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83KB ,
资源ID:239125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9125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docx

1、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 究 报 告由市教科所立项的个人课题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目前,父母离异家庭呈上升趋势,父母离异家庭子女日益增多,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各国专家们的极大忧虑,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国外的研究表明:家庭的缺损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影响。美国一份对15个州2.4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学校里,父母离异儿童家庭的学生比那些有双亲家庭的学生麻烦更多。他们进步慢,

2、缺点多,违反纪律的行为也多。进入中学后,这些身心不良的状况较之那些家庭完整的孩子更为明显。据调查,目前我国的离婚案件已占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极大的不幸,这都十分令人忧虑,我国一些妇女儿童保护机构和教育机构开设父母离异家庭教育研究网站,组织专家对父母离异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归因分析。但由此可见国内外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现状调查和理论研究,而对于具体父母离异儿童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所提出来的具体的教育或训练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研究人员,进一步联系学校和地区的实际开展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因此,我提出该

3、课题的研究对于积极探讨父母离异家庭对其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父母离异家庭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由于身处不完整的家庭,生活环境有所欠缺,家庭教育也存在缺憾。往往形成特殊的个性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性情孤僻以及一些问题行为等等,为了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这些问题,促使其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所以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于积极探讨父母离异家庭对其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父母离异家庭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父母离异儿童在本课题中是指父母离异的儿童,在法律上随父

4、或随母失去与生父母共同生活机会,出现在再婚家庭中面对后父后母的情况,还有随其它亲人生活的子女。这类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父母由于矛盾不和而离异,使得原来完整的家庭分崩离散,成了残缺的家庭。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伴、集体以及社会风气等不良的因素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良好氛围的创设以及行之有效的辅导措施又可以使得心理得到矫正,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本课题致力于研究父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设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提出有效的教育和训练措施,并针对具体问题加以辅导及矫正。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

5、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说:影响小学生人格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从原先的家庭环境逐渐过渡到学校环境,正是在学校环境中塑造、陶冶、培养了青少年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因此学校环境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学校环境的主导者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万祥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中指出:作为年轻班主任应具备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教育专家王小春讲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不是教学技巧,而是分析学生心理,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当代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曾

6、经说过:“父母离异是威胁儿童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危机之一。这种家庭解体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四、研究的目标1、通过父母离异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了解这些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2、掌握母离异儿童的心理困惑、不健康心理类型及发展变化规律,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信心,掌握一定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4、探索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总结出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五、研究的内容1、研究目前父母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父母离异子女的教育现状。2、调查目

7、前父母离异对子女的教育现状。3、建立父母离异子女心理档案,对父母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作成因分析。4、设计教育方案,建立重点学生个案,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六、课题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有关实验项目所涉及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情况,形成第一素材。如:了解父母离异儿童在我校的比例;了解这些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比例;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储备情况2、实践比较法。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分析实施策略过程中的有效与不足,建立实验个案档案。根据研究情况,把制订的相关策略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情况, 把研究事件、对象、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中,不同状态下的

8、不同表现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再对策略进行修改完善,揭示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3、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和经验指导。4、活动渗透法。稳定、有序、有效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教育不歧视、排斥父母离异儿童,给他们一个公平自由的学习成长的环境。5、个别谈话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父母离异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6、经验总结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在不受任何控制的状态下,在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等指导下,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局部经验中发掘其普遍意义及其规律。七、课题研究过程1、加强

9、理论学习。没有足够理论的支持的势必带来很大的盲目性。为使研究工作具有针对性,产生更大的实效性,必须借助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我们将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理论资料,采用集体交流学习、文本个体自学、专家辅导、到兄弟学校学习交流等形式,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2、建立信息库。对于家长教育学生的教育方法,我们是采用问卷调查等直截了当的方式,而对于学生家庭现状情况(特殊家庭)就不能采用这种方式。我们就采用家访这一有效方式,将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记录在案,资料纳入信息库,将有助于研究实效性的产生。在研究过程中,将理论学习资料、个案记录材料都充实到信息库中,为达成整体研究目标服务。3、整体联动策略

10、。这里的整体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整体之一是学校所有教师、所有的学科教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之二是指团体辅导,个案辅导、家庭辅导各种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而联动是指上述两大方面在总目标下进行循序渐进式的联接。(1)通过问卷调查和家访,对心理问题较多的学生和他的家庭状况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对策,然后分别告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平时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中,对他们施以心理辅导和心理维护。(2)在活动课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政教处、团支部、利用团队、升旗等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团体辅导活动。(3)家庭辅导。通过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教联系本、网上“家校互动”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

11、行家教方面的指导,从源头上扼制新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使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产生更大的实效性。(4)个案辅导。在调查家庭摸底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寻找合适的机会与之沟通,在倾听中让学生倾诉,教师在助人中让学生学会自助,切实提高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5)学校聘请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团体,对学生进行专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如2008年,我校就邀请了“知心姐姐”讲师团来给学生进行心理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七、课题研究成果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初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通过对父母离异儿童心理特点的调查、了解了解他(她)们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的破裂是造成父母

12、离异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我校 名单亲儿童家庭及生活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的孩子是因为父母的离异, %的孩子是因为父母有一方死亡;有 %的单亲儿童随父亲生活, %的单亲儿童随母亲生活,还有 %的单亲儿童只能寄居、寄养在祖辈或父母的亲朋处。这种分离或丧亲使孩子在生活上缺乏完整家庭应有的照顾,情感上遭受巨大的打击。我们对几个典型案例作了一些分析,发现有些单亲儿童的情绪情感问题相当突出。好几个孩子表示对父母离异“感到不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他们表示尽量与别人“少接触”,“免得人家问的时候自己难堪”,表现出喜欢孤独的情绪倾向;有少数孩子对父母中的一方怀有敌意,或缺乏亲情感。2、父母

13、离异儿童监护人的素养和家庭条件的变化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一是监护人文化素养不高。有关研究表明,家长的文化程度决定家长的期望程度和教育的行为态度,对孩子的学习、身心的发展呈正相关。“父母离异儿童监护人文化层次”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儿童监护人大多只有初中学历占31.8%,这部分孩子的家长由于自身的心理因素导致家庭教育质量不高,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二是父母离异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单亲儿童的心理影响很大。“单亲儿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离异儿童有 %生活在较贫困的家庭, %生活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在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匮乏也是影响孩子良好发展的一个因素。三是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

14、,也影响着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离异儿童家庭教育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在父母离异儿童家庭中,由于单亲长辈的心理变异,“过分保护”或“重养轻教”的比例最高,占 %,“过分严厉”或“粗暴打骂”的比例占 %,“基本失教”或“放任自流”的占 %,采取极端教育方式的共占 %。3、学校教育对父母离异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缺乏应有的关注,也是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父母离异儿童由于应有的家庭温暖和爱的被剥夺,大多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在学校里,他(她)们往往会自我感觉缺乏朋友和关爱,有自卑的情绪,常常把小事情和无意思的事放在心上。表现为有时过于自信,有时又过于自卑。得不到特殊的关爱就会感到缺乏学习的热情,不能安排

15、学习计划。而在相当一段时期里,学校教育对于父母离异儿童的这种心态认识不够,常常对对孩子所处的家庭因素无能为力,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厌学情绪等心理的极端变化。(二)探索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1、用“爱心”打开心灵的窗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而父母离异儿童更需要老师付出特别的爱。我班有个叫小霞(化名)的学生,做作业常常拖拖拉拉,整天蓬头垢面不讲卫生,而且性格有点孤僻。后来才知道,这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家庭的破碎和爱的残缺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痕。这样的孩子一般有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心态。环境使他们得不到足够的爱

16、抚,一些不良行为或习惯也就因此滋生形成了,面对语、数外三科成绩不会超过80分的她,我真的是哭笑不得。我利用放学后时间,给她和其他几位同学辅导,有同学却说:“老师,我可不想和小霞一起学习,她那么差,你还给她讲啥呀?”说实话,那一刻我真为小霞悲哀,连同龄的伙伴都瞧不起她!怎么办?放弃吗?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也许是母性的本能吧?我不由自主有些心疼她。我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该生行为习惯、个人兴趣爱好等,然后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接近她,故意逗她说话,谈她喜欢的漫画故事,和她做游戏,还跟跟她像朋友似的聊天。时间一长,放学回家做作业的习惯慢慢就养成了;当我知道

17、学生们都不喜欢跟他玩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请同学起来说出自己班里最好的10个朋友,当然我事先也做好了“准备”,当很多同学都报到他的名字时,孩子的脸上终于有了笑意,然后在大课间活动活时我经常会故意组织一些活动,让小霞能有更多的跟其他同学一起玩的机会,也能尽情享受着童年的欢乐。渐渐地小霞的性格开朗了起来!我想,心灵的窗户只有用爱心才能打开,只有当窗外的世界精彩无比的时候,窗内的世界才能丰富起来。这位同学的转变,证明了对于父母离异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单靠机械的说教、批评,往往会事半功倍,它需要教师把爱的阳光投射到每一位学生心灵角落,才会引起他们心灵的共振,行动上的回报。2、用“宽容心”呼唤学

18、生的自信。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关注父母离异儿童的教育关键就是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力的支柱,而如何树立这些孩子自信呢?那就是对孩子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特别是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多人最缺乏的就是“教育的宽容”,常常恨铁不成钢。更有甚者,时常板着脸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没人管你吗?”“叫你的家长来见我!” 等等诸如此类严厉话语。不否认“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等的道理,但对于父母离异儿童,过分的严厉很可能销毁他们原本不多的自信,助长他们的自卑心理,致使他们

19、走上自暴自弃的歧途。和优等生相比,他们更吃“宽容”这一套,那我们为何不能站在孩子心理实际上去考虑方法是否得当,如果我们能用和蔼的面容、平和的心态,多对孩子说“没关系,下次注意改正就是了” “老师小时侯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这样学生会觉得你既是一位知识丰富、令人尊敬、宽容的老师,又是一位关爱孩子的“妈妈”。“宽容”是一种仁慈和关爱,在我眼里,这些“父母离异儿童”就是一块块璞玉浑金,只不过缺少雕琢而已,相信教师的宽容会使他们自律、自信、且终究会把他们雕琢成一块美玉。3、用“耐心”博得家长的支持。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因此对父母离异儿童

20、仅有爱心还不够,还要有充分的耐心,遇到困难不急噪,不厌其烦地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尤其是如何博得家长的支持。我班里有个叫刘洋的小男孩,整天衣着不整,看上去脏兮兮的,孩子的家庭作业从来不做,上课不想进课堂而喜欢在教室外溜达,学习成绩就可想而知了。经了解,该生父母在孩子才2岁多时就离婚了,母亲无情抛下孩子再婚后杳无音信,孩子父亲怀恨在心,经常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非打即骂。看着眼前这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我有些心软了。于是我经常把他带到我的宿舍去,给他洗脸洗手,时常告诉他:“瞧你像个小花猫,你要讲卫生,不然小伙伴都不喜欢和你玩,知道吗?”但我知道仅凭老师的关爱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和他们的监护人充分

21、的沟通。在家访中,我反复做工作,就这样我的“软磨硬泡”终于使该家长对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每天都会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检查儿子作业,了解儿子的思想状况。刘洋也真切地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在学习上比以前用功多了,尽管他的学习成绩没有突飞猛进,但至少学习习惯有所改变。我深深感悟到:只要我们教师对工作有细致入微的耐心,做好家校联系,好多实际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三)通过研究,大部分父母离异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研究初期,我们发现父母离异家庭孩子的性格扭曲,通过疏导,他们的心理状况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孤僻、内向的孩子已能融入到班级体中来。自卑、易怒的孩子不再激动、自我封闭,有的还乐于表现自己。(举例)

22、过于放纵的一部分孩子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家庭、社会的关心下,班级体的影响下,逐渐认识并改正自己不正确的行为习惯。畸形的性格、不良的习惯,导致父母离异学生行为异常,学习成绩较差。在一年的研究过程中,老师们采取了谈心、课内外辅导、与家长配合等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使绝大部分的单亲孩子行为得到矫正。据阶段性统计,81.7%单亲学生学习成绩达到班级的平均水平,有的还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四)自己的师德修养和教科研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定期学习教育理论及文献资料,不断反思,总结得失,科研意识增强。课题的研究,给自己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在研究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有给年轻

23、班主任的建议、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丛书中国家庭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异家庭子女责任教育研究、行为矫正和父离异家庭学生教育四法等等,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对于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起到了可行的指导作用。做好摘抄笔记,达两万余字,撰写了有关离异家庭孩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读书笔记及论文多篇。其中论文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在省级刊物新课程上发表并获二等奖、一情激起千层浪在中国新西部教育上发表、论文让爱充满角落、铺洒阳光 点燃希望分别获省级“行知杯”2009、2010年三等奖、倾心育芳草 愿享天下绿和让角落绽放美丽获市一等奖。还有多篇专题论文获区级奖获交流。八、存在的问题和今

24、后探索的方向1、父母离异儿童分散在各学校的年级和班级中,对相对分散,人数不多的父母离异儿童进行筛选,实施调查、访谈,进行个案研究、开展团体或个别心理辅导等实践与研究,很可能因涉及个人“隐私”,其操作复杂,给课题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一些离异家庭孩子生活环境不稳定,跟踪教育十分艰难,很容易随着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氛围影响,产生思想情趣的波动;3、一些离异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没有责任心,使孩子流离失所,极易被坏人所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协同教育有待加强。今后探索的方向:1、编织协同教育网络,让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监督和教育,使离异家庭孩子无论走到哪里,处处得到关爱,时时获得温暖。2、继续关注孩子,并建立成长导师档案制。课题研究即将结题,但是本人研究的脚步不会停止,我将继续关注父母离异儿童,并建立成长导师档案制。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我会继续行走在“关注父母离异儿童”这一特殊领域。 参考资料:1、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教育社会心理学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丛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4、教育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5、魏书生家教漫谈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