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48.93KB ,
资源ID:239694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9694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7《朱子语类》三则.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7《朱子语类》三则.docx

1、高考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7朱子语类三则第七单元天理人欲7朱子语类三则朱熹(11301200),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19岁时,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1200)病逝。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集注,以及后人整理编纂的朱子语类。理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

2、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背景。就学术思想来说,北宋时期州县学校兴起,书院林立,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新的情况。首先,到了北宋时期,汉唐以来以训诂、解释名物制度为主的经学逐渐衰落,学者敢于对传统的经学笺注提出疑问。其次,佛教在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发展以后,渗透到了学术思想的各个领域,如朱熹的理学思想受到了华严宗的影响。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在此背景下,到北宋中期,理学思潮逐渐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理学有各种流派,其中以二程开创、朱熹最终完成的“程朱学派”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学派”影响最大。作为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

3、过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一、注音愦愦_恁地_埽_ 芜秽_二、解释词义过厌引机别且三、古今异义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古义_今义_吾知免夫,小子古义_今义_今是要求人知?古义_今义_今之学者为人古义_今义_四、分析句式类型此便是无克己工夫_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 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_五、积累名句_,方是见得真味。仁以为己任,_?死而后已,_?孔子曰:“_,小人喻于利。”大凡为学,_,这便是生死路头!答案:一、ku kunnsow hu二、过:名词,遍,次

4、动词,通过名词,错误动词,经过动词,做错动词,超过形容词,过分厌:动词,满足动词,满足动词,憎恶,嫌弃动词,满足引:动词,引诱动词,连接名词,七言诗的一种动词,伸动词,延请机:名词,关键名词,事务名词,织布机名词,命运,天数别:动词,分离,分开动词,离别,告别形容词,特殊的副词,另外且:副词,将近,几乎副词,将,将要姑且表并列关系,“又”“而且”副词,尚且副词,暂且三、古义:分头,各自今义:离别;辨别;差别,各自古义:弟子们今义:年幼的人,晚辈古义:想要寻求今义:指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四、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五、读书须读到不忍舍

5、处不亦重乎不亦远乎君子喻于义且须分个内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A若读之数过过:遍,次B略晓其义即厌之 厌:厌恶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机:关键D试自睹当自家 睹:察看2下列语句中“乃”字的意思与“乃为人欲引去”中的“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家祭无忘告乃翁B乃使人复葺南阁子C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下列语句中与“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句式一样的一句是()A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竖子不足与谋C多于南亩之农夫D夫晋,何厌之有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屋后的山在冬天可以阻挡呼啸而来的北风,起到防寒的作用。池塘既可供农田

6、灌溉、村落消防,又能调节气候,给村庄带来勃勃生机。岭南地区的村落,家家户户周围都有山丘、池塘、河流、田野等形成的生态景观。许多人认为,好的住宅就应该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夏天从南边吹来的凉风经过水面,穿过竹林后,吹进住宅,使屋内空气清新凉爽。屋前的池塘与池塘边种植的树竹融为一体,在整个房屋布局中不可或缺。A BC D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

7、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为人欲引去引:引拉B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克:约束C自然存天理而行 存:保留D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免:避免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8、是()A也知此为天理乃为人欲引去B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若是中人之资质C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D只是先也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而今而后,无知免夫7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方法的一项是()A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B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C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D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8下列有关本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则中的“理”与“欲”的问题,就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B朱熹认为在生活中经常被人欲所引导而丢失了天理是“克己工夫”没有做好。C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不需要任何用力,自然就会顺天理而行,而不流于人欲。D朱熹

9、引用曾子之言,是为了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认真谨慎地对待。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_(2)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_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

10、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

11、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节选自宋史朱熹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悉厘而革之 厘:整理B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C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D有短朱熹者 短:诋毁,指摘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指天示之曰天之上何物?B就傅,授以孝经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C谓其疏于为政 所著书皆行于世D一阅,题其上曰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

12、现朱熹“政事可观”和“为学”成就的一组是()A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箪瓢屡空,晏如也B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大抵穷理以致其知C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D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所著书皆行于世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对孝道的认识。B朱熹非常注重教育。政务繁忙之余,他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只身深入民间,察

13、访百姓疾苦。D朱熹认为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1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_(2)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_(3)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_答案:1解析:厌,满足。答案:B2解析:A.人称代词,你的。B.副词,于是,就。C.词,仅仅,只。D.与例句一样,都为副词,却,反而,竟然。答案:D3解析:A.与例句皆为判断句,“为”,是。B.省略句,不足与(之)谋。C.介词结构后置,“于南亩之农夫多”,于,比。D.宾语前置。答案:A4解析:先说岭南地区村落的生态

14、景观特点,然后分别从“背山”“坐北”和“面水”“朝南”两个方面来解释这种住宅的好处;在讲“面水”“朝南”时,先讲池塘和树竹,再分说它们的作用。答案:A5解析:A项,“引”的本义是“拉”,这里为引诱之意。答案:A6解析:B.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A.前“为”是判断词,是。后“为”表被动,被。C.前“于”,介词,比。后“于”,介词,对于。D.前“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后“而”是助词,无义。答案:B7解析:C项,仅是对具有“上智圣人”资质的人而言的,不具有普遍的意义。答案:C8解析:A项,“就是”一词过于绝对,“人欲”既指物质方面的追求,也指其他一些不合道德规范的

15、妄念。答案:A9解析:所给的两句话中均包含当时的口语词(宋元口语),其中的“处”“极”“打叠”“克下”等,是翻译的重点。答案:(1)对待这种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2)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放过。10解析:B项,俾:使。答案:B11解析:C.两者皆为介词,在。A.代词,他,指朱熹。/助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B.介词,用。/连词,因为。D.代词,指书,书的/代词,指朱熹,他的。答案:C12解析:A项前一个是表现朱熹的年轻有为,后一个表现朱熹的安贫乐道;B项前一个表现朱熹耿直、倔强的性格;C项后一个表现朱熹高尚的气节。答案:D13解析:不是“

16、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而是“含混隐晦”。答案:D14(1)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值:逢,遇;岁:一年;全活:得以保全性命)(2)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惮:害怕;引去:弃官离去;所部:所管辖的境内)(3)朱熹死后,朝廷把他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没:死;训:训诂、解释;立:设立、建立)参考译文: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

17、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上奏皇帝请求重建,并制订了白鹿洞书院教规让学生们遵守。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

18、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an)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察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

19、务荒疏,皇上对王淮曰:“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