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414.98KB ,
资源ID:238044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8044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窥见中华文明之光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导语: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化之光”,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契合。前三篇文章合为一课,属于“诸子”部分,其中第一篇文章和第二篇文章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体现了儒家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第三篇文章选自庄子,展现了道家的文化。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各为一课,属于“史传”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儒家、道家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从不同角度思考其深层意蕴,并关注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促进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核

2、心理念和人文精神,领略传统智慧,增强文化自信。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认识其深层内涵与文化价值。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2.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从不同角度思考其深层意蕴,并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代意义。理解史传中体现出来的智慧、观念,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3.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深化理解,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分析对比,领会诸子散文在论事说理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史传散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手法。4.在学习文化经典的过

3、程中吸取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发展思辨能力,学习论说方法。围绕比较重要的社会、文化话题,鉴古而观今,写一篇议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激发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与热情。3.培养质疑探究的能力,对艺术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产生理性认识。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法,演读法,点拨法,对比阅读法,读写互促法课时安排:9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学习)任务一召开“百家争鸣”思想交流会(第一、二、三、四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三篇诸子散文的思想文化内容

4、。2.制作文言实词卡片,梳理文言知识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3.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深入理解孔子与孟子的同中之异,儒家与道4.家的异中之同,探究儒道思想的现代意义。鉴赏评价三篇散文的写作特色。教学重难点:比较儒家、道家散文的异同;比较两篇儒家散文的异同。第一课时导入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内容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原典文化。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从某些方面来说,正是那些文化原典的表现。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仁爱”“博爱”“仗义”“忠诚”等,都可以从先秦诸子散文的原典中找到根源。对于当代人而言,原典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当然,由于时代的差距带来的语言表达上的隔膜,我们今人在学习诸子散文的

5、过程中,第一要义是要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活动一:课前预习检测(1)论语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2)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6、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

7、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家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3)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4)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

8、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孟子的时代背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孟子的时代意义: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

9、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孟子的追求是一种对社会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5)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

10、”和“清静无为”。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6)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

11、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活动二:了解文章内容1.欣赏程宗元先生的画侍坐,你能从画中的人物神态和文本内容推断出哪个是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吗?认真阅读

12、文章,从中找到答案,并提炼文中对四位弟子语言、行动的描写,完成表格。提示:判断画中人物,略。2.梳理齐桓晋文之事文章结构。提示:3.默读庖丁解牛,厘清思路。提示:第1-2段:宰牛场面,突出技艺高超。第3段:技艺高超的原因。第4段:引出养生之道。作业:1.梳理三篇诸子散文文章中的文言知识,制作实词知识卡片。2.诵读文章,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二课时导入“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是亲自尝一尝。”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对它的体验就是将其放置在语境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与感悟先秦诸子散文,这节课我们以更亲近的方式察看它们。活动一:“演”译经典分小组表演(演读、演说、演示)文章,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训练

13、,班级统一分享交流。要求:用本小组认为最好的方式表演,小组内完成三篇文章的表演,班级统一展示时,小组间抽签决定表演的篇目。其他小组评分。表演评价评分量表活动二:交流“读”“演”“观”心得1.从孔子态度和治国思想来看,孔子对学生的回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态度?提示:孔子政治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他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学生,可以说有这四种理想,都和治国有关: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针对子路,孔子“哂之”,这并不意味着孔子对子路的政治理想全盘否定。事实上,在当时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能够治国安民的臣子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子路

14、性子太急,为人不够谦逊,行动比思考来得更快,这是孔子所不赞赏的,所以孔子笑子路的理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孔子和公西华,孔子当时的不知可否,从后文的表述来看,孔子对他们的政治理想比较认可,认为他们所说的政治理想也是与国家大业息息相关的大事,尤其是宗庙祭祀的事情,是孔子所看重的“礼”。针对曾点,孔子是旗帜鲜明地表示“吾与点也”。曾皙言志与他人不同,他没有直接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副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展示出一幅暮春郊游图: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这正符合儒家礼治的精神,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孔子赞叹之

15、时,也是表达自己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2.通过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学习,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具有哪些人格魅力?提示:孔子是一位有着独特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老师。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了解学生性情,鼓励个性发展;尊重学生,赏识学生。3.问题思考:仲尼明明谈论过桓文之事,孟子却为何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补充材料:孟子撒了谎。孔子曾多次与弟子谈论齐桓、晋文,论及齐桓公就有4次,论及晋文公有1次,论及桓公股肱之臣管仲的也有11次。孟子中也多处记录了孟子关于齐桓、晋文事的言论。孟子“说谎”的原因或许有以下两点。其一,孔子的大一统和尊王攘夷政治理想。孔子基于

16、所处的时代,称道管仲桓文之徒是在于维护诸夏之团结与中国之稳定。孔子心中的理想政治可以分几个层次:第一层次:三王之道完美的圣君第二层次:商汤、周文、周武仁义的贤君第三层次:齐桓、晋文(晋文又次于齐桓)尊王攘夷但骄傲的诸侯第四层次:五霸中的其他霸主表面尊王但不听指挥的诸侯第五层次及以下:其他诸侯都是目无天子的垃圾孔子在文化上是崇周的,认为周是集上古文化之大成。而在政治上,是尊三王的,其次是商汤和文武,他们的特点是国家权力集中于天子,天子既是名义上又是事实上的领袖。齐桓、晋文虽然表面上尊敬周天子,但作为诸侯,势力过大难免骄横,春秋中有几处记载了齐桓、晋文对周天子不敬。孔子觉得他们尊王攘夷的功绩值得肯

17、定,但这种臣大于君的模式并不可行。所以“齐桓、晋文之事”恰好是孔子眼中“世衰道微”的表现。其二,孟子的拨乱反正政治理想。孟子的时代,诸侯纷纷称王,而周天子的力量已经微不足道。当时各诸侯王向往桓文称霸,想的已不是团结诸夏,维护中国的“王道”,而是攻城掠地,扩大自己的地盘,致使征战连绵,民不聊生。齐宣王也想以武力服人称霸天下。而孟子周游列国则为推行“王道”崇尚和推行仁政,以德服人,使天下人民心悦诚服地归顺。所以孟子不但不称道桓文、管晏之徒,甚至以相提并论为可耻。因此,孔孟谈“齐桓、晋文事”时,也是采用“拿来主义”,只取符合儒家“王道仁政”的精华,剔除“霸道”的糟粕。4.庖丁解牛中最能代表文章观点的

18、一句话是什么?提示:“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作业:拓展阅读:庄子养生主全文、朱光潜谈谦虚、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周国平孔子的洒脱。第三课时导入诸子散文流传至今,当代的我们不仅仅是阅读,而更重要的是深入的理解、探究与赏析。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三篇经典诸子散文。活动一:探究思想1. 合作探究: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提示:三子承“知尔”之问,兵、农、礼乐,言志之正也。点之志却是别调,夫子独许之者,亦以见眼前真乐,在己者可凭;事业功名,在人者难必;喟然一叹,正不胜身世之感也。(李惇群经识小)2.简述,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向齐宣王系统阐述了“行王道”的步骤。提示:(1)君王“爱物”,

19、就具备“不忍之心”,就具备了行仁政的基本素质。(2)君王“亲亲”,就应该“推恩于民”。(3)“推恩”的首要措施是“制民之产”。(4)“制民之产”可以使百姓有“恒产”,有“恒产”的百姓就有“恒心”。(5)等百姓有了“恒心”,君王就能“驱而之善”。(6)做到了以上措施就是“保民”,“保民”就能“行王道”。3.你认为齐宣王会接受并践行孟子的主张吗?为什么?提示:孟子勾画出了一幅美好的政治蓝图。但是当时的诸侯醉心于征战杀伐,武力兼并,尽管齐桓王、梁惠王等愿意让孟子陈述自己的主张,但是不会有统治者真正愿意实践。何况,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孟子的主张在当时也是难以实现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更适用于太平盛世时期的

20、国家建设,而不适用于天下分崩离析、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齐宣王很难接受并践行孟子的主张。4.你认为庖丁说的“道”指的是什么?提示:天道(自然规律)。参阅:孙绍振从宰牛之举重若轻到养生之顺道无为读5.比较思考儒与道在出世观念、社会理想、治国理念方面的异同,完成表格。提示:活动二:赏析特色1.回忆拓展阅读论语其他篇章,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艺术特色。提示:塑造了孔子和蔼可亲、言语亲切的师长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子路的粗率豪勇、冉有和公西华的谦虚、曾皙的富有才性。本篇与论语的其它篇章不同,超出了单纯记言的框架而带有记事的性质,通过人物的一刹那的语默动静来表现

21、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反映人物的神情风貌,再加上短句过渡,显得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语言简洁,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致。2.分析孟子的论证技巧:虽然孟子说“予其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但从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来看,孟子不仅“好辩”,而且“善辩”,能够将不以为然的齐宣王游说到心悦诚服,这得益于孟子高超的论证技巧。那么他使用了哪些论证技巧呢?分组讨论,完成下面表格。提示:3.归纳孟子对话技巧提示:本文以王的九次提问引出孟子的一系列仁政治国主张。看似是王的提问推动了对话,其实除了第一问,王其他的提问都是在孟子的诱导下问出的。孟子一共七次抛出设问,引导王的思维,使王认识到问题,

22、认同孟子的思想。1.善于通过表扬来获取对方信任2.善于通过提问来引导对方思维3.善于通过比喻来阐述抽象道理4.庖丁解牛前2段是怎样体现庖丁技艺高超的?提示:5.小组交流合作:探析庖丁解牛的艺术风格?提示:参看陈永辉赏析的六“解”艺术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春秋战国时代文化背景和儒、道学派代表人物及各自特征,比较分析孔孟的观点。要求:列出要点即可。2.思考先秦诸子思想的价值和意义,为下一课时的交流分享做充分的资料准备。第四课时导入先秦诸子的思想至今还受到广泛重视,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人思想的底色,成为中国世界观、价值观的独特印记。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先秦诸子的思想精髓,我们班召开“百家争鸣”

23、思想交流会(儒道分会)。活动一:头脑风暴1.小组内部交流探究:第一、二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一的第1题;第三、四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一的第2题。(8-10分钟)2.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纠偏、补充。(2-3分钟)3.小组内部交流探究:第一、二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三的话题1;第三、四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三的话题2。(10-1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纠偏、补充。(2-3分钟)活动二:下笔成文从单元学习任务三的两个话题中,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话题,结合活动一阶段中同学们的交流分享和老师的纠偏、补充,列一个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小结中国古代的“文史哲”向来很难划分清楚,先秦的诸子散文,既是

24、文学的,又是历史的,也是哲学的、文学的。春秋战国何以会出现如此精彩的诸子散文?大概源于这个时代正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即宗法制的基础已经动摇,分封建国的体制开始瓦解。既然各路诸侯都想称霸,都在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都需要“智囊”,多元化的思想必然应运而生。表达这些思想,必须使用儒雅而不失犀利的语言,于是充满了文采。“士”阶层终于登上了大分裂、大组合的历史舞台。此幕一经拉开,“百家争鸣”便不可阻挡。如果说诗的时代是“礼乐文明”的奇葩,那么诸子散文就吹响了“礼崩乐坏”的号角。作业:1.完成活动二中的写作,分享到班级交流群。2.预习烛之武退秦师:了解左传等文化常识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借助工具书通读文章

25、,梳理有障碍的字词句。教学(学习)任务二解读春秋“蜘蛛侠”闯关成功的密码(第五、六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文章内容。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3.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2.探究烛之武行动成功背后的隐秘。第五课时导入美国漫威电影蜘蛛侠里的彼得因意外获得和蜘蛛一样的超能力,并发明了蛛网发射器,化身蜘蛛侠守卫着纽约。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蜘蛛侠”,他不是守卫一座城,而是保护了一个国(诸侯国)。这个“蜘蛛侠”就是烛之武,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来了解关于他的不可思议的故

26、事。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1.了解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左传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它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

27、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总之,左传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补充了解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2.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1)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

28、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2)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3)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4)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

29、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活动二:了解“关隘”之艰险结合背景,简要说明当时的情势。活动三:了解闯关过程默读文章,概述故事。提示: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

30、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作业: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文言词、句知识点,制作并积累文言实词卡片。第六课时导入韩非子说难中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即君主)的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而说服的结果也不仅是成功一种。失败者,往往轻则不被信任,重则一命呜呼。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烛之武为什么能够通过一人之力,使得秦军退兵,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活动一:探究烛之武的语言艺术1.研读第3段,分析概括烛之武的言说思路。提示:首先指出当前形势“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率先示弱,表示郑国在秦、晋合围之下不堪一击,亡国在所难免,也为接下来的形式分析假设了前提郑州灭亡后

31、会怎样?接下来分别阐述亡郑与存郑的利弊:亡郑只是有利于晋国,秦国不但无利可图,而且只能眼看着晋国强大而自己相对被削弱;而存郑则相当于为秦国在东边设置了一个接应点和补给站,对秦国只有好处。然后,烛之武又将矛头转向了晋国,指明晋国在历史上就曾对秦国背信弃义、两面三刀,现在也是贪得无厌,亡郑并不会是他扩张的终点,迟早也要把秦国作为吞并的目标。最后得出结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行为,希望秦穆公好好考虑。2.还原历史情境,查找矛盾根源,多角度思考:烛之武凭一己之力怎么劝退秦军的?他的语言艺术如何?小组合作交流,汇总并梳理答案,派代表展示本小组讨论结果。提示:奉承示弱,郑知亡,抬高你;顺势陈弊,若郑亡,削弱你;以利相诱,若不亡,有益你;以史挑拨,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