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9 ,大小:72.22KB ,
资源ID:241380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1380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三课内文言文分课过关有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三课内文言文分课过关有答案.docx

1、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三课内文言文分课过关有答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三)课内文言文分课过关班级 姓名 完成情况 桃花源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 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2、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 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9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6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三)课文分析1渔人行踪: 2世外桃源描述: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

4、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小石潭记(一)课文字词详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

5、弟宗玄。隶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重点句子翻译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课文分析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2本文主旨: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6、:“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4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6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7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8文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1核舟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 箬篷覆之。旁开小

7、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 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 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 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 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二)重点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8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9其人视端容寂

9、,若听茶声然。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三)课文分析1“核舟”的精湛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核舟介绍顺序: 3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内容。口技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12诗经二首关雎关关,在河之。淑女,君子好。参差荇菜

10、,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求之不得,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 【理解记忆】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 ”这两句就是佐证。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 3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

11、婉之情的句子是: 。第六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

12、,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13、睦”的“大同”社会。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

14、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二、课内文言文梳理21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一)课文字词详解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

15、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二)重点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三)课文分析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二

1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课文字词详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重点句子翻译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课文分析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

17、境?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22礼记二则(一)虽有嘉肴(一)课文字词详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教学相长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三)课文分析1本文

18、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3“教”与“学”的关系如何? 4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 的汇编。相传为 编纂。有礼运 等四十九篇。大多 等所记。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 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7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8“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 (二)大道之行也(一)课文字词详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19、,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男有分,女有归。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课文分析1文学常识。(1)选自 ,儒家经典之一。(2)“四书”: 。(3)“五经”: 。2“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

20、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5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6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7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10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

21、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11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12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 1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 23马说(一)课文字词详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课文分析1主题:通篇用的是 2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3“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4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5全文“不”字的理解: 6理解式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

23、 。(2)描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出的感叹): 。(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6)本文中心句: !(7)写食马者愚昧无知的句子: 。24唐诗二首(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天下寒士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24、山。呜呼!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 【理解记忆】1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 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4抒发作者忧国忧民,表现他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5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 6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