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695.59KB ,
资源ID:241537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1537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十三 区域灾害的综合治理.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十三 区域灾害的综合治理.docx

1、专题十三 区域灾害的综合治理专题十三 区域灾害的综合治理考 纲 指 津【考点内涵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一方面提高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在自然因素基础上加剧了自然灾害暴发的频率和强度。伴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逐渐开始认真关注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整治,并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大量科学的整治措施,为人类社会战胜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该专题在高考中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且主要针对当今世界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现象,突出其时代性,具有较强的现实社会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2. 荒漠化及其治理。3. 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整治。【考查类型概说】根据近几年的高考情况

2、,命题突出反应具有生活化、时代话的特点,选择题、综合题并重,试题多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相关基础知识,并由考查单个知识点向综合考查知识内在联系的方向转变。【考查趋势预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趋势: 一、结合区域地图或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主要灾害分布区及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二、大江大河的治理仍然是命题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以河流“梯级开发”为核心的综合整治。三、通过对常见灾害的认识,提出一定的对策。能正确分析一些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减灾防灾的一些具体措施。【考点核心整合】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分散在自然地理各章节中,是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

3、的重点内容和高考关注的热点之一。复习时要将与自然灾害有关知识通过整合,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专题知识体系。一、水土流失的治理区域以黄土高原为例区域特征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理环境过渡性明显,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当地夏秋季多暴雨;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不合理耕作、轮荒、开矿。整治方向以治水为中心,工程措施加生物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结合。案例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关于水土流失应掌握以下问题: 1. 水土流失类型: 水蚀:流水侵蚀作用,分布普遍,以东部季风区最显著;风蚀:风力侵蚀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区分布较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风沙区; 冻融侵蚀:冰

4、川侵蚀作用,我国青藏高原较集中。2. 成因分析: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知识智囊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3. 治理措施:主要从工程、技术、生物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链接思考分析我国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地区及其治理措施?链接提示: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大约共有18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最为严重。水土流失的治理要针对水土流失的原因

5、尤其是人为原因,来提出水土保持所应采取的措施。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改善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4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5小流域的综合治理。(1)坚持以小流域(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为单元,以修建水平梯田和沟坝地等基本农田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农业技术)措施治理水土流失。(2)坚持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基础,走综合治理的路子。(3)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突出经济效益,走优质高效之路。(4)坚持把治理开发和预防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制止破坏林草植被的势头。(5)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区域我国西北

6、地区,大兴安岭以西。区域特征四面距海远,高山阻挡,降水少,干旱程度高,且水分由东向西减少;草原、荒漠景观。知识智囊 我国的水土流失现状(1)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形成原生沙质和砾质荒漠,次生土地退化,沙层裸露或沙丘活化;自然因素干旱、大风;人为因素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整治方向核心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利用土地;治理目标预防潜在荒漠化,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恢复已经荒漠化的土地;整治模式明确目标,建立

7、防治体系;因地制宜,完善措施。案例宁夏中卫沙坡头建草方格沙障;“三北”防护林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链接思考什么是荒漠化?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链接提示:什么叫荒漠化?过去我们常理解为“沙漠不断扩大,把沙漠里的沙子扩散到越来越广的肥沃土地上去”,这是不准确的。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定义是“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262

8、.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表明,中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据联合国资料,目前全球15人口,13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影响。1992年6月世界环境和发展会议上,已把防治荒漠化列为国际社会优先发展和采取行动的领域,并于1993年开始了联合国关于发生严重干旱或荒漠化国家(特别是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政府间谈判。1994年6月17日公约文本正式通过。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向群众进行宣传。我国是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因此,防治荒漠化已到了刻

9、不容缓的地步了,任何国家都必须正确面对荒漠化带来的威胁。三、河流的综合治理种类河流的治理(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自然背景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矿产资源等。决定了流域开发治理的方向和方式。优势与问题水能极为丰富,中下游洪涝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治理发展方向以流域梯级开发为核心,搞好移民、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旅游等。注意河流综合治理高考主要考查方向:1. 分析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洪涝灾害成因。2. 主要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3. 通过任意案例探究其他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及开发利用情况。如通过文字或图表介绍美国田纳西河或俄罗斯伏尔加河治理措施,提出解决我国主要河流(如长江三峡、长江或黄河上游

10、、珠江红水河河段的梯级开发)治理的方针措施。以上三点要求考生必须有熟练驾驭知识的能力,结合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通过案例探究弄清河流综合治理的共性。链接思考为什么我国目前要加大对河流的开发治理力度?其意义是什么?链接提示: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与火电和核电相比,有其优势和特点:水力发电属清洁能源;水电开发的同时,还可综合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基本上不改变其水质;水电站同时兼有抵御自然水文灾害的功能;梯级水库成为人工湿地,增加了水域的综合功能,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有利影响;水库可改善当地的环境小气候条件等。三 年 高 考【金题探究】知识智囊 我国的水土流失现状(2)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

11、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形势不容乐观。例1:(2007年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1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A峰值均出现在46月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2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A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C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D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3关

12、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D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解析】三条河流都是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雨期为59月,补给类型为雨水,所以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峰值的出现时间由南向北逐渐推迟(雨季是由南向北推迟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是7月份,巴西高原处于旱季,草木枯黄,阿尔卑斯山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降水最少的时候,所以雪线处于一年中最高的位置。黄河的凌汛发送在初春和初冬,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答案】1.BD 2.AC 3

13、.AD 知识智囊 水土流失危害(1)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例2:(2007年全国文综卷)读下图,回答45题。4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 最应该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甲乙两地位于河流上游,但甲地地势平缓,而乙地坡度较大;丙

14、地和丁地靠近下游,但是坡度也较大,丁地则是地势地平。死地中,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是乙地,故应加强水土保持,避免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问题。由于丁地位于河流下游,且地势地平,灌溉条件最好,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答案】4B 5D例3:(2007年山东文综卷)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图2图3(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

15、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知识智囊 水土流失危害(2)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3)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气候、环境及河流的相互关系。在河流的综合治理中,要综合考虑流域内各种地理要素的影响。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是文综考试的目标也是基本点,要学会科学规范的描

16、述阐释和言之有理的探讨和逻辑严谨的论证。显然本题“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是很明确的。由图3可知,该区域为亚热带夏雨型气候,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而由图1可知,A支流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含沙量多。B支流在山区落差大有瀑布,可开发水能和发展旅游,C支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可发展旅游。图2与图1比较,湖泊面积逐渐减小,坡地开垦为农业用地。这些都是在开发过程中人类不合理改造的结果。并由此对流域内的湖泊和下游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等。建水库需要稳定的地质构造,需要蓄洪和防洪能力相关的气候资料和水文资料以及本地的社会经济

17、资料。【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 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金题演练】2005年高考题:(2005年天津文综卷)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图回答l2题。l图中非湿地为( ) A BC D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

18、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根据题意,湿地主要包括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等区域。而图很明显是海洋,不属于湿地。知识智囊 世界防止荒漠化日(1)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正式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这个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1992年6月,包括我国总理李鹏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17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的巴西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 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

19、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亨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对于环境,湿地能调剂水文、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制造氧气,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当地径流等。由于湿地如此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人类应大力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避免被认为地开发为耕地或建设用地等,尽可能保持其生态原貌。【答案】1C 2B(2005年广东地理卷)关于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叙述正确的是( )A“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B“三江”指长江

20、、黄河、珠江C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区 D该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上【解析】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一定的区域特征进行准确的分析。这也是高考最基本的要求。正确区分三江源,三江并流,三江平原中三江的不同,源为源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自然保护区,三江是三条大河:黄河,长江和国际河流澜沧江。【答案】A2006年高考题:(2006年全国文综卷)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1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2、图3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1、图2、图3,回答下

21、列问题。图1图2图3(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盆地、 盆地。(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 高原。(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知识智囊 世界防止荒漠化日(2)之后,联合国通过了47/188号决议,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公约谈判从1993年5月开始,历经5次谈判,于1994年6月17日完成。(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

22、【解析】沙尘暴是北方常见的灾害天气现象,也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但是,关于沙尘暴的性质和产生原因,目前在社会上还流行着一些不正确、不全面的认识。本题的设计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让考生在具体分析沙尘暴的活动特点过程中,对沙尘暴的性质总结出一些客观的、规律性的认识。 本题为考生提供了三幅与沙尘暴有关的图件:现代沙尘暴的活动路径图,14641913年间华北地区沙尘暴的按月份统计次数图,14641913年间华北地区沙尘暴逐年次数统计图。围绕三幅图件提出的5个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相关地理数据和图表的分析能力。 沙尘暴是指强风

23、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能见度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沙尘暴的发生主要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干燥、表面裸露疏松的下垫面;二是大风和不稳定的天气系统。这是沙尘暴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同时也决定了沙尘暴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强沙尘暴集中发生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西路、西北路、北路和北偏东路)和时间分布特点。本题设计的5个小题也相应的分为2类,(1)、(2)、(4)是关于沙尘暴空间活动特点的考查,(3)、(4)是关于华北地区沙尘暴实践活动特点的考查。 第(1)小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图1中西路沙尘暴影响地区的主要地理单元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教科书中所学塔里木、柴达木两大盆地的位置。 第(

24、2)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即考查考生对图1中西北路沙尘暴影响地区的重要地理单元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位置有准确的了解。 第(3)小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相关地理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学生需要仔细分析图2,找出沙尘暴发生的时间特点,即沙尘暴主要集中发生在2、3、4、5月份,即冬末(2月)和春季(3、4、5月),然后学生需要对这个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冬末和春季,华北地区具有地表温度升高快,降水较少,地表植被覆盖程度较差,大风日数较多的特点,这是造成这个时段内沙尘暴集中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基本知识,在教科书中均有详细的讲述,本题需要学生运用这些知识,

25、对具体的沙尘暴数据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解释。 第(4)小题学生首先要读图1,找出强沙尘暴多发地区的分布特点,然后总结出这个地区的地表环境特征。根据图1,强沙尘暴多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即200毫米等雨量线以西的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黄土广布,地带性植被以草甸草原、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为主,具有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沙尘物质丰富,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源。这是该地区成为强沙尘暴多发地区的重要条件之一。知识智囊 世界防止荒漠化日(3)“6.17即为”国际社会对防治荒漠化公约达成共识的日子。在1994年10月14日至15日于巴黎举行的公约签字仪式上,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代表我国政

26、府签署了公约。第(5)小题正确回答该问题,需要考生具备历史学和地理学两方面的知识。阅读图3,可以看出,在14641913年之间,沙尘暴的时间分布并不是简单地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而是具有波动起伏的特点,有些时期沙尘暴数量较多,而有些时期沙尘暴数量较少。沙尘暴发生数量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而与人类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是,沙尘暴的多寡,有时候也会与某些历史事件偶合。例如,沙尘暴数量最多的时候,正是在1644年前后,达到12次左右,这恰好是明王朝灭亡的时候。正确回答问题(5),需要对图3的分布特点有正确的认识,还要准确掌握明王朝的灭亡时间,这样才能正确回答问题。【答案】(1)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27、(2)准噶尔盆地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震荡、波动等) 12(2006年天津文综卷)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 (3)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a、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

28、005年b城市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的数量比a城市多70余万人。(4)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 (5)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解析】本题考查涉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等。看似简单,其实考查能力的倾向还是很突出。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区分度还是比较突出。答准确,得高分是考试的更高要求。(1)由地形地势判断影响河流流向的原因。此题相对较简单,可直接从图片看出。(2)在热点三峡提前建成背景下考查大型水利枢纽的影响,嘉陵江和渭河都位于大坝上游受水位上升影响。(3)城市区位分析,相似中的不同,a

29、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重庆),地形起伏较大,发展空间较小,水量大;b位于渭河平原(西安),地形平坦,水量小。(4)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及旅游活动中环境保护问题成为新的热点。旅游资源类型主要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5)注意旅游资源特性和价值不要答混,不要主次不分全写,要注意突出二字。【答案】(1)长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渭河:地势西高东低.(2)流速降低:加快泥沙淤积(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3)a城市: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邻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b城市: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邻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4)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

30、主要为自然景观;b城市旅游资源为人文景观。(5)a城市: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b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更高。(2006年广东卷)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智囊 世界防止荒漠化日(4)为了有效地提高世界各地公众对执行与自己和后代密切相关的“防治荒漠化公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国际联合防治荒漠化行动,迎合国际社会对执行公约及其附件的强烈愿望,以及纪念国际社会达成防治荒漠化公约共识的日子。资料2:图12 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资料3:表2 是图11中AB线上某乡的有关资料。(1)根据资料1,从B至A反映出 和 地域分异规

31、律,穿过的经济地带包括 。(2)根据资料2,当年降水量小于300mm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 。当年降水量在 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450mm之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 。 (3)根据资料3,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 区,耕作制度是 。(4)根据上述资料,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协调?知识智囊 世界防止荒漠化日(5)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49/115号决议,宣布6月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从1995年开始纪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正确解答的能力。考生需要利用图表信息来解答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