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40.53KB ,
资源ID:241620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1620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民版历史经济史讲座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民版历史经济史讲座讲义.docx

1、人民版历史经济史讲座讲义经济史一、中国古代经济(一)中国古代经济史复习简表 (表1)(人民版教材)中国古代史知识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封建社会(战国至1840年前的清代)内容经济农业耕作方式及成就1刀耕火种2、石器锄耕3、水利:大禹治水春秋:铁制农具、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战国:都江堰、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农具数量大超前代。曲柄锄、大镰、井渠、治理黄河(垄作法,代田法出现,汜胜之书,耧车、耦犁。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唐:曲辕犁(耕犁定型)。筒车。宋水转翻车。明清:风力水车。国外新品种(高产)的引入,如玉米,甘薯土地制度氏族所

2、有,集体耕种土地国家公有(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农民、国家(均田制、屯田制)所有三种形式。地主所以为主要。商鞅变法,最早最彻底地确立了这一制度.。农业发展特 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经济重心从北向南转移。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出现专业化区域。几点认识1、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对小农经济的评价: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在明朝中期以后,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它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政府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封建社会前期,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明清后,阻碍了工商业发展,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3、手工业形态“工官”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手工业被官府垄断(技术水平最高、明中期前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明中期后主导地位)家庭、田庄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结合)表现冶铜青铜器出现(生活用具)青铜器铸造繁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礼器)冶铁春秋晚期:最早人工冶铁铁器出现战国:铁器大量出土,铁农具推广。两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皮囊、蓄力鼓风;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北宋:煤炭做燃料明确记载。 炼钢战国:炼钢和淬火工艺南北朝:灌钢法出现。制陶瓷陶器出现彩陶黑陶商朝:原始瓷器东汉:成熟的青瓷唐: 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形成南青北白系统。出国(海上丝绸之路)。唐三彩。宋:

4、 大放异彩,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粉彩、麻丝织和棉织萌芽:麻葛丝陶纺轮骨针骨锥商朝:甲骨文记有祭祀蚕神出土玉蚕妇女纺织称为“妇功”汉:丝绸之路出现,品种20多种,马王堆素纱禅衣、绒锦。唐宋:绒线毯元明:绒锦、织金绒、天鹅绒宋: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元:黄道婆改进推广棉纺织技术。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明:花机出现。发展特点手工业有三种类型:官营、民营和家庭和田庄。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长期领先世界(官营水平最高);手工业从北而南发展。明代中期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概况出现早期商业交换商: (商人的来历)春秋战国:出现私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汉代:商人活跃唐:“俞大娘

5、航船”客舍、邸店、车坊;宋元:空前繁荣;交子,外贸税。明清:会馆,商帮出现(徽商、晋商)。表现货币西周:骨贝和铜贝货币出现秦: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宋代:纸币交子出现;市分散走向统一的趋势秦汉:专门的严格管理南北朝:形成“草市”唐:草市发展,夜市比较繁荣宋:坊市界限打破,对外贸易繁荣。明清:商业区相当繁华。都会城市战国:有的城市出现“市井”(商业区)汉: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隋唐: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宋:汴京(开封)清:苏州,吴江盛泽镇。汉口、佛山、景德镇、朱仙镇。制度或政策商周:官府控制商业重农抑商基本政策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秦:统一度量衡。

6、严格控制经济生活。汉:重租税抑商,盐铁官营。汉至唐:市坊制度; 宋:打破时间、区域限制。明清: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商业发展的特点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发展艰难曲折。阶段性特征明显,各阶段发展不平衡。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的夜市、,农村的草市)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渠道的外贸发达,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城市经济发达(功能从政治转经济)货币种类多,趋势:统一、便携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条件1、社会生产力(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2、有资金充足的作坊主和商人;3、有自由雇佣劳动力产生途径1、手工业者扩

7、大生产规模,雇佣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出现“机房”2、富有商人打入生产领域,直接雇佣工人生产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苏、杭的丝织业、松江的棉纺织业等。缓慢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1、封建自然经济的存在,市场狭小;2、政府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对商人及农民的剥削重;3旧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互相转化,很少投资手工业几个问题1、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2、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二)封建社会各阶段经济特征和理论认识1、经济特征(以较为抽象的概括来归纳各时期的特点,但复习时一定要把后面的具体内容囊括进来。)战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

8、促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使秦国实力增强,统一了天下。秦汉: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秦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发展;汉朝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这一时期向南、向西有了初步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的分裂割据时期。三国的局部统一使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使各族人民的交流得到发展;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使南方进一步得到开发。南朝时,南方开始赶上北方。隋唐:国家重新统一,政治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封建经济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繁荣,南宋时超过

9、北方,实现经济重心南移;新的农作物品种引进,棉纺织业有较大发展;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交子”。明清:随着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于明朝中后期产生,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理论认识 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A、(环境)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新制度的确立。B、统治者调整政策以及政策的连续性(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 ,鼓励发展生产。(农民战争的推动,迫使统治者吸取教训,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C、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含技术、工具的改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才使中国古代的经济得到发展。例如江南经济之所

10、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D、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加强)和中外友好交流。上述因素,对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起着作用,要根据朝代的实际而定。中国古代国家所确定和推行的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政策措施,主要有:(1)重农抑商政策(2)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政策。(3)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的政策(4)对外贸易政策。(5)推广科学技术政策。(6)平抑物价政策。(7)增殖人口和扩大劳动力生产政策。(8)救荒政策(9)官营工商业政策。(专卖)认识: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古代的经

11、济政策:历代经济政策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当这种调整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则促进当时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运用主现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分析认识历代经济政策:从动机上看发展封建经济,是为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但在效果上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符合人民和国家利益,因此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三)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1、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 2、耕地面积的增长和农作物产量提高的状况 3、人口增殖的幅度 4、社会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程度 5、封建社会后期还有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四)水利灌溉工程1、史实: (见表格)2、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A.中国历

12、代王朝都很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这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同时,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可以扩大运输,加快物资流转,发展商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举办公共水利工程建设,是古代东方和古代中国国家管理经济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能。 B.古代人类治理大河、修筑水利工程,体现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的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的哲学原理。 C. 开发利用水资源也应按经济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五)中

13、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 特点: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是着力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 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送的,返回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不少商人带来了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来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相通婚, 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2)影响:由于我国统治者唐朝、元朝等在对外贸易中,实行较为开放政策。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当时王朝成为各国的交流中心。但

14、在明清时期,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落,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影响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导致封闭落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二、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一)近代前期各经济成份的产生和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自然经济:趋势:逐步走向瓦解,但仍占主导地位(直到1949年以前)。A、鸦片战争后在五口通商地区(广厦福宁上)开始瓦解:手工业者破产;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19世纪60年代在沿海各省走向瓦解:外国商品充斥市场;农产品更加商品化。C、甲午中日战争后进一步瓦解。原因:外资经济和民族资本的发展,客观上瓦解着自然经济。影响:瓦解着反动政府的统治,客观上促使民族资

15、本的产生。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趋势:逐步壮大。1、19世纪40年代在东南五口通商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19世纪60年代经济侵略加剧,中国进口贸易显著增长。3、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资本输出狂潮,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4、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影响: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压制了民族资本的发展;客观上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的产生。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趋势:曲折发展 (表2)阶 段原因(条件)特 点影 响19世纪60年代产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资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两面性;近代企业;半殖民地性导致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19

16、C末20C初(1894-1914)初步发展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的推动(张骞)集中于轻工业;开始向内地扩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1912-1919(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侵略;辛亥革命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法令实业救国(抵制日货,提倡国货)集中于棉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向内地扩展;战时暂时繁荣推动了辛亥革命的一系列余波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1927-1936国民党前期短暂发展的十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

17、救国(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币制改革1937-1949国民党后期走向困境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和压榨(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繁重的捐税);美国的经济侵略(二)近代后期(1919-1949)的中国社会经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又增加了新的成分,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国民党四大家族)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共产党根据地)。发展趋势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瓦解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1、五种经济成份并存及发展趋势封建自然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处于被消灭过程中,其它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瓦解着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又有相互依赖的关系。趋势:日趋

18、消亡(建国后1952年土改和三大改造后基本消失)。原因:其他四种经济不同程度地瓦解;民主革命的胜利。影响:瓦解着反动政府的统治。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使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纷纷破产。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一步便利了西方列强贵对华资本输出,列强加强了对中国财政经济的控制。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采取多种手段掠夺工矿业、农业和财政金融。解放战争期间,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获得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方面的特权,美国商品获得独占地位。趋势:由发展到消亡。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继续扩大资本输出;列强纷纷转嫁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2、抗日战争期

19、间:日本“以战养战”,加紧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3、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在中国形成独占地位。4、新中国成立后:没收部分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肃清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原因:随着民主革命的不断胜利而走向消亡。影响:与官僚资本、自然经济一起共同阻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压制民族资本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占统治地位。这是因为南京国民政府一成立就凭借国家政权,依靠英美帝国主义,积累巨额财富。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在经济发展中获益最大的是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进一步加

20、强了四大家族的经济垄断,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把大量社会财富消耗在战场上,加强对广大人民的盘剥,造成工商业倒闭,农业产量急剧下降,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股反动的经济实力对中国的统治基本结束。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膨胀、衰亡的过程决定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兴衰过程。条件:适应列强经济侵略需要,凭借国家政权,依托英美支持而建立。演变过程: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统治地位的建立。2、抗日战争时期-恶性膨胀表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总资本的一半。3、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膨胀和走向崩溃。4、建国后初期-最终消亡(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

21、僚资本,并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总体特征:是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充分表现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1、垄断性: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产物。2、买办性:适应列强的经济强烈需要。3、封建性: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4、反动性: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影响: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如果说在旧民主主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曾经有过一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还一度充任过革命的领导阶级,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排挤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走向萎缩。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由于中共政策的正确,民族资本主义

22、经济反而得到一定的发展。趋势:日益萎缩、消亡。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日益萎缩和破产。2、建国后: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使其迅速发展;19531956年,三大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的挤压。影响:民族工业无法获得独立的发展,证明了中间道路行不通。新民主主义经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解放区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终战胜了官僚资本和封建经济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它由多种经济形式构成:个体小农经济、小工商业者经济、开明的地主富农经济、民族资本经济以及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

23、互助经济和公有性质的军事和民用经济。出现的必然性: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性质决定。发展过程:1、产生19271937: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农业和工业。2、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及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及解放区土改的完成。总体特征:1、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代表中国各革命阶级的利益。2、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完整的经济形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渡的经济,建国后表现为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3、其本质和发展方向都是社会主义的。影响:是革命型的进步经济,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瓦解;是红色政权

24、壮大和民主革命胜利的物质基础。2、近代企业的概念和近代化问题近代企业:使用机器生产的新式工业企业。近代企业出现和存在的形式:中国大陆最早的近代企业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非法开办的;1852年郭甘章在上海办的船坞是中国民族经济成份的近代企业;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属于近代企业;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官僚资本主义(1936年底四大家族对金融的垄断是官僚资本形成的标志)企业也属于近代企业。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1)起步较早(在全世界范围内不算晚)、先重工(军事)后轻工(民用)。(2)从其产生来看,它是在外力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3)阻力

25、大,不仅受到保守势力的顽固抵制,还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压制。(4)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速度缓慢、水平较低、近代化主要发生在思想、政治领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少。3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列强的侵华:一方面经济上掠夺中国,压迫、束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历届政府的政策: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26、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5、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与认识:民族经济的发展要有政治独立作前提;先进的经济形态必然战胜落后的经济形

27、态;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我国民族独立的经济和人民不受剥削的经济体系。6、认识(启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抑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我国民族独立的经济和人民不受剥削的经济体系。民族经济的发展要以政治独立为前提,只有国家享有独立主权,人民享有基本的生存权,才能行使自己的发展权。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和哲学道理。 现今大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发展(一)历程1、

28、过渡时期(1949.101956)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也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时期以1952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三年,主要是巩固政权、祖国统一,没收官僚资本和恢复国民经济。同时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继续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后四年,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

29、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建立起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短短的七年内,实现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如此深刻的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和伟大进步。(1)前期:经济的恢复时期。民主革命的胜利,党和政府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农村,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经三年土改实现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的转变,此后切实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采取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因此1949年1952年又称作经济恢复时期。从经济基础角度看,这段时期是新中

30、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新民主主义经济确立。具体内容就是:土地改革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允许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等。这些政策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决定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阶段,经济特征是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2)后期:经济建设的开始时期。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1953年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把工作重心转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制度上。到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中国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包括国营、公私合营、集体所有)。同时社会主义工业化也随着“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而奠定了初步基础。这段时期的经济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形成(即苏联模式)。2、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从经济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