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鼻部疾病4第三章 鼻部疾病第一节 鼻前庭炎与鼻疖病因刺激、损伤,继发感染引起;金葡菌。临床表现 1鼻前庭炎:急性者痛、红肿、糜烂;慢性者痒、灼热、干燥、结痂,局部皮肤增厚,甚至皲裂、鼻毛因脱落而稀少。 2鼻疖:局部胀痛或跳痛,可伴有轻重不一的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蜂窝组织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诊断据临床表现,诊断不难。 治疗 1. 鼻前庭炎: 急性期:抗菌素;清洗、热敷、理疗; 慢性期:清洁(3%双氧水);涂药(抗生素膏)。2. 鼻疖: 未成熟者:热敷、理疗、外敷药物、应用抗菌素; 成熟者:排脓,清洁,涂药。 出现并发症者:如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应住院应用 大剂量抗菌素治疗,并请相关科
2、室协助治疗。预防戒除恶习,积极治疗,避免刺激。切忌挤压,以免扩散。第二节 急性鼻炎是指鼻腔粘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可经呼吸道传播,俗称“伤风”或“感冒”。 病因病毒感染引起,常继发细菌感染。鼻病毒常见,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临床表现潜伏期 13天,起病时鼻或鼻咽部干燥、痒(前驱期);随后出现鼻塞、打噴嚏,流清水样鼻涕(卡他期);继而加重,转为粘液脓性,不易擤出。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不适发热、头痛、四肢酸软等。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肿胀,鼻道内有大量水样或粘液脓性分泌物。若无并发症,数天后症状逐渐减轻,最后消失。整个病程约710天。并发症若感染向临近器官蔓延,可引起急性鼻窦炎、化脓性中耳炎、
3、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鉴别诊断1. 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强,短期同一地区多人发病,全身症状重。2. 变应性鼻炎: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激发实验、特异性IGE抗体测定等有助于鉴别。3.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治疗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多饮水,利尿通便,加速毒素排出;发汗疗法可缩短疗程。2. 中西成药:3. 对症处理:4. 抗菌类药物:不作常规使用,仅合并细菌感染或疑有并发症时使用。5. 局部治疗:减充血剂。第三节 慢性鼻炎是指无明确微生物感染的粘膜及粘膜下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包
4、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类,病因 1. 局部因素 (1)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 (2) 鼻腔及其临近病灶的影响: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 (3) 鼻腔用药不当或为时过久:减充血剂2. 物理或化学刺激:粉尘、有害气体等3. 全身因素 (1) 全身慢性病:贫血、糖尿病、心肝肾功能异常(2) Va、Vc缺乏: (3)内分泌失调:甲减;妊娠早期;青春期 (4)长期情绪紧张或精神负担过重:病理 1. 慢性单纯性鼻炎: (1) 粘膜深层血管扩张,尤其下鼻甲海绵状血窦最为明显,导致鼻甲肿大; (2) 粘液腺功能活跃,分泌增多; (3) 血管和腺体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2. 慢性肥厚性鼻炎:
5、 纤维组织増生 。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肥厚,以下鼻甲最为明显,肉眼可呈结节状、桑椹状或分叶状,中鼻甲前端和鼻中隔也可发生。临床表现 1. 慢性单纯性鼻炎 (1) 鼻塞:间歇和交替性鼻塞;时轻时重,时有时无。 (2) 多涕:粘液性,有继发感染者为粘液脓性。 (3) 查体:鼻腔粘膜呈暗红或淡红色,肿胀,以下鼻甲粘膜 最明显。 表面光滑、湿润、柔软而富于弹性;压之凹陷,可恢复原状;易收缩,可有粘稠分泌物。2. 慢性肥厚性鼻炎 (1) 鼻塞:重,多呈持续性,常张口呼吸。 (2) 鼻涕粘稠:呈粘液或粘液脓性,量不多,不易擤出。 (3) 其他症状:耳鸣、听力减退。额部
6、疼痛。嗅觉减退。伴有慢性咽炎、喉炎。一般有闭塞性鼻音. (4) 检查:鼻腔粘膜呈淡紫或粉红色,肥厚,以下鼻甲游离缘及其前端和中鼻甲前端最为明显。表面不平,呈结节状 或桑椹状;不易收缩或不收缩,可有稠厚分泌物。治疗1. 慢性单纯性鼻炎: 以根除病因,消除粘膜肿胀,恢复鼻腔通气功能为宗旨。(1)病因治疗:(2)减充血剂:(3)中西成药:(4)封闭疗法2. 慢性肥厚性鼻炎:以缩小鼻甲,恢复通气功能为原则。(1)鼻腔粘膜尚可收缩者:与慢性单纯性鼻炎基本相同。(2)激光、微波、射频治疗;(3)鼻腔粘膜不能收缩者:下鼻甲部分切除。对于下鼻甲骨性肥大者,可行下鼻甲粘膜下切除,避免术后出现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第
7、四节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鼻腔疾病,其特征为:骨膜甚至鼻甲骨发生进行性萎缩,并有脓痂形成。女性多见。病情严重者,呼出的气体有恶臭味,称臭鼻症。病因原发性:不清。多认为是某些全身性慢性病的鼻部表现,相关研究提示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1)物理、化学刺激; (2)不当的手术损伤; (3)局部放疗; (4)疾病损害:结核、梅毒和麻风病理粘膜早期为慢性炎症改变,继而发展为进行性萎缩。粘膜和骨部血管逐渐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海绵状静脉丛炎,血管壁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管腔缩小或闭塞,血供不良致粘膜、腺体、骨膜和骨质萎缩、纤维化以及粘膜上皮鳞状上皮化,甚者蝶腭神经节也可发生纤维变性。 临床表现1. 鼻
8、和鼻咽部干燥:由腺体和杯状细胞萎缩,分泌减少所致。2. 鼻塞:鼻腔内脓痂阻塞所致。或因鼻腔粘膜感觉神经末梢萎缩,引起感觉迟钝,误认为通气不畅,谓假性鼻塞。3. 鼻出血: 因鼻腔粘膜干燥,毛细血管易破裂,或损伤等。4. 嗅觉障碍: 脓痂阻塞;嗅神经末稍梢萎缩致嗅觉减退或丧失。5恶臭:脓痂中蛋白质腐败分解所致。 6头痛、头昏、耳鸣、耳闷等7. 检查:鼻腔粘膜干燥,鼻甲萎缩,鼻腔宽大,内有黄绿或灰绿色脓痂附着于粘膜上,常有恶臭味。治疗 无特殊疗法,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以改善症状。1. 清洁鼻腔:鼻腔冲洗2. 鼻腔用药: 抗生素油性滴剂等,1%链霉素石蜡油、复方薄荷油。1%新嘶的明涂抹粘膜可促进血管扩张
9、,50葡萄糖外用可刺激粘膜腺体的分泌。3. 局部注射: B12、ATP等。4. 全身治疗:V-E、V-B2、烟酸等。5. 手术治疗: 鼻腔缩窄术第五节 变应性鼻炎系发生于鼻腔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大量清水样涕及鼻塞为其主要临床特点。青壮年多见,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可分为两型:常年型和季节型。后者又为“花粉症”病因 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发病:1、特应性个体(变态反应体质):首次接触后反应性增高,再次接触时便呈异常反应。常有家族史。2、变应原刺激:吸入性和食物性。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1. 鼻痒和喷嚏: 最早出现,可伴有眼、咽喉发痒,阵发连续多个喷嚏。 2. 鼻涕: 急性期:大量清
10、水样。缓解期:量少稠或无。 3. 鼻塞: 轻重不一。 4. 其他症状: 头痛、流泪、嗅觉减退、耳鸣等。 5. 检查: 发作期:鼻腔粘膜苍白水肿或呈淡蓝色,尤其下鼻甲;鼻腔内有大量的清水样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到大量嗜酸粒细胞。 缓解期:约半数病人鼻粘膜恢复正常。诊断病史、症状、体征特异性检查: 体内法:皮肤试验;粘膜激发试验 体外法:(1)血清总IgE;血清或分泌物特异性IgE检测 (2)组胺释放试验;(3)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鉴别诊断 1.急性鼻炎:全身症状重2.血管运动性鼻炎: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冷热等物理因素有关,变应原过敏试验阴性,减敏疗法和抗组胺类药物治疗无效。治疗 1. 避开变
11、应原:2. 药物治疗: (1)抗组胺类药物:扑尔敏;特非那丁;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局部用立复汀(左卡巴斯汀)。(2)膜保护剂(介质C稳定剂):色苷酸钠、酮替芬 等。(3)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局部用丙酸倍率米松(伯克钠);布地奈德(雷诺考特) (4)局部减充血剂:1%麻黄素滴鼻剂3. 减敏疗法:(1)特异性疗法: (2)非特异性疗法:4. 其他疗法:(1)减低鼻腔粘膜敏感性:冷冻、激光、封闭等。(2)消除鼻腔副交感神经的亢奋状态:切断或阻滞。第六节 鼻息肉与鼻息肉病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筛窦和中鼻甲游离缘。鼻息肉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鼻腔、鼻窦的变态反应和慢性炎症关系最为密切。由于组织胺
12、、白细胞三烯等化学介质的作用;鼻炎、鼻窦炎分泌物的长期刺激,引起粘膜高度水肿,受重力的作用逐渐下垂而形成息肉。临床表现1. 鼻塞:持续性鼻塞,逐渐加重。2. 伴随症状: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打鼾、头痛、耳鸣与听力减退等。3. 合并症: 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支气管哮喘等。4. 检查:灰白或淡红色肿物,半透明,可移动,触之柔软、无痛、不易出血,减充血剂收缩效果差。巨大的可形成“蛙形鼻”。诊断鉴别诊断1. 鼻腔恶性肿瘤:多见于于老年人,可有头痛、面麻木,少量鼻出血或带臭味的血性脓涕。肿物呈暗红色, 触之易出血.活检可确诊。2. 内翻性乳头状瘤:形似,多为单侧,多发,分叶状,外形粗糙,色灰白或淡红。
13、手术时易出血,术后易复发。有恶变倾向。需作病理检查加以区别。3. 脑膜-脑膨出:见于婴幼儿,系部分脑膜和脑组织通过先天性筛骨水平板缺损处向鼻内膨出。为位于鼻腔上部的单一 肿物,表面光滑,触之柔软,富于弹性无蒂,不能活动,减充血剂不能收缩.X线摄片,显示前颅底有骨质缺损。治疗1. 手术摘除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2. 局部或全身可使用类固醇激素。需指出的是对于双侧鼻腔粘膜广泛病变,可波及鼻窦粘膜并累及多个鼻窦,多次术后复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有效,组织学检查以嗜酸性粒细胞漫润为主的病例应诊断为鼻息肉病(nasalpolyposis);其术后复发率可高达50以上,且易合并有支气管哮喘第七节 急性化脓
14、性鼻窦炎为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由于鼻窦与鼻腔的粘膜相连续,鼻腔有急性炎症时,必然会累及鼻窦。上颌窦炎最多,筛窦亦多,额窦次之,蝶窦炎单独发生者最少。病因1. 局部原因: (1) 急性鼻炎: (2) 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 (3) 临近感染性病灶: (4) 直接感染:鼻腔填塞物过久放置 (5) 局部压力骤变:跳水.飞机速降2. 全身因素:急性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等为直接原因,变态反应体质、卫生条件差、贫血、糖尿病、劳累过度、营养不良等,可诱发本病。3. 常见的致病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和流行性感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绝大多数鼻窦炎为混合感染。牙源性上颌窦
15、炎多属厌氧菌感染。临床表现1. 全身症状:多继发于急性鼻炎,在原症状基础之上,症状加重,可出现有畏寒、发热、等症状。小儿全身症状明显,可合并有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 2. 局部症状:(1)鼻塞:多为持续性鼻塞,伴有嗅觉的减退或丧失(2)多脓涕:厌氧菌或大肠杆苗感染者脓涕有恶臭(3)头痛及局部疼痛: 1)急性上颌窦炎:前额部痛,晨起轻午后重,可有牙痛及肿胀。 2)急性筛窦炎:内眦或鼻根部,前组筛窦的疼痛特点与额窦相似,后组筛窦的疼痛特点与蝶窦相似, 3)急性额窦炎:前额痛,晨起重午后轻,晚间消失;次日照旧。 4)急性蝶窦炎:眼球深部钝痛,晨起轻午后重的枕部头痛。3 .体征:(1)多有急性鼻炎的体征
16、。 (2)颌面部相应局部有压痛,上颌窦多位于面部压痛,额窦炎多位于额部及内眦部压痛,急性筛窦炎多位于鼻根部和内眦部压痛。(3)鼻腔局部:除急性鼻炎体征外,前组鼻窦炎多可见中鼻道脓性分泌物聚集,周边粘膜充血肿胀,后组鼻窦炎则多可见嗅裂局部脓性分泌物聚集,大量脓涕时可在下鼻道聚集。可体位引流后再观察分泌物聚集的况。内窥镜检查,极有利于诊断; 4.辅助检查:瓦氏位片、柯氏位片及鼻CT对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5.上颌窦穿刺及鼻腔置换既是诊断也是治疗的手段治疗 治疗原则有三: 根除病因;保证引流通畅;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1. 一般治疗:与急性鼻炎相同。适当 注意休息。2. 消炎疗法: 1)足量抗菌素。
17、 2)局部治疗基本同急性鼻炎。3. 体位引流法:4. 物理治疗:5. 上颌窦穿刺冲洗法:6. 鼻腔置换法第八节 慢性鼻窦炎是鼻部疾病中最常见者,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之后,常为多发性,凡一侧或两侧各鼻窦均罹患炎症者,称全组鼻窦炎。病因多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获彻底治愈,因而迁延所致。其他病因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基本相似,变应体质与本病关系甚为密切。致病菌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等,但多为混合感染所致。病理粘膜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上皮纤毛脱落,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 血管增生、粘膜水肿、增厚,日久渐成息肉样变。分泌腺管因水肿压迫而阻塞,可发生囊性变。骨膜亦可增厚,
18、骨质被吸收而致窦壁骨质疏松。纤维组织增生,可致血管阻塞和腺体萎缩,甚至粘膜萎缩。根据粘膜病理改变可分为水肿浸润型、浸润型和浸润纤维型。临床表现1. 全身症状:轻重不等,有时缺如。较常见的是精神不振、易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淡漠等。2. 局部症状:(1)多脓涕:为主要症状,以患侧明显,鼻涕为粘脓性或脓性。若为前组鼻窦发炎,鼻涕常易从前鼻孔擤出,部分可流向后鼻孔。额窦炎时早晨起床后鼻涕增多,午后逐渐减少。若为后组鼻窦发炎,鼻涕多经后鼻孔流入鼻咽,有时需用力向后吸鼻、方能经口排出,病人常感“痰多”。如牙源性上颌窦炎,鼻涕常有腐臭味。(2)鼻塞:轻重不等,常因鼻腔粘膜肿胀、鼻甲息肉样变、
19、息肉形成或鼻内分泌物较多所致。病人常有不断擤鼻、咳嗽症状,乃为鼻腔粘膜纤毛机能下降的表现。鼻涕排出后,通气可以暂时改善,但不久后又觉阻塞。(3)头痛:多不明显,常为沉重感、压迫感或钝痛。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如白天重,夜间轻,且多为一侧性、若为两侧性,必有一侧较重。前组鼻窦炎多为前额部疼痛;后组鼻 窦炎多为枕部疼痛。(4)嗅觉减退或消失:多属暂时性,少数为永久性。(5)视力影响:筛窦炎、蝶窦炎时可影响视力,但较少见。3.体征:鼻粘膜慢性充血、肿胀、肥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或嗅裂区可见脓性分泌物。4.辅助检查:X线片、CT片5.上颌窦穿刺治疗1.滴鼻药:2.药物治疗:3.上颌窦穿刺冲洗法:4.负压置换疗法:5.手术治疗:鼻内镜手术第九节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者形成突起,影响了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可诊断为鼻中隔偏曲。若不影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一般不作诊断。病因外伤、鼻中隔的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肿瘤压迫。临床表现1. 鼻塞:主要症状。2. 鼻出血:3. 头痛:4. 临近器官症状:畸形5. 检查:减充血剂收缩后检查。可见各种偏曲: “S”型;“C”型;棘突型;嵴型诊断治疗 手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