005年度收录相关论文竟达300余篇之多,居各类论文之首。且内容涉及广泛,从日本教育史、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方法的宏观方面,到各类课程设置、师资培养,从中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非学历教育以及中日及日本与其他国家教育比较研究等。其中,关于日本教育改革的论文居多,涵盖了教育改革的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并对改革我国现行教育体制

29、等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政策建议。 例如,祝淑春战后日本民主化教育改革与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日本问题研究2005年第4期)、姜丽华日本教育政策的演进及其特征(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唐心强等日本的教育体制与现状(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第11期)、佐藤东洋士和尚侠“远山计划”对谈录(日本学刊2005年第6期)、曹凤娇日本教育法规演变的历史轨迹(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佐藤学和钟启泉日本教育改革舆论的十大流言(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7期)、曹能秀和王凌论日本文化对教育荒废的影响(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等。 关于日本的高等教育研究,是热点中的

30、热点。如张铁中日本高等教育的未来展望(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第10期)、黄福涛和汤杰琴确保与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日本的视角(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赵丽丽浅议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多样化及对我国的启示(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第12期)、张玉琴和李奇术日本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等。 日本高等教育与社会互动和影响的研究,有程水英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看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第1期)、李振玉透视日本的“博士过剩”现象(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等论文。 关于中日教育及比较研究的著述,也颇具特色。如于洪波日本家政教育比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版),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新课程开发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参考用书,该书分析了家政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建构特征,并从中日两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举措比较的角度,探究了我国中小学试行家政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 还有史朝中国的日本教育研究梁忠义先生的学术道路与学术成就(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王雷论近代中日社会教育关系(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杨晓近代中日教育关系与传统文化心理式微(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