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8 ,大小:91.96KB ,
资源ID:238164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8164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渤海碧海行动计划.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docx

1、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总论编制依据国家领导人批示(一) 国家领导人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将渤海纳入全国环保工作重点的请示的批示(二) 国家领导人对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关于建议国务院将渤海列入国家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重点的报告的批示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1998年8月2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2、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8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1-199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552-83)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GB4914-85)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GWKB4-2000) 国家有关文件 国

3、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指导思想 以恢复和改善渤海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为立足点,以调整和改变该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基本途径,陆海兼顾、河海统筹,以整治陆源污染为重点,遏制海域环境的不断恶化,促进海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增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保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原则1、突出重点,

4、兼顾一般 突出重点污染物-N、P、COD和石油类 突出重点控制区域-沿海陆域和近岸海域 抓住重点污染源-陆源 解决重点环境问题-近岸海域水质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 2、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陆地环境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统筹兼顾海岸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与恢复,优先安排陆海两利项目。在加强陆域环境保护的同时,大力加强船舶等海上污染源的监管,做好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防范3、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协调衔接在COD控制方面,与辽河、海河、黄河等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协调衔接,同时,补充氮、磷、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内容4、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监测,强化环境管理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监测先行,把握渤

5、海碧海行动的实施效果;依靠科技进步,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滚动发展,补充完善行动时期和目标行动时期 近期:2001-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15年 计划编制以1998年数据为背景, 以2000年预测值为基础行动目标1、近期目标(2001-2005年) 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认真落实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重点城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的成果,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建设、改造完成一批市政污水处理工程和设施;有效削减主要污染物的入海总量。到2005年陆源COD入海量比2000年削减

6、10%以上,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的入海量分别削减20%。研究并开展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生态养殖的试点;初步建立进出渤海海域的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控系统和船舶压载水排放管理制度;启动渤海船舶油类物质污染物“零排放”计划;建成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处理设施;建立渤海海域溢油应急体系;完成环渤海环境监测站点系统建设。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局部海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中期目标(2006-2010年) 海域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以控制非点源污染为重点,到2010年陆源COD入海量比2005年削减10%以上,磷酸盐和无机氮的入海量分别削减15%,石油类的入海量

7、削减20%。近岸海域水质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实施生态养殖模式;建成一批生态示范区;进一步完善海岸生态隔离带的建设;建成港口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建立环境污染与赤潮灾害监测和预警处置系统。海域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3、远期目标(2011年-2015年) 海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生态系统初步改善以实现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为目标,初步建立可持续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成一批重点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水产养殖业基本实现生态养殖;全面实施对海上流动污染源及其相关作业的监控和管理;全面实施船舶及相关作业的油类污染物“零排放”计划。海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生态系统初

8、步改善。区域范围 本计划的区域范围分为海域和陆域两部分,重点在沿海陆域和近岸海域区域。海域为从辽东半岛的大连、丹东两市海岸线交界处与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两市海岸线交界处之间连线为界以西的海域(含整个渤海及大连市和烟台市毗邻的黄海海域,以下统称渤海),面积9.5万平方公里。渤海主要由5部分组成,即北面的辽东湾、西面的渤海湾、南面的莱州湾、中间的中央盆地和东面的渤海海峡。渤海海峡为渤海与黄海的交界海域,最窄处仅57海里(从辽宁的老铁山到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而且由列岛分成若干水道。陆域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辖区内的13个沿海市,即辽宁省的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河北省

9、的唐山市、秦皇岛市、沧州市;山东省的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莱阳和海阳两县市除外)和天津市。13个沿海市的辖区面积13.4 万平方公里。汇入渤海的水系包括辽东半岛诸河、辽河、辽西沿海诸河、滦河、海河、黄河和山东半岛诸河等7个水系(参见图1-1)。为行文方便,计划中将上述市简称十三市;如无特别说明,文中提及的辽宁、山东和河北省的统计数字仅包括上述的所辖沿海市。 指标体系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指标无机氮、磷酸盐、COD1)、石油类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指标水质指标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OD1)、石油类沉积物环境质量指标铅、汞、镉、铜、有机质、硫化物、N、P等生物体污染物含量指标汞、铜、铅、镉、油类

10、、农药等生态系统健康度指标生物指标 浮游动物群落:个体总数量、种类数、物种多样性及优势度浮游植物群落:细胞总数量、种类数、物种多样性及优势度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种类数、优势种及其优势度、生物多样性 潮间带生物群落:生物量、种类数、优势种及其优势度、生物多样性 渔业资源:资源生物量、种类、优势种及多样性 生物生产力 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行动背景环渤海区域的社会经济概况环渤海区域拥有丰富的陆海自然资源,是我国北方经济最发达地区,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渤海是我国最大的海水养殖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9;盐业产值占全国的73.8;交通运输业产值占全国的23%;已建、在建港

11、口66处,占全国港口总数的20;渤海油气资源十分丰富,1998年原油产量占全国海上原油产量的16;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海洋产业总产值由1986年的64亿元发展到1996年的887亿元,到1998年已增加到1104亿元。环渤海地区十三市概况见表2-1。表2-1 环渤海地区十三市概况项目辽宁五市河北三市天津市山东四市合计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63714331336183662431998年人口(万人)*1451158590518565797人口自然增长率()4.586.833.405.465.29滩涂面积(km2)1826.7 1167.93701549.34

12、914陆域面积(km2)43743346221192043651133935耕地面积(km2)125401560042501584548235陆地岸线长度(km)139242215310533020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亿m3)29755272396181998年海洋捕捞产量(万吨)152.826.82.460.72431998年海水养殖产量(万吨)113.88.30.3234.0#356*十三市非农业人口约占32%, # 含黄海部分。根据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环渤海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速度确定为8%至12%。预计到2000年可达到7300亿元,20

13、05年可达到11200亿元,2010年可达到17200亿元。按照人口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6%以内估计,环渤海十三市2000年人口控制在5870万以内,2005年人口控制在6050万以内,2010年人口控制在6230万以内,2015年人口控制在6400万以内。据预测, 2010年十三市城市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可达到3738万,城镇污水量有可能由1998年的28亿吨/年,增加到40亿吨/年以上的水平,使河流及近岸海域的水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入海污染物排放现状根据1998调查,不同类型污染源的入海量及所占比重的估算值见表2-2。从各种源所占的比例来看,污染控制重点主要在陆域。陆源污染物入海的主要

14、形式包括河流、混排口、直排口、市政下水口四类排放口,其中河流包含了相当大的非点源的量。表2-2 1998年渤海污染物入海总量估算表项目入海总量陆域污染源入海量海域污染源入海量四类排放口1)沿海陆域非点源2)海面大气沉降3)对虾养殖4)运输船舶5)渔船6)事故溢油7)氮(t/a)212290174970109202618014278.4比例100%82.42%5.14%12.33%0.07%0.04%磷(t/a)17094140962214770140.19比例100%82.46%12.95%4.50%0.08%0.00%COD(t/a)1623434142544819250028382648比

15、例100%87.80%11.86%0.17%0.16%石油类(t/a)25242152187000292698比例100%60.29%27.73%11.59%0.39%1)四类排放口:河流、混排口、直排口、市政下水口;1998年调查的143个四类排放口中氮、磷浓度无数据的排放口占40%-51%,入海量明显偏小,作为规划数据明显不合理,表中采用了各省的估算数据。2)指未进入河流、混排口、直排口、市政下水口等四类排放口的非点源。3)采用类比方法估算值。4)仅指对虾养殖正常排水排放量(1997年),清池后虾池沉积物被冲刷入海部分未统计;其他养殖的氮磷污染物入海量未有较统一的数据。5)在渤海海域航运的

16、中外运输船舶产生的机舱含油污水为50万吨(含油2500吨),产生含油压载水和洗舱水150万吨(含油4500吨);7000吨指不作任何处理未能达标排放的排放量;氮、磷、COD的排放量未统计。6)1997年调查结果,其中包括辽宁省黄海部分。7)按1973.11-1999.6年统计溢油量平均值估算。主要环境问题近岸海域污染日趋严重,范围不断扩大由于陆源污染物的不断增加,使得渤海近岸海域的污染日趋严重,范围不断扩大。1980年由陆地输入渤海的水量为314亿吨,COD为54.46万吨, 1998年入海水量减少到252亿吨,而COD反而增加到142.54万吨,是1980年的260%,从而引起近岸海域水质污

17、染持续加重。据1998年的监测结果,近岸海域一类水质所占比例为21.1%;二类水质所占比例为13.7%;三类水质所占比例为32.5%;四类水质所占比例为8.19%;超四类水质所占比例为24.6%;四类、超四类水质的监测点位已经占到全部监测点位的三分之一。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无机氮、磷酸盐的监测站位超标率分别达到65.9%和20.0%,另外部分地区油污染也逐渐突出。 90年代的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海域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含量迅速增加(表2-3),渤海近岸海域的污染范围在迅速扩大。 1992年,渤海水环境遭受污染的面积不足26%,1995年后保持在50%以上;1998年营养盐

18、超标面积占本海区总面积的比例达3540%左右;油类超标区占该海区总面积比例约达30%左右;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已经扩展至距岸10-30公里处,辽东湾已经扩展到距岸上百公里处。近岸海域水质已远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的要求(表2-4)。表2-3 渤海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平均值,g/l)污染物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无机氮104.61120137182.78268.13200.14250无机磷18.4313139.6616.6031.7019油类305040407010015汞0.020.080.020.030.040.180.09铅11.121.

19、411.013.070.595.172.37COD950105037062068019901430表 2-4 渤海近岸海域1998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统计表功能区类别水质达标率()辽 宁河 北天津市山 东渤海海域一类功能区16.650.008.3350.0018.75二类功能区43.553.133.3357.1440.00三类功能区85.7100.0013.3377.7860.87四类功能区41.4100.0066.6772.7382.26赤潮灾害频繁发生,损害严重60年代以前,渤海很少发生赤潮,70年代,渤海赤潮记录3次。随着80年代以后近岸海域污染日益加剧,赤潮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持

20、续时间和环境危害也呈逐渐增加趋势。1990-1998年间,仅秦皇岛、滨州、东营和烟台附近海域就发生赤潮20多起。近几年渤海每年发生赤潮10多起。赤潮持续时间越来越长,面积越来越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特别是1998年-1999年辽东湾连续发生特大赤潮,面积分别达到5000 km2和6000km2(参见图2-1和图2-2),仅1998年赤潮造成海洋水产的直接经济损失就约5亿元。目前,全海域富营养化指数高达4.4,其中辽东湾的富营养化指数高达29.36,已处在严重的富营养状态,极易引发赤潮。这说明渤海水质导致的环境灾害已到了必须控制的程度。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渤海在中国近海中属于海洋生物生产力

21、较高的海域,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业资源丰富。渤海渔业资源从70年代中期后开始过度利用,加上水域污染的影响,一些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开始不同程度的衰退。到90年代,渤海传统经济渔业种类资源,有的严重衰退,有的已经枯竭。具体表现为:1、渤海渔业资源量下降。1959年单位网产平均在221-43kg/网之间,主要经济鱼种产量达138.8kg/网,而到1998年产量下降了近90%,渔获主要种类的产量仅为11.18kg/网,见表2-5;2、渔获质量下降。从优质经济种向低质小型种更替,反映出渔获品质的下降,如带鱼 小黄鱼;大银鱼 安氏新银鱼;勒鱼 棱缇;刀鲚 凤鲚等变化;3、种间更替频繁。从高层次向低层次转移,

22、使生态系统更不稳定,特别是近10年来,优势渔获种类从黄鲫 斑祭 缇鱼 棱缇等变化。表2-6为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在1959-1998年等四个年度底拖网资料可说明渤海优势种的退化。表2-5 渤海主要经济种单位网产的年际变化(kg/网/小时)经济种1959198219921998小黄鱼51725704带鱼5070801008黄鲫8218080缇鱼682502斑祭6516棱缇2672蓝点鲅380208对虾2520904虾蛄374805梭子蟹37922904合计13885045621118表2-6 渤海主要优势种在渔获组成中的比例(%)年度春季夏季秋季1959带鱼45.1:小黄鱼40小黄鱼31.5:带

23、鱼16.8:对虾7对虾38.9:小黄鱼33.4:带鱼13.21982黄鲫32.6:缇鱼24.1枪乌贼21.7:黄鲫17.7:小黄鱼10.6梭子蟹20:黄鲫13.8:枪乌贼7.21992缇鱼66缇鱼23:小黄鱼13.5鲅鱼20:枪乌贼11.1:斑祭10.6黄鲫9.71998虾蛄23.8:棱缇20.5鲅鱼42.1:黄鲫14:银鲳黄鲫12.7斑祭31.6:黄鲫19.5:银鲳12四、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生物种类明显减少 从70年代初起,渤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即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鱼类的营养结构中出现了草食底栖类动物食性的鱼类增加、游泳底栖类动物食性的鱼类减少的变化,鱼类群落进入由高营养层次向低营

24、养层次的演变过程。渔业资源逐渐朝着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方向明显演变。渤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海洋生物种类明显减少。 渤海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到九十年代初期,渤海鱼类减少的主要种类是鲷科鱼类和鲆鲽类;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从1982年的3.6降低到1992年的2.5;终年均匀分布的地方类群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从17.6%降低到13.9%;冬季游向海峡深水区的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从4.7%降低到2.1%;夏季游向河口或溯河的类群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从1.9%降低到0.1%;洄游性类群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从76%上升到84%,说明地方性类群衰退比较快;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

25、食性的种类显著减少,在总生物量中的比例由38.5%下降到18.2%;低营养层次、较高营养层次和高营养层次生物量的比例由1982年的100:58:14,转变为100:26:1;鱼类的长度变化十分显著,小于100mm的个体占总生物量的75.7%(其中低值鱼类占60.8%),比10年前增加190%;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种类如黄鲫等占14.9%,比10年前减少了52%;体长为200mm的中型种类占总生物量的9%,比10年前减少了59%;体长为300mm及更大的种类占总生物量的6%,比10年前减少了72.8%。 据初步估算,渤海的产卵场几乎全部遭受污染, 特别是渤海的莱州湾和黄河口水域、辽东湾和渤海湾的产卵

26、场, 渤海、黄海、东海北部的重要渔业资源的40%在这里产生, 但这三个海湾是目前我国近海污染最严重的水域。特别是一些幼体具有溯河特性的鱼虾类, 如对虾、鲈鱼、梭鱼等, 由于河流污染, 加上断流, 已经无生存条件, 幼体成群死亡。一些以潮间带和浅海为栖息地的贝类, 特别是在河口附近分布的贝类, 如毛蚶、文蛤、泥蚶、魁蚶等, 由于栖息地水质变劣, 底质恶臭, 生存条件已经不复存在。辽东湾的海蜇产量由80年代的2万多吨降至目前的约2000吨。盖州原有12万多亩海滩文蛤密集区,现在只剩下不到3万亩。山东、天津的毛蚶、扇贝、杂色蛤等滩涂贝类资源亦在衰退中。五、非污染损害使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河流上

27、游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入海径流量大幅度的减少,对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我国黄渤海近岸海域的产卵场和育幼场受排污和河流淡水输入的影响已发生显著变异。历史上,黄渤海沿岸海域是多种经济鱼类的重要生境;但是近年来,以往的主要经济鱼类产量急剧下降,与产卵场和育幼场受排污和河流淡水输入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如黄河自70年代开始断流,近年越来越严重,1997年断流达226天,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退化和近海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变化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河口产卵场已基本丧失;60年代双台子河和绕阳河相继建闸后,导致辽东湾河蟹、鲚、银鱼等河口性洄游鱼、蟹、虾类的严重衰退。渤海沿岸

28、特别是辽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前缘是我国主要芦苇产区之一。辽河三角洲芦苇区构成了盐沼芦苇草地鸟类生态系统。但一些地区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大搞毁苇开垦,把本来长得很好的芦苇毁掉,种植粮食作物,结果芦苇资源破坏,粮食也没有收成。不但苇粮两空,也使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我国沿海最大的七里海天然泻湖,在滦河防潮闸修建之后,淤积加快,湖水变浅,湖面缩小,逐渐向滨海湿地演变。长期以来,采挖岸滩砂石基本上处于无序、无度状态。盲目地大规模采挖砂石,破坏了动力与岸滩的平衡,引起岸滩侵蚀;一些海岸工程的建设也对海洋动力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秦皇岛毗邻海域古泻湖沉积古砾石堤,随着秦皇岛油码头和其他海

29、岸工程对海洋动力环境的改变,有的被冲刷露出滩面,有的已完全遭到破坏。锦州港建港后10年来,使著名的自然生态景观“笔架山天桥”的象鼻洞被淤泥填满,“天桥”变成了“断桥”,“天桥”与港堤之间基本上成了“静水区”,淤积迅速。 六、重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辽宁、河北和山东三省,1991-1998年间,共发生船舶、海洋石油平台、海上输油管道等溢油污染事故71起。在海上溢油事故中,主要是船舶溢油事故。据统计,1973年11月至1999年6月期间,共发生一次溢油量10吨以上的船舶溢油事故11起,溢油总量为2497吨。1998年底,胜利油田发生油井架倒塌,持续溢油近六个月。溢油不仅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且对水产业和旅游业也造成数以亿计的巨大经济损失。行动方案设计 行动策略 根据碧海行动计划指导思想要求,为使环渤海地区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对富营养化、有机污染、石油污染及其他污染及非污染性破坏等不同环境及生态问题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行动计划按环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