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29.23KB ,
资源ID:24061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061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第.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第.docx

1、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第第3讲魏晋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完善时空坐标单元概览阶段特征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的大动荡;隋唐(581907年)和宋元(9601368年)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进入全面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时空坐标整体感知(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隋唐时期,形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3)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1)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撞击、融合,北方农耕经

2、济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逐步恢复发展。(2)隋唐时期,随着新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应用,农业发展达到新高度;手工业方面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3)宋代是商业大发展时期,在城市里突破了市、坊界限,农村形成大量草市。宋元时期,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存”的局面;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深刻影响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方向。(2)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3)宋元时期,儒学处于转型时期,出现理学和心学;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使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推动

3、了文化的发展。考点1 魏晋、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君主专制的演进1魏晋南北朝 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2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1)内容 三省:指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3)局限: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唐前期: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三省制下,尚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三省议政场所叫政事堂。

4、 唐太宗时期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 唐玄宗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取代三省体制,成为新的中枢体制。中书门下体制建立后,使职差遣体制逐渐定型,形成了不同于三省六部制的使职差遣体制。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削弱1背景 唐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2问题 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三、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盛行朝代:魏晋南北朝。 (3)选官依据:门第出身。 (4)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2科举制 (

5、1)形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 构图解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 南北朝后期,门阀士族已经显出衰落的迹象,至隋唐时期,终于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1 门阀士族衰落最重要的原因在经济方面 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时期,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士族经济不再像以前那样相对稳定,从根

6、本上动摇士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 门阀的盛衰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唐朝中叶,土地买卖界限松弛,均田制崩溃,不能保证士族继续占有大量土地和荫客、部曲等劳动人手,士族因此失去了往日的经济地位和特权,其社会、政治地位也必然随之衰落下去。 2 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普及,学术的中心由家族转向社会,这使得士族渐渐丧失了以往的文化优势,社会政治地位也逐渐下降,最终导致士族的衰落。 3 隋唐时期用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举的政治特

7、权。 4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使士族失去了在礼法门风上的优势。一方面,寒庶地主中也出现了很多“名节风教”之人;另一方面,一些士族门风日趋败坏,士庶区别日趋泯灭,动摇了士族赖以生存的等级特权。选修融会一、北魏孝文帝改革(选修1)1背景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2)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3)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 (4)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2内容措施具体内容意义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三长制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发徭役和兵役健全

8、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吏治有所好转迁都洛阳公元493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经济上,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的骚扰,稳固了政权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3作用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2)加速了北方各族政权封建化。 (3)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选修4)1贞观之治 (1)政治方面: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良,

9、虚怀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2)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强调“存百姓”思想。 (3)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武力讨伐先分别讨伐,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世袭。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册封首领接受“天可汗”的尊称,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后裔和亲通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作用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3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积极友好的中外交往态度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京都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宽容的宗教政策

10、佛教经典大量传入中国,被译为汉文,玄奘去天竺取佛经。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召见朝鲜、日本僧人重视传播唐文化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 (2)作用 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推动日本“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史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史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

11、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史料解读(1)解读史料一需要抓住关键信息,通过概括“前此选举”的弊端,认识科举制的进步性,反映了科举制相对汉晋时期选官制度的进步之处。(2)解读史料二时注意省略号对史料分层的作用,从中提取“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等信息,可将其概括为促进人才的流动、客观公平、激励人才等

12、,反映了科举制的创新之处。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提示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根据史料二,简要概括科举制的“创新之处”。提示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机会均等”的机制;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3)综合以上史料,说明科举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提示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史论归纳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的影响(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

13、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起中央的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史学家马端临认为:“至中正之法行,则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该制度的实行() 【导学号:61600011】 A打破了门第选拔界限 B惩革了选官中的徇私之弊 C导致贵族政治的复活 D助

14、长了士族对政权的控制 D根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评论者和擢用者合二为一且不受有司监控,极大地助长了士族对政权的控制和垄断,故D项正确。2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 A完善中央官制 B加强君主专权 C决策更加科学 D提高行政效率 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做法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3唐代科举制规定:凡在礼部考中进士者,均须在吏部再考一次,主要考“身、言、书、判”。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A重视选拔法律人才 B注重官员的综合素质 C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B根据材料,法律仅是对官员

15、“判”方面的要求,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身、言、书、判”可知,吏部注重官员综合方面的素质,故B项正确;促进文化的繁荣仅涉及“书”方面的要求,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由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提出,故D项错误。4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这一变化反映了() A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B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 C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 D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 D题干中负责监军的人员由唐初的御史到唐玄宗时期的宦官,而这两类人物都属于中央权势集团的代表,故选D项。考点2 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