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1.75KB ,
资源ID:239202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9202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跳舞的点和线》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跳舞的点和线》教案.docx

1、跳舞的点和线教案浙江版三年级第10课跳舞的点和线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水墨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综合艺术品质。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本课通过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以多媒体手段为以游戏为导线,以合作探究学习为抓手,淡化水墨画的技法探究,开展综合体验活动。本课设计通过玩、看、听、讲、议等多种教学手段,设计让学生音乐涂鸦、欣赏动画、参加星级评分卡打分等

2、教学活动,分散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发现,在游戏中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欲望。展示了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江版美术三年级第10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节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学生在第四册教材中学习过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墨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是水墨画教学的延续。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

3、的桥梁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初步认识了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对水墨画技法已经有初步认知。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因势利导,运用观察、比较、实验、总结、创作环节,从而丰富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创作,从学习中体验到美术活动带来的学习的欢乐。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水墨画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

4、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练习,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增进学生对水墨画的了解,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水墨画线条在作品中产生的节奏、韵味和变化,充分感受水墨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水墨画中锋、侧锋运笔和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方法的掌握。 (3)教学策略与手段 将体验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相结合是本课教学方法运用的突出特色。综合后的方法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将体验行为引入游戏方式之中,渗透性强且更易为学习者接受。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

5、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4)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毛笔、墨汁、宣纸、水墨画颜料、毛毡、水桶、调色盘 2.教师的教学准备:毛笔、宣纸、墨汁、水墨画颜料、毛毡、水桶、调色盘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四人小组排列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作品 (5)教学流程 1.师生交流 2.音乐涂鸦,初步感知 (1)师:点和线是中国画的特点,他们的组合有极强的表现能力,老师这里有2段音乐,请2名同学上来即兴涂鸦。用你的点和线来表达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2)学生即兴涂鸦 (3)互相交流体会:你看出他听到是怎样节奏的一段音乐?为什么? 请你谈谈为什么画这样的点和线来表达这段音乐? 师小结:用折线、短

6、线、杂点、枯笔浓墨来表现音乐的力度,用曲线、长线、润滑淡墨来表音乐的柔美。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利用随音乐涂鸦的游戏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知点和 线产生的韵律美和节奏的变化,感知点与线运行、布局、排列、曲折产生的变化所带来的情感和力度的表达方式,体验毛笔与墨、色、宣纸等工具的特性。并产生直接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 3、出示课题跳舞的点和线 4、认识点和线 师: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以用点和线来表达,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图找找隐藏在其中的点和线,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1)长颈鹿:点(大小浓淡不同的点) (2)垂柳:(枝条是线,绿叶是点) (3)学校一景(直线、粗线、大点

7、、小点) (4)演示梯田-点和线的变化。体会点和线变化的趣味。 (学生对如何用合适的点和线去表达生活场景的节奏,韵律较难以把握。通过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水墨画线条在作品中产生的节奏、韵味和变化,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和表达。解决本课的难点,学生对点和线的认识停留在造型上,重在引导学生感知点线面所表达的情感与节奏) 5.欣赏作品,共同探究笔墨技法 (1)师:老师带来了一张作品,请同学们找找老师是运用什么样的技法来表现点和线的。 生(预设)小组汇报(中锋、侧锋、逆锋、焦、浓、重、淡、清中有部分认知) (2)师:想画出粗细不同的点和线,就需要不同的运笔方法,中锋是笔锋运行,侧锋是笔锋偏侧,

8、以笔锋、笔肚接触纸面,可以画出较粗、具有墨色变化的线。(贴板书) (3)师:想画好中国画,表达出物体的前后、远近关系,你有什么方法? (4)师: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是中国画中的精髓。不管是点和线都有丰富的浓淡变化(贴板书),根据浓淡变化层次的不同,古人给我们概括为焦、浓、重、淡、清(贴板书)5色。 (4)师:请一名同学上台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焦、浓、重、淡、清5色贴上相对应的墨色。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 墨法:焦、浓、重、淡、清 (5)学生进行运笔和墨色练习。 (6)教师小结,指出优缺点。 (通过师生的合作,共同解决本课的难点,学生对水墨中的水分掌握困难较大,焦、浓、重、淡、清墨色难以区分,干枯难

9、以把握,悬空运笔时由于对手腕的控制力较差,对细线的表达较差。上色时由于没仔细调色容易出现颜色堆积在笔尖的状况,教师应该及时予以提醒和示范演示) 6.和大师面对面 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下国画大师是怎样用点和线来创作的。 (1)米点山水、黄宾虹、齐白石、吴冠中等作品展示。 (2)生谈感受。分析对比其中的点线面构成和韵律之美。 (通过欣赏国画大师作品欣赏及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点、线、面构成和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成竹在胸) 7、师生擂台 (1)师:美吗?想画吗?老师现在也有一股创作的冲动!我也想和你们比一比,就以西湖美丽的荷花为题材吧,请一名同学和老师进行2分钟的绘画比赛。 (2)请同

10、学们为老师倒计时。 (3)请同学对师生作品进行评议。 8、儿童作品欣赏 (1)师:你们真不错,老师还带来了我们昆阳二小同学们的作品,他们也想和你们比试比试,你们想看看吗?(贴学生作品) (2)看看他们都画些什么,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9、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师:你想画些什么?出示作业要求提纲 (2)生讨论回答。自行选择创作主题。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0、作品展示收藏,分享快乐 师:你们作品真棒!这么多漂亮的作品,真是让人喜欢,我想收藏你们的作品,给我们的孩子欣赏你们的作品。 生:作品介绍,互相评价。 师:小结,分发收藏证书。 (评价活动不仅给学生创设了互相学习的空间,而且为

11、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各自的作品介绍可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12、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这节课的收获。 师:中国画是门奇妙的艺术,只要你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你们可以创造出更美更有创意的作品。 13、板书设计 跳舞的点和线 用笔:中锋、侧锋、逆锋 用墨:焦、浓、重、淡、清 五、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教材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

12、 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探究中得到满足,获得成功。 1、激发兴趣方式多,体验探究中领悟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只有使学生有了兴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充满活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猎取知识。求变、求异是儿童的天性,在课堂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多采取游戏式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水墨语言;多采取儿歌的方式,促进儿

13、童对水墨技法的记忆;多采取师生合作的方式,答疑解惑;在本课中,我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把对水墨技法的领悟、学习与学生对水墨语言的探索、创新结合起来,设计五个步骤来分解教学目标,尝试多样化表现手法的拓展: (1)通过直观形象的水墨画作品展示和尝试练习(现有审美层面的展示) (2)欣赏名家水墨作品和优秀学生水墨作品,谈谈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跳出自我意识,感悟水墨意韵) (3)教师通过教学演示引导学生借鉴优秀的绘画元素(进行有的放矢的水墨表现技法学习) (4)学生表现创作(结合感知与情感,用自己学到的水墨语言“说话”) (5)小组合作交流及作品展示(挖掘学生创新表达方式) 并且,学习离不开老师

14、的引导与分析,不能肤浅的把“体验、探究”理解成学生涂涂玩玩的快乐和激动,而是要他们在自我体验后产生疑惑,产生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学生的渴望,只有这样,多方面的探究活动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学生的行为与需求了。通过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自主探究水墨技法的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去创造,享受学习的乐趣。 2、现实生活找题材,挥毫泼墨乐趣多 现实生活是儿童画取之不尽的源泉。传统的水墨画学习题材,由于远离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理解能力,程序化的笔墨规则很难引起学生的真情实感,更谈不上审美意识的构建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水墨画的教学也要遵循儿童美术教学的规律,立足学生的生

15、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考虑,选取学生熟悉并能激发他们表现兴趣和创作欲望的内容为切入口。因此我们要善于将教材知识“过程化”,活用教材,才能增进学生的探究实效。本课本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不以临摹大师作品,名人画作为目的,转而以运用水墨语言设计生活中常见的题材为抓手,如音乐的舞蹈、雨之韵、花花草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非常切合学生实 际。 实践是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要真正在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多元创新,直面生活是一条有效途径。现实生活是儿童画取之不尽的源泉,要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刺激孩子的绘画愿望。求变、求异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往往对一些大家

16、习以为常的东西具备独特、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任何内容都可以归于他的笔端,由于没有任何思想、技法、观念的束缚,他们对任何题材都能挥洒自如,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经常可以出现一些令人惊喜的奇特布局和效果。 3、引导加激励,感受成功喜悦多 对孩子来说,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哪怕是不真实的表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象真丰富”“你做得非常好”“你的画真有创意”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同兴奋剂一般,源源不断注入孩子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

17、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课堂上,老师自己投入真情,处处使用赏识性、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抒情性的引导和总结,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更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孩子敏感的心灵,引领学生悠然地走进水墨的世界中去体验、感悟、想象、表达,去自我构建、自我觉醒。这样,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彰显个性、创造力、生命力,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美化。教师“组织引导者”的角色定位,不断把学生与水墨的对话引向深入:良好的对话氛围,使学生张开发现的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有独特的发现,有多元的感悟,有多维的视角,有多样的声音,有多向的对话! 总之,水墨画教学必须应时代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究者,让学生讨论、质疑求异,各抒己见,标新立异,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尽可能的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捕捉学生的创新灵感,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潜能得以绽放,创造出真正充满互动、探究、交融的阳光课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