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4.39KB ,
资源ID:2403350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033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复习资料.docx

1、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复习资料2014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2014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小编特根据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幼儿教师资格考试课程有所帮助!儿童心理健康维护理解心理健康的特征:(一)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悦纳他人(三)恰当地面对现实(四)智力正常(五)情绪适度(六)热爱生活(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一)智力发展正常(二)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四)行为统一协调(五)性格特征良好。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因素 二.(一)

2、社会环境1.家庭2.幼儿园3.社会因素(二)自然社会 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游戏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活动。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二)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在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式,争取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让儿童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接受。满足儿童好奇的求知欲,避免抽象生硬,切忌强制服从。针对儿童情绪性强、自控力差的特点,成人一方面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感情基础,另一方面要在

3、各种不同的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强化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性,从而提高儿童的控制能力。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儿童与人交往,充分利用游戏中的多种成分,给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滋养。对于儿童显现出来的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给予充分的注意,教师在面向全体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使每一名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一.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 。二.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四.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五.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能力。 七.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 八.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 九.训练

4、儿童的交往技能。 十.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儿童心理偏差的行为表现:吮吸手指:(1):症状:婴儿吮吸手指极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行为会逐渐消退。但若随年龄增长,仍保留这种幼稚动作,并成为习惯,则应及时纠正,因为儿童吮吸手指的行为会收到非议,使幼儿感到紧张、害羞。这种不良习惯还易引起肠道寄生虫、肠炎等疾病,且可引起手指肿胀、发炎。若持续到六七岁换牙时期,则可导致下颚发育不良、开唇露齿等,妨碍面容的和谐,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牙齿的嚼功能。(2)原因:常因婴儿喂养不当,不能满足儿童吮吸的欲望,以及缺乏环境和爱抚。导致儿童以吮吸手指来仰制饥饿或进行自我娱乐。(3)预防:要消除儿童生活环境中可能引起儿童焦

5、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因素,用玩具、图片等儿童喜爱之物,或感兴趣的活动去吸引其注意力,冲淡其吮吸手指的欲望,逐渐改掉固有的不良习惯。不宜采用在手指上涂苦味药或裹上手指等强制方法。口吃:(1)症状:口吃为常见的言语障碍。它的发生并非因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的缺陷,而与心理状态有关。表现为正常的语言节奏受阻,不自觉地重复某些字音或字句,发音延长或停顿,伴跺脚、摇头、挤眼、歪嘴等动作才能费力地将字迸出。(2)原因:1:患儿大都自卑、羞怯、退缩、孤僻、不合群。有的表现为易激惹,情绪不稳。出于对口吃的恐惧心理及高度注意,终成心理痼疾,越怕口吃越口吃。发病率约占儿童的1/-2/,多起始于2-5岁,男多于女。2:

6、儿童出于好奇,模仿成人或同伴的口吃现象所致。3:发育性口齿不流利。值得注意的是,2-5岁的儿童是语言和心理发展十分迅速的阶段,词汇也渐丰富,但言语功能尚未熟练,不善于选择词汇,说话时常有迟疑,不流畅的现象,一般到上小学前,就可口齿流利了。这种现象称为“发育性口齿不流利”,不属于“口齿”。如果大人对幼儿的“发育性口吃不流利”,流露出担心、不安的心情,并时时提醒“别结巴”,或强迫幼儿“把话再说一遍”。幼儿在开口之前,心理先紧张了,就更张口结舌,可能真发展成“口齿”了。(3)预防和矫治:应从解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入手。避免因说话不流畅遭到周围人的嘲笑、模仿以及家长、教师的指责或过分矫治。大人不要当众议论

7、其病态,或强迫他们把话说流畅,不许急巴。需知,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加重心理障碍。应安慰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克服。大人要用平静、从容、缓慢、轻柔的语调和他们说话,来感染他们说话时不着急,呼吸平稳,全身放松,特别是不再去注意自己是否有结巴了。可以多练习郎诵和唱歌。(3)预防和矫治:多种行为模式:(1)症状:表现为儿童在不同的环境当中采取不同甚至相反的行为方式,而且较为稳定。如在幼儿园里的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一旦回到家里,马上就会变得非常任性,一切都得听他的,还富于攻击性。这并不是儿童适应性强、灵活善变的表现,恰恰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行为问题,因为他有可能为儿童成年以后出现“双重人格”、导致精神分裂埋下隐患

8、。(2)原因:家园教育的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加之儿童的年龄小、知识少、缺乏判断,但模仿力强,都是造成这种行为摸式的主要原因。(3)预防和矫治: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都要积极、主动地与对方联系,及时沟通育儿的做法和经验,力求做到统一要求、目标一致。家长要树立榜样,增加儿童与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有的放 地加以引导,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攻击性行为:(1) 症状:这类行为在儿童身上并不少见。当儿童遭受挫折时,常会显得焦燥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抢夺别人的东西、掷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与别人争斗。(2) 原因: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别人的攻击行为摸式而学来的,并由

9、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环境后果而得以维持,就是说“模仿”和“强化”是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机制。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对于挫折的发应,常常是由于儿童想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受阻而引起的,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3) 预防和矫治:成人要以身作则,不可采用武力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尤其不能在儿童情绪激动时强迫他接受教育,以暴制暴,而应转移他的注意力,当他情绪平静下来时,耐心加以引导;多给儿童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感;组织儿童参加多项活动,如打球、下棋、绘画和音乐等活动,陶冶性情;对儿童自控能力的提高,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说谎:(1) 症状:这是指儿童编瞎话骗人,把根本

10、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出现说和事实完全不相符合的情况。(2) 原因:原因比较复杂,成人应根据儿童说谎的情景和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具体的分析。一般来说,可有以下几种情况。1.:无意说谎:儿童由于思维、记忆、想象和判断等方面出现错误,说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谎言”,如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了,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做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这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所限而产生的,属于无意说谎。2.有意说谎:儿童为了某种目的的说谎。如希望得到表扬、奖励,或逃避责备、惩罚等故意编造谎言。(3) 预防和矫治:说谎是一种不被社会所接纳的行为,且容易演变成习惯,应该引起成人的重视。对儿童不同原因的说

11、谎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对儿童的无意说谎,成人不必紧张,也不可过度的指责儿童。一方面要在适当的时机进性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从中了解到儿童的心理需求。对儿童的有意说谎,成人也要主要区别其缘由,不要错怪了儿童善意的谎言,不仅要让儿童明白说谎的后果,还要创造宽容的气氛,允许儿童犯错误,鼓励儿童说实话。成人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儿童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儿童出现这些比较典型的行为偏差,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这些偏差的形成有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动态,所以父母和教师要通过全面的观察、分析,找到关键原因所在,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及时疏导,逐步矫治,一免给儿童的身心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必要时应接受

12、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进行心理治疗。夜惊、退缩行为、精神性厌食、恐惧症、缄默症、梦魇。幼儿的记忆与想象识记 思维: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或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的问题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思维活动不在头脑中进行而表现为动作。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问题。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抽象性质的任务,需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成为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凭直觉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分析思维: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它

13、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过程。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基于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维。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去解决问题,或者从给予的信息中推理出新的结论。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以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语言: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理解

14、思维的特征:(一)思维的概括性。(二)思维的间接性。(三)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第一,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第二,幼儿会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和推理的依据。第三,幼儿的判断、推理有时不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第四,幼儿判断推理的依据逐渐明确化,并开始趋于合理。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一)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阶段二:牙牙语期(59

15、月)。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阶段四:学说话期(11.5岁)。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 (二)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一)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语言的出现。(二)情境性言语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三)

16、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1.游戏言语2.问题言语。(四)幼儿掌握书面语言的可能性1.掌握了口语词汇2.掌握语音3.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4.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应用思维的类型及其应用:(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二)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三)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四)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二)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四)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五)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一)重视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

17、供幼儿交往的机会。(三)将言语活动贯穿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四)成人做好幼儿言语的榜样。(五)注重个别言语教育。(六)适当学习书面言语幼儿情感与意志识记情感: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美感:美感是人根

18、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意志: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一)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幼儿情绪和情感不稳定。2.幼儿的情感比较外露3.幼儿的情绪极易冲动。(二)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三)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幼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1.幼儿道德感的发展2.幼儿美感的发展3.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19、意志的特征:(一)明确的目的性。(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的主要心理成分: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幼儿意志的特点: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幼儿自觉服从并主动给自己出一定的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坚持性(是指儿童长久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坚持实现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自制力(是指幼儿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的意志品质)等品质上。应用幼儿情感的培养方法:(一)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二)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三)重视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四)重视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1.向孩子倾诉情感2.引导孩子欣赏别人的

20、情感3.多让孩子换位思考4.让孩子学会表达情感5.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幼儿坚持性的培养:(一)帮助幼儿明确和确定活动目的。(二)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技巧。(三)在劳动、游戏学习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幼儿自制力的培养:(一)为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二)使幼儿明确行动规则。(三)不迁就幼儿无理、缺乏自制的行为。幼儿个性的发展(上)幼儿个性的发展(上)识记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需要:需要是一个人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兴趣: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

21、关系的意识。理解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与个性的社会性。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一)幼儿需要结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二)幼儿的优势需要具有发展性。(三)幼儿需要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四)幼儿需要的发展具有集约型和扩散性。(五)5岁是幼儿需要发展的关键期。兴趣的品质:1.兴趣的广度 2.兴趣的指向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一)01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03个月)。2.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

22、月)。3.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以后)。(二)13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活动的、微小的物体,如飞机、昆虫。2.突然消失的物体,如拿个东西给幼儿看,然后藏起来。3.成人的动作或活动,如妈妈包饺子、爸爸刮胡子。4.因果关系,如坐车是树木和火车的相对运动。(三)36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幼儿的兴趣比较广泛。2.幼儿的兴趣表现出个别差异和年龄差异。3.幼儿多直接兴趣。4.幼儿的兴趣比较肤浅,容易变化。5.幼儿的兴趣也可能表现出不良的指向性。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一)儿童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2.自我

23、认识的发展(12岁)。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4.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以后)。(二)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1.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2.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幼儿自我体验的社会性幼儿自我体验的受暗示性。3.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主要特特点和趋势。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应用幼儿需要的培养:1.关爱幼儿,满足幼儿渴望被爱的心理需要。2.尽量给每个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成就的需要。3.给幼儿创设一个气氛宽松的精神环境

24、,满足幼儿心理的安全需要。4.给幼儿多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1.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二)在各种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三)教师评价幼儿要把握分寸。(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五)家园配合,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幼儿个性的发展(下)识记能力: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

25、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的特征:1.能力和活动密切联系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一)各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6.创造能力萌芽。(二)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三)智力发展迅速。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应用幼儿能力的培养:(一)正确了解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二)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三)指导幼儿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四)培养兴趣。(五)教育好能力异常的幼儿。幼儿性格的培养:(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二)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三)树立良好榜样。(四)巩固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克服性格方面的缺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