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8.05KB ,
资源ID:238342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8342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青海格尔木玛沁大湾铁多金属阶段性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青海格尔木玛沁大湾铁多金属阶段性总结.docx

1、青海格尔木玛沁大湾铁多金属阶段性总结青海省格尔木市玛沁大湾西铁多金属矿普查2014年度工作总结青海中堃矿业有限公司2014年12月青海省格尔木市玛沁大湾西铁多金属矿普查2014年度工作总结编写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编 写 人:包振军 薛刚 曹永福 吴涛项目负责:包振军总工程师:徐卫东院 长:仇仲学提交单位:青海中堃矿业有限公司提交时间:二一四年十二月正文目录一、前言 1二、以往工作程度及评述 3三、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分析 5四、本次工作情况 13五、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 14六、工作质量情况 18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18八、下一步工作安排 21附图目录 图 号 图 名 比例尺

2、01 青海省格尔木市伯喀里克地区区域地质矿产图 1:200000 02 青海省格尔木市玛沁大湾西铁多金属矿地质图 1:10000 附件1、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2、 设计评审意见书3、 委托勘查合同4、 探矿权证书一、前言1、项目基本情况“青海省格尔木市玛沁大湾西铁多金属矿普查”是青海中堃矿业有限公司申报的2013年度青海省商业性探矿权投放项目,委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青海地质勘查院承担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及室内报告编制。其主要目的任务是:充分收集现有成果资料,在以往地质矿产勘查的基础上,采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等地质特征;根据物探测量,圈定出具有进一步工作的物探异常区;

3、应用各类地物化信息,并布置槽探等工程,进行揭露验证,发现并圈定矿(化)体。项目周期:2013年8月2015年8月。设计批复主要实物工作量:槽探2000m3 钻探1000m2、工作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条件普查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东昆仑山脉西段,普查区距青海省格尔木市西约450km,距西宁市约1250km。普查区东西长9.2km,南北宽10.6km,面积约95.69km2。普查区有4个拐点,拐点坐标如下:1、912931,365518;2、913544,365523;3、913548,364946;4、912937,364941。本区交通条件极差,仅在东北部有新青公路通过,沿那陵郭勒河、巴音郭勒都

4、森、阿达滩河谷有便道可通行,工作区内大多数地区车辆难以通行,只能靠马匹或人徒步行进。普查区地处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山中西部,整体属高寒山区。区内山体水系发育,山势陡峻,沟谷深切,相对高差极大,其最低海拔为4030m,最高海拔为5380m。区内物理风化剥蚀作用极强,海拔4500以上大多为碎石流覆盖,植被稀疏,呈典型高寒荒漠景观。水系属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主要河流有那陵郭勒河,从工区北东角由南向北流入东台吉乃尔湖。区内大部分地区没有食用水,需从公路沿途泵站拉运。本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高寒、多风、少雨,蒸发强烈,气候干燥的特点,昼夜温差悬殊,年均气温0以下。每年59月是野外施工最佳期。区内人烟较少

5、,无固定人口居住,仅有少数蒙古族、维吾尔族牧民。经济产业以畜牧业为主,几乎没有工业、农业发展。二、以往工作程度及评述普查区现代意义的地质调查始于1946年李树勋沿柴达木南缘到阿尔金的路线地质调查。解放后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先后开展了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50万地球化学测量和石油、铁、铜等矿产的普查、检查、勘探、不同比例尺的航磁、重磁及一些科研专题项目。基本查明普查区地质特征和区内成矿规律。1、1954-1958年石油工业部青海石油管理局、原地质部物探局西北大队205队物探队等单位,对柴达木盆地进行了石油物探地质普查,完成了柴达木盆地150万

6、重磁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为盆地基底构造、基底深度及中新代沉积厚度的变化情况,为大比例尺物探普查及区域构造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地矿部632石油普查大队又对柴达木盆地边缘山区进行120万路线地质调查。3、1965-1969年青海省地质局区测队开展了1100万柴达木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初步建立了普查区地层系统,确定了区域构造格架;4、1978-1981年青海省地矿局第一区调队一分队实施完成的伯喀里克、那陵郭勒、乌图美仁幅三幅120万联普查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较系统地建立了本区地层层序,在中元古代狼牙山组、晚奥陶世滩间山群、晚泥盆世牦牛山组、石炭纪大干沟组、缔敖苏组、打柴沟

7、组均采到丰富的化石,取得了较准确的时代依据。基本查明区内侵入岩的期次和岩石类型。同时发现和圈定一批重砂异常和矿点,为今后地质找矿提供了较全面的基础资料;5、1978-1981年青海省地质局组织由地质一队、六队、八队、水文一队、区调一队、测绘队、物探队、地研所等八个单位,对野马泉地区的铁矿进行会战,对该铁矿区及外围地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对该铁矿点进行了较中肯的评价。6、1982-1985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局区调综合地质大队二分队实施完成的120万土窑洞、茫崖幅两幅联普查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基本建立了普查区北部的地层系统,对构造单元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划分,基本查明普查区侵入岩规模和岩石类型,划分了侵入

8、期次;7、1984-1985年青海地球物理勘查队进行了1:20万区域重力编图工作,著有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中、西部1:20万区域重力编图及资料初步研究报告及相关图件;8、1997-1999年青海省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究院实施完成了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对普查区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圈定,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信息;9、2001-2003年青海省区调地质调查院一分队实施完成的库朗米其提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运用造山带新理论、新方法对普查区西部的地层进行了较系统划分,对乌兰乌珠尔西段的花岗岩基进行了了解。10、2000-2004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野马泉一带采用电法、磁法开展了多金属矿产普

9、查,对铁、铜、铅、锌等矿产进行深部勘探评价;11、2004-2006年,新疆地矿局和青海省地调院及柴达木综合地质大队在普查区巴音郭勒河一带进行了矿点检查和小范围的铜、铅、锌矿的详查工作。三、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分析1、区域地质背景该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主体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山,北邻北祁漫塔格岩浆弧,东昆北断裂呈北西向穿过普查区。该区经历了吕梁期至燕山期多旋回、多体制造山运动的叠加,地壳结构复杂,构造演化时间长。其主造山旋回为加里东旋回。具体详见附图12、地层普查区地层出露较全,由老到新有元古界(金水口群、狼牙山群)、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其中中生界以前见于青海

10、地层区划昆仑区的祁漫塔格分区及布伦台-金水口小区。第四系广布柴达木盆地分区。元古代元古代地层主要有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Ar3Pt1b),断续出露于该区域西部、西南部、东南部,大部分被加里东-华力西期侵入岩吞蚀,呈大小不等的残留体,尕林格一带与牦牛山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为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系,构成喀雅克登塔格复式侵入岩基带的基底。由于后期多次不同类型变质作用叠加改造,主期区域变质岩石除在尕林格一带保留较好外,其他地方则多呈动力变质岩石中的残留构造透镜状出露。其展布方向呈北西西-南东东向,约占区内基岩面积的11%,是区内出露的最老地层。该套地层总体经过了多期次的变质变形作用改造,原始面理及层序已被完

11、全置换,现存构造面理为多期变形置换重建的结果,故具有层无序的特点,属中高级变质岩系。岩性为灰色、灰红色条痕条带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斜长片麻岩夹白云大理岩。蓟县纪蓟县纪狼牙山(岩)组(Jxl)在区内呈东西向集中分布于祁漫塔格山的东北部,尕林格北部,狼牙山及以南地区。与区内牦牛山组(D3m)、大干沟组(C1dg)、鄂拉山组(T3e)呈断层接触,部分地段被第四纪地层覆盖。该套地层岩石普遍经受了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改造,多数层位原始层理已被完全置换,但部分层位仍保留原始层理面,整体属低绿片岩相。碳酸盐岩普遍具较强的糜棱岩化,岩石普遍具轻微的变质现象。韧性剪切带中普遍发育碳酸质糜棱岩,其中发育条带、

12、眼球、旋转碎斑、剪切褶皱等构造形迹。依据地层分布、岩石组合及宏观上的可分性,将狼牙山(岩)组分为两个岩性段,即碳酸盐岩段(Jxl2)和灰岩夹碎屑岩段(Jxl1)。两个岩性段之间以断层相接触。(1)、狼牙山(岩)组灰岩夹碎屑岩段呈东西向分布于狼牙山以北地区。与区内大干沟组(C1dg)呈断层接触,与鄂拉山组(T3e)呈角度不整合接触,部分地段被第四纪地层覆盖。与狼牙山(岩)组碳酸盐岩段呈断层接触,组成向斜构造。(2)、狼牙山(岩)组碳酸盐岩段呈东西向分布于狼牙山及以南地区。与区内牦牛山组(D3m)、大干沟组(C1dg)、鄂拉山组(T3e)呈断层接触,部分地区被第四纪地层覆盖, 与狼牙山(岩)组灰岩

13、夹碎屑岩段成断层接触。奥陶-志留纪奥陶-志留纪地层滩间山(岩)群(OST)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于小狼牙山及南部的呼都森,小灶火及那陵郭勒河两岸,祁漫塔格山北部一带,与区内大多地层呈断层接触。与早泥盆世以后的花岗岩体呈侵入关系,局部为断层接触,在小狼牙山地区晚泥盆世黑山沟组不整合;在肯德可克与晚三叠世鄂拉山组不整合接触。滩间山(岩)群在区内多呈大小不等的构造块体产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十分发育,变质、变形强烈,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岩性为一套以变质为主的碎屑岩、火山岩及碳酸盐岩。总厚度大于5216m。顶底出露不全。泥盆纪主要出露为牦牛山组(Dm)地层,该套地层按其岩性组合可划分为:下部砂砾岩组,岩性主

14、要为角岩化复成分砾岩、角岩化细砂岩、中细粒石英长石质岩屑砂岩等;上部火山岩组,岩性主要为一套紫灰色-浅肉红色流纹岩、灰色安山岩、灰绿色蚀变玄武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等,近顶部夹有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及少量灰岩透镜体。二者为整合接触关系。砂砾岩组由东向西变薄,至野马泉往西,火山岩组直接超覆在元古界金水口群之上。石炭纪石炭纪地层在该区域分布较少,依据岩石色貌、构造、古生物化石特征看,可进一步划分为早石炭世大干沟组(C1dg),晚石炭世缔敖苏组(C2d)。两组主要分布在野马泉等地,之间呈不整合接触。、早石炭世大干沟组(C1dg)早石炭世大干沟组(C1dg)总体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底部与狼牙山(岩)

15、组、滩间山(岩)群呈不整合接触,顶部与晚石炭世缔敖苏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一套碎屑岩向碳酸盐岩发展的沉积组合,代表滨浅海相沉积环境。主要岩性为含生物碎屑灰岩、假鲕状灰岩、砂岩、砾岩。、晚石炭世缔敖苏组(C2d)晚石炭世缔敖苏组(C2d)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于野马泉一带,顶部与打柴沟组(P1-2d)为整合接触。与牦牛山组(Cm)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为含生物碎屑灰岩、假鲕状灰岩、含铁砂岩、砾岩。二叠纪二叠纪地层打柴沟组(P1-2d)零星分布于野马泉及其以东的四角羊沟、牛苦头沟、夏努努沟、球路噢窝头及哈是托(缔敖苏)山麓边缘地带,紧靠上石炭纪,出露厚度大于482m。呈北西-南东向分布,底部与

16、缔敖苏组呈整合接触,上部被第四纪冲洪积物覆盖。因受后期构造叠加,部分地段及断裂带中出现糜棱岩或糜棱质岩石,造成地层不同程度的韧性变形。根据岩性组合,将打柴沟组(P1-2d)划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为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微晶灰岩、粉晶亮晶砂屑灰岩,局部夹灰色厚层状钙质粉砂岩;上段为灰紫色灰绿色厚薄层状钙质粉砂岩、砂岩夹深灰色粉砂质、硅质泥晶灰岩。上、下段之间呈整合接触,以大套的灰色灰岩消失、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的始现为划分上下段的依据。三叠纪该区域晚三叠世鄂拉山组(T3e)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祁漫塔格山及其北部,在狼牙山南也有少量出露。火山岩不整合于奥陶-志留纪滩间山(岩)群、缔敖苏组及早泥盆世侵入岩(

17、体)、早二叠世侵入岩(体),被晚三叠世侵入岩(体)、早侏罗世侵入岩(体)侵入,部分地段被第四纪覆盖。三叠世鄂拉山组(T3e)主要岩性为流纹质含角砾凝灰熔岩、流纹质玻屑晶角砾熔凝灰岩、安山岩、流纹岩夹火山角砾岩,底部为砂岩、砾岩。第三纪该系地层主要为贵德群(NG),分布于巴音郭勒呼都森南北两岸,别里赛、冬巴布鲁可及南向沟一带,在地貌上形成山间低丘。其岩性主要为砖红色-桔红色砾岩、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泥岩,为一套山麓相-河湖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区内第三系分布较为分散,风化强烈,多被覆盖,根据地貌特征和出露部位推测与下伏前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其上被第四系覆盖。第四纪第四纪在该区分布广泛,是组成柴

18、达木盆地西南缘的一部分,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二。该系发育较全,从下更新统到全新统均有出露,成因类型也繁多。下更新统出露较少,多分布于山前平原地带,是一套河湖相沉积;中更新统为一套冰水泥砾堆积;上更新统为冲洪积物。全新统广布全区,以风成积物为主,并见少量冲洪积物。3、构造本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中西部,大地构造位置属东昆仑北部的早生代弧后裂陷槽。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于该区域,多次多期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广泛发育是该单元的一个主要特征,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形成与东昆仑多岛弧盆系的发展演化是密切相关的。昆北断裂呈北西向在该区域通过,次级断裂为那棱郭勒河断裂,该断裂处于半隐伏状态,构

19、成祁漫塔格断褶带与东昆仑北坡断垄的分界。区域主体构造形迹为北西西向,北西向、北西西向压性及压扭性断裂组成了本区的构造骨架,对地层分布、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矿产等都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北西西向构造带延伸很长,斜穿整个区域,北西向构造带规模次之,两组构造带局部有重接、斜接等现象。其中祁漫塔格结合带为该区的主构造单元,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于该区中南部。北以红垭豁断裂与北祁漫塔格岩浆弧带分隔,南西以冬布巴鲁可断裂为界与北昆仑岩浆弧带为邻。喀雅克登塔格复式侵入岩基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于该区域中部。以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岩系为背景,构造带的主体已被华力西期燕山期岩浆岩占据,结晶基底岩系呈孤立

20、不规则状残留体分布于整个构造带中。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是一套片麻岩、混合片麻岩夹石英岩及大理岩,西部喀雅克登塔格一带呈孤立块体状残留于华力西期岩基中,东南尕林格一带出露面积较大。该套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原岩已被彻底改造成构造岩类,变形强烈,原始层理被透入性片麻理、片理(Sn)置换。巴音格勒构造混杂岩带以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多金属矿产为主要成矿类型;喀雅克登塔格复式侵入岩基带以热液型和矽卡岩型铁、铜矿产为主。区内断裂构造相当发育,断层性质以逆断层为主,以北西、北西西向断裂为主构造线方向,次为北东、北东东向断裂,且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多期活动性特点。北西向次级断裂的控矿尤

21、为明显,根据目前所掌握资料,研究区绝大多数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化)点的空间分布位置和北西向线性构造带吻合,而且矿体的形态及产状也受到次级断裂的制约。北西西向构造带由北西西向断裂、褶皱,以及同方向的片理、片麻理与其伴生,具有成生联系的北北东向的张扭性断裂和北北西向的压扭性断裂组成。它主要控制着华力西中晚期岩体的走向、下奥陶统和上泥盆统火山岩的分布。北西向构造带主要由北西向的压扭性断裂和小褶曲组成,局部可见同向的片理、片麻理。它控制着印支期、燕山期岩体。该区脆性断裂具有明显的多期活动性。但各期断裂性质、活动强度、影响深度均不相同。区内断裂主要有三组,即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三组断裂。其中

22、东西向断裂形成较早,它被北西向断裂所截切;北东向和北西向剪切断裂组最晚它切割先期断裂。韧性变形带是断裂构造在深部地壳中的基本构造形式,也是中下部构造层分层剪切、固态流变构造群落的主要构造形迹之一,它通常构成地壳内一个线性的热液蚀变带、退变质带,线形构造岩浆侵入带和成矿带。它们可以在同一构造旋回中随着地壳的抬升、环境条件的改变,含有不同性质特点的韧性变形带叠加复合而形成韧性变形带或多期韧性变形带。测区韧性变形带可分为三期,分别形成于晋宁期、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早期。值得提出的是岩体侵入过程中已形成矽卡岩化矿化,后沿接触带经断裂构造的错动,更有利于成矿,这是因为在岩体侵入过程中,与围岩产生的交代作用,

23、虽有利于矿液的聚集,但真正有重要价值的矽卡岩矿床,乃是后期沿断裂构造带上升的含矿热液富集而成的。断裂构造常作为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也是储矿的场所,直接影响矿床的形成、富集和就位。因此区内断裂构造的发育是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内生矿床和附近区域各异常的研究,圈出巴音郭勒河牛苦头沟铁、多金属等五个成矿远景区,构造带与成矿远景区有甚为密切的关系。巴音郭勒河牛苦头沟铁、多金属及球路噢窝头那陵郭勒河铁等成矿远景区与北西西向构造带及东西构造带有关,多处在两构造带的斜交部位上。该成矿带的内生金属矿产比较丰富, 是省内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已知矿产有铁、铜、铅、锌、锡、钨、钼

24、、铋、金、银、钴、水晶、硅灰石等。该带在加里东期后为大陆边缘活动区, 其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华力西期印支期是该带最重要的成矿时期, 与华里西期侵入岩有关的一些矽卡岩型热液型铁、锡、铜、多金属等矿床( 点) 成群出现。铁、铜矿床与燕山期钾长花岗岩等酸性岩类有关。矽卡岩型矿床大多出现在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上而热液型矿床出现在远离接触带的地层中。二者相伴产出, 成因上有一定联系, 构成了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四、本次工作情况1、项目执行情况项目组于2014年9月进驻矿区开展工作,由于测区气候问题项目部自11月初结束野外工作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本次普查工作

25、始于2014年,分为二年度工作,在二年期间遵照地质工作程序,以原地质资料为基础,大致分三个基本工作阶段:第一阶段 2014年地表地质工作。第二阶段 2015年详细地表工作及深部评价工作。第三阶段 2015年底提交普查地质报告。三个基本工作阶段贯连着整个地质普查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现将开展的地质项目情况简述如下:依据设计书和设计审查批复意见由青海中堃矿业有限投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通过系统分析前人工作。根据该区的地质、构造岩浆条件、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特点,确定技术路线为:以地质成矿理论为指导,以铁多金属矿成矿作用、成矿系列为核心,坚持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总结玛沁大

26、湾地区铁多金属矿成矿系列和区域成矿规律,建立矿区成矿模式,借以指导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系统总结现有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由此通过1:10000地质测量、以及对成矿有利部位实施1万激电测量和地表系统槽探工程揭露。2、完成实物工作量2014年完成实物工作量 表1 工作项目单位设计工作量累计完成工作量完成比例(%)备注1:2千实测地质剖面Km55.7100光 薄 片件2010501:1万地质测量KM257.6820351:1万激电测网布设KM21010100化学样(捡块样)件15042五、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通过上述完成工作量取得以下成果根据1:1万地质测量工作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体地质特

27、征、分布范围,分析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控制有利成矿地段,研究不同地层、岩性的含矿性,初步划出矿化集中区。为进一步工作布置提供地质依据。a、该套地层主要分布于测区北部出露岩性为大理岩、片麻岩夹大理岩、片麻岩,长度约2.5Km,该地层走向总体上呈130140展布。倾向220230,倾角3762 ,出露宽度约34320m,沿走向形成舒缓波状。 测区西北角该地层总体走向为北西向展布,局部地段在平面上呈现向南略凸的弧形弯曲,呈舒缓波状延伸且形成分支,倾向185,倾角37该套地层主要由大理岩组成。 测区中东部该套地层呈椭圆状以及透镜体分布,大部分已经被周围岩体吞噬。 金山水口群中除了常量元素富Fe外,微量

28、元素主要有:Au、Ag、Co、Cu、Bi,祁漫塔格成矿带较多矿床的形成与该套地层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该地层为测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矽卡岩:出露面积为0.02Km2主要出露于测区西北角,产出位置为花岗闪长岩与大理岩接触部位,呈透镜体以及脉状产出,出露宽度约5 20m不等,测区西北角脉状产出的矽卡岩长度438m,走向为北西向,主要出露岩性为钙矽卡岩,组成矿物主要有透辉石、石榴石、绿帘石等,在平面上沿走向舒缓波状,局部地段同大理岩呈现向南略凸的弧形弯曲,且在弯曲处形成钼矿(化)体。 矽卡岩与大理岩呈渐变过渡,接触处可见细小石英脉穿插,偶见石英脉中方铅矿、以及黄铜矿的存在。接触处次生蚀变主要为

29、绿泥石化、蛇纹石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b、测区地处祁漫塔格地区五个成矿亚带之一那楞格勒凹陷区铁多金属成矿亚带(潘彤.2009)那楞格勒河谷沿北西西向隐伏断裂带发育,本次工作为那楞格勒河北部,该成矿亚带仅在测区附近发现了一些小的铁矿点,故此亚带找矿前景不明,尚需开展进一步地质工作,测区构造主要为F1、F2两条断裂见附图1,本次工作主要针对F2断裂展开工作。F2断裂为北北西断裂见附图1,该断裂构造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测区主要表现为控制了金山水口群的分布,沿着断裂带局部形成矽卡岩,致使矽卡岩以及大理岩和周围围岩中可见石英脉,脉宽0.20.5m不等,石英脉穿插形成网脉状。沿石英脉周围可见褐

30、铁矿化、绿泥石化、孔雀石化等。局部地段形成矽卡岩型钼矿。根据本次地质工作发现测区巴音郭勒断裂与F2断裂交汇形成矿体的可能性较大,由于两个断裂交汇处发现矽卡岩型钼矿,巴音郭勒河在区域上被祁漫塔格山分割为南北两条断裂,测区位于南部,沿着巴音郭勒断裂后期造山阶段华力西期花岗质侵入岩上升形成现在测区出现大面积的华力西期岩浆岩。同时测区F2断裂后期活动且与巴音郭勒断裂交汇处岩浆侵位上升,为成矿不仅提供了矿源,并且吸取了金山水口群微量元素,因此巴音郭勒断裂与F2断裂交汇处不仅是导矿构造也是容矿构造。c、测区岩浆岩大面积出露,主要为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以及闪长岩、闪长岩脉等,花岗闪长岩出露面积最广约为60%

31、,通过本次工作闪长岩脉基本上沿北西向分布,闪长岩脉穿插于花岗斑岩处花岗斑岩蚀变强烈,主要蚀变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等。只有测区北部闪长岩脉出露处发现一条石英脉型铅锌矿,与闪长岩脉同生,长度约70m,走向130,倾向176,倾角67,局部地段铅锌矿富集,目估含量约1%。沿着闪长岩脉局部地段可见网脉状石英脉,脉宽约2mm5mm不等。且网脉状石英脉被褐铁矿化。d、根据本次工作阶段性成果圈定4条蚀变带,其中两条分布于测区南部,分别为Sb2、Sb3,一条位于测区北部为Sb4、一条位于测区中部为Sb1。Sb1蚀变带主要为蚀变花岗闪长岩、石英脉组成,蚀变带颜色为褐红色、土黄色,长度约300米,走向130,该蚀变带主要存在于岩浆岩与元古代金山水口上岩组片岩以及片麻岩接触处,本次采集捡块样品2件,其中一件为石英脉,一件为蚀变花岗闪长二者金分析结果分别为1.7g/t、1.5g/t项目部采集样品结果暂未出来(根据业主提前化验结果)东昆仑大多数金矿成矿类型与该蚀变带类型相同。因此该蚀变带会作为下一步找金矿体工作的重点。Sb2蚀变带:主要由蚀变花岗闪长岩以及石英脉组成,根据露头可见石英脉较破碎,岩裂隙面可见较弱的绿泥石化,于岩体接触部位褐铁矿化强烈。Sb3蚀变带:长度1.1km,宽约80-100m,东西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