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17.94KB ,
资源ID:238527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8527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加强青岛市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加强青岛市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1、关于加强青岛市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强青岛市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青岛与大连同处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类型相近、地理条件类似、区位优势趋同、资源条件差别不大。“十一五”期间,大连市财政税收保持快速增长,地方税收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逐步超过青岛,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出现了不平衡的趋势。为正确认识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状况,促进我市“十二五”期间财源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在与大连进行横向比较的前提下,形成该调研报告。一、“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源建设基本情况(一)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6-2010年,青岛市财政收入总量稳步增长,累计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90.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年均递

2、增20.8%,收入规模有较大幅度提升。“十一五”期间,青岛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3574亿元,年均增长20.4%,不含海关代征,国内税收完成1594亿元,年均增长2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5亿元, 增长136.8%,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20.4%。地税系统组织收入1038亿元,年均增长18.6%,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5.6亿元, 增长130.7%,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52%,地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财政及有关部门组织一般预算收入469.8亿元, 增长366%。(二)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纵向对比看(见表1),我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 6.5%提高到

3、2010年8%,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呈上升态势,我市经济运行质量越来越好,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表1:“十一五”期间青岛两个比重一览表200520062007200820092010财政收入占GDP%6.57.07.77.77.78税收占财政收入%88.485.284.981.080.183.3二、青岛与大连的数据比较结合青岛和大连的经济发展和税收政策现状,对两市的财政收入和税收情况具体比较分析如下:(一)财政收入比较1.总量比较从财政收入规模来看,青岛市在山东省的龙头地位依然稳固,但收入增幅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十一五”期间,大连市累计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703.8亿元,高出青岛13.4亿

4、元,年均增长 27%,高出青岛6.2个百分点。2006-2008年,大连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一直低于我市,但差距逐渐缩小,自2009年起反超我市,且超出额度迅猛扩大,由2009年的23.2亿元扩大到2010年的48.2亿元(见图2)。 “十一五”期间,大连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一直高于我市(见图3),最高时(2008年)高出我市9个百分点,与“十五”末(2005年)增幅低于我市5.9个百分点形成较大反差。2.收入质量比较(1)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2010年我市GDP在五个单列市中仅次于深圳,分别高出大连、宁波516和540亿元,近三倍于厦门(见图4);但财政收入却远远低于深圳,处于第四位;而地方财

5、政收入占GDP比重,我市为8%,大连为9.7%,我市低于大连1.7个百分点,更低于厦门(14%)、深圳(11.6%)和宁波(10.4%)。2006年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1%,大连为7.6%;2010年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大连提高到9.7%。“十一五”时期,两市差距呈扩大趋势。(2)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2010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377.1亿元,增长24.8%,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83.3%,高于全省税收收入比重(78.2%)5.1个百分点,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三,高于厦门市(82.9%)和大连市(79.6%)。从“十一五”期间税收收入比

6、重来看,大连一直低于青岛(见图5),但增幅一直高于我市(见图6),总量差距也越来越小。 通过对这两个比重的横向对比,综合反映了我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仍需进一步提升。(3)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十一五“期间,我市与大连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由基本相当到落后大连1个百分点(见表3),税收贡献度此消彼长。 表3:青岛与大连地方税收收入占GDP比重情况表 单位:亿元项 目2006年2010年青岛大连青岛-大连青岛大连青岛-大连地方税收收入192.3161.630.7377.1398.6-21.5 GDP3207257063756665158508比重%6.0 6.3 -0.3 6.7 7.7 -1(

7、4)人均和地均财政收入比较2010年青岛人均财政收入比大连少2716元(见图7),由于大连腹地较大,面积多出青岛1919平方公里,地均财政收入略低于青岛约26.51万元/平方公里(见图8)。我市财政经济效益总体上低于大连。 3.收入项目比较(1)税收收入主体税种比较2006年,我市税收收入超过大连30.7亿元,2008年领先优势缩小到7.7亿元,2010年大连高出我市21.5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市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0.9%,低于大连6.4个百分点。增值税:虽然我市增值税一直保持高于大连的态势,但高出的额度逐年缩小。2009年大连与我市增值税差额为11亿元,2010年差额减少为8.6亿元。主

8、要原因在于大连增值税中有一些增收点增长速度快,如大连装备制造、石化、电子信息、船舶制造四个基地,拉动作用较强。营业税:大连市近几年营业税快速增长。2006年大连营业税仅比我市高出0.5亿元,到2010年超过青岛15.7亿元。主要差距在于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对比分析见地税部分)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一直是我市的优势项目,2006年比大连多9.9亿元,2010年被大连反超2.5亿元,从我市原有两项主体税种领先的局面转变为仅增值税略高于大连。我市个人所得税一直落后于大连,差额由2006年的0.2亿元扩大到2010年的2.5亿元。(对比分析见地税和国税部分)土地增值税:由2006年的高出大连0.6亿元到2

9、010年被大连超出12.3亿元。差距主要体现在区市级收入,2010年而我市实现土地增值税12.5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4.6亿元,大连市实现土地增值税24.8亿元,其中市本级收入只有96万元。契税:大连市契税高速增长,从落后变为领先。2006年,我市契税收入比大连多5.8亿元,2010年大连契税完成46亿元,高出我市7.1亿元。契税包括土地契税和房产契税,其税收量与税率、普通住宅界定标准有直接关系。由于我市普通住宅界定标准较宽,适用税率较低,所以“十一五”期间被大连反超。(2)非税收入比较“十一五”期间,我市非税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2008年部分收费项目取消、停征后,非税收入增长趋于停滞。200

10、6年我市非税收入比大连少0.6亿元,2009年比大连多6.9亿元,到2010年比大连少26.7亿元,与大连差额幅度拉大。2010年的主要非税收入项目中,差距主要体现在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上,我市分别比大连少5.6亿元、19.3亿元。据了解,主要原因在于大连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县区基层。(二) 地税收入比较1.总量比较。“十一五”期间,青岛地税收入比大连少58亿元。2006-2007年(见图9),青岛地税收入高于大连,自2008年起被大连反超,且差额越来越大。2. 分税种比较。从税种情况看,我市地税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上,分别比

11、大连少了15.7亿和6.3亿元。其中,营业税差距主要体现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个人所得税差距主要体现在工资薪金所得税收上,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大连工资收入较高。3.产业和行业税收对比。(1)产业税收对比我市第一产业税收1371万元,比大连低了1.35亿元。主要原因是大连海水养殖产业化程度较高,对地方税收贡献度较高。我市第二产业、服务业税收分别比大连少了5.8亿元和31.1亿元。(2)行业税收对比从2005年和2010年主要行业税收情况比较,我市占优势的行业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税收仍比大连高,建筑业、信息软件业、房地产和金融业税收低于大连。制造业:2005年我市制造业税收比大

12、连高7.8亿元,2010年我市制造业税收比大连高4.8亿元。主要原因是我市工业增加值比大连高,但制造业相对大连的优势已大幅缩小。“十一五”期间,青岛制造业税收年均增长17.4%,而大连为24.7%。原因在于我市制造业企业税收贡献度相对较低。建筑业:2010年该行业税收比大连低7.3亿元。建筑业税收的税基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十一五”期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比大连低了2613.6亿元,其中2010年比大连低了1025.4亿元。房地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市房地产业税收增幅较高,平均增长21.7%,但仍低于大连的26.3%,税收总量差距由2005年的5.1亿元扩大到31亿元,占我市2010

13、年与大连地税税收差距总额的81.3%。主要原因是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商品房销售额总体低于大连,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却比大连高,另外还有部分政策性因素的影响。金融业: “十一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增幅29.2%,与大连基本持平,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税收比大连低2.75亿元,主要原因是我市金融业过分依赖银行业务,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比大连低了446.8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对少,金融业增加值比大连低了7.7亿元。(三)国税税收比较1.总量比较“十一五”期间青岛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比大连国税系统超出798亿元,不含海关代征,国内税收超出大连146亿元,且两项增幅大大高出大连,分别为4.3和5.9个百分

14、点。2.主要税种比较增值税:2010年我市增值税完成231.74亿元,同比增长13.1%,大连完成207.6亿元,同比增长29.6%。我市增值税收入超大连24.14亿元,规模有一定优势,但增速明显低于大连。企业所得税: 2010年我市国税企业所得税(下同)完成87.9亿元,同比增长42.9%,大连完成98.27亿元,同比增长38.5%。两市企业所得税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重点行业上。从企业所得税收入规模较大的行业看,两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幅均略高于40%,商业经济运行情况大致相当。大连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企业所得税增幅均低于我市,但规模均比我市大。3.主要行业税收比较(1)增值税涉及的主要行业石油加工、炼

15、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010年大连该行业增值税收入37.36亿元,我市入库20.7亿元,比大连少10亿元,而2009年我市仅比大连少3.8亿元。原因是我市该行业产能大大低于大连。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大连该行业2010年增值税入库27.6亿元,我市入库26.2亿元。从总量看,我市规模在2009年还多出大连2.5亿元,2010年已少于大连1.4亿元。从企业数量看,大连该行业年纳税500万元以上(标准下同)重点企业达到59家,比我市多出30家,2010年增值税增幅在20%以上的企业达到25家,我市为17家。通用设备制造业:2010年大连市该行业税收规模达到21.9亿元,是我市2倍多。大连该行业的重点

16、税源企业达到94家,而我市同样规模的企业仅有21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该行业我市重点企业20户,大连16户。我市企业多以本地企业为主,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下属企业较多,且呈点高面低状态分布。大连日资企业居多,总体看企业规模普遍较大,盈利能力强,基数低,增速快。(2)企业所得税涉及的主要行业金融业: 2010年大连金融业企业所得税10.8亿元,增幅为28.7%,我市12.3亿元,增幅5.2%,大连高出我市23.5个百分点。制造业:大连制造业2010年实现企业所得税39.6亿元,同比增长29.6%,我市实现33亿元,同比增长57.3%,总量低于大连,但增速高于大连。主要是行业结构

17、不同造成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大连实现企业所得税10.93亿元,我市实现7.28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大连实现6.26亿元,我市实现2.96亿元。房地产业:大连房地产业2010年实现企业所得税21.89亿元,同比增长104.9%,我市实现14.85亿元,同比增长95.5%。主要原因包括城市吸引力、政策差异等多方面因素。三、青岛与大连财政收入差距主要原因分析经过深入调研分析,认为青岛经济发展中税收效应较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体现在:(一)第二产业竞争力不足,财源经济发展支撑力不强。2010年,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58.6亿元,大连2645.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速分别为13.7%、19.5%。我

18、市绝对量高于大连113.1亿元,年均增速低于大连5.8个百分点。我市二产占GDP比重为48.7%,低于大连2.6个百分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6%,低于大连7.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市工业发展速度落后于大连,制造业低端化特征明显,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地方的税收贡献相对不高。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发展乏力,对财政收入的支撑力有待提升。(二)服务业的财政贡献率偏低。分产业实现的税收情况看,我市与大连的差距主要在服务业。尽管我市服务业产值在总量和所占比重上均比大连高(2010年服务业产值我市为2630.6亿元,大连为2167.5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6.4%、42%),但贡献度差别较大,

19、2010年服务业仅地税部门征收的税收我市就比大连少31亿元。这说明我市服务业有规模无效益,附加值相对较低。(三)投资规模和速度差距较大,新增税源点偏少。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速度落后于大连。201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22.5亿元,大连4047.9亿元,我市低于大连1025.4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市总量低于大连2613.6亿元,两市年均增速分别为23.0%、31.0%,我市低于大连8个百分点。虽然我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但大项目引进及建设与大连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大连实际使用外资100.3亿美元,是我市(28.43亿美元)的3.5倍;“十一五”期间,大连实际使用外资26

20、4.6亿美元,比我市高78.7%。仅从以上两方面比较来看,大连的税源增长点远远多于我市。如果这种状况和趋势得不到改变,我市与大连后续税源差距会越来越大。 (四)主体功能区的积聚税源作用不突出。大连市近年来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和优势产业向主体功能区聚集,重点以三大园区为载体发展产业集群。2010年,大连开发区、保税区和高新区的财政收入之和105亿元,成为该市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而我市同类功能区实现财政收入为36亿元,仅为大连的34.3%。四、关于加强我市财源建设的建议财政实力是区域竞争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物质基础。针对我市财源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以加快蓝色

21、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努力开创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财政增收源自经济发展。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而且在促进区域协调和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结合我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加快推动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充分用好国家优惠政策,认真研究配套措施,扩大对外对内开放与协作,加速推进我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增强财政增收的活力和后劲。(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科学发展与财政持续增收的良性互动。从两市近几年的经济税收发展情况看,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国

22、家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抗风险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税收稳定性更强。我市下一步要重点发展目前国家所提出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高端制造业等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行业,越早布局,越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培植新兴税源。另外,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积极探索研究促进和支持传统制造业提升、转型的有效途径,确定各行业不同的扶持方向和重点,以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中的龙头大企业为切入点,加快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延长制造业产业链,促进优势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巩固壮大我市传统骨干税源。(三)加快服务业发展,壮大现代

23、服务业高效支柱财源。要积极推进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引导培育一批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业企业”转变。学习先进城市经验,重点发展对地方税收拉动作用明显的金融业、信息和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等行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品牌骨干企业。要借鉴大连软件业和服务外包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壮大发展体现引领作用、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兴服务业。要进一步明确落实服务业发展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切实将服务业发展成果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支持和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培植壮大高效支柱财源。(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切实抓好大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要学习大连在招商引资中咬

24、定“本土优势”,优化软硬环境,吸引世界先进企业入驻我市,努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招商层次。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税收链”的思路,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树立“引资”与“引税”并重的理念,加强税源建设和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评估和研究,完善定向招商财政扶持政策和税收共享机制。要按照税收导向加强项目评审,将有限的资源优先向附加值高、地方税收贡献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项目倾斜,努力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要围绕大企业大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配套企业,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以块状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税基增长,实现财源的集聚式扩充。要研究探索重点区域与高新区、新的产业功能区等各

25、类园区在政策、功能、规划、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的对接与整合,努力提升我市园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和快速发展的新优势,使其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五)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后续财源。我们要围绕经济热点和新兴产业做文章,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有的发展路径和特点,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制定完善支持民营经济、总部经济和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形成梯次经济发展结构,扩大实体经济数量和税基,将经济增长点转化为税收增长点,培植发展新兴税源。同时,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探索研究“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

26、场运作”的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引入市场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壮大,培植壮大新兴后续财源。(六)加强协税护税工作,促进财政增收。要继续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巩固区市联动、部门协作的财源建设运行机制,深入挖掘潜力税源。进一步完善对我市重点税控100户企业集团的服务工作,扩大税收增量。要充分发挥我市大企业的市场影响和主导作用,全力推动我市拢聚大企业外围税源工作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要加强对资源税、服务贸易税以及涉及股权转让、股息发放等相关税收的征管,加强对小税种税收源头的控管;不断加大对税收征管难点的工作力度,减少税收流失,确保应收尽收;加强对新兴业态税收的征管,针对网上购物、手机支付等新兴业态及交易方式,及时探索研究部门协作、加强税收征管的有效措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