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243.69KB ,
资源ID:238620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8620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届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中卫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材料反映了A. 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B. 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C. 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 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答案】C【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确立,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2、和团结,以政治制度的理性超越了信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答案为C项。A、B项说法正确,但只是某一方面的变化,均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这表明A. 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B. 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C. 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D. 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答案】【解析】材料信息“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说明了宗法传子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A项正

3、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政治垄断,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继承制度,和地方控制、选拔官吏都无关,故C、D项错误。3. 吕氏春秋审分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井田制瓦解 B. 工商食官制度形成C. 分封制破坏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井田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是指土地公有制的破坏,私有制的兴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A项,B项是指手工业,不是土地制度;分封制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D项不是直接影响。4.甲骨文中的

4、一个“衣”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表、衮、裹、裔、襄、亵、裕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这种文字的变化说明了A. 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B. 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C. 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D. 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一个“衣” 字、一个“食”字可以衍生为很多不同的汉字是在强调古代社会生活在不断的发展而需要更多的汉字,材料的主旨并不是强调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汉字书写方式并未变化,使用的范围也未扩大,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和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5.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

5、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B. 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C. 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D. 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三省六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可知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构,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中“职能重合”表述错误;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到三省权力的制衡,排除D项。6.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6、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 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 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 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 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答案】B【解析】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表明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其主张被秦王采纳,在全国实行郡县制,B符合题意;郡县制在秦以前的战国时期已经存在,A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战国是否实行郡县制的信息,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郡县

7、制的出现和确立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在诸侯新征服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郡县制,秦统一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7.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A.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C.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D.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九卿中央行政机构,是处理国事家事;而隋唐时期六部负责全国政务;其职

8、务的变化体现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C项正确。A项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主旨没有体现机构精简,职能专一,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8. 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A.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容易埋没人才C. 选官局限在士族、庶族范围内 D. 选官任人唯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据上品者, 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

9、:兄)弟也”体现了在九品中正制下, 选拔人才重视家世门第,这容易埋没人才,B 项正确,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9.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A. 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B.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 北宋时期的手工业技术非常发达【答案】【解析】以灯箱做广告在唐朝中后期伴随夜市而出现,A项排除;夜市在宋朝常态化,灯箱广告的形式适应了晚上贸易,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北宋广告的形式,未涉及商业竞争问题,C项

10、排除;灯箱广告反映灯箱功能多样化,与家庭手工业发展状况无关,D项排除。10.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是A. 海禁加剧了寇患B. 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C. 有中国商人参与了寇患D. 应当重新评估抗倭斗争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海盗严重的原因在于禁海政策,使大量的商人转化成

11、海盗;“市禁则商转为寇”,使商人铤而走险。“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ABC均正确。D项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11.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答案】C【解析】“国本之争”中明神宗最终妥协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及宗法关系的影响,故

12、C项符合题意。根据“国本之争”的最终结局可以得知,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与A项不符。大臣的思想是否保守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改革的问题,故排除D项。12.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A. 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B. 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 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 分割事权相互牵制【答案】A【解析】材料“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说明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故选A;结合所学,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排除B;秦朝的朝议制度属于集体议事制度,

13、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事权的分割,排除D。1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A. 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B. 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C. 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D. 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答案】C【解析】根据“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种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缓解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城邦秩序,故C正确;A中“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表述夸

14、大其词,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排除B;在奴隶社会的雅典,社会阶级对立不可能消除,D表述过于绝对,错误。14.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雅典A. 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 B. 注重权利意识的培育C. 注重责任意识的提升 D. 注重程序的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古代雅典的官员和公民必须宣誓,这是在培养责任意识,故C项正确;“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不出法律意识和公平公正,故AD项错误;“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

15、宣誓保证公正审判”体现不出权利意识,故B项错误;。15.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据此可知,万民法A.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 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C. 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D. 动摇了公民法的法学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可知,为了保护罗马市民的利益和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万民法,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A;万民法根据社会发展调整法律体系,有利于社会稳定,C错误;万民法在公民法的基

16、础上完善了罗马法,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并联系所学万民法产生的背景分析解答。16.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A. 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 B. 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C. 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 D. 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答案】A【解析】罗马法规定了各种法律行为和各种权能,但是没有提出法律的概念和定义,这说明罗马法注重实际轻视理论,故A项正确;罗马法既有

17、私法也有公法,故B项错误;材料未说明罗马法的意义,故C项错误;D项是材料的影响,不是本质,故错误。点睛:表明类选择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时要分清本质、现象、原因、结果、影响等。本题的D项是影响,不是本质,故不选。17.西塞罗说,制定法律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福祉、国家的繁昌和人们的安宁而幸福的生活”,“法律应成为恶的改造者和善的促进者。”这说明他( )A. 开始提出自然法思想 B. 批判公民法的狭隘C. 主张私法要高于公法 D. 认为法律要公平正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塞罗认为法律的功能就是实施和维护社会正义,谋求公共幸福,增进人类道德,D项正确。材料强调罗马法的精神,

18、而不是开始提出自然法思想,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公民法的局限性,而是强调罗马法的精神就是要维护公平正义,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私法和公法的比较,无法推断出主张私法要高于公法,C项错误。点睛: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考查罗马法的精神等。解决本题的首先正确理解“制定法律的目标”,然后抓住关键信息“保障公民的福祉、国家的繁昌和人们的安宁而幸福的生活”,“法律应成为恶的改造者和善的促进者。”等,结合罗马法的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8.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

19、。”英法革命所要解决的不同于美国革命的问题是A.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B. 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 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要推翻本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美国革命则是要推翻英国在美国的殖民统治,故选B;AC是三国革命的共同目的,故排除AC;D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点睛: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

20、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题是对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和对象进行比较。19.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一致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B. 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C. 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D.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可以看出内阁保持一致集

21、体负责,内阁制初见端倪,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两项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史实,应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的分析理解,根据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解答。20.下表为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农林牧渔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地产房租1688193099056025018017550543040501220183179501171059002200这份资料可以用来研究A. 议会改革的经济背景B. 光荣革命的经济影响C. 工业革命催生世界市场D. 工业革命导致农业巨变【答案】【解析

22、】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从1688年到1801年、到1831年,英国农林牧渔、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和地产房租等都有增长,但是工矿建筑增长最快,所以这可以用来研究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故选A;光荣革命的经济影响应该不会持续一个半世纪,故排除B;工业革命是在1765年开始的,而且它发挥催生世界市场的作用应该是在1840年之后,故排除C;表格中工矿建筑增长要超过农业增长,故D属于以偏概全了,所以排除D。21.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的利益集团)必须建立一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由此,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

23、主张A. 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B. 创造正义和民主的政治体制C. 抛弃邦联体制的重要内容D. 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答案】D【解析】美国建国初期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权力较弱,为此年宪法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材料“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属于有限权力,“贯彻公共利益”属于有效权力,显然这里的意思是说加强中央权力,故项正确;分权是中央政府运作的特点,故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正义的信息,故项错误;材料目的就是提倡联邦制度,故项错误。22.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

24、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A. 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B. 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C. 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D.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排除A;材料反映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与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无关,排除B;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D不符合美

25、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的时间,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美国1787年宪法”,紧扣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分析解答。23.有位政治家这样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在这里,“得益于美国”体现在A. 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B. 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C. 国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D. 行政权领导立法权【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德国宪法借鉴了美国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这点和

26、美国相同,故B项正确。美国没有军国主义传统,故A项与设问不符,错误。美国没有国王,故C项与设问不符,排除。D项是德国宪法的特点,而美国则是实行三权分立,D项错误。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熟悉德意志帝国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二是紧扣设问要求“得益于美国”,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4.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A. 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B. 超越了时代的要求C. 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D. 促进了工业化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18

27、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促进了德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成为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故D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主政治的特点,A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没有超越时代的要求,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

28、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 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B. 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C. 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D. 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故AB错;材料只是“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并要求学生论述”,无法体现“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从“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并要求学生论述”说明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国民共和意识,故D正确。26.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的立法权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还规

29、定联邦法律高于各邦法律的制度。以上规定起到的作用是有利于建设统一强大的国家促进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强化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可知这一规定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材料“还规定联邦法律高于各邦法律的制度。”可知这一规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军国主义,故错误。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而不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7.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

30、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清政府企图维护至尊国体清朝外交由华夷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促进清政府外交的现代化清政府与英国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A. B. C. D. 【答案】C【解析】题干说到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英双方区别官员的等级用不同的词汇来进行外交文书往来,这体现了一种外交方面的平等观念,而不再是原来清政府所实行的所谓不平等的华夷区别,故C符合题意,所以选C;这些规定使得清政府的至尊国体地位没法再继续,故排除含有的选项;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所以双方并没有建立平等

31、的外交关系,故排除含有的选项。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目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题目。28.在此之前,清王朝是一个高度集权和极端君主专制的封建政权。自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以来,清王朝的王权危机日益扩大。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 动摇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 改变了晚清的政治格局C. 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D. 加剧了国人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