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75.44KB ,
资源ID:239215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9215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渔 父》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渔 父》 Word版含答案.docx

1、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渔 父 Word版含答案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实虚词和句式定语后置句能力目标分析屈原和渔父的形象,探讨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情感目标认识屈原的伟大人格知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23篇。知背景关于本文,或论为屈原之作,或论为楚人悼念屈原之作,众说纷纭。今人持后说者居多。然无论作者为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关于渔父其人,自庄子盗跖篇中提到孔子见

2、渔父一事后,即成为后世诗文稗说中的隐逸高士。然而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却查无实据。故而屈原江畔遇渔父之事,亦当为民间传说、楚人口碑。本文则应作为一篇虚拟的寓言来读。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将此文全部抄录,用以赞扬屈原人格则可,用为史实则不可信。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后,长期流浪,最后由沅之湘,自沉汨罗。本文以屈原被放逐江南为背景,从篇中“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一句看,文中事件所设置的具体时间地点,是在进入沅江之后,怀石沉湘之前。此时屈原已有以身殉国之志,故而文中屈原的话可当做他的临终遗言来读。知常识1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篇中大量引

3、用了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的内容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以离骚为典型代表。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2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

4、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一、了解行文脉络二、把握文章大意文章通过描写屈原和一个渔父的对话,表现了屈原内心的矛盾和在矛盾面前自己的最终抉择,刻画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风亮节,赞颂了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的高贵品质。阅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步骤一基础梳理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渔父莞尔而笑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游(2)举(3)安(4)见(5)而(6)以(7)于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颜色憔悴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面貌,容貌;脸上的

5、表情;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2)形容枯槁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3)圣人不凝滞于物古义:拘泥,执着今义:停止流动,不灵活;凝聚(4)深思高举古义:行为高出于世俗今义:高高地举起(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表示值得;好,不坏,过得去;厉害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鼓枻而去名词用作动词,敲打(2)乃歌曰名词用作动词,歌唱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子非三闾大夫与?(判断句,“非”表示否定判断)译文: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2)屈原既放。(被动句,“放”,被流放之意)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3)

6、是以见放。(被动句,“见”表被动,相当于“被”)译文:因此被放逐。(4)圣人不凝滞于物。(被动句,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译文: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5)自令放为?(无标志的被动句)译文:使自己被放逐呢?(6)行吟泽畔。(省略句,省去介词“于”)译文: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7)遂去,不复与言。(省略句,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译文:渔父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8)游于江潭。(省略句,“于江潭”状语后置)译文:在湘江一带游荡。(9)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应为“察察之身,汶汶之物”)译文: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

7、污浊的外物呢?定语后置句的四种类型定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但在古代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被称为定语后置。形式变为:主(定)谓宾/主谓宾(定)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可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筋骨。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

8、有时要吃一担粮食。中心词是“马”,后置定语是“千里”,标志性的词语是“之者”,其中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4)中心词数量词。例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句中的“一”做“核舟”的定语。步骤二文意理解6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屈原志行高洁和不同流合污的一组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众人皆醉,何

9、不其糟而歠其醨?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ABC D解析:选B是渔父规劝屈原的话。只有是极力表现屈原品质高洁、不同流合污的句子。7对下列各句的比喻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醉”比喻世道的黑暗和世人的昏聩,“独醒”比喻屈原对个人命运认识的清醒。B.其糟而歠其醨:比喻迎合邪恶势力,随波逐流,与其同流合污,以求苟安。C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比喻品德高尚者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欲保持高尚节操。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这是以身体的清爽洁白比喻精神道德的高尚,以污垢比喻世人的昏暗蒙昧,借以彰明屈原绝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解析:选A“

10、独醒”比喻屈原对国家命运认识的清醒。8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揭示了屈原被流放的原因,表明了他高洁的情操和清醒的认识。B作者在塑造屈原的形象时,对屈原不作外貌描写,通过他的语言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C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D文中的渔父是个隐者,亦是个苟全性命于乱世者。正是其超然于世的态度烘托了屈原“深思高举”的皎皎之行。解析:选B作者在塑造屈原的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如“

11、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9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屈原流放之时与渔父的对话,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D本文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的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解析:选D本文采用的是记叙和描写的方式。用对话表现了屈原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

12、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死角时的发问。面对生死抉择,司马迁以生践志,屈原却以死明志。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年轻的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抉择?观点1: 观点2: 答案:观点1: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与死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观点2: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无法避免的苦难,那么请选择主动的承受。在苦难中了解生存真相,分析苦难的根源,发掘苦难的深层原因,以不懈的斗争改变命运,守住人的尊严。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比手法,突出形象1对比手法,突出形象作者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渔父和屈原。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

13、不要太认真、太执着,最好得过且过,随遇而安;而屈原立场坚定,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宁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品格。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2比喻丰富、寓意深刻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将丰富的人生哲理蕴涵在形象生动的叙述之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运用水的清浊比喻人格的高下,用喝酒比喻人的认识明暗,借以显现世道的黑暗、世人的昏聩和屈原的高洁。“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是用洗澡涤污、振衣去尘比喻人要不断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以免精神污染,借以突现屈原的高洁自律。3句法参差,灵活多变在语言形式上,屈原的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

14、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词,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跌宕、一唱三叹的韵致。素材主题坚守课内提炼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渔父用水样的人生告诉我们为人要随性但不要迷失自我;屈原用山般的坚毅告诉我们要保持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管我们用哪种方式生活,也不管我们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铭记保持自我、保持高洁是我们生活的准则。课外延伸1刘军:塞罕坝林场的守望者

15、刘军:内蒙古塞罕坝机械林场护林员。他与妻子的工作就是登高、瞭望、记录、汇报,每隔15分钟就要瞭望一次。塞罕坝林场在偏僻地带设有多处望火楼,用于观察火情,被誉为“森林的眼睛”。2006年9月15日,时年35岁的刘军接到林场调令,带着妻子齐淑艳来到了阴河林场亮兵台望火楼,成了第三代望火楼的主人。自此,他们就很少下山了,几乎断绝了亲戚朋友间的来往。刘军和齐淑艳驻守的阴河分场亮兵台营林区望火楼,是整个塞罕坝林场的制高点。举目一望,茫茫林海尽收眼底,就专门取名为“望海楼”。这里距离林场驻地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除了树,还是树,偶见一个人影,都让人心生暖意与欣悦。他们的任务就是每隔15分钟登高瞭望一次,

16、看看四周是否冒烟了。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两口子忍受着寂寞和孤独、寒冷和风沙,已经坚守了11年。2名言警句(1)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2)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佚名)(4)一个人如果有一个顽强的信念,只要坚守着这个信念,不管做什么事一定会成功的!(居里夫人)(5)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长道短!要像一座卓立的塔,决不因为暴风而倾斜(但丁)运用点拨坚是一种挺拔,而守却是一种柔情。坚是坚执,坚执住生命所不愿放弃也不能放弃的。守则有一种思

17、往古之悠情的情怀,有一种古道热肠的衷情。不管屈原,还是陈健,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们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时间:40分钟分值:49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渔父见而问之曰 B何不其糟而歠其醨C暴秦之欲无厌 D当与秦相较解析:选BA项,“父”同“甫”;C项,“厌”同“餍”;D项,“当”同“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濯我足 濯:洗B鼓枻而去 鼓:敲打C遂去,不复与言 去:前往某地D何故至于斯 斯:这个地步解析:选C去:离开某地。3下列句子

18、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安能以身之察察 安能以皓皓之白B渔父莞尔而笑 则噪而相逐C沧浪之水清兮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D子非三闾大夫与 不复与言解析:选D助词,吗/介词,跟,同。A项,均为介词,拿、用;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C项,均为助词,的。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 B形容枯槁C渔父莞尔而笑 D何故深思高举解析:选C古今义都是“微笑的样子”之意。A项,古义:脸色。今义:色彩;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颜料或染料;好的姿色。B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传达一种观念印象或对某些无形事物之性质及特点的了解。D项,古义:行为高出于世俗。今义:高高地

19、拿着扬起。5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圣人不凝滞于物 B乃歌曰C鼓枻而去 D安能以皓皓之白解析:选AB项,“歌”,名词作动词,唱歌;C项,“鼓”,名词作动词,敲击、拍打;D项,“白”,形容词作名词,洁白的东西。6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屈原既放 B蚓无爪牙之利C是以见放 D圣人不凝滞于物解析:选B定语后置句。A、C、D三项均为被动句。7名句名篇默写。(3分)(1),而能与世推移。(2)新沐者必弹冠,。(3)沧浪之水清兮,。答案:(1)圣人不凝滞于物(2)新浴者必振衣(3)可以濯吾缨二、阅读鉴赏(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屈原者,名平,

20、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21、”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如

22、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解析:选B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开。题中,动词“如”的宾语“楚”之后应断开。活用为动词的“厚币”的宾语“用事者臣靳尚”之后应断开。动词短语“设诡辩”的后置状语“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后应断开。动

23、词“听”的宾语“郑袖”后应断开。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C王,一般都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者是开国的元勋,有赫赫战功的人,才能封王,一般没有军功不封王。“王”和“侯”都是爵位,二者的地位是相同的。D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解析:

24、选C “二者的地位是相同的”错,应为“二者的地位不相同”,“王”比“侯”的地位要高。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未能真正受到重用。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前行。解析:选B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B项,“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5、(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5分)译文: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5分)译文: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贪”是“贪图”之意,“信”是“相信”之意,“绝”是“绝交”之意,第一个“使”为动词,是“派遣”之意,第二个“使”为名词,是“使者”之意,“如”是“到”之意。第(2)句中的“亡”是“逃亡”之意;“内”通“纳”,接纳之意;“之”作动词,到

26、;“竟”可译为“最后”。参考答案:(1)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诺割让的土地。(2)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参考译文:屈原,字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

27、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诺割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在丹水、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大将屈匄,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困难。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

28、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挡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竟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眛。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面。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

29、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了。三、语言运用(15分)12下列对联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宛然人在广寒宫霓裳舞起终宵朗千载招魂悲楚士万人抚卷叹离骚冒雨先寻菊迎晴便插萸A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B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C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D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解析:选A根据“不夜灯光”“通宵月色”可知,是元宵节;根据“广寒宫”可知,是中秋

30、节;根据“楚士”“离骚”可知节日与屈原有关,故是端午节;根据“寻菊”“插萸”可知,是重阳节。1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_,_,_,_,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甚至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答:解析:由原文及“甚至”一词来看,先排,其他三句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答案:14不改变句意,把下边的长句改成几个意思连贯的短句。(4分)历史剧屈原叙写了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