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365.46KB ,
资源ID:2394067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9406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2课百家争鸣.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2课百家争鸣.docx

1、第12课百家争鸣第1、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自主学习】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以说明。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有哪几个主要的思想派别?各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列举他们各自的主张。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有哪几位主要代表?分

2、别简述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4、百家争鸣有何重要意义?【知识梳理】一、孔子:(一)、孔子简历: 孔子(前551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二)、孔子的主张:1、政治思想:仁、礼、为政以德、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发展位置3、教育思想:教学对象:有教无类;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整理六经,保存了典籍,传播了文化。(三)孔子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1、春秋战国

3、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2、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变法改革,以图自强,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四)、孔子的历史地位1、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但经历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上成为主流。孔子本人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2、儒家思想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深远影响;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二、老子:(一)简介: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二)主张: 1、哲学思想:道是万物的本原 辩证法思想:2、

4、政治思想:无为而治(三)历史地位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其表现是:第一,经济上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农耕经济迅速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井田制瓦解;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第三,文化上,各国纷纷网络人才,学术环境宽松活泼;原先处于社会底层的士人阶层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重用;私学兴起使“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大批人才分别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对社会问题发表见解。二、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思想:仁政学说思想核心;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性善论;养

5、浩然之气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地位:战国不被重视;孟子在唐代被当作经典,在南宋被列为四书,孟子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2、荀子:思想: “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性恶论”;礼法并施;民水君舟评价:综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长时期被视为儒家异端;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子和墨家1、主张:兼爱、非攻、节用、节葬。2、评价:墨子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战国之后趋于没落,墨子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取征引。四庄子和道家主张: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关系:不相胜。五韩非和法家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

6、革新;主张法治。2、影响:法家的主张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富国强兵、结束诸侯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转轨。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六兵家1、孙膑思想:强调把握战争规律;重视人的作用;2、著有孙膑兵法,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七、“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后世各种思想文化的渊源。【问题探究】一、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互

7、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材料二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外交、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材料三 稷下,在战国时

8、期齐国都城临淄稷门的附近。齐宣王喜欢接纳文学游说之士,便在稷下扩建了客馆,让这些人居住。他先后招集到驺衍、淳于髡、田骈、慎到等学者,赐予府第和官爵,以便他们著书立说。稷下学宫逐渐成为各国学术文化的一个交流中心。它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归纳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二、先秦诸子思想材料一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材料二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材

9、料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材料四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各自的思想主张。巩 固 测 试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就是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2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3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10、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 C仁义为重 D取信于民4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5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政在得民”“民贵君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以人为镜,可知得失”A B C D6“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A重视礼仪教化 B

11、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7.“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8“奉法者强,是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9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畜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10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 B焚书

12、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一是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度中解放出来,产生了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文化创造的阶层。二是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规模日盛,多因素交织,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三是竞相争霸的诸候列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形态,为多种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四是周天子共主地位丧失后,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推动了私家学者集团

13、的兴起。 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重要意义。材料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粱,吾得而食诸?”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使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材料三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点】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4、。(1)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知道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知识梳理】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问题:1、汉代中央王朝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汉代的新儒学有何特点?其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思想有哪些?3、汉代儒学是怎样成为正统思想的?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历史影响?【问题探究】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材料一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春秋繁露茶义材料二 夫仁谊(同义)礼知(同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祜,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上述两条资料

15、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材料一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他规定,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甚至还摧升平民、儒士为相。这样,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材料二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

16、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西汉末年,太学生达到数千人,东汉时曾达三万余人。 除太学外,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这样,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问题:汉武帝为“独尊儒术”采取了哪些措施?巩 固 测 试1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糅合法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是:2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和发挥,据此西汉的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3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

17、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5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推崇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6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A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 D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标准7秦朝实

18、行的“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分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制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

19、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2)归纳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思想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影响。(8分)第4课 宋明理学【课标要点】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知道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知识梳理】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问题:1、汉代以来至唐朝,儒学的发展受到了哪些内在和外部的挑战?面对挑战,唐宋儒学家是如何发展儒

20、学的?2、什么是理学?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列举他们的主要理学观点4、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问题探究】一、理学的思想内容材料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近思录致知思考:材料反映了朱熹的什么思想观点?它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二、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作为一种流传几百

21、年的传统文化,理学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理学?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大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

22、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中国文化概论(摘要)巩 固 测 试1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提出以“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实现了儒学思想观念的哲理化 儒家的伦理观出现了本质变化A B C D2“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A主张“格物致知” B提倡进行科学研究 C主张实践出真知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3宋明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理”或“天理” B“仁”和“礼”C“心”或“良知” D“天人感应”4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

23、 D“经世致用”思想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D.反对民主启蒙思想7“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

24、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8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 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 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 B C D9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25、无所适而不在。存天理,灭人欲。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丁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于语类(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思想观点。(6分)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

26、、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中国文化概论(3)依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标要点】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列举李贽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知识梳理】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问题:1、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这一时期有哪几位进步思想家? 2、列举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分析其影响3、明末清初有哪些著名儒学思想家?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有哪些?这些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7、?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又各有何侧重?他们思想共同的突出特点是什么?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田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进面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上述思潮与传统本末观相比发生了什么交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问题探究】一、明清儒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及特点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

28、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顾应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中尤以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最大。他们以前所未见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问题: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29、和这一进步思潮的特点。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两千年来皇帝皆盗贼。学贵践履。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新的思想在孕育萌生;同时,专制腐败的王朝政治、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又严重地阻挠着新思想的破土而出。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问题: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思想,据材料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巩 固 测 试以下是四位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回答下列13题A李贽B黄宗羲C王夫之 D顾炎武1.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抨击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进而提出

30、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的是( )2.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3.大胆批评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的是( )4“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 C D5.明清时期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的根源在于A.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 B.封建专制制度的迫害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6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