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单元内容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要求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2.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3.初步体会到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4.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单元重、难 点1.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知道生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教学设想地球上的生物各自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本单元包括“一颗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
2、都倒下”4课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顽强的小树”将带领学生研究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同时激发他们继续研究的热情。从“南橘北枳说起”这一课,先以植物为例并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知道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再推广到在不同环境里生存着的不同动物,它们也都具有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结构和特征。“走进池塘”这一课,以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池塘群落)为例研究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重点研究食物链。“假如大树都倒下”这一课,站在生态环境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本单元将采取实验、观察、调查等多种方法展开探究性学习。课时安排“一颗顽强的小树”2课时;“从南橘北枳说起”
3、1课时;“走进池塘”1课时; “假如大树都倒下”3课时;合计7课时。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课题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课时1编写文志民审核使用教师使用时间教材解读本课由4个活动构成,分别是:“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是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自然界中的植物”。前三个活动结构式并列的,也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因此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定其中一个内容,采用“教师指导分组研究归纳小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探究内容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探究目标1.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2.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
4、供的事实)进行猜想。3.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探究重点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探究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探究方法实验探究法探究过程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个性化修改教师导学(3分钟左右)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观察回答小树发生的变化,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5、?2.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科学探究(30分钟左右)(一)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提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研究方案。3.教师提醒学生: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1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2.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3.学生动手组装装置。(二)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提出问题: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2.温馨提示: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1.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汇报、交流、完善。3.组装实验装置。(三)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提出
6、研究问题: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总结拓展(7分钟左右)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想探究有关植物生长的哪些特性?1.学生小结、思考板书设计一棵“顽强”的小树我的猜想: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教学反思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课题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二课时)课时2编写文志民审核使用教师使用时间教材解读本课由4个活动构成,分别是:“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是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自然界中的植物”。前三个活动结构式并列的,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归纳小结。探究内容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
7、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探究目标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2.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探究重点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究准备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探究方法实验探究法探究过程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个性化修改教师导学(3分钟左右)上节课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学生取出实验装置。科学探究(30分钟左右)(一)交流观察现象1.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现象。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3.各小组归纳各自的
8、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4.教师小结: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3.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二)自然界中的植物1出示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3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4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1.学生汇报观察现象。2.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总结拓展(7分钟左右)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学生小结、思考所需要的东西。板书设计一棵“顽强”的小树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教学反思小学科学
9、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课题 从“南橘北枳”说起课时3编写文志民审核使用教师使用时间教材解读本课包括“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 “它们来自哪里”、“动物怎样适应环境”、“了解鸟类是怎样适应环境的”4个活动,学生通过调查、查资料、阅读资料等形式来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探究内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探究目标1.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2.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3.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探究重点并能初步类推理解各种植物、动物如何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探究准备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
10、水果的产地。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探究方法分析推理法、例证法探究过程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个性化修改教师导学(3分钟左右)1.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2联系到身边可以找到的水果它们都是本地生产的吗?是不是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吧。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淮南的这种橘树在当地能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实,而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酸又苦的枳呢?科学探究(30分钟左右)(一)活动: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二)活动:它们来自哪里1.出示课前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的调查表。2. 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3. 小结: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
11、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4使学生明白: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5介绍的“择地而居”的知识。1提出问题:现在,人们根据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移植植物。观察我们周围的植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测它们来自怎样的地区,并说一说做出推测的理由。1.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2.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3.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进一步探讨植物具有地域性的原因。1学生讨论。2交流各自的推测。(三)阅读:动物怎样适应环境1指导学生阅读第9页教材。2使学生明白:动物和植物一样,它们的生存也受到环境的影响。1学生阅读第9页教材
12、。2.说一说:你还知道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吗?请说一说。(四)活动:了解鸟类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出示各种鸟类的图片。2提问:这些图片中的鸟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分别适应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教师提供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1学生讨论。2.学生完成底10页的记录表总结拓展(7分钟左右)鼓励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关注更多的生物群体,课后留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适应当地环境的。课后留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适应当地环境的。板书设计2从“南橘北枳”说起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植物怎样适应环境?动物怎样适应环境?教学反思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课题 走进池塘课
13、时4编写文志民审核使用教师使用时间教材解读本课由“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把池塘搬回家”2个活动构成。“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这个活动,通过给池塘里的生物找食物来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条隐形的食物链;“把池塘搬回家”这个活动,通过制作和观察生态瓶来变现生态群落里的生物是相互依存的。探究内容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把池塘搬回家探究目标1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式予以表现。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3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坚持长期观察和记录。探究重点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探究准备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探究方法列举法探究过
14、程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个性化修改教师导学(3分钟左右)1教师出示池塘群落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2提出问题:小池塘里生活着各种生物,它们是怎样生活在一起的呢?1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科学探究(30分钟左右)(一)活动: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2教师提问: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3指导学生进行食物关系的排列: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强调“箭头指向谁就是被谁吃”。4提问:你有什么发现?5总结: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子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6引导学生分析多条食物链,提问:你发现这些食物链的共同特点吗?7教师总结使学生
15、明确: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学生汇报。2.学生尝试进行食物关系的排列。3学生观察食物链的规律。4学生练习:写出池塘里、草原上、森林里的一些食物链。(二)阅读:指南车信箱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学生阅读。(三)活动:把池塘搬回家1过渡:为了便于我们观察池塘,我们可以在家里制作一个模拟的“小池塘”。2要想把池塘搬回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做?1学生讨论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做?2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完善自己
16、的设想。3组装实验装置。总结拓展(7分钟左右)布置观察作业:写出模拟池塘中各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影响它们生存的因素。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整理,分析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板书设计3. 走进池塘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教学反思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课题 4.假如大树全部倒下(第一课时)课时5编写文志民审核使用教师使用时间教材解读本课包括“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与温度”、“树林与土壤”、“破坏森林的危害”、“让家园更美好”5个活动。“假如大树全部倒下”这个活动,是通过游戏使学生认识到一种生物在地球上消失将会引起其他许多相关生物也随之消失。然后以这个活动作为起点,激励学生继续探究:假如大树全部倒
17、下,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探究内容假如大树都倒下探究目标1.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2.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探究重点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探究准备各种生物的头饰等探究方法游戏学习法探究过程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个性化修改教师导学(3分钟左右)导入直接: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到底对其他生物具有怎样影响?假如植物都消失,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学生思考猜测。
18、科学探究(30分钟左右)(一)活动:假如大树都倒下1提问: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变化?2过渡:让我们通过游戏来感受一下吧!5提问:没有了大树等植物,有多少生物先后失去了食物,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6使学生明白:没有了植物,地球将几乎失去一切生命。7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食物链中各种成员的关系。8.引导学生分析得知: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9指南车信箱 教师讲解,加深他们对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灾难的理解。1学生思考回答问题。2.阅读教材,了解游戏方法。3.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进行游戏。4.学生思考问题。5.继续游戏:如果其他某一种生物灭绝撤出,食物链又将发生怎
19、样的变化?6.学生分析6.学生阅读。总结拓展(7分钟左右)假如大树都倒下,除了使生物们失去食物,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有些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板书设计4.假如大树都倒下没有了大树等植物 , 所有的生物先后直接或间接都失去了食物。 地球失去生命教学反思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课题 4.假如大树全部倒下(第二课时)课时6编写文志民审核使用教师使用时间教材解读本课包括“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与温度”、“树林与土壤”、“破坏森林的危害”、“让家园更美好”5个活动。“树林与温度”、“树林与土壤”、“破坏森林的危害”这3个活动,是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
20、重要性。探究内容树林与温度、树林与土壤、破坏森林的危害探究目标1.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2.能通过实验、测量等途径验证自己的推测。探究重点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探究准备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有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水盆、洒水壶等。探究方法对比实验法探究过程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个性化修改教师导学(3分钟左右)紧接上一课的问题“假如大树全部倒下,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学生进行猜测:动物可能会土壤可能会气温会不会
21、?科学探究(30分钟左右)(一)活动:树林与温度1提出问题:测量树林内和树林外的温度,都一样吗?2过渡:让我们设计一些实验来研究吧!3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实验:测量地点的选择,应当选择差异比较明显的地方;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准备,要尽量减小误差; 测量的时间要同时进行。4分析: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树林对人的生活会有影响吗?1.学生推测。2.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设计对比实验。 3.学生实地测量,填写测量记录表。4.学生讨论小结。(二)活动:树林与土壤1提出问题:土壤表面没有植物真的会被雨水冲走吗?2过渡:让我们设计实验来研究吧!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明确:不同点:木板上放的东西不同,
22、其余都一样。4指导学生实验。5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1.学生推测。2.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3.汇报、完善。 4.学生实验。5.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总结拓展(7分钟左右)1出示: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2教师结合图片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森林破坏后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后果。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书刊的方法做更详细地了解。板书设计4.假如大树都倒下 没有覆盖 对比 沙土覆盖 植被覆盖教学反思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课题 4.假如大树全部倒下(第三课时)课时7编写文志民审核使用教师使用时间教材解读本课包括“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与温度”、“树林与土壤”、“破坏森林的危害”、
23、“让家园更美好”5个活动。“让家园更美好”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环境保护、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促使他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探究内容让家园更美好。探究目标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环境保护、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2.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探究重点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探究准备相关音像 图片资料探究方法分析 推理探究过程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个性化修改教师导学(3分钟左右)1提问: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谁来描述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
24、?2针对学生描述的环境现象,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3引导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4针对针对不好的现象,说自己打算怎样去做呢?5由周围的环境扩大到地球妈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1.学生描述周围的环境。2.学生判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3.说出判断的理由。4.学生说改进意见。科学探究(30分钟左右)(一)活动:让家园更美好1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2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用合适的形式体现出来: 书面上的可用建议书、科学图画、手抄报等。 行动上可成立环保队、做环保小卫士等。 1.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2.学生写自己的建议和设想。总结拓展(7分钟左右)板书设计4.假如大树都倒下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