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0 ,大小:6.40MB ,
资源ID:241682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1682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docx

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课时1-1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2、“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教师指出刻度线、O刻度、长度单位 “厘米”并明确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教师指出:

3、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我们发现了什么 师: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

4、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通过师生用各自的一拃量课桌的长度,体会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测量同一长度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解决这种冲突中体会掌握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强化练习,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

5、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认识米、用米量课时1-2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3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

6、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你们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3

7、)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巩固反馈1米与厘米的单位换算。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3米=( )厘米 300厘米=( )米8米=( )厘米 900厘米=( )米学生自己先探究米和厘米的兑换,然后完成练习后,全部订正。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复习

8、有关厘米的旧知,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 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探究,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厘米与米的关系,学会自主学习。通过探究,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厘米与米的关系学会自主学习。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认识线段课时1-3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准备直尺

9、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牙看一看、摸一摸,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

10、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4.画线段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

11、,并边画边说。总结画法。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通过情景的问题,引入本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的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观察发现,讨论学习,亲身经历认识线段的过程,同事大概了解线段的特征及画法。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画法: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确定长度单位课时1-4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

12、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8。教师谈话: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

13、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让

14、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三、练习拓展1.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高90(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4.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复习厘米和米,用手进行比划,为后面估测、推算长度作好铺垫。创设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分析、交流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课件的演示为学生提供充分观察思考的思维空间,教师再适当指导,并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15、,在交流中感受数学的思维和方法。练习题形式多样,通过合作推理、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旗杆的高度是13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复习课时2-1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 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3. 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学具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

16、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57( ) (生补充“厘米”)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二、.回顾知识,整体把握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4)你知道线段的两个特征吗?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典型示例 1.填空:1枝

17、铅笔长25( ) 一本书长22( ) 操场的旗杆高10( ) 1根粉笔长约10( ) 2.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80cm长的毛巾洗脸。吃完早饭,急忙骑上自行车,以每分钟30厘米的速度到离家500厘米远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 你们为什么笑啊?你说说原因?那应该怎么办呢?你想改哪一个?3.画一画。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4.比一比。18米28米 100厘米1米 35厘米25厘米5米40厘米 6米60厘米 40厘米4米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这节课你有什

18、么收获?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和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做出判断,使得他们更为深刻地认识长度单位的合理使用的必要性,学会正确选用单位。板书设计长度单位复习1枝铅笔长25( ) 一本书长22( ) 操场的旗杆高10( ) 1根粉笔长约10( ) 18米28米 100厘米1米 35厘米25厘米5米40厘米 6米60厘米 40厘米4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课时2-2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

19、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点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

20、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2.练习二第2题,学生直接说答案。30+20= 50+26= 92+4= 61+25=35+32= 3+45= 13+72= 44+53=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35+2= 35

21、+32=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课时2-3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点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出示35+37,学生试算。交流算法。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

22、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4.比较35+32与35+37有什么不同?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7.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8.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3、;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二第5题。自己先改错,然后汇报。3.完成练习二第11题。先看图,说说数学信息,然后自己读题,完成练习。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加强笔算加法的正确算法。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5+37=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课时2-4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

24、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2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1.完成第15练习二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找学生在黑板上板演。2.完成第15练习二第6题。自己先看题,说说题目意思,教师指导完成前2个,学生自己完成全部。3.完成第16习二第7题。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4.完成第16练习二第8题。自己独立完成,全班订正。5.完成第16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6练习二第10题。自己快速完成。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6、。此题以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的形式笔算加法的综合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课时3-1教学目标1.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2.交流从图

27、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36-23,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20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

28、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36-23=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课时3-2教学目标1.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方法。3.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2。 51-36=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个位不够减,从十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