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41.64KB ,
资源ID:239337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9337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竹类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之欧阳化创编.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竹类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之欧阳化创编.docx

1、竹类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之欧阳化创编竹丛枝病时间:2021.02.12创作人:欧阳化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寄主有淡竹、箬竹、刺竹、刚竹、哺鸡竹、苦竹、短穗竹。病竹生长衰弱,发笋减少,重病株逐渐枯死,在发病严生的竹林中,常造成整个竹林衰败。症状发病初期,少数竹枝发病。病枝春天不断延伸多节细弱的蔓枝。每年46月间,病枝顶端鞘内产生白色米粒状物,大小为58X3毫米。有时在910月间,新生长出来的病枝梢端的叶鞘内,也产生白色米粒状物。病株先从少数竹枝发病,数年内逐步发展到全部竹枝。病原病原子核Balansiatake(Miyake)Hara.竹丛枝瘤痤菌属子襄菌亚门、核菌壳目。病菌于病枝梢端由菌丝

2、和寄主组织共同形成白无能粒状假子座。发生规律推测可能是接触传染。病害的发生是由个别竹枝发展至其它竹枝,由点扩展至片。有时从多年生的竹鞭上长出矮小而细弱的嫩竹。本病在老竹林及管理不良,生长细弱的生林容易发病。4年生以上的竹子,或日照强的的地方的竹子,均易发病。防治方法1、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定期樵园,压土施肥,促进新竹生长。 2、及早砍除病株,逐年反复进行,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3、建造新竹林时,不能在病区挖取母竹。毛竹枯梢病分布及危害毛竹枯梢病在浙江、江西和福建省发生,为害当年新竹,发病后轻者枝梢枯死,重者整株死亡。病 原病菌为核菌纲球壳菌目间痤壳科喙球菌属的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

3、 phyllostachydis Zhang症状感病后先在主捎或枝条的节叉处出现舌状或梭形病斑,初为淡褐色后变成紫褐色。当病斑包围枝或干一圈时,其上部叶片变黄,纵卷直到枯死脱落。在林间因病害危害的程度不一,竹子可出现枯梢、枯枝和全株枯死三种类型。剖开病竹,可见病斑内壁变为褐色,并长有白色絮状菌丝体。翌年春,枯梢或枯枝节处出现不规则的小突起,后不规则开裂,从裂口处伸出1至数根毛状物,即病原菌有性世代子囊壳的喙。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借水、风雨传播或人为传播。在发病区,凡遇78月份高温、干燥的年份,此病易流行。防治方法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在冬末春初毛竹出笋前,结合常规的砍竹、钩梢两项生产措施,彻底

4、清除竹林内的死竹及病枝、病梢,以减少病害的侵染源;加强检疫,禁止带病母竹和竹材外运,防止病害扩散;病害流行的年份,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在新竹发枝放叶期喷洒,隔1015d连续喷23次。竹水枯病分布与危害水枯病发生在浙江、福建等地区,为害毛竹、刚竹、淡竹,受害竹林常成片枯死症状水枯病开始时,竹梢有部分叶子卷缩,变为枯黄至淡红,最后成灰白色脱落。小校逐渐枯死,并向下部小校扩展,致使全株枯死。夏季枯死的竹子,节间有水,色黄而气臭。在23m高的节间贮水量最多,近地面节间则较少。秋季枯死的竹子,节间贮水少,或没贮水,有灰褐色斑点。发生规律浙江在23月份开始发病,福建全年都有

5、发生,但以58月,尤以大小暑期间枯死最多。病株先是零星分散的,后逐渐蔓延扩展成片枯死。病竹从开始发病到整株枯死。一般在向阳坡,竹林稀疏、土壤干燥的地方发病多。在荫郁的山窝、竹林茂密、湿度大的地方发病较轻。砍伐不合理和不抚育管理,使竹林生活力逐渐下降,减弱了抗病能力。防治方法应加强抚育管理和合理砍伐。发病后要及时在病区(病竹)四周(距枯死竹梢远)开沟隔离,以防其继续蔓延扩展。毛竹烂脚病危害主要危害当年出土的毛竹嫩竹发布症状新竹基部的小病斑迅速连合成大块状斑。当病斑包围了竹秆一圈时,病竹便枯死。轻度发病则竹秆基部留下伤疤,易风折。病原毛竹烂脚病的病原菌有2种:一种是尖孢镰抱(Fusaium oxy

6、sporum),另一种是茁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发生规律在江苏发生在5月初,当竹笋约1.5m左右,笋津开始解脱,如遇降雨,在离地第34节处发病。雨水与发病的关系十分密切。防治方法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从展叶时起每隔15天连续喷23次。竹秆锈病竹秆锈病又称竹褥病。已发现为害淡竹、刚竹、哺鸡竹、箭竹及刺竹等竹种。毛竹上尚未发现。发生特点病菌以不成熟的冬孢子或以菌丝体在竹秆黄斑中越冬。菌丝体又可在活组织中存活多年,每年表现黄斑,井产生冬孢子和夏孢子。靠夏孢子随风传播,使病害蔓延扩展。竹林中新老竹子均可当年发

7、病。病害在生长过密、湿度大、不通风、经营管理不善的竹林里容易发生。病原病原为真菌,皮下硬层锈菌(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真菌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锈菌目中的竹毡锈菌(PucciniaCortocopodes Berk. et Br.)。夏孢子近圆形至卵形,边缘具小刺状突起,淡黄褐色至近无色,单细胞,;冬孢子亚球形至广椭圆形,两端圆,双细胞,淡黄色至无色,横隔处稍有缢缩,表面平滑,柄细长,淡色至无色。症状以23年生竹秆上最明显,主要发生在基部、下部和中部,严重发病区可蔓延至小枝;45月竹秆产生黄褐色至暗褐色粉质状突起,椭圆形至条形,是夏孢子堆,脱落后,病斑呈黑褐色

8、;8月在老病斑外侧出现黄斑;910月至翌年23月产生不易脱落的橙黄色毡状物,不断增多,呈椭圆形、长条形至不规则形,是冬孢子堆,遇雨水后吸水膨胀,反卷脱落;45月脱落后,又产生黄褐色粉状物(病菌的夏孢子堆)脱落后受害部位为黑褐色病斑,以后在病斑周围又可产生冬孢子堆,病斑逐年扩大,绕竹秆一周后,病部以上竹秆枯死。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但对竹子无侵染能力。夏孢子堆1年只产生1代,必须在冬孢子堆下形成,如果在早春期间人为的刮除孢子堆,则当年就不能形成夏孢子堆。该病由夏孢子于每年56月借助气流传播侵染健康的竹子,潜伏期可长达719个月地势低洼、湿度大的竹园发病较严重。病菌的苗丝体为多年生的,在寄主体内长

9、期存恬,逐年发展,每年产生夏孢子侵染新竹。由于新竹上产生的冬孢子堆在大小或数量上均比老病竹上产生的冬孢子堆要小且少,加上潜育期长,发病部位又近基部,不易觉察,故过去误认为新竹是不受侵染的。发病规律病菌在竹秆上只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以茵丝在竹秆上存活多年;夏孢子只侵染当年新竹,传染期从4月中、下旬开始,传染盛期是5月至6月中旬,此时为新竹出枝展叶期,侵入后潜育期长达719个月;因新竹的症状出现晚,病斑小,易被忽视,23年生竹秆症状明显。凡地势低、湿度大的竹林发病重。竹种间抗病性差异大,淡竹、紫竹、白哺鸡竹等易感病,碧玉间黄金竹抗病性较强,刚竹、桂竹等不发病。防治方法园艺防治按景点要求和环境条件选

10、用抗病竹种;地势高、排水好,杂草少等环境能明显地降低危害程度。结合常规砍竹砍除病竹,及早砍除病竹,烧除病部,以免病菌继续传播危害.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保持合理的竹林结构,密度不宜过大,以增强竹子的抗病能力。药剂防治3月中旬前,结合砍除病竹和刮除冬孢子堆,涂抹煤焦油和煤油,或柴油混合液,每年涂抹1次,连续涂抹3年。发生重的竹林可用药剂防治。由于竹秆表面蜡质层较厚,用三唑酮等药剂防治基本无效。该病病菌可在寄主体内存活多年,可于每年5月(产生夏孢子)、10月(产生冬孢子)前,用氨基苯磺酸喷洒,7天一次,连续3次。56月份,用粉锈宁250500倍液或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病竹,每隔710天喷1次、共

11、喷3次。也可以在610月间,用0.5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或100150倍的敌锈钠。(3)每隔 10天左右,用 25%可湿性粉500倍液,50%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射23次。(4)对于留养在竹林内的轻病株,可在3月上中旬刮除病部的冬孢子堆及周围的竹青,疗效较好。(5)2月份,用煤油或清漆涂于冬孢子堆上,可防止夏袍子堆的产生。(6)加强检疫,防止病株引入。竹煤污病分布与危害该病在我国各竹区的多种竹子上均有分布。感病竹株在竹叶表面的小枝上覆盖着1层烟煤状粉末,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和呼吸功能,从而使竹子生长衰弱,严重时可造成叶脱落,小枝枯死,导致竹林衰败。该病主要危害刚竹、毛竹、雷竹、高节竹,

12、哺鸡竹等,丛生竹也极易感染此病。症状煤炱目的真菌系植物枝、叶表面的腐生菌,以介壳虫、蚜虫、粉虱等昆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有时也能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它在叶片表面形成一片墨褐色的、表面粗糙的、厚薄不均匀的菌苔,严重时整个叶片的小枝被菌苔覆盖,以致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菌台在缺乏营养或环境不适的条件下,收缩干裂,可自行从叶面剥离。小枝上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症状相似。小煤炱目的真菌是植物叶片上的专性寄生菌,菌丝表生、黑色,以吸器伸入寄主的表皮细胞内吸取养分,故在叶片表面通常呈黑色圆形霉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相互连接成一片,覆盖在叶上表面。病原竹煤污病是由煤炱目和小煤炱目的多种真菌危害引起的。这两个目的真

13、菌都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但它们之间的寄生性不同。发生规律病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常在春秋两季发病。竹煤污病的发生常与竹林管理不善、竹林密度过大、竹子生长细弱以及蚜虫、介壳虫的为害有密切关系。防治方法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及时砍伐竹株,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使竹林通风透光,竹子生长强壮,可减轻发病。该病由蚧虫、蚜虫诱发引起,因此,应及时防治虫害。竹黑痣病分布与危害黑痣病又称为叶疹病,在产竹区普遍发生。竹子被害后生长衰退,病叶易枯萎脱落,出笋减少。症状发病初期,感病叶面产生苍白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病斑渐变为橙黄至赤色。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疹状隆起、有光泽的小黑点,为病原菌的

14、子座。其外围有明显的橙黄色的变色圈。病斑可互相联合成不规则形。最后病叶局部或全部变褐枯死。病原病原为多种黑痣菌(Phyllachora spp.),隶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真苗。发生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在病叶中越冬。翌年4-5月子实体成熟,释放子囊孢子,子囊孢于借风雨传播进行危害。病竹发病从近地面的叶片开始,然后逐渐往上蔓延。防治方法减少侵染来源:在早春之际,收集病枝、叶,集中销毁。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松土、施肥,以促进竹子生长,增强抗病力。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或50托布津5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1-2次。毛竹黑粉病分布

15、与危害危害竹类。症状发病重的竹林影响发笋。笋被害而枯死。病害主要发生在新枝梢上,偶有侵害较老的茎,也能为害笋。45月间竹子新枝生长期,被害嫩枝顶端稍肥大,外部包着的叶鞘带淡紫色,以后随着新枝梢的伸长,叶鞘开裂,露出黑粉。发病部(黑粉)逐渐向下延伸,有的使整个新枝受害枯死。被害枝常形成丛枝(但没有丛枝病形成的丛枝明显)。每年发病1次。弱笋也易发病,受害笋的顶端数节密生黑粉,常因此而败退。病原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黑粉菌UstilagoshiraianaP.Henn.发生规律病菌通过孢子随风传播。在经营管理不善的过密竹林中容易发生,尤其在生长细弱的竹林内,细弱的笋也易被害。防治方法加强竹林的经营管理,

16、适当砍伐,以促使竹林生长旺盛,可减少发病机会。如竹林内出现少数竹株发病时,应及时砍除病竹(最好在黑粉飞散前),并把有黑粉的小枝烧毁,以免蔓延。竹笋夜蛾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在中国的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区。危害毛竹、淡竹、刚竹、红竹、桂竹、哺鸡竹、石竹、慈竹、苦竹、紫竹、油竹等竹类及禾本科、莎草科杂草。 以幼虫蛀食竹笋,受害笋形成虫退笋,不能成竹。少数成竹者也断头折梢,虫孔累累,心腐质脆,影响观赏和竹材质量。危害危害对象:毛竹、淡竹、刚竹、红竹、桂竹、哺鸡竹、石竹、慈竹、苦竹、紫竹、油竹等竹类及禾本科、莎草科杂草。危害征状:幼虫蛀食竹笋,受害笋形成虫退笋,不能成竹。少数成竹

17、者也断头折梢,虫孔累累,心腐质脆,影响观赏和竹材质量。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425毫米,翅展3250毫米,体、翅棕褐色,前翅基部及顶角处各有一倒三角形深褐色大斑,内横线、外横线和亚外缘线隐约可见,后翅黄褐色。(2)卵:近球形,长约0,8毫米,淡黄白色。(3)幼虫:体长3045毫米,头部橙红色。体紫褐色、背线细,白色,亚背线较宽,白色,但在腹部第二节前半段短缺。(4)蛹:长1526毫米,赤褐色,臀棘4根。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禾本科杂草枯叶的边缘卷皱中越冬;翌年2月底开始孵化,此时竹笋尚未出土幼虫即钻入禾本科、莎草科杂草心叶中危害,引致枯心、白穗征状。幼虫在草心中蜕皮23次,不再生长,

18、至4月上、中旬竹笋出土,幼虫即由杂草转而蛀入笋中危害,先由笋尖小叶中蛀人,取食后再蜕一次皮,爬出小叶,转入咬破笋箨蛀入笋内危害,如遇小竹笋箨较薄,可直接蛀人笋内。幼虫在笋内蛀食1825天老熟,笋小时可转笋危害;至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爬出笋,钻人疏松的土层中结薄茧化蛹,蛹期2030天;成虫6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当天或隔天交尾产卵,每雌产卵在380余粒;卵产于禾本科杂草下部枯叶边缘、叶卷内,即以卵越冬。故竹林杂草有无和多寡直接影响此虫的发生。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受害笋清晨尖端无露珠,无光泽,俗称“退笋”,可及早挖除,消灭笋内幼虫。(2)园艺防治:翻耕除草,消灭草上越冬的虫卵

19、,是防治此虫的关键。(3)物理防治:黑光灯诱杀成虫。(4)药剂防治:在3月中、下旬出笋前对竹林下和周边的杂草上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l0002000倍液等农药,710天喷1次,共需喷23次,以消灭草上的幼虫。竹笋泉蝇分布与危害竹笋泉蝇(PegomyiaphyllostachysFan)又叫毛笋泉蝇、笋实蝇、笋蛆,属双翅目花蝇科,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可以为害毛竹、淡竹、刚竹、桂竹、旱竹、石竹、苦竹等竹类。以幼虫蛀食竹笋,使内部腐烂,造成退笋。形态特征成虫体暗灰色,长约57mm, 额带黑色,复眼紫褐色,单眼3个,橙黄色,胸部背面有3条深色纵纹,翅透明,翅脉淡黄色,中、后足黄褐色,中、后足腿节及节胫

20、节橙黄色,基节及跗节灰褐色。体两侧纵带呈断续状,并各着生有一列粗刺毛,每列5根,腹末尖削,产卵管针状,黑褐色。卵长圆筒形,长1.5毫米,乳白色,有光泽,排列呈块状。幼虫蛆状,长9毫米,黄白色,前端细末端粗,末端呈截形,头部不明显,口器呈黑色钩状,一龄幼虫乳白色,尾部有两个黑点,二龄幼虫淡黄色,尾端逐渐变为黑色,老熟幼虫尾部变黑。围蛹,深褐色或黑色,近纺锤形,长约7毫米。生活习性竹笋泉蝇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次年出笋前1520天羽化为成虫飞出,当笋出土35cm时,成虫即产卵于笋择内壁,笋外不易发现,每笋内可产卵10300粒,卵经过24天孵化,孵化率为66%,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壳周围

21、,取食笋肉表皮,呈不规则的细线虫道,笋在外观上表现不出症状。二龄幼虫潜入笋肉取食,经过34天危害,笋褪色法黄,笋尖不吐水,高停止生长,笋肉开始腐烂。经过10天左右,笋变成锯屑烂糊状,笋箨干枯,全为退笋。幼虫期1520天。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出笋,脱出入地,或随短笋一同落地,在笋周围25厘米周围内入土,入土深度16厘米。经24天化蛹,蛹外包被一个很薄的土室,以蛹越冬。种群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如何形成竹笋泉蝇在竹林卫生状况差的林分发生较重,郁闭度大的发生重,林内比林缘发生重,老竹林比新栽竹林发生重,地势平缓、山脚比陡坡、山顶发生重。防治办法(1)加强竹林管理。科学肥水,及时中耕松土,合理砍伐,

22、保持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性;注意林区卫生,及早挖除虫退笋,杀死幼虫。(2)保护与利用天敌。竹笋泉蝇的天敌种类众多,大约15种,其中蛹期的寄生蜂寄生率可达44.8%,卵期有红蜘蛛、蚂蚁、瓢虫、露尾甲等能捕食大量卵块。(3)诱杀成虫。用糖醋或鱼肠、死蚯蚓、鲜竹笋等为饵料,用捕蝇笼诱捕。在产卵前期及后期以鱼肠等腥臭物诱效果最佳,产卵盛期则鲜笋内诱杀成虫的效果十分显著。试验表明在饵料中加入少量农药,并不影响引诱力。(4)药剂防治。大面积的用材竹林用90%敌百虫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射,出笋前喷1次,出笋后每星期喷1次,连喷2-3次,能起到杀虫保笋的良好效果。郁闭度大的竹林,在成虫出现期间,施放

23、烟剂,每hm用量15kg,杀虫率达90%以上。竹笋绒茎蝇双翅目,茎蝇科。分布于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可以为害毛竹、红壳竹、篓竹等。幼虫钻蛀笋根,使竹根短截,中间蛀空而成退笋。形态特征成虫竹笋绒茎蝇雌虫体长6-7mm,翅长5-6mm,雄虫体长6-8mm,翅长5-6mm。头黄褐色,额间具大黑斑,复眼大,后缘微凹,单眼三角小,具单眼鬃。卵长椭圆形,长径,短径,乳白色。幼虫初孵幼虫的体长为0.5-0.90mm,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8.5-11.5mm,淡黄色。蛹体长6.1-7.5mm,乳黄色。发生规律1年1代,以蛹在其被蛀的竹根中越冬。翌年3月下-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4月底卵孵化出幼虫,经过18

24、-25天,幼虫化蛹。防治方法加强竹林管理及时中耕松土,科学肥水,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性,减少为害;竹笋出土后,在笋根四周加盖泥土,阻止成虫产卵;注意竹林卫生,发现有笋根被钻蛀为害时,及时挖除,集中处理。药剂防治在成虫羽化高峰时,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杀。竹象鼻虫竹象鼻虫属鞘翅目象鼻虫科,分布于竹产区,是竹类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竹笋,使笋枯死,还会蛀食1米多高的嫩竹,使其生长不良,节间缩短,拦腰折断,造成顶端小枝丛生以及嫩竹纵裂成沟等畸形现象,结果使嫩竹腐败。形态特征竹象鼻虫有竹大象甲、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三种。竹大象甲成虫体长21

25、23毫米,体宽8.315毫米,雄性较小;体呈梭形,红棕色有光泽,触角及口吻均为黑色;前胸后缘中央有一大黑斑,肩部各有一个黑斑,鞘翅上各有点刻成纵横9条;卵椭圆形,长3毫米,光滑无色透明;幼虫乳黄色,长2045毫米,头棕色,体胖多皱纹,有淡灰色背线一条;蛹白色;长约30毫米。竹一字象甲成虫体长为竹大竹象甲的1/2左右,前胸背板有一字形黑斑,鞘翅各有两个黑斑,卵长与大象甲相同,蛹长为大竹象甲的1/2左右。小竹象甲体长为大竹象甲的1/3左右。前胸背板有一字形黑斑,小背板黑色,鞘翅各有5个黑斑,卵长为大象甲的1/2左右,蛹长为大竹象甲的1/3左右。生活习性竹大象甲一年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次年67月

26、新笋长强后,成虫出土在竹笋上取食、交尾和产卵。卵多产于笋梢部,产卵前成虫在笋梢咬孔,将卵产入其中,每孔产卵12粒,孔口湿或有纤维状突出物,卵经37天孵化。幼虫期1519天。老熟幼虫在被害部位咬孔落地,然后钻入土内深810厘米深处筑土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在土中越冬。从卵至成虫历时为1个月。每年510月均可为害,尤其以78月最盛。成虫出土后,多在810时飞翔活动,成虫有假死性。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成虫在56月出土,白天活动,以笋补充营养,将笋啄成许多小洞,头部向下啄产卵孔,然后产卵;卵35天孵化,幼虫在笋内蛀食,经20天左右,幼虫老熟咬破笋壳入土做茧经15天左右化蛹,蛹期15天,羽化后的成虫在土茧中

27、越冬。成虫善于飞行,大多在天热时出现,雨后有时也在黄昏出现。种群分布生态环境:栖竽竹林中。成虫5月底出现,6-8月日子盛,在土室内越冬。种群分布: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防治方法竹笋套罩用竹丝等材料做成圆锥形罩,自5月上旬开始,将刚出土的竹笋套上罩,可以防治成虫产卵为害。捕杀成虫结合冬垦杀死土中的成虫。成虫出土后,中午隐藏在阴凉的竹叶底下,可捕捉杀死。药剂防治成虫产卵期用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滴滴畏1000倍液,喷洒笋尖,每7天喷1次即可。用40%乐果乳剂36倍液,在成虫产卵后5天内涂刷虫孔(成虫产卵后1天,虫孔新鲜,青而湿;2天灰白带青;3天灰

28、黑色而干燥;4天只露少量纤维;5天不见纤维,只见虫屎),防效显著。黄脊竹蝗黄脊竹蝗俗称竹蝗、蝗虫。主要危害毛竹,其次危害刚竹、水竹等。竹蝗大发生时,可将竹叶全部吃光,竹林如同火烧,竹子当年枯死,第二年毛竹林很少出笋,竹林逐渐衰败,被害毛竹枯死,竹腔内积水,纤维腐败,竹子无使用价值。个体特征成虫体以绿、黄为主,额顶突出使额面成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黄色纵纹,愈向后愈宽。触角丝状,复眼卵圆形,深黑色。后足腿节黄绿色,中部有排列整齐“人”字形的褐色沟纹;胫节蓝黑色,有刺两排。卵长椭圆形,上端稍尖,中间稍弯曲。长径6-8mm,棕黄色,有巢状网纹。卵囊圆筒形,长18-30mm,土褐色。若虫蝗的

29、若虫叫跳蝻,共5龄。5龄蝻体翠绿色,前胸背板后缘覆盖后胸大部分。若虫称跳蝻,体形似成虫,但无翅,共5龄:一龄体长约10毫米,浅黄色,头顶突出如三角形,触角尖端淡黄色,前胸背板后缘不向后突出;二龄体长1115毫米,黄色,前胸背板后缘如一龄若虫,前后翅芽向后突出较为明显;三龄蝻前胸背板后缘略向体后延伸。翅芽显而易见,前翅芽呈狭长片状。四五龄蝻前胸背板后缘显著向后延伸,将后胸大部分盖住。三五龄体长分别为16、22和26毫米,体色均为黑黄色,接近羽化为成虫时翠绿色。寄主植物毛竹、淡竹、刚竹等,也危害水稻、玉米等。发生特点我国产竹区的主要害虫,常大面积危害。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

30、,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完毕。产卵地识别竹蝗多产卵于危害程度轻微、杂草稀疏、土质松紧适度坐北向南的竹山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林间可根据如下特征确定集中产卵地及产卵范围:(1)一般在竹梢叶片被害严重的山地有红头芫菁(一种取食竹蝗卵的昆虫)的地方有卵存在;(2)地面小竹、杂草被害严重的地方可能有卵块存在;(3)产卵场所常常有竹蝗的头壳,前胸背板,翅膀和后足等尸体遗骸存在;(4)卵块上端有一胶质硬化圆形而中凹的黑色卵盖。为害症状大发生时,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防治方法1、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发动群

31、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2、跳蝗出土10d内,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公顷用药2030kg;或用闹羊花1kg加水200kg煮、沸,当药液呈红褐色时取出过滤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成500倍液喷射。3、在跳蝗上竹时,对密度较大的竹林,用3%敌百虫粉2030kg喷撒;或在露水干后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杀虫净油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也可以进行烟雾剂防治。4、释放白僵菌,使初生的跳蝗感染白僵菌而死亡。5、诱杀。用100kg尿中加入23kg 5%敌百虫粉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效果较好。竹织叶野螟为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中国的山东、河南以南各省;日本、缅甸、印度尼西亚。为害刚竹属各竹种及青皮竹等。幼虫吐丝卷当年新竹竹叶取食,严重为害时,竹叶被吃光,影响竹鞭生长及下年度出笋,甚至使大面积竹子枯死。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13毫米,翅展22-26毫米,黄或黄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