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3.79KB ,
资源ID:240240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0240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道教读书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道教读书报告.docx

1、道教读书报告许地山道教史读书报告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3级历史学基地班 焦泽正 ) 道文化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文化,其历史上可追朔到黄帝时期。但普遍公认的 道文化的开创者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小的时候,听到的一些神鬼故事原来多是道教中的人物。 我选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许地山撰的道教史。许地山先生是现代作家、学者,在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原以为这种较早的著述会好读一点,没想到并不好读,书中主要引述各种原典来叙述道家及预备道教的种种法术。 许地山先生用三品说解释道文化其实可分为道家和道教。其中上品之老庄思想,即所谓道家,甚至可以与佛教思想底一部分互相

2、融洽。中品底神仙与下品张陵即所谓道教,在崇拜和信仰方面,与佛教发生不断的冲突。而在时间上道家的起源是先秦时期,道教的起源教于东汉后期,将先秦时期的神仙饵服 符象禁厌糅合一道成立了天师教,实际创立者,是张道陵。在这,道文化分成了两部分:以老庄为主的思想流派和以张道陵开创的宗教。 同样的还列举了梁阮孝绪分的方内道与方外道;宋马瑞临五品分类为清静、炼养、服食、符家及经典科教五说;以及道士内部的正真教、反俗教、训世教分法。从书中可以看出,许先生也是比较赞同三品说的。 在道教前史中许先生先是首先介绍道的意义,得出道让人们顺应。老子是第一个被提到的道家先贤。在这里很有意思的是对老子生平的考究,有从道德经、

3、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著作考究上考究。也有以史记上记载的老子后世子推算老子生活的年代。怀疑的对象有老莱子和太史儋,但都证明不是。而且,很有可能道家的出现是比儒家要晚,道家思想是后起的,所以道家这名辞比起墨者、儒家等也可以说时代稍后。在先秦底文籍里有以孔对墨称巩墨,或称瑞墨,但没有称儒道。 同时还以道德经一书分析其内容以及老子的思想。得出从现存老子看来,多以说明治天下与处世底法术。老子以后的道家出现关尹子、杨子、列子等人物,发展丰富了道家理论。老子以后以其思想派生出以绝虑弃知,等观万物,无是非,无进退只要有了固定的法则,天下便治近似于法家的静虚派;倡齐物底论调,进而主张绝圣弃知,专任名法假托管子所

4、立的法治派;鬼谷子一脉假托太公的阴谋派以及庄子一流的全性派。 到了秦代,道家的思想断片散见在吕氏春秋中,其中最突出的是养生学说。由于尊生的思想,进而求生命在身体里所依托的根本,知道养生的必然要知道怎样保护生命的元素。总之一句话,要顺应四时,避免情绪的激动和气的受害。到了汉代淮南王刘安集成一部系统的书叫鸿烈,这本书中阴阳五行思想成熟,与自然无为结合起来成为道家的宇宙观。 前半本书说的是道家的思想后面说的是道家的神仙信仰与道教。 道家的神仙信仰根源当起于古人对于自然种种神秘的传说。最出名的莫过于山海经等先秦文学对神仙超脱于世的描写。道家采取这些民间传说或先秦文学中的超人或神仙生活来做本派理论的例证

5、引起当时人们对求不死药、求神仙的兴趣。最出名的有秦始皇到处封禅,求不死之药,可以说最热心求神仙的第一人。汉武帝时,这信仰更加发展,直到汉末张道陵等人采神仙家底信仰以立道教。魏晋以后,神仙底寻求乃成为道土所专底事业。 于是道教开始出现。道教的思想一般都是源于道家的思想内容。但是,道教的仪式行为上则继承了原始的巫术中国古代神道也是后来道教底重要源头。古人以天和祖先能够给人 祸福。从代表祖先底尸,渐次演进为专门事神及传达神意底巫。巫底职能很多,都依祈攘禁咒方药来行事,大体说来,约有六件。一、降神;二、解梦;三、预言;四、祈雨; 五、医病;六、星占。从许地山先生的描述来看,道教道士的职能与古时候的巫的

6、职能差不多。由此可见巫道一脉相承。同时道教还以修炼成仙为最终的目的,并且据许地山先生说划分了有五等,所谓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修到鬼仙还不为功,到人仙乃为小成,地仙为中成,神仙为大成。鬼仙不免轮回,人仙与地仙只可免死,要到神仙方能身外有身,脱质超凡。天仙是得道后,传道人间,仙行圆满返到洞天底神仙。 道教的修炼分为外丹和内丹两种。许先生认为外丹所以炼形。照道士们底讲究,采药后,精选入炉,用八日取得底真火,从月取得底真水锻炼。丹炉三层,外方内圆,一切都依卦气而造,共高二十七寸。药放在炉里炼过三年为小成,服之可绝百病;六年为中成,服之可以延年;九年为大成,服之可升举。炼到第九年底丹名白雪,

7、又名玉液;第十二年名为神将。(铜符铁券快:一粒一眼三期后,周身九窍目光明。白雪人口身生羽,神符吞下足生云。言服了第十二年底丹便能得驾起云头上九天底本领。 而内丹以人身为小天地,万物皆备于其中,无需再向外求。身体里有三个区域,所谓三丹田,是神、气、精寄寓底地方。上丹田为神舍,中丹田为气府,下丹田为精区。三丹田中自有妙药,能够自炼自还。所以内丹底讲究在还丹,即将丹田炼成底药(龙虎)还到丹田。这丹药是要降伏心肾底龙虎,即制色欲忿怒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润。制色止怒即是降伏龙虎。身中底水火,乃从肾生真水,心生真火。水为乾父,生姹女;火为坤母,生婴儿;二者交情而生黄芽,即具龙真虎是。由此存想内观,以应阳升阴

8、降之象,乃至绝念无想。目凝神息虑,历过小还丹、大还丹、七返、九转、金液、玉液,清还丹后乃得真念与真空,然后可以入到超脱底境界。由此内外皆修可成就道教人士的最终的目的得道飞身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起西方式的资本主义 -儒教与道教读后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孙阳阳 一、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是德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与卡尔?马克思、埃米尔?涂尔干被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他在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在宗教社会学方面著述甚丰,其代表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和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其中本次探讨的儒教与道教就是世界

9、宗教的经济伦理一部分,该系列还包括印度宗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学古代犹太教。 二、本书结构及主要内容 该书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在该书中韦伯分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即其社会学基础。韦伯将其社会学基础分成四部分,内容四章。a:城市君侯与神b:封建俸禄国家c:行政管理与农业制度d: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第二部分重点研究了建立在这种社会结构基础上之上的中国正统文化-儒教伦理,该部分包括五、六两章,士等级和儒教的处世之道。第三部分他考察了被视为异端的道教,也就是第七章正统与异端(道教)。第四部分,即第八章儒教与清教,通过对比儒教伦理和清教伦理对资本主义产生所带来的影响,得出一个结论:儒教伦理阻碍了中国

10、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第一部分中,韦伯分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社会学基础, 这就是:没有发达的货币经济和独立的城市,没有发达的法律制度,宗族包揽民间一切事物,中央政府集各种权力于一身。韦伯特别强调中央集权制的危害,他指出: 就象争夺市场的竞争迫使私人企业合理化一样,争夺政治权力的竞争则迫使古代西方和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经济和经济政策合理化。在私有经济中,集中化只会削弱合理的计算,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的灵魂;各国之间的权力竞争没有了,行政管理、封政经济和经济政策的合理化也就没有了。战国竞争中存在的动力,后来在这个拥有广大领土的国家中不复存在。(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p114)即秦始皇统一中国阻碍了中国

11、社会经济的发展,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第二部分中,韦伯分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儒家伦理。他先分析了儒家伦理的体现者-士。 整整两千年以来, 中国的统治阶层始终是士, 尽管这种统治时而中断并常常处于剧烈的斗争之中, 但这个阶层总是重新上台并不断壮大。士的特点是谋官参政。早在战国时期,士就以流浪学者的身份周游列国,充当诸侯的幕僚。 他们享受免除杂役、免受体罚的特权并按等第领取奉禄。 在社会伦理方面,士的典范是君子。 君子的德性体现着仁。 在经济方面,士是外行,只有朦胧的小康世界的幻想,拿不出任何明确的经济政策。 在政治方面, 士历来维护正统的世袭统治和大一统的江山社稷。韦伯还分析

12、了儒教的处世之道,他认为儒教并不是宗教, 它的基本特点是入世。正统的信儒教的中国人(不同于佛教徒),为自己此岸的命运而祈祷多福、多寿、多男子,也稍微为先人的安康祈祷,但绝不为自 己的彼岸命运析祷?说到任何彼岸的希望,总是用一种绝对不可知的和根本杏定的语气。 儒教中没有来世说、救世说,没有对超验的命运和价值的追求,还缺少自然法,思想和形式的法律逻辑。儒教认为只要人人恪守内在的和谐的秩序,就能达到长治久安。儒教维护传统,而传统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 在第三部分中, 韦伯分析了作为异端的道教, 试图寻找它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合性, 结果很失望。道教的神秘色彩太重、否定倾向太强, 不可能引导出理性

13、的生活方式。 韦伯的结论是:在中国社会的社会学基础上,儒家伦理同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没有亲和性, 这是中国没有发展起现代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的原因之一。可见这两种理性主义的根本区别:儒教理性主义意味着理性的适应世界;清教理性主义则意味着理性的把握世界。清教徒和儒家都恬淡,但是,清教徒的恬淡建立在一种强烈的激情的基础之上,正是这种儒家根本没有的激情鼓舞了西方的修士。在他们身上,西方禁欲的拒世态度与另一面-把握世界的要求-不可分割的结合起来。?没有什么比天职思想更同儒教的高尚理想相抵悟的了。 三、评价及启示 1、韦伯用的是纵向历史综合分析和横向文化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比单纯从经济角度研究历史更为全面、

14、客观, 更富有立体感。韦伯的结论中有不容忽视的正确成分,他所分析的诸多因素, 如中央集权制,宗法封建势力,落后的法律,传统的官僚制度,的确都是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基于广泛的宗教、政治和经济研究所提出的韦伯命题对我们思考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2、关于价值无涉,是韦伯倡导的一种社会科学方法研究的准则,要求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时,不能带任何的价值取向,学术研究只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不解决应当是什么的问题。韦伯在其导论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一开篇便写道,这里所说的世界宗教,用完全价值无涉的方式来理解,就是最能把为数极多的信徒 吸引到自己周围的那5种宗教的或受宗教制约的生活准则系统:儒教的、印度教的

15、、佛教的、基督教的、伊斯兰教的伦理。此外,还要加上第6种需要一并研究的宗教,即犹太教。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够深深地感受到,韦伯是一个西方中心论者。 3、关于宗教的经济伦理,并非仅仅是作为一种认识手段的神学大纲式的伦理理论,而是扎根于各种宗教的心理与实际联系中的行动的实际动力。韦伯指出,表面上相似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一种极不相同的经济伦理结合起来,就会按照各自的特点产生出极不相同的历史作用。从来没有一种经济伦理取决于宗教,相对于一切由宗教的或别的内在因素所决定的人对世界的看法来说,经济伦理显然有一种在最高程度上由经济地理的与历史的现实决定的纯属固有规律性的标准。诚然,生活方式的宗教规律也是经济伦理的

16、诸因子之一-请注意:仅仅是之一。(参见导论 p2)因此本书的解释仅仅是一种尝试,目的在于一一剖析那些对有关的宗教的实际伦理影响最大并形成了这门宗教独特的性质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的定向因素。由此可见,韦伯并不是一个文化决定论者。在本书的结尾,韦伯这样写道,心态-在这种场合即:对世界的基本态度-的基本特征,在其发展过程中,无疑受到政治和经济命运的影响,但是,根据那些可以算作其固有规律性的作用,这些心态也积极参与了阻碍,很难说不是这样。 四、可探讨的问题(一些疑问) 首先,韦伯的判定是否有充分事理?或者说,他是否有足够的理由证明儒教伦理由于诸因素的缺乏而无法开出现代伦理精神-如果我们可以将其资本主义精

17、神理解为现代伦理的一种象征性表达的话? 第二,儒家伦理、思想的未来在哪里?篇三:儒教与道教 读书报告 儒教与道教读书报告 dos 儒教与道教是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著作之一,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马克斯?韦伯是如何注重对儒教与道教的社会伦理原则进行深入的分析的,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在欧洲学者对待中国传统社会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精神的一些看法观点。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欧美各国各地区人民、学者了解中国和研究中国社会的重要资料,也就是说,这本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世界对于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社会文化、伦理的基本态度及理解。 马克斯?韦伯通过儒教与道教说要解释的是为什么中国没有

18、成功地发展出像西方那样的理性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而在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已经有了结论:中国因为没有经过类似西方的宗教改革,也就是说缺乏一种特殊的宗教理论作为指导,进而无法产生出成形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按照译者的话来说,马克斯?韦伯写此书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描述中国的经济史,也不是为了反映中国社会的阶级斗争史,而是为了论证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到的论点: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所形成的新教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东方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伊斯兰国家)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宗教伦理精神对这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他所采用的方法是比较的方法

19、和重点被彻底颠倒过来的理想型的方法。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里,韦伯根据他所提出的理想型,强调了那些与资本主义精神有着广泛一致性的教义,而忽略了那些与资本主义精神不和谐的因素。在儒教与道教一书里,韦伯却采用了相反的程序,强调了那些阻碍理性的经济活动的精神因素,而贬低了那些似乎是十分符合经济理性的因素。在西方,新教伦理(精神因素)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物质因素)的发展;而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情况恰恰相反,儒教与道教(精神因素)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物质因素)的发展。 首先,我先来说说对于马克斯?韦伯的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所用到的研究分析方法,整体上是通过对比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基础(物

20、质)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同时马克斯?韦伯通过纵向上找出中西方之间各自物质基础形成原因及所带来的影响,也通过横向上找出中西方之间各物质基础形成分歧的转折点。这种纵横交错的研究方法是很科学也是很有效的,得出来的结论一定程度上更具有可靠性,也使得整个研究讨论思路显得更为清晰合理。因此,马克斯?韦伯在这本书所用到的研究方法的确值得我们去学习、运用。而在上面 也提到马克斯?韦伯利用了纵向研究更是运用到了长时段理论的研究方法,按照布罗代尔的话来说,长时段是社会科学在整个时间长河中共同从事观察和思考的最有用的河道。这对于从未踏足中国的马克斯?韦伯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整个研究变得可行可

21、靠。然而,我个人对于马克斯?韦伯的研究资料也许多人一样表示质疑,我认为马克斯?韦伯的研究素材很大程度上都属于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官方的史学资料,对此马克斯?韦伯的确也表示过对于某些文献的怀疑,但不仅仅因为文献来源的可靠值得质疑,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下文献本身的可靠性,因为在中国,正如成语所言:成王败寇,一般历史文献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统治者的意志,因而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或为了维护权威的需要,或为了保持社会安定的需要,不过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文献都未必能正确反映社会的客观现实。因而,我觉得如果我们想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而又能仅从文献出发的话,不仅需要参考官方的文献资料,还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种非官方渠

22、道收索民间实例去切实体会基层的情况,多方面去考察研究对象,或许会得出与官方提供信息所不同的信息,不过这正是研究本身所需要验证的过程。 马克斯?韦伯关于中国的宗教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观点明确地在儒教与道教之中反映出来。本书由三大篇组成,而这三篇又可以看成两大部分:第一篇为第一部 分,物质部分;第二篇、第三篇为精神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至四章:在这一部分中,韦伯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如没有货币经济和独立的城市,没有发达的法律制度,宗族包揽民间一切事物,中央集各种权力于一身。在这四章内容中,韦伯开始就从中国的货币制度、城市与行会起头,讨论其中有什么样的因素利于、又有什么样的因素不

23、利于激发资本主义。韦伯认为在物质层面,中国的社会结构同时包含了有利于和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混合因素,在这一点上,中国和西欧及基础差不多,甚至可以说,从发展资本主义-官僚体制的潜在能力上,中国、印度等地的物质环境,比起来实优于我们西方的中古和近世时期。 对于这一物质部分,韦伯重点从中国社会五个重要的物质层面上考察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须物质基础:货币制度、城市与行会、家产制国家、氏族组织以及法律。其中,马克斯?韦伯提到对于焚书坑儒这一事实表示不能理解甚至是怀疑其真实程度,然而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我们把这一事实看得理所当然,因为我们了解当中的价值观,而这里就是马克斯?韦伯所无法理解的。 而第二部

24、分里,韦伯集中考察了理性资本主义无法在中国出现的心态因素:儒教和道教。用韦伯的话来说,儒教的理性主义是去理性地适应于此世;而西方的清教的理性主义是去理性地支配这个世界。儒教要求人们将此世当作既有之物而加以接受,因此它惧怕任何的改革(在韦伯看来,王安石的变法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他所采取的理性的、中央集权的财政措施遭到了以儒家教官吏为代表的传统势力的激烈反对);而清教为了理性地支配这个世界,主张对此世进行激烈的变革。道教认为宇宙中存在着自然与社会的永恒和谐的秩序,在这个和谐的秩序中,本质上不存在真正的道德恶灵与缺陷,所以也用不着去改造它。这和清教策励人们去改变既有世界的教旨形成鲜明对照。韦伯在第五

25、、第六章分析了儒家伦理的体现者-士。中国的统治阶层-尽管这种统治有时中断并且经常处于剧烈的斗争中。但总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过去和现在,整整两千年来,始终是士。 士的特点是谋官参政。早在战国时期,士就周游列国,充当诸侯的幕僚。他们享受免除杂役,免受体罚等特权,并且按照等级来领取俸禄。在社会伦理方面,士的典范是君子,君子的德性体现着仁。在经济政策方面,不同于西方的自由竞争的思想,士等级的经济思想是从属于礼的,认为每个等级都应该严守自己恰如其分的经济所得,不能够僭越。 接着韦伯分析了由士为核心的儒教,韦伯认为儒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宗教,它是入世的。信儒教的正统的中国人(不同于佛教徒),在祭祀时为

26、自己祈祷多幅,多寿,多子,也稍微为先人的安康做祈祷,却丝毫不自己来世的命运祈祷?长期以来,儒教总是用根本不可知的否定的态度对待彼岸的任何希望。儒教中没有来世说和救世说,没有对超世的命运和超验的价值的追求,还缺少自然法,思想和形式的法律逻辑。儒教认为,只要人人恪守内在的和谐的社会秩序,就能维持长治久安。儒教维护传统,但是传统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之后,韦伯说到了道教,按照韦伯的观点,道教因为自身的神秘主义与巫术的传统,道教无力扭转儒教的传统主义,而让其继续把持支配地位,连同士阶级对经济生产经营缺乏兴趣,使得社会无法按照西方之途演进而发展出资本主义。最后一章,韦伯对儒教的理性主义与西方清教的理性

27、主义进行对比,证明了中国不可能产生像西方那样发展成形的近代资本主义。而最后韦伯也提到导致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成功发展成形的重要因素是中国人本身所具有的对世界的实际态度。 对于马克斯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我的理解还是很浅,我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在对于整个西方价值观与东方价值观有更深入的了解过后,再来阅读这本书,因为对于这本书的内容其实我本不十分了解,也有时会觉得对于书中所提及的具体事件所带来的东西方不同的观点,我同样表示不能理解。理解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也明白到今后应该多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及效果。篇四:儒教与道教-读书报告 儒教与道教-读书报告 在选择读这本书

28、之前,一个问题曾经使我有些许担心:一位既不懂的中文,也未曾到过中国实地考察过的西方学者如何能够对于中国的古代历史、古代社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阐述?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确实发现了一些对于史实的误读-或许我们可以把原因归咎于韦伯所借鉴的汉学译著中本身所存在的错误或是其研究领域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韦伯站在西方学者的立场、以西方社会学的视角对于中国的观察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极富个性化与见地性;同时,也正是由于韦伯特殊的视野,他的研究也开辟了一块学术上的新高地,成就了儒教与道教一书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们都说韦伯的这本书是个经典之作,说他是个伟大的外行,单从书名来看,我确实无法

29、想象到韦伯写这本书的目的以及他想要表达些什么,不过看过了书的内容,总算找到了那么一点感觉。儒教与道教,说到底都是宗教(当然我几乎从来不认为儒教可以算得上是宗教,也不知道世人是怎么界定的),韦伯之所以花大力气研究中国的这两种宗教,其实是通过研究它们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来探讨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进而为他写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提出的命题作为例证。 道教可以说是真正发源于中国的宗教,应该算是本土宗教,它讲究的是通过修身修心以达到羽化成仙的目的,从政估计从来都不是道教所追求的,追求经济利益估计也是被清高的道士们所不齿的行为。汉初,为了修养生息,统治者遵循无为而治的思想统治百姓,迅速恢

30、复了生产,不得不说道教的思想其实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然而,道教通常也只有在常年战争导致国家经济生活严重受到破坏的时候才会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一旦经济恢复了,道教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个时候,为了巩固统治,统治者更多地倾向于儒教。通过科举制选取人才组成一个严格的官僚班子,整个国家机构开始有条不紊地运作起来。 众所周知,儒教的三纲五常、四书五经牢牢地掌控者民众的思想,想要进入统治阶层,必须学习四书五经并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优秀者被选任为朝廷命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整个社会受到的教育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儒教以其自己的方式占据了社会思想的主流。在当代,很多人都知道,儒教只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

31、因此它所教给人们的不是如何去变革这个社会,而是如何对君主效忠,即如何让自己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做一个君子。这显然与清教是截然不同的,清教要求人们要有变革思想,它更积极主动,要改变不合理的东西,因此,在西方,清教鼓励人们大胆变革,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产生并蓬勃发展起来。而在中国,人们所被要求的仅仅是尽最大的努力适应这个社会,人们的脑海里估计也压根没有什么伟大的变革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要产生,简直就是难上加难。另外在清教与儒家间还存在一个很大的区别,既是在中世纪中清教是凌驾于政权之上的,而儒家一直是位于政权之下,并为之效力的。 也许有人会说,人们其实还是有变革的思想的,面对暴政,

32、人们也会奋起而推翻之,然而人们为什么会推翻暴政,还不是因为被逼得没法活了,中国人向来就是世界上最能忍的民族之一,只要有口饭吃,还能活下去,人民就不会造反,就会安分守己,这和儒教的教导是有关的。因此,中国人不到万不得已压根就不会想到变革,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上就能满足老百姓基本的生活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又有谁会想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即使想到了,估计也被政府牢牢地控制住了。星星之火还未成燎原之势,便被牢牢地掌控住了。再 退一步说,即使人们奋起起义并成功地推翻了原有的政权,建立了新的政权,新的政权依然沿袭了前一个政权的治理方法和思想,本质上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从休养生息开始到建立一整套官僚班子再到政权的腐败,最后被人民再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