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6.92KB ,
资源ID:240729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0729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docx

1、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学习辅导第一节 情绪体验与表达的发展本节主要内容:一、情绪及其功能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有以下几部分组成:主观体验情绪产生会伴随个体内心体验的变化,进而使个体体验不同的情绪感受,如喜、怒、哀、惧等;生理反应情绪反应会导致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变化,还会诱发躯体上的变化,如心率变化、皮肤电反应(即汗腺活动)、脑电波活动等;行为反应情绪产生和变化时,还会伴随着身体外部的变化,即表情,包括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一个人说话时的语音、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的情绪。而非言语表情主要

2、是通过面部肌肉活动和躯体运动来反映情绪。情绪也会导致某些行为的产生,如逃避有害刺激、接近有益刺激、影响他人行为、交流自己的需要和要求等。人类的婴儿具有先天的情绪反应能力。婴儿正是借助这种能力向成人发出各种心理信息,使自己得以生存;并在与成人的情感交流中,使自己得以成长。孟昭兰(197)把婴儿的情绪功能归纳为以下四点:情绪有适应功能,婴儿天生的情绪表达能力控制了照顾者的行为,从而使婴儿得到必要的照顾(哭闹声会吸引照顾者,动人的微笑会诱使照顾者回应孩子);情绪具有驱动功能,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当婴儿的生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婴儿消极情绪的唤醒(如大声哭闹)有助于他们获得食物;情绪

3、有行为组织功能,在面对新异刺激时,如果婴幼儿积极的情绪(如好奇)被激发,就会导致探索和趋近行为,反之,促成回避行为;情绪还具有交流功能,情绪是婴儿进行人际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婴儿通过面部表情和声调(或哭闹),传递他们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离去的恐惧等。情绪在儿童的适应、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情绪体验的发生在出生的第一年里,各种情绪体验都会陆续出现。这些基本情绪体验是婴幼儿心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婴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阶段(出生到一个月内):新生儿具有的一系列基本情绪体验是感兴趣、痛苦、厌恶和快乐的面部表情。婴儿对生理的满足和温柔的抚摸会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这就是快乐。柔

4、和的光和声音的刺激,会诱发感兴趣的体验。 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体验如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月期间陆续显现。痛的感觉,成为引起愤怒和悲伤的刺激源;如果他们的预期未能实现(如在要吃奶时等的时间太长),就会引起24个月的婴儿的愤怒,引起-个月的婴儿的伤心难过。当2-8个月大的婴儿感到自己能控制自身以外的事件时,就会引发强烈的惊奇和欢乐的情绪体验。这些所谓的基本情绪具有很深的生物根源,因为这些基本情绪体验出现的时间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第三阶段(出生6个月以后):出现的情绪体验是惊奇、害羞和嫉妒。新异的刺激会诱导婴儿惊奇的情绪,而陌生人的出现则可能会导致害羞,看见

5、别人深情的拥抱或妈妈抱别的孩子,可能会诱发婴幼儿嫉妒的情绪体验。当然,这些基本情绪体验的表现和功能都会随着时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下面将介绍两种基本情绪的体验和表达的发展: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三、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积极的情绪,主要是快乐,婴儿通过“笑”来表达这种情绪体验。消极情绪,包括愤怒、悲伤和害怕,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哭”。(一)积极情绪的发展 快乐是人类最早体验到的基本情绪之一。婴儿最初“内源性的微笑”就是由生理的最佳状态而引发的一种弥漫性的舒适状况,表现为“嘴的微笑”。-10周后,婴儿在与照顾者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们以微笑回应照顾者,并保持与照顾者的目光接触。6-7个月之

6、后,婴儿开始只对熟悉的人微笑,并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此时他们还学会了用社会性微笑引发、维持与照顾者的互动。婴儿的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可以引起他人积极的反应。心理学家鲍尔比等对婴儿的笑进行了研究,概括了婴儿的“笑”所显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自发微笑(-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这个阶段婴儿的微笑主要是用嘴作怪相,它与生理的满足和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不稳定有关。这种微笑,是眼睛周围的肌肉收缩、而脸的其余部分仍保持松弛状态,这种微笑被称为“嘴的微笑”,以与后来的社会性微笑相区别。这种早期的微笑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是自发的笑或反射性的笑,发生在婴儿吃饱或

7、受到宜人刺激时,有时也发生于眼快动睡眠(R)时。如果抚摩婴儿面颊、腹部或发出轻柔的声音时,也能引起婴儿的微笑。但生物状态的改变要比社会性刺激或社会互动更能引起这种反应。由于这种早期的微笑可以由各种广泛的刺激所引起,因而还称不上是真正的“社会性”微笑。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又称外源性微笑。这种微笑是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如会动的、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或人的脸。此时,婴儿还不能区分那些对他有特殊意义的个体,如母亲,但是人的声音和人的面孔特别容易引出他们的微笑。只要有人和他玩,婴儿就会表现出社会性微笑。这时,婴儿已经开始懂得与他人分享积极的情感了。但是,在这个时期,婴儿对陌生人的微笑

8、与对熟悉的照顾者的微笑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对熟人的微笑比对陌生人的微笑多一些,这种情况持续到6个月左右。虽然此阶段婴儿的微笑多是“社会性”的,但婴儿在操作、控制玩具的时候也会微笑甚至大笑,这可能与儿童自我效能感最初的表现有关。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随着婴儿处理视觉刺激的能力增强,他逐渐能认出熟悉的人的脸和不熟悉的人的脸,并对此做出不同的反应。面对熟悉的照顾者,他们展开最开心的微笑,而对陌生人则表情严肃、警惕,即使微笑,也非常短暂,转瞬即逝。为了与照顾者分享愉快的情绪,或者为了延长与照顾者之间积极的社会互动,婴儿会主动地微笑或者大笑来吸引照顾者。这种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增加

9、了婴儿与照顾者间的依恋。婴儿的微笑与大笑,与他们的认知成熟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喜欢更为复杂、新奇的刺激并伴以微笑或大笑。而且,儿童对那些引发笑的刺激,也会做出越来越主动的反应,这都反映了他们的行为从自发行为向可控制行为的转变,反映了神经系统和脑的成熟。(二)消极情绪的发展新生儿就会对饥饿、疼痛以及一系列不适宜刺激以“哭泣”来反应,而其它一些消极情绪,会在个月后陆续出现。如2个月时,婴儿会在接种疫苗或未能得到玩具时出现愤怒并涨红了脸,在以后的半年时间里,这种具体的愤怒反应会逐渐加剧。1.哭 哭泣是婴儿表达情绪的另一种常见的方式。和笑一样,哭也可以加强婴儿和照顾者间的联系。沃尔夫(Wolf

10、f,16)将婴儿的哭泣分为三种模式:基本的哭泣、愤怒的哭泣和痛苦的哭泣。沃尔夫将婴儿因饥饿、痛、生气而发出的哭声录下来,放给不知情的母亲听。结果,当这些母亲听到自己的孩子因痛而发出的哭声时,都会冲进房间去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发生了意外,而听到另外两种哭声时,则反应不明显。这说明,婴儿已经能用不同的哭声传达自己的情绪了。婴儿的哭泣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个月)。新生儿的哭泣通常由于饥饿、腹痛或一般身体不适所致。母亲通常都会对新生儿的哭泣做出迅速的反应,首先看孩子是否有生理需求:饿了吗?尿布需要换了吗?然后安抚孩子,如抱起孩子,或轻拍孩子等。第二阶段:心理激活(1个月)。

11、这阶段儿童表现为一种低频、无节奏的、没有眼泪的“假哭”。这种哭泣通常意味着婴儿需要得到注意或照看。在第六周时,母婴对视可减少婴儿的这种哭泣,而到了三个月时,婴儿可以通过吸吮自己的拇指来减少这种哭泣。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个月2个月)。在这一阶段,不同的人可以激活或终止婴儿的哭泣。母亲往往是最能激活或中止婴儿哭泣的人。当母亲离开时,往往会引起婴儿的哭泣,对哭泣的婴儿来说,母亲也是最具有安慰性的。这种哭泣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反映出婴儿的某种心理需要。这种有区别的哭泣表明,婴儿已经与某一个人建立了依恋关系。伤心的情绪也有类似的发展趋势。2-6个月大的婴儿在引起愤怒的情境下同样会表现出闷闷不乐的情绪

12、。当年幼婴儿无法引起照料者的积极反应时,就特别容易出现伤心的情绪。如果母亲在与婴儿的互动中做出静止的、闷闷不乐的面部表情,那么,他们的婴儿也变得闷闷不乐或伤心起来(偶尔也出现愤怒);如果照顾者长期表现出情绪低落(如母亲患有产后抑郁症),那么2-个月大的婴儿也会出现伤心的表情,在一段时间内变得闷闷不乐,社会性反应降低。2 害怕害怕的情绪是早期的基本情绪中出现最晚的情绪之一。个月之前的婴儿,可能会对巨大的突然的响声,身体从高处降落等感到震惊,但是婴儿要到67个月大的时候才会明确意识到某人、某物或某种情景威胁到了自己。在7-个月期间,多数婴儿会表现出两种特殊的害怕情绪:怯生和分离焦虑。怯生是婴儿对不

13、熟悉的人所表现出的害怕反应,也被称为陌生人焦虑。这种对陌生人警觉的反应,与婴儿对熟悉的人的微笑、咿呀学语及其他的积极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数婴儿在与陌生人熟悉并建立起积极的情感关系后,才能对他们做出积极的反应。婴儿的怯生中还夹杂着他们对陌生人的兴趣,通常在婴儿8-0个月的时候对陌生人的兴趣达到高峰,而在两岁的时候逐渐减弱。8-0个月的婴儿并不是对每个陌生人都害怕,有时候他们还会对陌生人做出积极的反应。在下面的知识窗中,我们会看到,如何在医院帮助婴儿克服对医务人员的怯生情绪。 另一种害怕,是害怕与母亲分离,被称为“分离焦虑”。许多已经建立起依恋的婴儿在与母亲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时,会表现出明显的

14、焦虑反应。当孩子看到母亲穿上外套,带上手表,准备出门时就会哭闹。这些行为反应了婴儿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通常出现在6-8个月,在14-18个月时达到高峰,然后频率和强度在整个婴儿期和学龄前期逐渐减退。但即便是小学生甚至青春期的青少年,在与所爱的人长期分离时,也会表现出焦虑和沮丧。怯生和分离焦虑都是复杂的情绪反应,可能来自于婴儿对陌生事物泛化的恐惧(进化论观点),也有可能是由于婴儿无法解释“陌生人是谁?”“妈妈到哪里去了?”而造成的(认知发展观点)。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婴儿对陌生人以及对分离的反应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些婴儿对这些事件几乎从来都不在乎,而有些婴儿则会表现出极度的恐惧、过激的反

15、应。(三)情绪表达能力对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虽然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还很幼稚,但是,婴儿所展现出的情绪具有沟通、交流的作用,影响着照顾者对婴儿的反应。例如婴儿的哭声就召唤来了照顾者;早期的微笑和感兴趣的表情能使照顾者相信,婴儿很喜欢自己并想与自己进行社会互动;而后来出现的害怕或伤心的表情,则能向照顾者传达心情低落、需要照顾和安抚的信息;生气的表情可能告诉照顾者停止手头正在做的动作,因为这使婴儿感到不安;而快乐的表情则鼓励照顾者继续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是表明婴儿愿意接受新的挑战。总之,婴儿的情绪具有适应性功能,因为它提高了婴儿与他人的社会连接,帮助照顾者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满足婴儿的需要。换言之,婴儿

16、的情绪表达帮助婴儿与他们的亲密同伴“逐渐了解对方”、亲近对方。四、复合情绪的发展 复合情绪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认知评价而产生的。以下我们主要讨论两种复合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情绪和移情。(一)自我意识情绪 自我意识情绪与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和判断有关,如羞耻、内疚、骄傲和自豪。1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发展从2岁末期到整个岁期间,幼儿开始表现出一系列中等水平的、复杂的情绪,如窘迫感、羞耻感、内疚感、嫉妒和自豪等。这些自我意识的情绪源自自我的发展,并会对幼儿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最初的自我意识情绪表现在婴儿认出镜子中或照片中的自己时所产生的窘迫感,以后,当幼儿受到过度表扬,或被要

17、求在陌生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才能时,也会有明显的窘迫感。自我意识情绪与婴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当婴儿能认识自己(自我的产生),认识到评价自己的行为及评价的规则和标准时,其他的自我意识情绪,如羞耻感、与评价有关的窘迫感,以及内疚感和自豪感等就会相继出现。在大约3岁左右,儿童逐渐对自己行为的优劣有了更好的评判,他们在完成一件困难任务后开始表现出明显的自豪感(微笑、鼓掌、欢呼“我做到了!”),而当他们在某些简单任务面前失败后,就会表现出羞愧感(沮丧的向下看,常伴有类似语句如“我做不好这个。”)。幼儿还会表现出一种与评价有关的窘迫感,其典型表现,是当他们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或没能达到某种标准时,而表现

18、出紧张的微笑、手足无措和眼睛向下看等。这种与评价有关的窘迫感,来源于对他人消极评价的判断,比成为别人关注的目标而产生的单纯的窘迫感更有压力。5岁后,儿童产生了内疚感和愧疚感。内疚感和愧疚感不同:内疚感意味着我们没能履行对他人的某种职责和义务,感到内疚的儿童可能更关注自己做错事后所引起的人际结果,更可能会试图用其他方法来弥补;而愧疚感意味着消极的自我评价,它让儿童更关注自己,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关注较少,所以愧疚感使儿童更倾向于一个人呆着而避开其他人。同一件消极的事件,有些儿童会感到内疚,而有些人会愧疚,这在一定程度上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对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评价

19、和反应方式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父母会影响孩子的自豪感和羞愧感。一般而言,成功会使儿童表现出自豪感,而失败会使儿童表现出羞愧感。然而,儿童所表现出的自豪感和羞愧感的数量却极大地依赖于母亲对他们表现的反应。如果母亲更强调消极的评价,在孩子失败时批评他们,那么,这些儿童在失败时就会表现出更多的羞愧感,而在成功时表现出较少的自豪感;相反,如果母亲强调积极评价:在孩子成功时进行表扬,那么,这些儿童就在成功时表现出更多的自豪感,而在失败时表现出较少的羞愧感。父母还会影响孩子的内疚与愧疚。明显的违规行为可能会让有自我意识的孩子感到内疚、愧疚。但是父母对此的反应却能左右孩子到底是感受到内疚还是愧疚。

20、如果父母在孩子违规时,说一些轻视和贬低孩子的话(如说“你可真糟糕,真笨!怎么不会用脑子!”),孩子会倾向于表现出愧疚;而如果父母能在孩子犯错时,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了解这样做对他人所造成的不好后果,并告诉孩子应该如何补救的话,孩子就会表现出内疚。总之,儿童最初的自我评价只是反映了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对他们的评价,所以,父母的反应方式和评价方式影响了孩子自豪感、羞愧感或内疚感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二)移情能力的发生、发展刚出生的宝宝听到别的孩子哭,也会跟着哭,但是听到自己哭声的录音,或听到黑猩猩的哀嚎时,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反应。这是最早的移情反应。所谓移情,就是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

21、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移情能力是理解和共享他人感情的能力,也是高级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1. 移情能力的发展移情是亲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与蹒跚学步时相比,学前儿童更多的用言语来交流他们的情感,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随着采择他人观点能力的提高,移情能力也会得以发展。心理学家霍夫曼(Hffma,198)认为,移情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在这个时期,个体不能意识到别人是完全不同于自己的个体,但通过最简单的情绪唤起方式仍能体验到他人正在遭遇的痛苦,并体验到那种痛苦,就像自己也在经历那种痛苦一样。

22、婴幼儿的移情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有时强烈的对别人情绪状态的体验。如一个8个月的孩子,看到另一个孩子跌倒了,他也会跟着哭起来,或吸吮手指。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这个时期,婴幼儿能区分自我与他人,意识到他人的存在,意识到是他人而不是自己遭到了痛苦,但对他人的内部心理状态不清楚,认为别人的感受和自己的体验是一样的。因此,幼儿的助人行为是“自我中心”的,他试图通过行动减轻他人的苦恼,看起来也许只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苦恼。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岁产生。这一时期,幼儿开始能承担角色,使用语言,开始意识到别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情感、需要及对事物的理解。此时,儿童在关注受害

23、者不幸的同时也会分析其原因,并能理解他们深层的情绪体验(见图7.3)。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年期后期才逐渐成熟的。当儿童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对情感体验的影响后,就不仅能从当前情境,而且能从更广阔的生活经历来看待他人所感受到的愉悦和痛苦。幼儿期移情已经发展,但移情并不总是产生助人行为。一些儿童对伤心的成人和同龄人的移情会逐步增强到让自己苦恼的程度。为了降低这些感情,孩子们会集中于自己的焦虑而不是需要帮助的人,结果便导致了移情反应并没有导致同情行为。2. 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移情最终是否导致亲社会行为,这与个人的社会性特征和气质等有关。社会化程度高的、坚持

24、己见的、并且善于管理感情的孩子更可能去帮助、分享或安慰痛苦的人。相反,那些不善于管理感情的人更少表现亲社会行为,当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这些孩子经常以痛苦的面部表情和生理反应来回应皱眉、咬嘴唇、心跳加速这些儿童被强烈的消极情感体验影响和控制,进而很少表现亲社会行为。3. 父母对儿童移情能力发展的影响与其他情感能力的发展一样,养育行为也同样影响着同情和移情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移情能力的发展。热情、敏感、善于鼓励孩子、更多表现同情心、关心他人的父母,往往拥有一个有移情能力、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孩子。父母除了可以向孩子示范同情心、对他人的关心外,还可以教孩子慈善的重要品质;当孩子表达不

25、恰当的情感时父母还可以进行干预。而消极的抚养方式很容易阻碍早期移情能力的发展。例如,受到身体虐待的儿童与没受虐待的同龄儿童相比,更少表现出对同龄人的关心,他们常常以害怕、生气和身体攻击来回应沮丧伤心的同伴。这些儿童的反应模仿了他们父母的行为:他们的父母也总是对他人(包括自己的孩子)的痛苦不敏感。第二节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本节主要内容:情绪理解是指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包括表情识别、对情绪情境的识别、对混合情绪的理解等。一、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情绪识别能力就是认识情绪、给情绪命名的能力,它是

26、重要的情绪理解能力之一。(一)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给予回应。在出生的第一年里,几乎全世界的父母都用高音调和婴儿说话,这种高音调的说话方式与积极的情绪有关,即使出生才2天的新生儿也会更注意这种说话的音调,相比之下,成人间比较平缓的说话音调很少会引起婴儿的注意。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虽然个月大的婴儿更喜欢看照片里高兴的脸,而不喜欢看到照片里中立、悲伤或愤怒的脸,但是他们的视觉偏好只能表明他们能区别不同的视觉刺激,并不能表明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识别什么是高兴、生气和悲伤。然而,有证据显示,婴儿确实能够对母亲的情绪做出适当的反应。例如当母亲用

27、符合真实情绪的语调对个月大的婴儿说话时(如母亲笑着对孩子说:“宝宝真乖哦!”),婴儿不仅能区分出母亲快乐、悲伤和生气的表情,还会因母亲快乐而快乐,随母亲悲伤而难过。一岁半以后,婴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有关情绪的词,情绪的识别能力也迅速发展。随着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成熟,如果父母能经常在家庭中与他们交流情绪体验,或讨论有关情感的问题,幼儿理解自己和他人感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在情感上经常与父母交流的儿童,在小学阶段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更好地解决与朋友的争执。社会性参照在婴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

28、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二)幼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幼儿在3岁之前很难正确地命名图片人物或木偶的表情,他们还是喜欢滥用“快乐”这个情绪标签。-5岁,幼儿逐渐掌握了正确命名他人或木偶面部情绪的词汇,除了偏爱“快乐”这个标签以外,他们开始使用“伤心”(或“生气”)来形容一系列消极情绪。4-岁的儿童则逐渐学会使用“恐惧”(用以表示害怕)这个标签。当儿童进入小学中期后,他们开始能使用“惊讶”或“厌恶”等标签来形容更为复杂的情绪,比如自豪、羞愧、内疚等。除了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幼儿还能对身体动作所蕴含的情绪信息加以识别。在观看成人富有各种情绪的舞蹈时,岁的儿童都能区分一些基本情绪,如快乐、悲伤,而

29、8岁儿童基本上能够正确地识别舞蹈者所有的富有表情的动作所蕴含的情绪:快乐、伤心、生气或害怕。对混合情绪的理解在幼儿阶段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混合情绪是指个体对同一情境产生两种不同情绪的现象。对混合情绪的正确理解和判断是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由于5-岁的幼儿开始能综合考虑各种信息,如个人信息、情境信息和个体相关经历的信息,来理解和解释情绪问题,他们开始逐渐理解各种混合情绪。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关。在皮亚杰的守恒任务中,能同时考虑不同信息(如液体的高度和宽度两种信息)的幼儿,对混合情绪的理解能力也较高。当然,父母经常与孩子讨论情绪问题,或者有兄弟姐妹的儿童经

30、常经历冲突的情绪情境,他们对混合情绪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更好的发展。二、情绪推理能力的发展情绪推理能力是指对情绪产生的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随着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有关情绪知识的积累,学前儿童的情绪推理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他们逐渐能理解和识别他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3岁的幼儿就能理解积极的事件(如生日会)能引发快乐的情绪;4岁的幼儿会认识到有些事件会引起故事中主人公的伤心情绪,比如主人公的小狗走丢了。5岁的幼儿甚至能理解个人过去的经历会对现在的情绪产生影响。但是对诱发生气、害怕、惊奇或厌恶等情绪之情境的理解,要到学龄期前后才能获得。情绪推理能力的发展,还表现在幼儿能够推测特定情绪可能

31、会诱发的行为。情绪推理能力的发展还表现在幼儿能意识到思考和感情是互相联系的。三、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父母与幼儿经常交流情感体验,将有助于幼儿更好得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感受。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将注意力从紧张性的刺激处转移开,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它愉快的事件上,或是帮助儿童理解恐惧、挫折和失望的经历。研究发现,如果3岁的幼儿经常与家人讨论情绪经验,三年后,他们就能更好的解释别人的情绪。父母接受、确认孩子的情绪反应,明确地命名孩子的各种情绪,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进行情绪推理。父母通过“谈判”不仅帮助儿童操练成熟的交往技巧,也让他们参与了对情绪推理的过程,即推断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过程。 与同伴的互动也促

32、进了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幼儿积累了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特定情绪可能诱发的行为的经验一个生气的孩子接下来可能会打人,而一个高兴的孩子更可能会与人分享;思考和感情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想起了先前悲伤经历的人,可能会感到悲伤。在交往中,孩子们还有机会学习和实践缓解同伴消极感情的有效方法,如用拥抱来减少同伴悲伤。总之,尽管婴儿对他人情绪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这对其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很大。它能使儿童知道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下应有哪种情绪和行为反应,并以社会允许、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使儿童的情绪表现和行为反应更容易被社会接受,也提高了孩子对环境的理解和对环境的可预测性和控制感,减少了孩子对情境的不确定性。第三节 情绪调节与控制能力的发展本节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良好的控制情绪能力不但对个体取得个人目标至关重要,它还影响到个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