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四年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与单元备课教 学 设 计凌 河 小 学四 年 级使用者: 总 备 课一、 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二、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
2、学综合运用活动等。三、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
3、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重点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四、全册教材分析: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
4、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
5、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1数位顺序表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六、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
6、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四、课时安排 本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根据本班具体情况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四则运算. (6课时)二、
7、位置与方向(4课时)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3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 .3课时 3简便计算.4课时 营养午餐. . . .1课时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七、统计. (4课时)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 .1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 单 元 备 课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
8、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情分析: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
9、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重点:1、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 2、含小括号的运算顺序难点:掌握运算顺序,按运算顺序准确计算
10、。四、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计划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同级运算的顺序1课时2、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1课时3、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1课时4、四则运算的顺序1课时5、有关0的运算(例6)1课时单 元 备 课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
11、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学生已经具备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学会用
12、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三、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重点: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难点: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四、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计划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例11课时例21课时例31课时例41课时单 元 备 课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
13、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第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促进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2、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三、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引导
14、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四、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计划11课时,具体安排如下:教学内容课时数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3、简便计算5课时单 元 备 课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的性质一、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
15、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上面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
16、亿作单位的小数。重点:1、小数的意义的读写法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难点:1、单名数、复名数的互化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学生进行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
17、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四、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计划1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小数的意义的读写法3课时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单 元 备 课第五单元:三角形一、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
18、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
19、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重点: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
20、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索。具此,教学过程要采取如下策略: 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3、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
21、流。4、重视教具、学具、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四、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计划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三角学4课时,图形拼组2课时。单 元 备 课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和讲解上都注意联系整数运算,以便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本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无论是小数加减计算的引入还是应用,都力求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22、。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3、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合起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3、,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重难点、关键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两位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难点:小数加、减计算中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得数末尾有“0”该怎样处理。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1、选择近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生活中蕴含小数加减计算的活动大量存在,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是我们选择素材的一休基本思路。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识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3、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了使因材施教、让
24、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4、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四、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计划6课时。 单 元 备 课第七单元:统计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单元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
25、简单的分析。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重点: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难点: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26、。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2、注重统计的现实意义。统计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特点,让学生感悟到这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3、把握好教学要求。与前面的教学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绘制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
27、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绘制,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四、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计划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教学内容课时数例12课时例22课时单 元 备 课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权势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植树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路线,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的封闭路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本单元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根据不同的
28、情况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
29、有效方法的能力。难点: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就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出要注意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或提高问题的难度。四、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计划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教学内容课时数例11课时例21课时例31课时整理复习1课时单 元 备
30、 课第九单元:总复习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小数;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空间与图形;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植树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学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绩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重点: 1、小数的认识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3、空间与图形4、统计难点: 1、小数的认识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3、空间与图形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在组织复习之前,教师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哪些知识出错比较多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中,既要注意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