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6.94KB ,
资源ID:241562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1562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docx

1、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结题报告山东省烟台第十五中学 栾利民 llm717一、研究背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呼唤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才,而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教育活动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心环节,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长期以来中学化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围绕应试展开的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论,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直接

2、经验的获得。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书本知识考试的成绩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巨大反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共同营造一种轻松的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丰富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内化新知,真正理解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

3、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我们经过两年的实践,借助新课改的契机,通过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勇于实践的的能力。二、课题研究的依据1、理论依据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态度和探究

4、能力,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实践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探究活动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组织恰当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真正的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互相观摩、互相启发,形成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通道的信息传递;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利用身边材料进行活动,容易有所发现、有所认识,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信心,同时对真正的科学研究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活动中培养善于观察

5、和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形成端正的研究态度、细致的研究方式、严谨的研究作风,为提高学习能力打基础。2、教法依据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化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生成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探究性学习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化学概念、化学基本规律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化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仅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探究开始教学。提倡探究性学习是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从

6、越来越多国家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实践来看,提倡探究性学习是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实验”实施的指导策略;3、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4、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四、课题的试验组

7、织和主要步骤:(一)前期工作 学生准备学生组织:在市区两级教育局开展“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倡议下,我们由各班班主任配合分别成立了不同数量的“探究式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每组成员4-6人,按总成绩和学科综合平衡的原则划分,以保证每组综合实力相当,在每各学科都有“带头人”。单项训练:教化学的老师都有深切体会,没有一个学生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哪怕是传统教法中做完实验要求他们背下来:仪器、药品、步骤、现象、注意事项、结论、错误操作后果等东西,他们对化学实验本身还一直是热情高涨的。现在我们要实行的探究式教法要学生做的事实上更多。关键是变换形式和内容后,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和体会,所以印象会更深刻、更有

8、条理、逻辑性更强,学生接受起来效率更高。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工作,有针对性的设计了单个探究环节的训练,如资料查询、现象记录、合理安排实验步骤等等,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打基础。以下是在做有关雪米饼等小食品中干燥剂的成分探究时学生查阅的资料:关于食品干燥剂干燥剂的种类很多,碱性干燥剂、酸性干燥剂、中性干燥剂等。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其吸水能力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因此吸水具有不可逆性,不管外界环境湿度高低,它能保持大于自重35%的吸湿能力,更适于低温保存,具有极好的干燥吸湿效果,而且价格较低,可广泛用于食品行业。硅胶干燥剂是透湿性小包装的不同品种的硅胶,是一种高微孔结构的含水二氧化硅,无毒无味无臭

9、,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强烈的吸湿性能。蒙脱石干燥剂采用纯天然原料膨润土,绿色环保,无毒无味,对人体无损害。它在室温及一般湿度下吸附性能良好,具有吸附活性,景泰减湿和异味去除等功效,不仅吸附速度快,吸附能力高且无毒无味,无接触腐蚀性,无环境污染。食品中的干燥剂一般是无味,无毒。若误食干燥剂,让误食者多喝点水稀释就可以了,除非病人服用的量比较多,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才需考虑造成铁中毒的可能性,必须赶快就医。若食用透明的硅胶这种干燥剂,那不必太担心,因为它在胃肠道不能被吸收,可以经粪便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毒性。误服后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另外两种均是白色粉末,一种是氯化钙,刺激性也比

10、较弱,只要喝水稀释就可以了;另一种是氧化钙,它遇水后会变成强碱碳酸氢钙,后者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可在家先喝水稀释,然后送医院作进一步之处理。误食生石灰干燥剂,白色的块状物,受潮后变成粉末,要立刻喝水或者牛奶,但要控制饮用量。硅胶干燥剂是无色透明的小球,但有些是彩色的。 教师准备:理论学习:组织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纲领性文件。转化师生角色: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

11、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精心选择探究内容: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探究活动首先要选定探究内容。在探究内容的设计、编制等问题上,我们课题组教师遵循难易适度的原则。所谓难易适度,是指既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探究欲望;又有适合性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为此,我们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提出要求,使新的学习课题与原有知识的之间保持适度的潜在距离。而且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地提出问题及其要求。有时,还可将问题分解,

12、形成有若干台阶的“问题群”,使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创设积极地教学氛围: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予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其探究创新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考虑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对回答错误或通过探究得出错误结论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帮助查找发生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再思考再实践,一个民主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主要课堂实施步骤第一

13、阶段:认识探究性试验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对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都不了解,要让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评价”,然后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实验,感知实施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比如以下探究性实验:蜡烛复燃的奥秘观察现象:取一只蜡烛,将其点燃,片刻后把它吹灭,随即用一根燃着的火柴与烛芯接触。这时会发现 1、 发现问题:刚被吹熄的蜡烛,好像“凌空”(火柴不接触烛芯)就能被点燃2、 提出问题:熄灭的蜡烛为什么会被“凌空”点燃?被点燃的是什么?如何验证?3、 做出假设:经过观察得知点

14、燃的蜡烛烛芯处首先熔化成 ,还可能进一步转化为可燃性气体。4、 收集证据:a) 先把蜡烛火焰吹灭。然后立即点燃一根火柴放到距烛芯3cm高的位置,观察到熄灭的蜡烛又燃烧起来。b) 把一根带尖嘴的细长玻璃管插到燃烧的蜡烛火焰的内焰位置,然后用点燃的火柴放到玻璃管尖嘴端的上方。可以观察到 5、 得出结论:有氧气和点燃条件的情况下,是蜡烛的成分变成可燃性气体才被点燃的。刚刚熄灭的蜡烛的芯处还有挥发出来的可燃性物质(石蜡)。6、 交流共享:7、 反思评价: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一边填写实验报告。在边观察、边模仿、边参与、边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感知了探究性实验。本实验主要设计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提问题、

15、作假设、观察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向着全面、细致、有发散性、有创意、逻辑思维缜密的方向发展。对于初三的学生我们还参考资料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如空气样品的收集、镁条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等诸多探究性实验。(见附件1-5)第二阶段:学生动手做探究实验,老师帮忙指导解惑学生在感知了探究性实验后,教师尝试着稍稍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实验中的某几个环节。例如: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操作。在此阶段,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教师在学生实验前要仔细批阅,及时给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观察的方法、实验现象的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提供帮助

16、。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和实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比如以下是课本上介绍过了理论和操作步骤的海水制盐。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收获了老师再多说教也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实验室海水制盐昨天我们去海边取了水样,今天来做实验,查看课本,准备实验药品,已知水样中有Ca2、Na、Cl、SO42、K、Mg2等离子。然后要除去Ca2、SO42、Mg2,(K在水样中的含量很少)。我们先用BaCl2除去SO42,再加入Na2CO3、NaOH分别除去Ca2、Mg2,然后再过滤,再加入稀盐酸中和并除去多余的Na2CO3和NaOH,得到精盐水,最后用蒸发皿蒸发,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实验目的:实验室海水制

17、盐实验准备:1、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托盘天平、pH试纸。2、药品:水样、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实验过程:1、取少量100mI水样加入烧杯称得溶液质量为102.8g,滴入过量BaCl2,产生白色沉淀,静置。2、向上述溶液加入过量Na2CO3,产生白色沉淀,静置。3、向上述溶液加入过量NaOH,产生白色沉淀,静置。4、过滤,得澄清溶液。5、取上述溶液加入适量稀盐酸,将溶液pH调至7,除去多余的Na2CO3和NaOH。6、将溶液蒸发,得NaCl晶体。7、称量析出晶体的质量4.3g。交流反思:1、滴加稀盐酸时要一滴一滴地加,用

18、pH试纸测pH值,使pH达到7或略小于7,2、蒸发液体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盛溶液的烧杯不能有任何杂质,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4、加入的试剂要过量,使不需要的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但也不要过多。5、在实际的观察时发现,课本上介绍的白色沉淀在事实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的是极细的颗粒,有的是絮状的,有的甚至像胶状的。等待它们沉降也需要耐心啊。6、每次“稍过量”的字眼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完全是另一回事,很麻烦,要很仔细。7、经计算氯化钠的产率为(4.3/102.8)/0.034=119.5%,这是怎么回事?8、照本宣科就这么不容易,科学家可真是了不起的人,他们是我们的人生榜样。*我们还用海边的石头样品

19、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老师说它们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不是碳酸盐。看来我们的知识真是太有限了,考上高中、大学虚心地学吧。第三阶段:学生做探究实验我们完全放手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是袋装枣中脱氧剂成分的分析以下是学生从课本、图书室、网络收集的关于脱氧剂的资料和对袋装枣内的脱氧剂的成分的研究报告:脱氧剂的成分探究问题提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日常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新课改提倡从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入手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例中的脱氧剂成分探究就是中学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食品保鲜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倍受关注的问题。食品保鲜的方式有多种,其中脱氧保鲜是指采用还原性物质与氧气发生化

20、学反应,将氧气在短时间内吸收并有效去除,使食品在近似无氧的状态下较长期地保持各项质量指标。用作还原剂的物质有哪些呢?对此,我们对袋装枣中的脱氧剂成分进行了探究。(本实验采用袋装枣中的佛山市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的脱氧保鲜剂为样品)。资料收集:脱氧剂的形态有粉末状,颗粒状等,常见脱氧剂的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1)铁系脱氧剂,即以铁粉为主,活性炭等为辅的化学成分。(2)亚硫酸盐系脱氧剂,即以连二亚硫酸盐为主剂,活性炭,亚硫酸盐,碱为辅的化学成分。(3)有机系脱氧剂。探究过程:探究目的:脱氧剂的成分探究准备:药品:硝酸银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仪器:磁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铁架台,漏斗。探究过程

21、1、发现问题食品脱氧剂为什么能使食品保鲜?2、提出问题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3、建立假设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Fe 、Fe3O4、FeS、CaCO3、CaCl24、实验探究:a) 用磁铁吸引,能被吸引的为铁或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混合物。b) 取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样品中含有铁。过一会溶液变黄,说明样品中含有四氧化三铁。c) 未被吸引的固体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产生臭鸡蛋气味,说明样品中含有硫化亚铁;产生气泡,收集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不可燃;将其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CO2。边加酸边搅拌至固体刚好完全溶解,再加入饱和

22、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钙离子,样品中含有碳酸钙。d) 向另一份固体中加水溶解,过滤,滤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钙离子;另一份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氯离子。得出结论样品中含有氯化钙。交流反思1、 臭鸡蛋味的硫化氢气体由于量很少,容易被忽略;2、 CaCl2经查阅还有结晶水合物CaCl2H2O这种形式,怎么确定到底是什么?3、 样品中的Fe3O4和CaCO3是制造时就有的吗?4、 这个实验做得时候分组情况比较多,每次要合理对分组的实验用品编号,否则容易搞混。做过这个实验,我们觉得在以后做事和学习中要有条理才好。5、 真没想到看似简单

23、的脱氧剂我们自己做起来就这么复杂,以后要多找机会练习!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在观察、调查、阅读、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锻炼。这本身就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五、研究的主要成果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 激发了学生化学实践的兴趣:在“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和老师的自由交流中享受到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的探究精神,以探究脱氧剂成分为例。他们有了对干燥剂的研究经验后老师的放手显得兴奋和激

24、动,同时又有些小看那些小小的包装。随着探究的进行,他们的表情逐渐严肃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如何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上,七嘴八舌,有点乱,但是非比以往的有逻辑。错误的假设能很快被推翻,可见真动了脑筋。2、促进教师的成长 备课:以往我们关注怎样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创设条件与机会把学生“吸引进去”,让学生自己体会动手动脑的探究过程,在其中学到知识,感受乐趣,树立“我能行”的自信,有继续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上课:以往力求讲的到位,精、细、透。现在我们课堂上根据充分的备课,主要任务转化为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路,一改过去的“扶着走”的方式,使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保姆

25、”转化为课堂上知识之舟的“护航人”。3、形成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见附件6)在课题组的倡议下,历经两年多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并且广泛征求同行、其他学科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一份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4、实验班的探究能力比对照班优势逐渐明显随着课题的进行实验班在观察、实践、总结、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能力均有大幅提高。在化学探究活动手册中的诸多探究试验中,我们选取若干对他们的成绩进行比较(见附件7),可以发现两年的化学学习使学生在许多方面均有进步,实验班的进步更明显。六、研究反思1、利用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本课题组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

26、素质、优秀的思维品质、丰厚的知识底蕴、敏捷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技术和较高的人格魅力。2、一节课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学生的一些不良实验习惯会浪费掉好多宝贵时间直接影响探究的进程和结果。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再加上要进行化学实验,教师很难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变化,给教师驾驭课堂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保证探究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或同学讲解时,要暂停实验,认真听;教师让整理化学仪器时,要迅速整理好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的协同活动能力,这些好的习惯要靠平时的训练和严格要求。3、开展探究性活动的课堂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现有的能力

27、、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探究时,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来不及独立思考就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将是我们以后需要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活动,经历合作探究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形成高效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方法,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科学习的特点。面对信息庞大,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教师任重道远,让我们以化学课堂教学为载体,精心、

28、诚心地设计每一次学习活动,为学生们创设探究的机会,开放思维想象的空间。4、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学生不但要亲自动手“做”,而且更要在做中深入“想”(思考、分析),单纯的参与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产生感悟和体验。要使“做”和“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在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设真实、生动、开放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与收获,而不是在教材规定好的步骤中进行被动的、虚假的探究活动,

29、要努力将实验(方案),观察(现象),思维(问题)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维(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实验,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思维。通过具体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组引导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有关的结论。七、附件附件1:探究性实验镁的性质(学案)提出问题: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可能有什么性质?与铁、铜等常见金属的性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作出假设(猜想): 制定实验方案:观察镁带的外观,试试看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用砂纸打磨镁带,它的外观有什么变化?用打磨好的镁带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看看它是否能导电。取一段打磨好的镁带,用坩埚钳夹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当镁带开始燃烧

30、时,移到石棉网上方,让它继续燃烧,观察燃烧的现象和燃烧后产物的状态。取另一段打磨好的镁带,放入食醋中,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作好记录: 分析、归纳、证实或否定猜想 :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镁的性质有 附件2:探究性实验空气样品的收集提出问题:如何将一个集气瓶中的空气收集到另一个集气瓶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你如何收集教室里的空气样品?学生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甲:抓紧一个塑料袋,赶跑袋中的空气。然后在教室里松开手,张开袋口在教室里跑一圈。当塑料袋鼓满时,扎紧袋子。这样我就捕捉到了教室里的空气。同学们一边笑,一边表示赞同。老师评价:方案很生动、很生活化,并且可行学生乙:拿一个

31、针筒,先把栓塞向前推,排尽空气。然后到教室里后拉栓塞抽入空气。学生丙:拿一个集气瓶先装满水,带到教室后,把水倒掉,教室里的空气就会进入瓶中。回到课题:如何将一个集气瓶中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学生在上一个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并从老师提供的实验仪器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了如下方案:在第一个集气瓶上塞双孔橡皮塞(连接导管和分液漏斗),另一个集气瓶里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当从分液漏斗中加水时,第一个集气瓶中的空气就通过导管进入了另一个集气瓶中,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尽时,就成功地将一个集气瓶中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附件3:探究性试验质量守恒定律一、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二、猜想与假设: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1、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2、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3、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1制定计划:师:把学生分成三组针对以上三种情况进行试验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