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9 ,大小:352.65KB ,
资源ID:241345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1345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docx

1、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次国家报告(报批稿)环境保护部二OO八年十一月目 录执行概要 i第一章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变化及面临的威胁 11.1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11.1.1 森林生物多样性 11.1.2 农业生物多样性 21.1.3 内陆水域生物多样性 21.1.4海洋和海岸生物多样性 21.1.5 草原的生物多样性 31.1.6 荒漠的生物多样性 31.2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41.2.1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41.2.2 物种受威胁状况 41.2.3 遗传资源丧失情况 41.3 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分析 51.3.1 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

2、51.3.2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限制因素 6第二章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现状 72.1 生物多样性相关战略与行动计划概述 72.1.1 战略 72.1.2 规划与计划 72.2 2010年目标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的情况 122.3 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所开展的主要活动 162.4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就 202.5 资金 212.6 经验 222.7 教训 23第三章 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情况 243.1 农业部门 243.2 林业部门 253.3 城乡建设部门 263.4 海洋部门 273.5 水利部门 283.6教育部门 283

3、.7 科技部门 293.8扶贫开发 293.9 其他政府职能部门 303.10 CITES公约的履行 313.11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履行 323.12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履行 333.1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履行 333.14 相关行业采纳和应用生态系统方式的情况 343.15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情况 35第四章 2010年目标和公约战略计划的实施进展 374.1 2010年目标评估指标 374.2 2010年目标评估指标的数据分析 394.2.1 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率 394.2.2 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产品和服务 414.2.3

4、减少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 464.2.4 促进可持续利用 504.2.5 确保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公平分享 524.2.6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524.2.7 提高公众意识 534.2.8 2010年目标评估指标的适用性 544.3 2010年目标实施进展 554.4 战略计划实施进展 574.5 结论 584.5.1 公约的实施对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 584.5.2 中国履行公约的经验与教训 584.5.3 今后优先行动和能力建设需求 58附录1 有关缔约方和国家报告编写的情况 61附录2 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和保护区工作方案实施进展 65附录3 第八次缔约方大会要求缔约方通过国

5、家报告提交的信息 71执行概要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26条和缔约方大会/14号决议,环境保护部会同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的其他23个成员单位和4个相关公约的国家主管部门,编制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次国家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召开了由相关领域专家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的3次研讨会,对第四次国家报告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召开了1次履约协调组会议,审议了第四次国家报告。第四次国家报告经修改完善后由环境保护部批准发布。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战略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35000多种、脊椎动物6347种。中国不仅物种丰富,而且物种特有程度高,高等植物特有种约有17300种,脊椎动物特有种达667种。中国的遗传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世界上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生物多样性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医药等来源,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控制病虫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促进生物进化和自然演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农业和林业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第二产业的许多行业直接以生物资源及其产品为原料;旅游、餐饮等服务业也基于生物多样性

7、的直接用途;生物多样性是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的源泉,数千年来传统医药一直是维系人类健康的基础,即使是现代医药,其主要化学成分也来自于生物资源。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化、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全国90%左右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全国40%的重要湿地面临严重退化的威胁,特别是沿海滩涂和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物种资源丧失的问题很突出,如海洋底层和近层鱼类资源衰落,渔获物组成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江河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遗传资源丧失的问题也很突出。例如,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地农民种植

8、水稻地方品种达46000多个,至2006年,全国种植水稻品种仅1000多个,且基本为育成品种和杂交稻品种;中国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现已消失或大面积萎缩。三、主要保护行动针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从源头上消除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因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发展计划中考虑生物多样性因素,并采取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1、强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手段。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立2531个自然保护区(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15188万公顷,陆地保护区的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2%。199

9、9-2007年,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覆盖率都有了显著增长,面积覆盖率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初步形成了全国自然保护区体系。2、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国政府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保持了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3、严格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国政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价格、贸易等多种经济手段保护环境,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有所减缓,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6

10、年下降4.66%。地表水污染总体上呈减轻趋势,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总体水质逐年好转。4、推动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政府实施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利用的管理制度,包括特许猎捕证制度、采集证制度、驯养繁殖许可证制度。中国政府积极探索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发展模式,实行了分类经营改革和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实施了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草原保护管理,实施了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重大制度;对种群恢复较困难的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使麋鹿、野马、高鼻羚羊等重返故里;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进行专项打击。中国实施了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制度、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海洋捕捞产

11、量“零增长”和“负增长”计划等措施,1997-2006年中国海洋营养指数开始呈平稳上升趋势,其中伏季休渔政策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5、重视珍稀濒危物种和遗传资源移地保存全国已建成规模较大的植物园、树木园160多家;众多珍稀植物苗圃、种源基地和繁育基地也在野生植物移地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已建成现代化作物遗传资源长期库、中期库、复份库和种质圃相配套的安全保存设施,拥有作物种质资源达39万份。中国建立了230多个动物园(含动物展区)、250处野生动物拯救繁育基地;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家养动物地方品种资源场和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保存各种家养动物576个品种。6、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中国政府十分

12、重视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部门规章,加强了外来入侵物种检测与鉴定的能力建设,开展了外来入侵物种灭毒除害试点行动。7、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工作,在国家科技计划中设立相关项目或课题,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影响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已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和保护意识中国政府鼓励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活动,举办知识竞赛、讲座、展览会、生态夏令营、征文、各类纪念活动,广泛宣传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公众参与程度和保

13、护意识得到大幅度提高。总之,通过大力开展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中国已在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体系;全国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正朝着逐步好转的方向发展,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森林面积和活立木总蓄积量持续增长,淡水和近岸海域水质逐年好转;一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分布范围越来越大、栖息环境不断改善。四、面临的主要障碍尽管中国已在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仍面临以下障碍:(1)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仍较差,草原和湿地面积减少、退化严重;(2) 野生动植物资源过度消耗的状况仍较突出;(3)

14、 遗传资源流失的问题较为严重;(4) 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污染形势依然严峻;(5) 外来物种入侵事件屡有发生,呈高发态势;(6) 自然保护区分布不均衡,海洋和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较少,自然保护区机构不健全,管护基础设施缺乏;(7) 技术支撑不够;(8) 资金缺乏。五、今后优先行动今后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时期,只有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今后优先行动包括:1、取消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制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激励性政策。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相关机构的执法能力。2、

15、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编目,构建相关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评估。3、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小区和保护点。4、开展濒危物种的移地保护及人工繁育种群回归自然的示范,实现野生种群自我繁衍。继续开展生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加强遗传资源离体保存设施的建设与管理。5、加强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创新研究,建立遗传资源保护、获取和惠益共享的制度和机制,建设遗传资源出入境查验体系。6、建立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检疫设施,控制重要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加强

16、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检测和监测。7、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国家战略和主要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建设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监测网络,并开展重点地区和物种的监测。第一章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变化及面临的威胁1.1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5000多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苔藓植物2200种,约占全世界总种数的9.1%;蕨类植物约26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22左右;裸子植物250多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被子植物30000多种,占世界被子植物总种数10。中国的动物种数也非常

17、丰富,无脊椎动物种数估计约占全球总数的10左右。脊椎动物有6347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4。其中,鸟类1244种,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种数的20.3%。中国不仅物种丰富,而且物种特有程度高,高等植物中特有种约有17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脊椎动物特有种数达667种,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1.1.1 森林生物多样性中国共有森林1.7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保存面积0.53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18、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富的落叶松属(Larix)、松属(Pin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栎类(Quercus)森林,中国还有世界上罕见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中国森林的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6347种脊椎动物大分部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中国有乔木2000多种、灌木6000多种,包括了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泛地中海分布和中国特有的各种成分。由于在新生代第四世纪冰川期,华南、华中、西南广大地区,除局部山地有山地冰川外,大多数山地未遭受冰

19、川影响,从而保存了许多中国特有的孑遗种。1.1.2 农业生物多样性中国农田87集中分布在400mm等雨量线东南一侧的22个省份,该线西北一侧5省(区)(内蒙、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虽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但拥有的农田面积只有全国农田总面积的13。中国农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种类型。水田以稻田为主,还有少量水生蔬菜和其他水生作物田。中国旱地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和四川省。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有7000年以上的农业开垦历史,驯化的动植物种类繁多。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种类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938个品种和类群;也是世界上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全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有近万种,包括主要栽培

20、植物约528类、1339种,约一半栽培植物起源于中国。1.1.3 内陆水域生物多样性中国内陆湿地主要有沼泽、湖泊、河流3种类型。根据1995-2002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国沼泽湿地1370.03万hm2,湖泊湿地835.15万hm2,河流湿地820.70万hm2。中国沼泽以东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四川若尔盖和青藏高原为多;湖泊湿地主要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东部平原地区湖泊,蒙新高原地区湖泊,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湖泊;河流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内陆湿地鱼

21、类已记录的种类有1118种(包括亚种,下同),其中鲤形目比例最大,有824种,占中国淡水鱼类种数的73.3%。中国有湿地水鸟271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有56种。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有记录的就有9种,占60%;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中国两栖动物共有321种;湿地爬行动物有122种;湿地兽类有31种;湿地高等植物约有2276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元)。1.1.4海洋和海岸生物多样性中国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岛屿众多,具有丰富的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包括黄海大海洋生态系、东海大海洋生态系、南海大海洋生态系

22、和黑潮流域生态系。中国近岸海域也分布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海湾、泻湖、岛屿、上升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根据全国湿地调查结果,中国有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594.17万hm2。在中国海域,已记录了20278个物种,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以上。中国海洋物种数量从北向南递增,黄海、渤海1140种、东海4167种、南海5613种。鱼类、头足类和虾、蟹类是中国主要海洋生物资源,其中以鱼类资源量最大。据统计,中国海域鱼类有1694种,头足类90种,虾类有300多种,蟹类有600多种。中国滩涂生物种类有1590多种,其中以软体动物最多,为513种,次为藻类358种,甲壳类308种。

23、中国浅海大型藻类有744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藻类100多种。1.1.5 草原的生物多样性中国拥有各类草原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16省(区、市)。全国草原共分18个类、813个型。面积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和高寒草原类,面积1.5亿公顷,约占草原总面积的37.5%。其中,高寒草甸类主要分布在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海拔较高的寒冷湿润地带;温性荒漠类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的极端干旱与严重缺水地区;高寒草原类主要分由于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的海拔较高的寒冷干旱地带。中国天然草原上已知有饲用植物6704种,其

24、中属于中国草原特有的饲用植物有320种。天然草原上还分布着大量有经济、药用等价值的植物资源,如甘草、麻黄草、冬虫夏草、雪莲、苁蓉等。天然草原上繁衍的野生动物达2000多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达40余种。1.1.6 荒漠的生物多样性根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报告,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94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77;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93万平方公里,占9.84;盐渍化土地面积17.38万平方公里,占6.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7万平方公里,占13.80。从生态系统类型看,沙

25、质荒漠有8个生态系统,砾质荒漠-砂砾质荒漠(戈壁)13个,石质-碎石质荒漠10个,粘土荒漠7个。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的物种相对贫乏,种子植物仅600余种。尽管植物物种丰富度不高,但却含有大量古老残遗种类。中国荒漠动物以有蹄类最多,其次是啮齿类和爬行类,两栖类很少。1.2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变化1.2.1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近十几年来,由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流域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森林资源保持了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6%增加到目前的18.21%。在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情况下,中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26、,并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草原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目前90%左右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据估计,中国40%的重要湿地面临严重退化的威胁,特别是沿海滩涂和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1.2.2 物种受威胁状况1998年出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估计中国物种的受威胁程度,哺乳类为23.06%,鸟类14.63%,爬行类4.52%,两栖类2.46%,鱼类2.41%,裸子植物28%,被子植物13%左右。据2004发布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估计,中国野生动植物濒危状况远比过去的估计高,特别是植物的濒危物种比例远远超出过去的估计。近20-30年来,中

27、国海洋底层和近层鱼类资源衰落,产量下降,渔获物组成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1.2.3 遗传资源丧失情况中国生物遗传资源丧失十分严重。例如,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地农民种植水稻地方品种达46000多个,至2006年,全国种植水稻品种仅1000多个,且基本为育成品种和杂交稻品种。20世纪50年代中国种植的玉米地方品种达10000多个,到目前生产上已基本不用地方品种了。另外,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小,中国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现已消失或大面积萎缩。1.3 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分析1.3.1 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

28、,在这个进程中,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过度垦荒、垦殖、超载放牧造成许多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日趋萎缩。兴修水利和建闸筑坝造成湖泊、江河的隔断,鱼类洄游通道与种群交流被割断。铁路和公路建设使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破碎化,种群繁衍面临直接威胁。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破坏了生物物种及其栖息环境,导致许多种类绝迹或种群数量减少。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过度乃至掠夺式开发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虽然人工林或次生林面积近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历史上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大量野生生物栖息地消失。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现象仍十分突出,导致鱼类资源急速下降和优势

29、鱼种快速小型化。3、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化随着新品种的开发和广泛使用,栽培的作物集中在少数几个品种,单一品种的推广面积大幅度提高,而许多拥有重要基因资源的传统品种遭到淘汰,甚至永远消失。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不断发展,导致本地乡土树种丧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受病虫害影响也日益严重。4、外来物种入侵中国复杂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使得外来物种极易找到适宜的生态环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中已有一半以上入侵中国。目前中国已记录的外来入侵物种达4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和环境损失高达每年1198.76亿元。5、气候变化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到21

30、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1到6.4。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温度升高、降水格局变化及其他气候极端事件,已经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根据联合国公布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结果,目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预计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将越来越成为其变化的重要驱动力。1.3.2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限制因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限制因素包括:(1)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还比较陌生,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2)法律法规有待完善;(3)部门间协调机制有待加强;(4)科学研究基础薄弱;(5)资金缺乏。第二章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现状2.1 生物多样性相关战

31、略与行动计划概述2.1.1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平均每年以9%左右的速率增长,但资源利用率不高,这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其目标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合理开发国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科学发展观。中国总结了3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即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

32、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引领作用。中国还制定了一些行业发展战略。例如,2005年国家林业局完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提出了新世纪上半叶中国林业总体战略,即“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2.1.2 规划与计划中国颁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