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11.31KB ,
资源ID:241174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1174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8 史料实证必杀30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8 史料实证必杀30题.docx

1、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8 史料实证必杀30题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必杀题型二 素养专题复习专练08 史料实证30题1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

2、知,宋朝参加赴试人数、分配名额以及录取比例呈增长趋势,说明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A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而是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而是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排除C。材料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与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D。【点睛】本题属于表格信息型题目,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地区、赴试人数、分配名额以及录取比例等信息,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联系宋代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对宋代至清代书院性质状况表解读正确的是A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B

3、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相一致C民办书院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D官办书院数量与中央集权强化有关【答案】D【解析】从表格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官办书院所占比例大大高于民办书院,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关,D正确;据表格信息不能反映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尤其是明王朝并不是少数民族王朝,A错误;据所学可知,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无关,B错误;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民办书院数量在减少,C错误。3在明朝的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内阁和司礼监双方权力的大小,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

4、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据此可知明朝A中枢权力分配日趋合理B内阁已无实际权力C杜绝了权相的出现D体现权力制衡的色彩【答案】D【解析】内阁和司礼监都依仗皇权进行权力的争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权力制衡的色彩,故选D项;根据“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可知中枢权力分配不合理,排除A项;内阁有票拟权,排除B项;丞相制度在明初就已经废除,权相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4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记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家长制、祖先崇拜、集体主义取向的形成和巩固,都远在“皇帝”二字出现前。皇帝制度的出现,不是秦始皇个人的天才发明,而是中华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秦始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5、。”这表明A皇帝制出现具有必然性 B皇帝制出现具有偶然性C皇位世袭并且至高无上 D皇帝制是集体价值取向产物【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皇帝制度并不是秦始皇个人创立的,“是中华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秦始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这说明皇帝制度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故A正确;偶然性不符合材料中说明的必然性,排除B;材料不是说明皇帝制度特点是至高无上,排除C;材料说明皇帝制度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不是集体价值取向的产物,排除D。故选A。5据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记载,赢政登基后“不循祖制,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官员勋爵,凭军功授予”;直至始皇驾崩时,国朝“不封皇后、不立太子,百官均依制任命,各司其职。”

6、据此可知,在当时赢政A推动中国走向家国一体的政治理想B加强地方吏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因素C建立秦朝后试图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D试图创新官僚制度实现新旧时代嬗变【答案】D【解析】由嬴政废除分封、改革官制的一系列统治措施,可知当时他试图创新官僚制度,推动了时代发展,D项正确;家国一体在秦始皇之前,分封制与宗法相结合时已经存在了,A项错误;嬴政任命百官、明定职责的做法从地方到中央,是系统性、整体性的变革和创新,B项不符合题意;无为而治与秦始皇以法家理念治国不符,C项错误。6明朝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中记载:“人尝谓辅臣拟旨,几手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

7、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材料反映了“辅臣”A与君主发生权力冲突B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C掌握最终的决策大权D地位和权力等同于宰相【答案】B【解析】内阁大臣的所拟内容必须得到皇帝批准,而且“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可见内阁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选项B正确;内阁需要顺从皇帝意愿,两者之间不存在冲突,排除A;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排除C;内阁地位不等同于宰相,排除D。7下表描述的是曹魏至东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所占比例变化情况,与这一变化相关的选官制度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比例26%15%4%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C【解析】

8、根据表格可知,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下降。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拔人才,导致士族垄断了仕途,因此寒族子弟难以入仕,选项C正确;魏晋时期并未实行世卿世禄制度,排除A;察举制根据品德选拔人才,并未阻碍寒族子弟入仕,排除B;科举制是在隋唐时期确立的,在魏晋时期尚未实行,排除D。8朱子语类中说:“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认为三省的分工A有效制止的独裁出现 B否定丞相参与决策权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D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答案】D【解析】材料大致意思是,每件政务都是由中书省提出,中书省得到皇帝

9、的批准后由中书省转往门下省审议,如果门下省认为不合理就可以封驳,重新审议,如果没有问题就要交付尚书省执行,门下省的责任就是减少决策的失误,故本题选择D。9观察下图,促成西晋至北宋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A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 B三省六部制的推行C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D九品中正制的盛行【答案】C【解析】图示中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逐渐上升,主要是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依靠门第,寒门弟子入仕机率较低,隋唐以后实行科举考试,注重才能选官,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故C正确;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与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的增减无关,排除A;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职,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B;九品中正制的盛行是魏晋时期寒门子弟所占比例下降的原因,排除D。故选C。10清代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交织【答案】D【解析】材料“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表明,家庭手工业中的产品也有一部分会拿到市场进行交易,故D项理解正确;材料无关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什么,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化的趋势,排除C项。11范仲

11、淹(9891052)在四民诗商中写道:“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该诗反映了A宋朝商品经济繁荣B宋朝工商业阶层兴起C诗人重本抑末的主张D诗人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答案】D【解析】诗句借商人之口说出商业功能,没有反映商品经济本身是否繁荣,故排除 A 项;诗句没有涉及“工商业阶层”这个集体,故 B 项错误;“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 反映了作者认为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肯定了商业的作用,不是“抑末”,故 C 项错误;诗人不仅肯定商业作用,而且质问“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表达了为商人争取应得社会地位的思想,

12、故选 D 项。12下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朝代燃料动力或方法铁质规模比欧洲早春秋木炭皮囊鼓风生铁1000多年战国木炭淬火及柔化处理可锻铸铁作坊有几百人1000多年西汉煤炒钢法钢1000多年A手工业的技术发展历程B冶炼业的发展阶段C冶铁业的世界领先地位D手工业的高超水平【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可知,我国冶铁和炼钢技术高超,领先世界千年,故C符合题意;表格只涉及到冶铁业从春秋到西汉的发展历程,没有涉及其他手工业,也不能反映整个冶金业的发展历程,故AB不符合题意;我国古代冶铁和炼钢的高超水平,但不能代表整个手工业具有高超水平,故D不符合题意。13解读下列文物信息,可以得到的正确认识是宋代磁州窑诗文元

13、宝枕,底款文字为“张家造”。诗文为:“日月相崔(催)人渐老,清(青)山依旧水长流。”金代磁州窑白底黑花诗文枕,底款文字为“张家造”。诗文为“家近水村鱼易买,雪迷山路酒难沽”。元代磁州窑白底黑花长方枕,底款文字为“王氏寿明”。画面为三国故事“吕布怒闯太师府”。瓷器产品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磁州窑生产已经具有了品牌意识磁州窑产品主要是满足海外销售瓷器生产工艺在元代达到了顶峰A B C D【答案】A【解析】根据宋、金和元代磁州窑瓷器上的诗文、底款和历史故事画面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瓷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说明磁州窑生产已经具有了品牌意识,说法正确,A项符合题意;从三个瓷器的相关信息,不

14、能得出它们是为海外制造的商品,也不能说明元代的生产工艺高于宋金时期,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14“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宋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城市商业发展的现象A秦朝时的咸阳B西汉时的长安C唐朝时的洛阳D南宋时的临安【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已经打破了对时间、地点的限制,故答案为D项。从秦汉至隋唐,统治者对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实行严格限制,因此秦朝、西汉和唐朝时期均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排除A、B、C项。15北魏贾思勰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元朝王

15、祯农书以“授时”、“地利”两篇论述农业生产根本关键所在的时宜、地宜问题。明朝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共六十卷,分十二门: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收养、制造、荒政,分类引录了古代的有关农事的 文献和明朝当时的文献,并包括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及技术知识。 材料本质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 B中国古代农业重视“因时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D中国古代农业属于自然经济【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播种施肥讲究时宜、种地讲究地利以及“农本、田制、农事、水利”等都是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问题,说明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

16、比较农业发达的信息,排除A;材料不是单纯论述农业要因时制宜,还主张“因地制宜”,排除B;自然经济属于经营的模式,材料论述的是农业生产的特点,排除D。故选C。16读下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4422476062.9%662429637.1%据此可知A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朝已确立 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C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D【解析】由表中可以看出,由西汉至唐代再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不断增加,联系所学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

17、,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D;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A;B与南方人口不断增加关系不大,排除;北宋政治中心在北方开封,C错误,排除。17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史实史论A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人工育蚕和棉纺织技术出现B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C后汉书记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灌溉D古罗马的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AA BB CC

18、DD【答案】B【解析】由材料“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可以得出,当时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故B正确;由“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不能得出,当时已经有人工育蚕和棉纺织业,当时还没有棉花种植,故A不正确;水排是鼓风装置,不是灌溉工具,故C不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中国丝织品远销欧洲,没有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故D不正确。18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一学习小组整理制作了下面这个表格。 据此推知,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人物作为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子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A顺应变革潮流,厚

19、古薄今 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C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 D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可以看出各个派别面对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为君王统治出谋划策,故C项正确;儒家、墨家思想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故A错误;BD项只符合法家思想,排除。19宋明理学家篡改大学原义改变其顺序,将“天下平”更改为“平天下”,即用“平均”或“均平”的理念与方法去治理国家,“平天下”成为在天理所规定下的均平理想境界。可见A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利于规范社会秩序B宋明理

20、学家具有爱国爱民的济世精神C外族入侵是“平天下”思想产生的源泉D理学家放弃了先秦儒学大一统的理想【答案】B【解析】材料“用平均或均平的理念与方法去治理国家”说明了“平天下”是理学家忧患意识和济世精神的一种表现;材料“平天下成为在天理所规定下的均平理想境界”表明宋明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圣贤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可见宋明理学家具有爱国爱民的济世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对于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內部达到“均平理想境界”,与外族入侵无关,故C项不符合题意;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0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

21、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使尔也。”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民贵君轻 B清静无为 C人定胜天 D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材料大意:君王执政应以民为本,民心所向即为天下趋势,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故A符合题意;“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严刑峻法”是法家思想,与材料不符,BD不符合题意;“人定胜天”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1荀子礼论篇指出,“人生而有欲”,“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由此可见,荀子A继承了人性本善的思想观点 B强调了礼制规范的社会功能C建构了礼

22、法并用的理论体系 D揭示了宗法分封的制度缺陷【答案】B【解析】荀子礼论从人性角度出发,分析礼制的教化作用,强调了礼制规范的社会功能,B项正确;荀子主张性恶论,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出法治的作用,不是礼法并用的理论体系,C项错误;荀子从人性出发分析国家治理的方法策略,没有揭示出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贵族政治的缺陷,D项错误。22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才辈出。下表所示为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张。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孟德斯鸠“法就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的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法律和地理、地质、气候、人种、风俗、商业等都有关系。”伏尔泰“没有

23、什么东西在理论上是真的,或在实际上是公正的,除非为普遍理性所承认。”“这个时代要求确认以理性来反对种种想象和别的时代的偏见,并取得胜利。”卢梭“在自然社会中,人是依靠自然的情感生活,当自然社会消失以后,人就只有靠理性指导生活。”据此可知,启蒙思想家A倡导依法治国的理念 B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C注重核心观念的制度化 D将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法就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的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法律和地理、地质、气候、人种、风俗、商业等都有关系”“要求确认以理性来反对种种想象和别的时代的偏见,并取得胜利”“人就只有靠理性指导生活”结合所学可知

24、理性指导法、反对想象和偏见、指导人们的生活,表明启蒙思想家将理性推祟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故D正确;ABC在材料未体现,排除。23明朝人赞美本草纲目说:“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臣民之重宝也。”现在人对这部著作评价正确的应该是A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B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D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的是黄帝内经;B是

2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说法错误,第一部应是黄帝内经;D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说法错误,第一部应是神农本草经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说法正确。故此题应选C项。点评:分析评价型选择题.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

26、判断。24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圈。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B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答案】A【解析】诗经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从图片中的“齐”“卫”“秦”“召南”“周南”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所以,材料所说的这部文学作品集即是诗经。A出自诗经郑风,故A符合题意;B出自司马相如的汉赋凤求凰,C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D出自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5

27、阅读下表“文献记载和各地考古出土的唐代印书”。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印刷地印刷者种类印刷时间长安城东市刁家历书晚唐李家医书861年成都樊赏家历书882年卞家佛经晚唐西川过家佛书晚唐A唐代各地印刷业水平差距小 B唐代民间印刷业较为活跃C佛教成为唐代社会主流思潮 D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唐代【答案】B【解析】根据“文献记载和各地考古出土的唐代印书”看出,在长安、成都、西川都有唐代印书,说明唐代民间印刷业较为活跃,故选B;图表信息无法体现各地印刷业水平,不能说明唐代各地印刷业水平差距小,排除A;唐代社会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C;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D。26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如图体现了汉字A各种字

28、体的先后更替 B因经济发展而变化C艺术性与实用性增强 D形象化的发展方向【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走向规范化、稳定化,凸显的是汉字的是艺术性和实用性,C选项符合题意;字体的先后更替顺序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字体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无必然关系,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字体发展的抽象化,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27下图是江苏省苏州市树山村大石山顶上镌刻的“唯和呈喜”四个字,已有几百年历史。四字合用中间一“口”,构思极其巧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暗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利用篆书形变组合,蕴涵着天人合一哲学思想B将文字囊括

29、于圆内,折射出儒家文化尚礼思想C以圆形方孔图构字,反映出商品经济异常活跃D四字合用一口构图,体现虚实挪让等艺术之美【答案】D【解析】四字合用中间一“口”,显示了虚实、挪让、屈伸的文字艺术和书法之美,D项符合题意;从材料图示可以看出,是利用了篆书进行形变组合,具有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但无法体现天人合一,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唯和呈喜”字样是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以和为贵,社会和谐的思想,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通过圆形方孔构字看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8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如下面是关于“鸟”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应该

30、是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C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答案】B【解析】汉字的发展演变是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需要,规范统一和书写简便的字体更有利于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故选B;ACD三项也对汉字演变产生影响,但不能说明由繁到简的原因,排除。29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华,而无秋实,匹诸浮伪(浮华虚伪),盖不足存(录存、记载)。”材料反映出贾思勰A已经形成系统的农林意识 B生产理论缺乏实践的检验C对工商业重要性认识不足 D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答案】C【解析】“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体现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