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02.26KB ,
资源ID:239791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9791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一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 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 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答案】B【解析】【详解

2、】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制作各类工具,已经学会打制石器,故选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排除C;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排除D。【点睛】“北京人”是解题的关键,这里需要学生掌握各种原始居民的显著特点。2. 武王伐纣后,“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徧(遍)封功臣同姓戚者。”这则材料可用于研究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井田制 D. 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徧(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可知,

3、周武王分封自己的亲族,这是分封制,D正确;世袭制涉及的是最高权力的继承,与题无关,排除A;禅让制在启继位之后就被世袭制取代,排除B;井田制是土地制度,与题无关,排除C。3. 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其中商族本属东夷族的一支,不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华夏先民A. 鲜明的血缘亲疏色彩 B. 朴素的宗族宗法观念C. 久远的文化生活交流 D. 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凸显的是共同的民族意识,D

4、正确;材料与血缘亲疏无关,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宗族宗法观念无关,B排除;材料与生活文化交流无关,C排除。故选D。4. 商君书载:“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A. 发展农业 B. 奖励军功 C. 中央集权 D. 取信于民【答案】A【解析】【详解】“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体现的是重农的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都与材料无关,排除。5.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 皇帝制与郡县制 B. 郡县制与刺史制C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丞相制与刺史制【答案】A

5、【解析】【分析】【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与郡县制是秦汉时期都实行的制度,体现了“汉承秦制”,故选A;西汉实行刺史制,排除B、D;秦朝废除封国制,排除C。【点睛】6.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把获利最大的资源垄断型制造业全部国营化”的经济政策是A. 重农抑商 B. 改革币制 C. 均输平准 D. 盐铁官营【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而盐、铁都是当时获利最大的行业,因此符合题意,故选D;重农抑商和均输平准都与“获利最大的制造业”不符,排除AC;改革币制并不是将制造业国营化,排除B。7. 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填写正确的是A. 东晋 越 前秦

6、北汉 B. 西晋 越 北魏 北齐C 东晋 梁 北魏 北齐 D. 西晋 梁 北魏 北汉【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灭亡后,宗室逃到南方建立西晋政权;南方经历在西晋灭亡后,经历宋齐梁陈等朝代;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周与北齐对峙。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8. 为了进一步统一中国、实现文治、改进风俗、争取文化正统的地位,以及改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恶劣气候环境,拓跋宏采取的措施是A. 迁都洛阳 B. 改说汉语 C. 鼓励通婚 D. 推广汉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拓跋宏迁都洛阳,改变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恶劣气候环境,更加有利于学习汉族的

7、文化,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9. 如图中的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泉州、明州、登州被称为唐代八大城市。由此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有A. 城市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B. 扬州和成都成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C. 政治都会与经济中心重合的特征不复存在D. 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图中的唐代八大城市中,大多数城市均是沿海港口城市,它们的兴起与唐代开放的对外政策密切相关,故选D;图中八个城市既有北方又有南方,分布基本均衡,不能说明分布重心在长江流域,故排除A;图中信息不能说明扬州和成都是政治经济中心,唐代的长安、洛阳两个城市

8、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故排除B;唐代的长安、洛阳依然呈现政治都会与经济中心重合的特征,故排除C。10. 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这说明三省六部制A. 巩固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B. 有利于专制皇权加强C. 建立了科学的行政体系 D.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三省六部制下诏令的草拟和发布最终都要经由皇帝同意,加盖皇帝的印玺,这说明三省六部制最终还是为了强化皇权专制,故选B;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中枢机构,和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三省六部制最终还是为皇权服务的,C

9、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内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11. 学者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名目繁多,民不堪命。两税法则规定百姓只需纳夏秋两税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A.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 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 D. 起到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等信息可知,两税法的实行,起到了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A项“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两税法规范了赋税制度,并非一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两税法

10、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排除C项。【点睛】两税法将唐中期以来名目繁多的杂税统一为户税和地税两种,并规定“此外敛者,以枉法论”,这样既简化了征税名目,又可使赋税相对稳定,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规范了赋税制度。两税法并非是多收赋税,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2. 从唐天宝年间至南宋,福建、江西人口从几十万分别增至400多万、千万以上,出现了从四川到江苏的长江南岸密集人口带。以上现象反映A. 政府鼓励人口南迁 B.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C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D.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从唐天宝年间至南宋,福建、江西人口从几十万分别增至400多万、千万以上”体现的是南方地

11、区得到开放,这主要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关,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3. 步辇图(下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B. 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C. 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D. 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实质上反映了汉族先进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向心力,B项正确;通过和亲,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不是加强唐朝对吐蕃的管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双方通婚的情况,排除C

12、项;D项错在“册封制度的确立”,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出这一点,排除D项。故选B项。14. 唐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高峰。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 郭守敬编定授时历 B. 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C. 孙思邈编著千金方 D. 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名医孙思邈编著千金方,C正确;A是元朝的成就,排除;B是魏晋时期的成就,排除;D是汉朝时期的成就,排除。故选C。15. 王祯造活字印书法记载:“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这反映了A. 政府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 B. 雕刻印刷术已在唐朝普

13、及C. 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 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可知雕版印刷术的实行使“天下书籍遂广”,即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D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在宋代才出现,排除A项;“已经普及”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B项;C项说明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6. 五代时期,节度使权力无边,中央失去控制。为解决这种状况,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 由中央派文官出任知州 B.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C. 设立“三衙”掌管调兵 D. 建“四监司”监控中央【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在地方采取的措施是收精兵、制钱谷和夺其权等措

14、施,其中中央派文官出任知州是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A项正确;BC项属于中央机构变革,与材料无关,排除;建“四监司”主要是为了分化地方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17. 宋代学者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它所体现的儒学的重要功能是A. 阐释经书字句 B. 树立基本价值观C. 强化世俗观念 D. 促进个性自由解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的是理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基本的价值观,B项正确;解释经书字句、强化世俗观念及倡导个性解放的说法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8. 史书将某朝

15、职官设置描述为:“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该朝代是A. 辽朝 B. 西夏 C. 金朝 D. 元朝【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是对辽朝南北面官制度的描述,其特征是因俗而治,A项正确;西夏、金朝及元朝与材料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9. 有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描述为:“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一制度是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中书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是对元朝行省制的描述,是中国省制

16、的开端,C项正确;材料与分封制、郡县制及中书省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20. 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有关宋代的材料:“贱民阶层数量下降”“家内服役由世袭奴婢承担到雇佣”“租地契约下的农民”等,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 门第观念的淡化 B. 社会控制程度的松弛C. 社会阶层流动 D.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贱民阶层数量下降”“家内服役由世袭奴婢承担到雇佣”体现的是宋朝时期的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D项正确;材料与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控制程度松弛及社会阶层流动的说法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21. 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

17、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j m)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体现出元朝对边疆的管理A. 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 B. 减小了贫富差距C. 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D. 加重了人民负担【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体现的是元朝时期的边疆治理同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C项正确;元朝通过行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与减小贫富差距及加重百姓负担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2. 下图为古代某部科技著作的大致描述。该著作是A. 沈括梦溪笔谈 B. 郭守敬授时历C. 王祯农书 D. 徐光启农政全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

18、学知识可知,王祯农书兼论中国北方农业技术和中国南方农业技术,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C项正确;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授时历属于天文历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徐光启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3. 15世纪前期,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来,远洋航行未能持续。明朝“下西洋”政策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 财政负担重 B. 倭寇横行沿海C. 新航路开辟 D. 边防压力巨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郑和下西洋以政治目的为主,不计较经济利益,给明朝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最终昙花一现,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24.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西学东渐的影响 B. 市民阶层的产生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雇佣劳动的普及【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化的产物,C项正确;西学东渐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市民阶层在此之前就已经产生,排除B项;当时雇佣劳动并未普及,排除D项。故选C项。25. 康雍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

20、,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一制度A. 仅限于军情传递 B. 使得联系方式更加公开化C. 提高了决策效率 D. 弱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强调的是密折制度简化了流程,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C项正确;材料与军情传递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公开化与密折的私密性矛盾,排除B项;密折制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第卷(非选择题 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

21、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摘编自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从政治、文化角度,写出战国时期“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局面产生背景的三个关键词。(2)材料二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指出这两个事件各自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社会转型;政治失序;列国纷争;变法运动;士阶层崛起;私学发展

22、;学术下移 (2)事件:“焚书坑儒”;尊崇儒术。影响:“焚书坑儒”禁锢了人民思想,加快了秦朝灭亡,在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提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社会转型、政治失序、列国纷争、变法运动、士阶层崛起、私学发展及学术下移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思想的措施是焚书坑儒,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是独尊儒术。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禁锢了人民思想,加快了秦朝灭亡,在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3、。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某同学为研究宋、元商品经济发展而搜集的史料。史料一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北宋末年,“议者谓祖宗虽徇契丹,岁输五十万之数,然复置榷场与之为市,以我不急易彼所珍,岁相乘除,所失无几”。据白寿彝中国通史史料二(元朝时)经陆路来到中国的西域、欧洲、中亚商人,多携带珠宝,“献”给皇帝,或卖给达官贵人,巨万现钞(元纸币)给付,持现钞到市场上购买本国缺少的丝绸等物品运回,都很方便。吴慧中国商业通史材料二 从明正德到乾隆年间,江南地区各州县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

24、,许多市镇从一个个小的村落,快速发展成为地方贸易的中心,且往往成为数千或万户人口的大市镇。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1)根据材料一,分别提取宋、元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2)概括材料二描述的重大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可用来论证“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为了充分论证这一主题,请你结合所学再补充两个史实。【答案】(1)宋代:城市繁荣,出现夜市;榷场贸易繁荣。元代:中外贸易兴盛(或:中外陆路贸易通畅);纸币大量流通。 (2)现象:江南市镇的发展。史实: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白银大量使用;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解析】【详解】(1)宋代:根据材料“出朱雀门

25、(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尤以夜市著名”可归纳出城市繁荣,出现夜市;根据材料“然复置榷场与之为市,以我不急易彼所珍,岁相乘除,所失无几”可归纳出榷场贸易繁荣。元代:根据材料“经陆路来到中国的西域、欧洲、中亚商人,多携带珠宝”可归纳出中外贸易兴盛;根据材料“或卖给达官贵人,巨万现钞(元纸币)给付”可归纳出纸币大量流通。(2)现象:根据材料“许多市镇从一个个小的村落,快速发展成为地方贸易的中心”可归纳出江南市镇的发展。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白银大量使用;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长城构建和农牧间战争的关系从不同

26、时间段明长城沿线军堡的构筑数量以及农牧之间的在不同时间范围的战争次数可以反映出来。明代长城沿线军堡修建数量与农牧战争频次对比图据同杨阳长城与草原威胁材料二 (康熙帝上谕)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蒙古部落名称),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清圣祖实录康熙帝(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长城构建和农牧间战争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长城构建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停修长城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针对北

27、方游牧民族采取的措施。【答案】(1)关系:明长城构建和农牧间战争大致正相关(或“明长城构建的力度与农牧战争的频次大致正相关”)。作用:有利于加强对游牧民族的防御;但长城对游牧民族的防御作用非常有限。 (2)理由:认为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密切;吸取历史教训,认为修筑长城不足以解决边患;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措施:进行军事斗争平定叛乱(或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或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等民族事务)。【解析】【详解】(1)关系:根据材料数据显示可知,明长城构建和农牧间战争大致正相关。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有利于加强对游牧民族的防御及长城对游牧民族的防御作用非常有限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理由:根据材料“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蒙古部落名称),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可归纳出认为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密切;根据材料“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归纳出吸取历史教训,认为修筑长城不足以解决边患;根据材料“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可归纳出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行军事斗争平定叛乱(或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或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等民族事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