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5.26KB ,
资源ID:240234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0234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比较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与实验版的课程目标的异同.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比较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与实验版的课程目标的异同.docx

1、比较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与实验版的课程目标的异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和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自2001年颁布实施以来,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教育部要求,对标准(实验稿)进行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注重增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的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与评价性。修订参考的主要依据有:国家有关课程

2、改革的方案、政策,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基础教育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等等。标准(实验稿)五部分内容的修改原则如下:“前言”部分,根据教育部对所有学科统一的修改要求,调整表述;“课程目标”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调整表述;“内容标准”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微调“科学探究”,修订“科学内容”;“实施建议”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侧重修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附录”部分,补充学生必做实验,增加案例及评析,规范行为动词。本次修订的主要目标是深化课

3、程理念及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修订保持了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结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等,对部分内容进行完善性调整。如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功能,突出该课程的定位,将“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另外,将原来的“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设计思路”,突出课标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分别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在“课程目标”的修改中,对总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科学技术社会

4、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微调;对“知识与技能”分目标,将行为动词“初步认识”统一为“认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分目标,仅做文字微调。根据统一要求,将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其中的具体条目是本次修订的重点之一。在修订中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力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本次修订适当推敲了“科学探究”内容中的文字表述,微调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部分条目。为了进一步落实能力目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及指导性,调整了标准(实验稿)中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相关的案例,另外补充了两个案例。修订后的科学

5、探究案例具有更合理的内容结构:既有课内探究,也有课外探究;既强调了整体探究过程,也注重了对某些探究要素的侧重。另外,在每个案例后增写了“评析”,这加强了通过案例进行指导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对课程标准文本的统一要求,科学探究案例放进了“附录”中。二、物理学科课程标准调整的主要内容根据修订的思想和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1、规范表述,增强可评价性。为了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科学内容”的条目,便于评价,本次修订进一步规范了行为动词。从标准(实验稿)“附录”中的行为动词界定看,科学内容的行为动词划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动词”“体验性目标动词”两类。在“知识”与“技能”两项内容中,“知识”内容的能力

6、要求划分为“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技能对应的能力要求为“独立操作”。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能力划分为“经历、反映、领悟”三个层次。而标准(2011年版)附录中行为动词说明更为清晰、简明,便于教师把握科学内容的教学。具体表现在:删去了标准(实验稿)中的“初步”等行为动词,整合了行为动词的种类。调整原有表述科学内容的行为动词分类,修订为“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三个类别。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的“了解”在原来“了解、知道、描述、说出”的基础上增加了“列举、举例说明、说明”3个新行为动词;“认识”能力水平保持不变;“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由原来“区别、说明、解

7、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调整为“解释、理解、计算”。从行为动词的修订变化看,“说明”由原来的“理解”水平调整到“了解”水平,能力要求有所降低,而将“区别”“估计”“分类”整合到了“了解”的能力层次上。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描述保持“独立操作”不变,行为动词的举例由原来的“测量、会、学会”修订为“会、会测量、会选用、会使用、会根据估测、会用测量”等表述更为具体。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描述由原来的“经历、反应、领悟”三个层次修订为“经历、认同、内化”三个层次。三个能力层次的行为动词举例与修订前相比,更加简化。“经历”水平的行为动词删减了“感知、调查、学习、体验”,增加了“尝试、能”。修订后,体验性

8、目标行为动词把标准(实验稿)中“反应”调整为“认同”,其行为动词包括“关心、关注、有意识”;“领悟”调整为“内化”,其行为动词包括“养成”。例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调整为“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行为动词由“解释”修订为“说明”。“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调整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调整为“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

9、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增加了探究的成份。“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人,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调整为“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行为动词“了解”修订为“大致了解”, 能力要求有所下降;“知道”修订为“认识、关注”。“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调整为“通过实验,理解压强”,行为动词“学习”修订为“理解”,能力要求有所增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调整为“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

10、象”,行为动词“理解”修订为“认识”,能力要求有所下调,“表述”修订为“解释”。“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调整为“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调整为“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将 “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删除,计算不作要求。“理解机械效率”调整为“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行为动词“理解”修订为“知道”,并增加了“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

11、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调整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行为动词“知道”修订为“了解”“说明”。“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规范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因为对该条目不仅要求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的结果。2、细化科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 。鉴于标准(实验稿)中的有些条目内容比较原则,要求比较宽泛,不便评价,本次修订对这些条目做了进一步的细化。修订后,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层次的不同要求,增强了评价的可在操作性,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如:“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细化为“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通过

12、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细化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细化为“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细化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知道波长、频率和波

13、速的关系”细化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只要求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不要求知道三者的数学关系,避免有关计算。“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细化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对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条件需要达到“了解”层次,表述更为具体。3、调整部分科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升科学素养,本次修订适当整合、删减了部分内容,适当降低了要求。整合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整合为“通过

14、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与原来的内容条目相比,表述更为简洁、明了,既降低了难度,又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留下了更多空间。“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条目,整合为“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热量的概念”整合为“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使三级主题相关内容条目更精练。“有评估某些物质对

15、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具体要求落实和渗透在“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和“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中。对有可能加重教学负担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如:删减“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减轻学生负担。删减“光的直线传播”。因为小学已学过。删减“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中“颜料混合”有关内容。删去对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中“能进行简单计算”内容表述,因为理解包括了计算。表述更为精炼。4、加强能力培养,落实三维目标。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16、力,关注未来劳动者整体素质,本次修订适当增加了部分知识内容,尤其是增加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条目。同时将个别内容条目,进行了“拆解”,即将一个条目细化为两个以上,使得原有内容表述更为清晰,三维目标落到实处。例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条目过于集中。修订中将其优化、拆解为两个具体条目“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增加“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等静电学内

17、容,单独设为一条。因为此条目在小学科学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未明确要求,而此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对后续学习有一定影响。增加“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没有对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提出要求。增加“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增加“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要求,并把有关流体压强的内容整合为一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强调科学探究活动的落实。增加“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增加“知道平面镜成像

18、特点及应用”的要求。增加“磁场、地磁场”内容。增加“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要求。增加了理解“电功”(原来只有“电功率”)的内容。增加“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三、我省实施标准(实验稿)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本情况义务段新课程在我省实施十年以来,标准(实验稿)得到了基层学校、教研工作者、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认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改观。1、教育理念发生变化,探究式教学进入课堂。经过新课程的培训和实践,广大物理教师认为,先进理念和思想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第一步,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再好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再好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手段

19、,只会是教学预期与新课程要求“南辕北辙”。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教学逐步成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的方法和探究的乐趣。2、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团队精神不断强化。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很好培养。一是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式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等,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二是学会了

20、质疑,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课堂上,老学生师引导下,积极讨论、认真倾听、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信心得到激发,个性得以张扬。三是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在小组互动式学习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学会了欣赏他人、礼让他人,懂得了如何让他人接受自己、理解自己、原谅自己,最终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每个人都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甜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素养等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3、实践活动得到关注,创新能力有所提升。标准(实验稿)提出的“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21、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注意学科渗透”等课程的核心理念,突破学科本位,引导学生从课堂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走入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课题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撰写、科技作品制作等渠道,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也形成了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新课程实施十年多来,全省涌现出大批学生科技创新成果。4、校本课程初成体系,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新课程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提出了不同要求,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具体建议。各个学校都不同程度的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学生实际,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利用各种途径整合、丰富课程资源,开阔了

22、学生学习视野,最大程度的完成了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较好地落实。5、硬件设施逐步改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功能部室的建设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基层学校的教学硬件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教师开展物理教学、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创建了较为良好的环境。学校的校园网、图书馆、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为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实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科学实践活动提供了硬件保障。6、教学评价日趋多元,过程发展得到关注新课程实施十年以来,过程性评价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得到广泛关注。诸如研究性学习过程和日常教学过程的评价得到学校普遍重视。最为显著的变化

23、是广大教师尝试借助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发展状况有清晰、全面的记载,指导学生选择成长记录袋应收集的内容,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的状况。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考试评价、师生自评等多元评价模式得到逐步认可。诸如此类,逐步完善、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基本形成,促进了教与学的自我反思,激励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理念滞后仍然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就全省而言,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理念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可,教学过程中亦有所体现,但对新课程思而不深、落而不实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一方面,部分地区、学校由于缺少高水平的培训和引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到位、不深入,在教学过程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4、仍大量存在。诸如对“主导”、“主体”含义理解不清,教师主宰课堂现象严重;对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注重不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淡化,教学过多的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维度上等。尤其是在初三年级的教学中,“返祖”现象比较普遍。以讲应考、以练应考、以考应考,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教学的长远目标,急功近利,过分追求升学率等反映了很多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新课程的理解有偏差。新课程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课堂教学有所改观,但形式化现象严重,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很多内容不具备合作探究的要求,设问简单,没有思辨性。这种小组合

25、作学习,表面上看似热闹,却没有实质性内容,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反映到课堂上,有的教师没有理解“科学探究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的真正含义,每节课都几乎上成探究课,认为不上成探究课就不是新课程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更有甚者,探究课模式、固定化,把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交流与合作)程序化、机械地套用。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探究疲劳,生动活泼的探究课变得死板、乏味。2、资源配置不到位、不均衡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新阻力。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在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有部

26、分教师不具备物理大专以上学历,有的教师带两到三门学科,这些教师知识面狭窄,面对新课程教学,学科知识捉襟见肘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就课本讲知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不能应对自如,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这些教师的课堂就是:教师讲一讲,学生练一练,如果有检查,适当变一变。二是硬件设施短缺。2010年我省中小学全面通过了“普实”达标验收,但一些学校实验器材短缺的现象仍然存在,探究课(课堂上简单的实验探究演示)和探究实验课(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仍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有的学校实验室个数不够或面积不达标,有的学校实验器材欠缺或个别实验器材短缺,分组实验还不能

27、达到两人一组,尤其是部分农村学校,规模小,实验器材少而粗造,耗材不能既时添置,缺少专职实验教师维护和管理。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阻碍了物理课程目标的实现。3、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新课程实施促进了评价制度的重建,但还不够全面、不够到位,体系中旧有的评价方式方法遗留过多,目前对学生的评价的主要依据仍然纸质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为主,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合作精神以及作业、作品、成长记录等反映学生发展的情感性、过程性的评价在新的评价体系体现不够充分,或者是评价制度中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不够。在新的评价体系中,还需要补充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

28、元素。四、实施建议1、落实标准(2011年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规划纲要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义务教育“发展任务”的重要内容,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根据这一精神,标准(2011年版)从四个方面调整了课程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是删除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内容,二是删除了学生感到困难而高中还会学习的内容,三是小学已学过,而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知识,四是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目前,各地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还程度不同的存在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教师对标准(实验稿

29、)教学要求的认识不够清晰。修订后的课程内容通过规范行为动词,要求明确。教学过程中应以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学生特点,合理把握课程内容要求,控制教学难度。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快,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加“问”减“考”,增加提问次数,减少考试次数等办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标准(2011年版)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实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内容要求”中,凡是用“通过实验”这一措词陈述的实验内容,都必须通过实验来学习,是标准(2011年版)对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为了提高

30、教学效果,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创设探究情景,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带着疑问做实验。本次修订在附录中列出了20个学生必做的物理实验项目清单,其中基本操作类实验7项,测定性实验4项,探究性实验9项。实验项目的这种结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后,更多的发挥他们在实验中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在实验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避免罗列实验步骤、预制各种表格等替代包办学生设计过程的现象。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中,更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把探究性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在演示实验中,要更新传统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实

31、验课程资源,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整合先进技术和实验资源,发挥新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支撑作用、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以灵活生动的图形、动画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模拟功能,将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对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多媒体模拟实验,无法让学生感到实验的真实性、体验实验操作的过程,因此不能取代实验本身,而应该是真实实验过程的回放、修正和验证。3、落实三维目标,培育综合素养。在10年课程改革实践中,三维目标得到教师基本认同,特别是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中的渗透较课改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教学中,目标分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落实还不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落实情感目标首先要通过教学设计,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设计有趣激疑的实验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观察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体验。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和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有趣、有用、可用,因此而喜欢物理学科,爱学物理知识。标准(2011年版)在知识内容上注意减轻学生负担,而在物理知识联系生活方面,要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