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9.65KB ,
资源ID:241626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1626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docx

1、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第一章 社会工作导论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1)定义一: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2)定义二: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 二、简答: 社会工作具有哪些功能? 提供物质帮助 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工作对象 给予心理支持 社会 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促进能力发展 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维护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什么? 基本对象最需要帮助的人。如流浪

2、者、儿童、老人。 (原因:基本道德决定,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 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 三、论述: 联系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的 要点: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 是利他主义指导下的助人活动 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综合多种科学方法的助人活动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揭示。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演进 一、名词解释: 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英国

3、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汤因比馆:英国牧师巴涅特为纪念汤因比的献身精神,并进一步号召更多的人到教区为贫民服务,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建立的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 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诞生,19C末20C初盛行于英美的一个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组织。 二、简答: 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济贫法建立了英国往后三百年的济贫基本模式,助人自助的思想开始形成。这种亲属责任,教区救助原则,以及政府以税收支应的济贫原则,成为以后社会救助的主要参考架构,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社会救助仍以此为本。 睦邻组织运动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作用。 以汤因

4、比馆为开端的睦邻组织运动实际是一场社区改良运动,为后来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它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来关注社会问题。睦邻组织运动,要求救助者要具有强烈的爱心,对受助人的处境进行亲身的感受,以提高他们的救助热情。使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又进一步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和社区环境的改造。 三、简述 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 (一)起源 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the Poor Law of 1601)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PS:内容(见书P29),意义见上题 2、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C.O.S) 产生:1868年,英牧

5、师亨利索里建议,1869年正式诞生。 盛行:19C末20C初,英美, 工作方法:见书P31 意义:强调按个别情况处理案件促使个案工作产生。 推动各慈善组织协调合作促进社区工作产生。 3、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起始:英国牧师巴涅特1884年在伦敦东区所设立的汤因比馆 特点:见书P32; 意义:见书P32 (二)发展 1、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形成 第一个受薪的社会工作岗位美国环境卫生委员会紧急救济署 真正成为一个行业美国马萨诸塞州慈善委员会成立之后。 出现原因:社会问题增多、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成立、睦邻组织运动的兴起。 2、专门性社会工作的诞生 玛丽理奇蒙(Mary Richmond)1917年社会诊断

6、 3、专业社会工作的初步发展 理论知识体系、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的专业组织。 (四)专业化 1、专业的标准:1915年弗莱克斯纳的六条标准、格林伍德专业的五个性质 2、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20C50S前传入中国1952年被取消1987年恢复。 PS:现状:王思斌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章 社会福利制度 一、名词解释: 社会福利:广义:指一切有助于公民生活质量和社群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及资源;狭义:指为社会中最不能自助者提供的、满足其最基本生存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社会福利制度:广义:包含人类社会中所有有利于改善人的福祉的制度设置;狭义:只是将直接同社会服务和福利资源配置相关的制度

7、设置包括在内。 剩余性福利:社会上为无法自助者提供的暂时性、补偿性和紧急性的社会救助。 制度性福利:指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 二、简答: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如何? 1、在福利制度中,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不可忽视: 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 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 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 三、其它知识点 社会福利的分类 二分法(Wilensky、Lebeaux)剩余性福利、制度性福利 三分法(Richard Titmuss)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制度再分配模式

8、 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 埃斯平安德森:自由的福利国家、法团主义的福利国家和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1、中国社会的传统福利观念 传统思想:孔孟之道,佛家、道家、法家中的有关福利、仁政的思想。 救灾政府的一项重要行政措施。 恤贫主要由民间来承担。(亲友、邻里、同乡、寺庙等) 2、中国当代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计划经济时代以职业为依托、以城镇职工为主体、关怀职工生活方方面面、所需经费几乎全部由国家财政提供的福利制度。 3、社会变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从相对封闭和单一的社会向开放和多元化社会的过渡。 4、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P

9、69)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理论及后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之所以获得“心理动力”的称谓,是因为这个理论的潜在假设是行为来自人们心理世界的运动和互动。它也强调心理激发行为的方式,以及心理和行为如何影响个人的社会环境并如何受个人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人类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后者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此外,人的思想和感受也影响人的行为,如果人改变自己的态度,行为也会朝着积极方向改变。 赋权理论:主张通过削弱影响个体决定权、行动权的社会性或个体性障碍,

10、通过增强个体运用权力的能力与自信,或者通过从环境中向个体注入一定的权力等方式,去帮助案主获得对自己生活的决定权与行动权。 二、简答: 比较心理动力学派与认知和行为理论 心理动力学派建立在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理论及后续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个理论的潜在假设是行为来自人们心理世界的运动和互动。它强调心理激发行为的方式,以及心理和行为如何影响个人的社会环境并如何受个人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动力理论影响社会工作去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而不是事件和想法。 认知和行为观点来自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这派理论的本质是将心理与行为分离。强调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理论的焦点集中于认知过程对学习的

11、影响,强调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它既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更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后果而学来的,特别强调模式对激发特定行为的重要性。行为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好行为和减少坏行为,以便人们对人际事件有适宜的反应。 三、简述 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历史 20C20S前:理论影响几乎完全来自社会学或政治经济学, 20C2030S: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20C30S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再度介入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基础多元化 20C4050S:功能主义学 20C60S后:政治学、经济学、公共行政理论广泛应用 20C70S以来:系统论、生态学理论 20C8

12、090S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女性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学说、社会建构理论等成为社会工作专业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 四、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结构(根据课本) (一) 外借理论 1、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 涂尔干和道德福利 主张:“社会团结”和“失范”论;靠道德教育而非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反对国家对福利控制作用的扩张,主张建立职业行会体系进行互助;个人应接纳自己的贫穷处境(道德上的守卫者); 斯宾塞和社会福利 主张: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角度,把社会当作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反对政府的干预、反对救助穷人;强调自助的个人主义理念; 韦伯和国家福利 主张:科层化和福利扩展相联,正规组织的统治会损害个人自由,导

13、致官僚化。 2、当代社会学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帕森斯 20C40-50S) 主张:不同功能的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应该为实现同一社会目标而相互支持,共同担当社会福利服务的责任。 社会冲突理论(留易斯科塞、达伦多夫 20C60S) 影响:左派社会政策批评学者和促进社会进步和改良的实践活动。 社会交换理论(略) 符号互动学说(乔治米德、约翰杜威)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4、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 哈贝马斯的批判学说 主张: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 马尔库塞的批判学 主张:个人批判力和自主性的消失现代资本主义危机 奥菲的批判学说 主张: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于它既不能与福利国家共存,也不能没有它。 奥康纳的批

14、判学说 主张:资本主义国家的任务积累和合法化 5、女性主义理论 自由的女性主义 主张:关心妇女平等权利问题 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 主张:提倡改革和政策上的变化,主张将女性视为总体的社会成员而非男性的依附品来对待。 激进的女性主义 主张:把妇女看作在社会上被男性压迫的角色;婚姻中两性是相互对立的个体女性被男性支配。 6、后现代主义学派 (二)、实务理论(助人模式) 1、评估理论 内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受助者的需要以及对受助者所在环境的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概念等。 2、干预理论 实践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功能派个案工作、问题解决模式个案工作、行为修正模式、中心治疗模式、危机干预模式、一般系统模式、存

15、在主义模式、完型治疗模式、生命模式、交流互动分析模式;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价值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价值:社会工作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职业伦理:是一整套指导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伦理决定:指人们必须在行动或实践过程中决定哪一种行为是好的或正确的,必须判断行动或实践本身对受助者的影响,以符合专业行为的道德要求。 伦理困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陷入一种在道德上难以取舍和难以找到满意方案的境地。 二、简答: 伦理原则的等级次序 保护生命 平等与差别

16、平等 自主和自由 最少伤害 生活质量 隐私和保密 真诚和毫无保留地公开信息 三、论述: 价值对于社会工作的意义 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的价值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工作理念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其意义表现在: 1、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关怀所在,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它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2、对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给出了指引,从而有可能确保专业行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受助者利益,减少对受助者的伤害; 3、通过对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其它知识点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

17、础 1、宗教理念(爱、人性) 2、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 3、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 4、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理想主义) 5、集体主义(反个人主义、费边社会主义) 第六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名词解释: 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因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包括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 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过程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的部分。(个体以外的所有的主观和客观存在,从系统角度看包括家庭、朋辈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也涉及来自文化的无结构的、松散的但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影响。) 人在环境中: 是描

18、述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概念。“人在环境中”就是利用组织结构提供关于案主的人际、环境、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的简明一致的描述,并被用于说明成年案主所面临的问题。 二、简答: 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两者关系很复杂,依具体问题、具体情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体现在以下方面: 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个人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 青少年阶段社会关系方面的特征有哪些? 在青少年期,人们的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等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征。 首先,少年和青年与家

19、庭的关系有所不同。 其次,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阵地。目前国内的学校依然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在各级学校中,基本没有体现教学双方的平等关系。 宏观环境对青少年影响扩大。 老年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何对策? (一)主要问题 由于生理、心理特征的变化和角色转换,老年人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扰:经济收入减少、情感生活弱化;各类疾病增加。 (二)加强老人服务的对策 社会工作:应该维护老人权益、促进老人功能。 政府:作为强大的资源拥有者和分配者,要在动态预测老人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各项老人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健康,维护其各项合法权利,推动其积极的社会参与,并适时进行动态修订,保证他们

20、同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七章 社会工作过程 一、名词解释: 社会支持:各种社会形式对社会脆弱群体及社会生活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 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同理心:源自希腊语“心灵”一词,是一种融入他人感觉的过程或感觉他人如何经验事件的感受,以了解及觉察另一个人的思考、感觉、经验与个人状况的过程。 二、简答: 简述受助者的分类 是否接现有案主 按照自动求助的案主 按照 自愿的案主、 案主转介的案主 案主 非自愿的案主

21、受服务 潜在案主 来源外展的案主 类型 强制接受服务的案主 社会工作一般过程模式 一、约定阶段 含义:指社会工作者和有可能成为案主的人开始沟通,并初步达成协议一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过程:了解案主来源 初步评估界定案主问题,对照机构功能确定是接受或转介。 建立专业关系同理心、积极关注、尊重、亲切感、真诚 促使案主进入角色双方澄清对对方的角色期望,使双方目标一致。 与案主以外的其他系统建立关系 二、评估问题阶段 含义:是认识、了解案主问题的过程,包括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初步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和策略。 目的:了解案主、案主的问题及其环境,从而构建一个计划,帮助案主解决或消除问题。 过程:

22、收集资料 分析和解释资料 认定案主问题 做出评估报告 三、计划及合约阶段 (一)计划 计划的含义: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社会工作目标和计划,并以合约的形式,与案主取得共识,明确工作者和案主同意的目标和责任。 计划的内容:目的和目标; 关注对象; 介入的策略 计划的原则:详细、具体;具有可行性;与工作目的、目标相符合;能够总结和度量。 (二)合约 合约的含义:工作者与案主为解决问题而共同工作投入努力的承诺,它体现了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互动合作关系。 合约的内容:计划的目的与目标; 工作者和案主各自的角色和任务; 为达到目标和目的所要采取的步骤、方法、技巧; 期望达到的结果及总结、测量的方法等。 四、

23、工作介入阶段 含义:也称行动阶段、执行阶段或改变阶段,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协助案主按照前一阶段达成的社会服务计划,合约开展工作和采取行动的阶段,是助人过程的重要阶段。 介入策略:与案主一起行动;代表案主采取行动 五、评估总结及结束阶段 (一)评估总结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帮助工作者反思工作过程,总结得失,提高工作质量; 帮助案主回顾改变的过程,检查双方同意的目的目标是否实现; 向机构交代。 内容:制定的目的目标是否恰当是否有效地达到; 工作方法和技巧是否运用得当; 工作者的教育和人物完成情况。 (二)巩固案主已有的改变 (二)终止、解除工作关系(转介、转移、终止) 第八章 微观

24、社会工作方法 一、名词解释: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到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人在情境中”: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提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只有将遭遇问题的人放在其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才能真正了解人的行为,并找到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法。 个案管理:是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由专业社会工作人员评估案主及其家庭需要,适当的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及倡导多元的服务,

25、以满足特殊案主的复杂需要。 小组工作: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二、简答 个案工作的模式 (一)心理社会学派的个案工作模式 观点:人格缺乏和自我不完善导致行为失调;人是环境的一部分;“人在情境中”。 实施特点:强调专业关系、注重心理社会调查、注重诊断、治疗的方法。 (二)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观点:由诊断学派和功能学派发展来的;认为人生是一连串解决问题的

26、过程;人因缺乏动机、能力和机会而无法克服难题。 实施特点:对问题的界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经验。 (三)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模式 观点:以行为理论为基础,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或改变的,强调通过学习的过程改变行为。(反映制约派、操作制约派、社会学习理论) 实施特点:强调通过观察发现服务对象的行为;关注当前与问题有关的行为;重视治疗技术。 技术:支持性心理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 (四)理性情绪治疗个案工作模式(ABC性格理论) 观点: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情绪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发现非理性观念并把非理性观念转变为理性观念。 实施特点:强调当下;采用工作者主导的直接方式;强调明确思想

27、;强调人的自由选择。 (五)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人本主义治疗法、当事人中心治疗模式) 观点:自我概念决定人的行为人往往采用自我防卫机制来面对较低的自我概念。 实施特点:双方心理接触、案主出现自我概念和现实经验的矛盾、工作者在治疗关系中的表里一致和真诚、无条件的关怀、同感、尊重。 (六)个案管理模式 定义: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由专业社会工作人员评估案主及其家庭需要,适当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及倡导多元的服务,以满足特殊案主的复杂需要。 工作重点:1、找出面临多种问题的案主所需要的服务网络。 2、找出这个服务网络中各项服务提供者彼此互动关系 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一)起源:19C末20C初 伊丽

28、莎白济贫法宗教的源头 查默斯最早对社会个案工作作出直接贡献之人 慈善组织会社为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形成进一步奠定基础 (二)个案工作的专业化与学科化:20C初-20S Mary Richmond 1917年社会诊断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 (三)从精神医学的洪流到功能派个案工作的发展:20C30S (四)社会个案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时期:20C40S以后 (五)综融取向和后现代主义的个案工作视角:20C80S以后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一)起源(19C50S-20C20S) 1848年威廉乔治在英国创立具有教会背景的青年会组织 19C后期在欧美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 (二)成长(20C20S-60S

29、) 一战和大萧条后对个案工作有效性的怀疑 20C30S后被视为一项专业工作 (三)发展(20C60S以来) 受公民权利运动、反贫困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影响 在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被重视 受一般系统理论、社会制度理论等理论流派的影响 三、其它知识点 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分析学 来源:弗洛伊德学说 观点:“本我”、“自我”、“超我”关系失衡造成人的不良行为 应用:应运心理分析对案主不健全的人格进行治疗,恢复“三我”平衡 (二)社会系统理论 来源:系统理论及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 观点;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系统,系统均衡遭破坏,人就会出现问题 应用:帮助服务对象改善社会环境 (三)沟通

30、理论 来源: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理论 观点:强调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认为许多人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 应用:帮助案主学习正确的沟通从而实现目标 (四)行为主义理论 来源:实验行为心理学 观点:人的行为是外在的、能观察到的行为 应用:应关心案主的外在行为,帮助案主掌握适当的反映模式 (五)认知理论 来源:认知心理学 观点:认知错误和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导致不良行为 应用:现实治疗法、理性情绪治疗法,帮助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完善理性思考能力 (六)人文主义理论 来源: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萨特的存在主义、胡塞尔与舒茨的现象学、布卢默的符号互动主义 观点: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潜能,所以应帮助对象发挥能动性 应用:了解案主内心,帮助其重新构建自己的“意义世界”。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准备期 前属期 权力和控制期 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