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80.55KB ,
资源ID:238270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8270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docx

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

2、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

3、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自2007年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4、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现象,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一)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据教育部统计, 2010年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二)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流向伴随我国沿海等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发达城市以及

5、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三)毕业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伴随着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15%的人定位于4000元以上,而仅有不足3%的人选择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全部选择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过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二、大学

6、生就业难的原因(一)从毕业生主体自身来讲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认为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企业是就业,而到中小企业、私营机构只是打工,因此,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到一些中小企业去就业,更谈不上到边远地区工作。而且,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期望的找到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又想获得高收入;既想获得高薪工作,又对自身能力了解不足。而社会现实往往与毕业生的想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二)从毕业院校来讲首先,自2003年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我国社会的人才需求

7、量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就业市场。伴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地区的经济开始衰退,社会已经不可能提供如此众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骤然加大,就业难现象凸显。其次,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多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也不够强,很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关注,许多高校积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整理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

8、线条阶段,就业指导工作远远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三)从社会用人单位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结构调整,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也处于成熟稳定期,吸纳的人才有限,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主要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所需要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主要以接纳毕业生为主的中小企业大量破产,而生存下来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地减员,进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四)从国家来讲一方面,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 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 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

9、200 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 年达559 万人,2009 年达610万人,2010 年达630 余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制约,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尚有1 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计划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0万人,每年需要转移就业900 万人。从总量看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

10、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即人才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稳定性减弱。由于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形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场“失灵”。三、基于经济学原理的大学生就业选择分析1.从资源的稀缺性考虑,大学生应树立弹性就业观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因而相对于无限欲望的有限性而言,再多

11、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因此,面对就业前景的无限期望,再多的就业机会也是稀缺的,所以大学生应树立弹性的就业观,摆正心态,正视现实,不急于求成,也不优柔寡断,坦然做出自己的选择。2.从就业目标考虑,大学生应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选择方法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与个人必须做出选择,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必须选择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单位;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必须选择单位需要的人才。两者是双向的,双方都在寻求最优资源配置。3.从边际分析法考虑,大学生应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经济学家在决策时还运用一种方法叫边际分析法,它所考虑的不是成本和收益的总量,而是增加量。大学生就业时选择到社会最需要的地

12、方去,虽然从短期利益考虑,其满足程度(总效用)不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长远利益考虑,其个人发展的潜力大。它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会在很长时间内不断增加,能够实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真正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2010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

13、0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二、2010年与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10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2010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

14、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0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10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10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1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

1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二)、2010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10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三)、 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主要本科专业名称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主要本科专业名称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学前教育97.5国际商务93.9热能与动力工程96

16、.4工业工程93.8物流工程96.1微电子学93.8给水排水工程96.1安全工程93.8审计学95.9纺织工程93.8档案学95.9预防医学93.8车辆工程95.6人力资源管理93.7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95.5材料科学与工程93.4船舶与海洋工程95.5软件工程93.4土木工程95.3服装设计与工程93.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94.9城市规划93.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94.8环境艺术设计93.3建筑学94.8法语93.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4.7药物制剂93.2财务管理94.7信息工程93.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94.6医学检验93.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94.5制药工程93.1护理学94.5物流

17、管理93.0交通运输94.5水利水电工程92.9工程管理94.3轻化工程92.9机械电子工程94.2测绘工程92.8国际会计94.2通信工程92.8自动化94.2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92.7工程力学94.1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92.7会计学94.0统计学92.6(四)、2010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2010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

18、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2010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2010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

19、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三、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10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10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

20、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10)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

21、领域。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

22、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23、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

24、,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作为2010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浅谈大学生就业现状我国高级人才、企业人才、教育人才、农村人才及少数民族人才缺口巨大,国民受教育程度比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2005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是由于资源

25、的不合理配置所致,中国大学在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上,存在严重问题,中国学生不会自己推销自己,出卖自己,在市场上插上草标,把自己标个好价钱,让买主企业雇主,来把你买回去,很多大学生不了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大学生供求关系的失调的现状(一)、目前,我国高级人才、企业人才、教育人才、农村人才及少数民族人才缺口巨大。我国正逢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求才若渴,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大,不同区域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不足。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为4

26、571万人,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5%。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解决我国人才缺口的根本途径。 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国民整体素质不高。就从业人口而言,2000年,中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8%,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5%。而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对应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80%和26%。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年,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左右, 显然,国民受教育程度比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国民整体素质不高,导致了中国人才严重缺乏。(二)、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

27、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2005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

28、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存在这种供求关系失调的深层原因 大学生毕业后又很难找工作,而中国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大量的大学生?为什么中国高校出来的大学生会“剩”而不足呢?供求关系的失调是否为真正意义的“过剩”和“短缺”?据调查,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是“结构性失业”,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职位却空缺着。国内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据已达到25%以上,“大学生的总供给并没有大于总需求。”那么,这种供求关系的失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过剩”和“短缺”,而已一种结构性的失调。第一、大学生的“过剩

29、”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供给过剩,而是存在“短缺”的过剩,是由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也就是说,这种“过剩”和“短缺”并存,存在总量和结构上两个层面的差异。从总量上讲,中国大学生存在“绝对量过剩”和“绝对量短缺”并存的局面。中国大学生绝对量的短缺,是高素质大学生的绝对量短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拥有较高技术或业务水平的人才,但这方面的人才却存在巨大的缺口,短期内却很难完全补足。,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择业技巧与社会实际状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人力资本含量较低,影响了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竞争力。大量的大学生由于竞争激烈,本身技术或业务水平不足,造成大学生“绝对量过剩”。这些要从大学生、

30、乃至教育的本身找原因。要重视大学生扩招对就业问题的影响。大学生教育不能搞“养鸡场”的模式追求规模效益,在高校扩招中,规模效益的“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质”。当初实行高校扩招的主要动机是通过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当我们把教育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时,它原有的功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实上的、没有节制的“教育产业化”倾向。目前,高校的学费水平已超过了众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现实中已出现了一个“消费怪圈”:启动教育消费试图扩大内需教育收费冻结即期消费资金教育储蓄剧增内需不旺,消费低迷。从结构层面上看,这种短缺和过剩主要表现在区域、专业领域层面上

31、,是大量的大学生并没有按照比较优势合理的原则实现最优配置的结果。一、地区冷热不均、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分割。西部地区、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大学生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奇缺,而发达地区却无法有效配置,表现处“人才扎堆”导致的人力资本浪费的病态过剩。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广大农村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一直存在着大量的职位空缺等待大学生的光临,这里并不存在明显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真正存在问题的是在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的大城市,大学生就业实际是在高密度和高竞争中出现了困难。从城乡之间分布看,国内的劳动力市场却远非充分竞争的,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制度性分割,包括城乡之间的分割、城市中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之间的分割等。这导致大学毕业生一旦去了第二类市场工作,若要再离开,就会面临很高的成本。较高的离开成本意味着被沉淀在原单位的概率很大。因此,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一般会首先考虑留在城市,很少一开始就考虑去农村。二、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等结构上的不平衡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某专业领域上,高素质的大学生劳动力也不足,而其他专业领域却大量冗余。这种差异也导致大量大学生人才在配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