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3.46KB ,
资源ID:239373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9373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考研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考研题.docx

1、马克思考研题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09年真题)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中

2、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含蕴丰富的辩证法思想。(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参考答案】(1)材料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即现象与本质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的对立表现在:现象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本质必须借助人的思维才能认识。二者的同一表现在他们互相依存,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在本题中,两个病患的症状表现的基本相似为现象,但是

3、病因不同才是事物的本质,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了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材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在本题中华佗看到了病症和病因的联系,成功地寻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法。材料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虽然二人症状相同但根本病因是不同的,华佗正确认识到了病原的根本并做到了对症下药。正是正确的认识到了问题。华佗为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药正是具体分析了他们的不同问题,充分运用了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本题中

4、,州官倪寻因为饮食过多引起头疼发烧,州官李延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头疼发烧,而华佗正是因为两者的不同病因,所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

5、矛盾的正确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综上,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阅读下

6、列材料 (2008年真题)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

7、束是,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一生的哦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3)

8、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参考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材料中医生和患者构成了一对矛

9、盾,他们之间不仅仅存在着对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同一的关系。对立表现在二者的身份不同,同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与疾病作斗争。以往的观念更多的只注意到二者的对立,而忽视了二者的同一关系。通过这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使医生认识到了二者的同一性,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加强了“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同时,这次活动也起到了缓和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作用,促进了矛盾的转化和解决。(2)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人固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渗透着社会属性,使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属性之中。人的本

10、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这讲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更要看到生病的人”,这说的是人的社会属性。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患者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的人,只需要物理上的治疗,同时还是社会的人,需要人格上的尊重。医患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作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同时还需要有爱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患者的利益作为医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3)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还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同时

11、他还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处理不好矛盾双方的关系,容易使矛盾激化。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时,我们应该妥善解决,注重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创造一切条件,使矛盾向好的一面转化,防止矛盾激化。 材料题(2007年真题)“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

12、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讲话。结合材料回答:(1)还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唯物辩证

13、法认为,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明之间势必会有种种差异,势必存在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同时也

14、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在当今时代,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无疑是各国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吸取,各种文明的交流在规模和深度上都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世界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辨证作用过程。一方面,文明是多样的,各种文明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都应该得到普遍的尊重与保护。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又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文明的进步。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各种文明之间应该相互

15、学习和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2)简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中国和平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在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发展了,市场更加广阔,吸收外国商品和对外投资的能力增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就更大;中国永远不称霸,不谋求势力范围,不在国外派驻一兵一卒,中国的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按照公认的国际规则办事。对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

16、旧秩序,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通过集体磋商和谈判,以和平的手段和方式,谋求现存的不合理的规则和秩序逐渐得到改革和调整;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同时,也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总之,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对任何国家、地区或国家集团构成威胁,相反,它大大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辨析题(2004年真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答案】(1)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包含各个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

17、赖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2分)(2)人们所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也是一个整体,都有其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它可以而且应当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但漫画中所反映的这种工作方式把一项完整的工作机械地加以分割,表面上看是把任务落实到人了,实际上是破坏了工作内部的有机联系,必然事与愿违。这是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工作方式。(4分)本题考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回答图文题的关键是要看懂图画要表达的意思。题中第一幅漫画是说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作让大家无从下手,第二幅漫画是说大家将整体的工作分成许多部分,各司其职。但还要注意一句话“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作者的意图是说明整体不能简单、机械的分

18、割成部分,还应该注意分工合作。解答本题时建议分两个层次:第一,简述唯物辩证法关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第二,结合相关原理,对漫画中的工作方式进行评析。 分析题(2004年真题)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

19、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答案】(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4分)(2

20、)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分析】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非理性因素的概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

21、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动力、诱导、激发等重要的调节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扩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回答第一问时,应先简述非理性因素的含义,然后说明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问要先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关于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辩证关系,指出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分析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对科学创新的作用。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2010年真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

22、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

23、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

24、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而梅兰芳大师这件出演失误可以看作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所以说失误的错误时难免的。 (2)梅兰芳大师将舞台事故的错误变成经典之作,从认识论角度,是因为他的这种成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和认识的

25、关系中。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是由于梅兰芳大师的应对突发事故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才使得错误变成经典之作。 从辩证法角度,梅兰芳大师将错误通过一定条件,即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转化成了经典,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考生从任一角度答题均可得分)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6、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认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分析题:(2007年真题)成仿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成仿吾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与其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个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

27、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的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老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扬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并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官,有人能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以下问题:(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会“全错了”?(2)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

28、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答案要点:(1)实践与认只分辩的关系(考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人们的认识包括想像,归根到底来自实践。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像”,建立在其既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与成仿吾实际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因而发生了与实际的偏差。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既有的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和“想像”的前提。丁玲对成仿吾的想像源自其既有的理性认识,并受其影响。 (2)认识的辩证过程原理(考点)人的认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并最终由实践来检验。人的认识和实践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辩证发

29、展过程。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由开始的建立在原有理性认识与感性经验基础上的“合理想像”,经过实际交往的实践,最终实现了对客体的正确认识。 又一答案:(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会“全错了”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她在这种“合理想象” 前没有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老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这一事实材料;第二,这种“合理想象”是一种简单化的判断和推理,没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3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人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对事物包括人的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这也是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会“全错了”的重要原因。(2)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程说明: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启示主要有: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

31、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反对割裂二者统一的“左”和右的错误。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不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正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 材料分析题(2006年真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

32、对流水的石兽,据说石“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十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常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