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5 ,大小:226.63KB ,
资源ID:240611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0611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docx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单元综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

2、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

3、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知识网络结构 夏商王位世袭制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 周 分封制和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创立秦朝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体 发展两汉 中央集权制度 完善隋唐(封建社会) 强化宋元 顶峰和衰落明清学法指导1、要注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历史

4、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2、要注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3、要注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整体线索。4、要注意运用政治、地理、文学等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基础知识梳理基本线索:建立:秦朝 巩固:两汉 完善:隋唐 加强:宋元 强化并衰落:明清。演变历程分析: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内容: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确立以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和郡县制;(2)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分封制、宗法制和郡县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王把王族、功

5、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为世袭。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其将权力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它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郡县制是在分封制逐步瓦解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战国时期,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

6、县制,体制也更加完善;秦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2两汉时期的巩固与发展(1)内容:西汉中央:布衣为相; 形成中朝和外朝制度地方:解决王国问题,基本解除了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行刺史制度;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2)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3隋唐时期进一步完善(1)内容: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使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

7、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2)特点: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4北宋时期的进一步加强(1)内容:最大限度的集中军权、政权、财权于中央。政权:派文臣到各地作知州,管理地方政务;(2)特点:分权基础上的分权地方分权。5元朝(1)内容: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另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2)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关于行省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政府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

8、负责。行省制度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元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从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6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发展到顶峰(1)内容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该措施彻底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三司互不统属,互相牵制;清朝继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设立军机处,强化君权(2)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3)思考:明清加强专制的措施为什么反映了封建制度的

9、渐趋衰落?因为它标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从而只得依靠用强权、靠用皇权的绝对化及特务机构来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上的控制。一方面,统治者的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违背了历史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另一方面,作为上层建筑,它所维护的是处于崩溃中的旧统治基础,表现了更加的消极作用。重点问题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与封建制度的产生同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开始就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2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1)中央与地

10、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4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作用和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一)积极作用:1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2.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3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4有利于各地区、

11、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二)消极作用:l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2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亦受到压制和打击;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3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重难突破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及特点:(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

12、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2)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2、中国古代集权制度发展呈现出的特点、中国古代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原因:(1)特点:(1)呈现出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在中

13、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3)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2)原因:(1)处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恐惧,调整内部矛盾,加强对人民的控制。(2)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皇权的需要。(3)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也需要它来安定社会、兴修水利、抵御周边民族的侵扰等。要点训练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B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妻

14、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3、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C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4、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D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5、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6、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 B )A、绝对的 B、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关系C、仅仅是家族等

15、级关系 D、方国联盟的基础7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 ( C )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C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8、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 C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9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 D ) 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周王和诸侯

16、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 B C D10、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实质上说明 ( C ) A、楚庄王已成为中原霸主 B、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C、分封制的崩溃 D、宗法制已不能维护王室特权11、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B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长城 D、统一文字12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 (A)A中央集权制 B皇位继承制 C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分封制13、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D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自然经济存

17、在的需要 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A、 B、 C、 D、14、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BA、中央机构的设置上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D、根本目的上15、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B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16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 B完善中央集权制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保证决策的合理性17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这一制度

18、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BA B C D 18、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 D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将帅权力D、削弱地方权力19、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BA、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D、枢密院和宣政院20、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 B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2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22、下

19、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 B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 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23、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24、“票拟”是 ( B )A、大臣的奏章 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C 、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25、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 C(1)秦设御史大夫(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

20、1)(2) B、(1)(3) C、(2)(3) D、(2)(4)26、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D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制”,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27、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突出特点是 D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C、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2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 A )有利

21、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 极大的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A、 B、 C、 D、2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 B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30、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B )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

22、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赵翼蘑曝杂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

23、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1)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时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3)只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32、地方割据不利于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结合所学,请回答下列问题:(1)春秋战国长时期诸侯割据,其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24、什么?(2)西汉出现了王国问题,其历史根源是什么?后来是怎样解决的?(3)有人根据上述思考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古代的地方割据都是因为分封制的结果。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1)分封制度下,诸侯势力膨胀,超过周王室。(2)西汉初分封的王国,权力很大,其势力发展日益威胁中央。景帝至武帝逐步消弱王国势力。(3)分封制不是造成地方割据的唯一原因,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是因为地方节度使势力的膨胀。地方割据的根源是地方势力发展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第二单元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表解基础知识列强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

25、01日本侵华战争19371945根本原因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明智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直接原因禁烟运动略朝鲜东学党起义义和团运动略侵略国英国英国、法国日本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日本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军舰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的船只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签定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无主要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

26、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争林则徐坚守广州;关天培、陈连升等壮烈捐躯;三元里人民抗英等直隶提督史荣椿等多名将士壮烈牺牲;太平天国运动平壤战役中,左宝贵英勇作战;黄海之战中邓世昌等英勇战斗;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及清军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注:侵华方式:发动侵华战争、强签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割占中国领土、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进行经济侵略、精神文化侵略等。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发动侵略战争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首要手段,目的是通过武力征服,达到政治控制、经济掠夺、

27、压迫中国人民的目的。使中国主权、领土等遭受重大破坏,是造成近代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根源。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阶段性特点及成因:前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前,反封建与反侵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以反侵略为主,而且是直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原因在于,这一时期,中外反动势力时战时和,以战为主,外国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辛丑条约签订后,反帝反封建斗争是结合在一起的,突出表现为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帝国主义采用以华治华的政策,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趋于汇流。后期: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人民把反帝反封建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但开始

28、是以反封建统治为主,主要表现为反清、反北洋军阀统治。中共建立后,明确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制订了民主革命纲领。原因是此时近代的两大矛盾趋于汇流,而最初的革命领导者民族资产阶级认识不到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大敌人,对帝国主义妥协,抱有幻想。中共成立后,正确分析了国情,把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结合起来,孙中山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中共一直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

29、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单元综述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 ,起而抗争,是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明珠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学法指导1、突出两个重点:(1)列强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以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

30、2)中国人民如何不屈不挠的抗争,乃至最终区的反抗帝国主义的胜利。2、注意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一方面在分析具体事件时应注意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加深对外来侵略和人民反抗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把历次战争及人民的抗争联系起来分析比较,理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屡次失败而抗日战争却胜利的原因。3、注意与时政热点问题联系:对于日本近代侵华方针、政策,侵华暴行,注意结合目前日本政府对战争的认识进行深层次分析,形成正确认识,得出历史的教训。重难突破1、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