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75.60KB ,
资源ID:237872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872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

1、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三维设计】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

2、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重难点】重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一。知识梳理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距今1万年左右)世界农业的起源起 源 中 心西 亚中南美洲东

3、亚(中国)地区差异种植业小麦、大麦玉米北方为粟,南方水稻畜养业饲养绵羊和山羊饲养羊驼最早的是狗、猪、鸡、水牛产业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起源特点:A.由多中心(黄河、长江)向周边发展B.形成南稻北粟格局(2)早期农业状况项 目基本概况原始农业发达时代距今七八千年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含义先砍倒树木,干后焚烧,再翻土播种。评价地力下降,经常迁徙主要作物水稻、粟商周农业生产工具耒耜创制传说由“神农氏”创制(神农尊为中国农业始祖)作用用于松土意义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当时主要农业工具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石锄石犁青铜农具商周时出现,农业生产少量使用;生产技术

4、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杂草沤肥,治虫灭害农作物品种种类更丰富,西周时已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五谷)。后世作物基本具备发展影响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使土地可连续耕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总体认识我国早期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发展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附:早期农业工具。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1)铁犁牛耕(耕作方式)项目基本概况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战国铁犁构造简单,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两汉时期特色铁犁牛耕得到改进和进一步推广成就耦耕赵过推广二牛三人

5、犁耕法;西汉后期被二牛一人犁耕法取代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法,推广到珠江流域犁壁西汉出现,翻土、碎土,使铁犁朝同一个方向翻土点评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特色铁犁牛耕已相完善成就曲辕犁出现隋唐时期,江东地区特点安装犁评,调节深浅,简便轻巧,能适应不同土壤和田块的要求影响表明中国耕犁趋于完善,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点评铁犁牛耕出现推广,是古代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促进了农业发展 附:铁犁牛耕演进【总结】早期农业的典型特点是刀耕火种。与精耕细作的农业主要区别在于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不同 从早期农业到精耕细作的农业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上呈现趋势:生

6、产工具不断改进,耕作技术不断进步 人们在早期农业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两个阶段生活方式有不同:从迁徙到定居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体系包括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生产力)、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的形成发展(生产关系)三个基本要素。(2)耕作技术的进步进 步 表 现具体成就耕作方法垄作法春秋战国已出现,位于世界先进耕作水平撒播法西汉普遍采用的耕作方法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是垄作法的发展);比撒播法先进耕作技术耕耙耱技术特点“耙”碎土、“耱”平地,利于保墒抗旱;属于精耕细作技术出现魏晋南北朝形成基本概况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影响魏晋以后直到今天,北方地区基本上沿用耕耙耱技术。播种技术西汉

7、发明耧车(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汉时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时间地区宋朝以后,江南地区耕作特点较稳定的稻麦轮作主要原因南方经济日益发达,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重大意义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3)水利灌溉的发展突出成就历史作用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西域坎儿井古代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井渠法开竖井施工的先河,坎儿井能有效防止地表水的渗漏和蒸发灌溉工具翻车(龙骨水车)改进曹魏马钧改进作用脚踏或手摇,能低处水流引上高坡,可浇灌、排涝;筒车唐朝时创制筒车(以水力为动力,非人力)宋朝时出现利用水力

8、的“高转筒车”水车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3小农经济项 目基本概况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农民命运地位改善小农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牲畜等生产资料劳动产品除纳税外可供自己支配经营特点小农经营规模很小积极贡献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消极局限在沉重剥削、繁重徭役和灾荒瘟疫下,面临贫困、破产的威胁。历史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

9、位历史作用积极性封建社会形成发展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性封建社会末期,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集体劳作(千耦其耘)个体农耕(小农经济)集体劳作(千耦其耘) A.原因:工具简单,生产力低下 B.表现:大规模的简单协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出现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力的发展二核心突破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地域分布:南北发展不平衡 产业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生产模式:“男耕女织”式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土

10、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2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1)中国古代农业的整体线索土地制度由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发展为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度(君主、地主、自耕农私有土地),主要有屯田制、均田制等具体形式小农经济艰难成长,始终在中国封建统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精耕细作指以土地的高度利用为基础,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先进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耕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色,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的关键因素)(2)历史特征:农来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不

11、断增长 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加生产技术前期发展,后期停滞 “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传统农业思想。3对小农经济的认识发展条件:有利条件:A.工具的改进: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有生产积极性:农民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一定的生产主动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 C.规模小,精耕细作:为增加收人,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D.明智的统治者为保证政府的收入大都采取重农政策。不利因素:A.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 B.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

12、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C.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2)特点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不变的生产技术和日益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13、脆弱性: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 狭隘性:缺少合作和集体观念,没有先进思想负担重:封建经济的基础,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3)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4)小农经济经济正常发展的前提: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无天灾,统治者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统治者剥削要适度(5)评价:积极作用:A.封建社会早期,自产自销,生活稳定,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古代农耕经济发展B.是封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C.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A.农民负担

14、沉重,生活艰苦,农业始终维持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保持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B. 自给自足限制了消费,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近代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主要原因C. 小农经济承受风险的能力差,战乱、土地兼并或苛捐杂税都会使自耕农破产,很难保证政府财政收入D.缺少整体意识,不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协调产业结构,使生存环境恶化E.是中国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4农业发展原因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进步、农业劳动力转移、劳动对象扩大、水利工程的兴修、优良品种农作物的推广 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土地政策、赋役制度调整 政治环境的影响:国家统一、

15、政局稳定与否 统治者的重视民族融合加强及交流中外交流重用人才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5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1)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物品丰富,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2)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影响农业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业和政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3)对社会风气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农业发展会促使社会风气的改观和人们修养的进步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要协调农业发展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6、(4)对文化的影响农业发展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5)对中外交流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为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奠定物质基础6经济重心南移过程: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南宋: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原因:北民南迁;南方相对稳定;南方地理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影响:A.中国古代经济布局渐趋合理平衡B.人口分布发生变化:南方人口迅速增长,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C.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教育文化中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充分反映了我国文化与人才的历史地理特征,对今天的社会经济的布局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D.对民族关系影响: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有

17、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E.对后来对外开放、对外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得到极大的改善,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的交流启示:A.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B.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促进经济发展C.统治者重视7历史上三次人口迁移高潮与今天民工潮的比较(1)共性: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不同点:原因:A.古代:天灾人祸、战乱B.今天: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流动方向:A.古代:中原流向南方B.今天:农村流向城镇、中西部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移民最后的去向:A.古代:定居移居目的地B

18、.今天:户籍未发生变化 性质:A.古代:躲避战乱B.今天:劳动力资源的重新分配,是正常的经济活动8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王朝的主要兵源和徭役的承担者。小农经济的兴衰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社会政权安危。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注意解决好农民问题,扶植小农经济。9我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农业实践中“应对”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对农业生物和农业环境诸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基础上的,是长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如形成并成熟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旱地“耕耙耢压锄”防旱保墒耕作体系,形成于宋代

19、的南方耕、耙、耖、耘、耥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技术,就成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他们之间农业文化的交流和融会,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产生还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关。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以人多地少为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人多地少”这种情况迫使人们致力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单位产量。到了清代,地主制经济制度的调整导致农业生产的高涨,这就为人口的激增提供了物质基础或现实可能性(当时人口的增长还与安定的政治局面和“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有关)。三易错知识点1.小农经济是

20、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2.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3进行精耕细作,并不能说提高了劳动效率。4自然经济的结构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影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全部封建的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小农经济下,农民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压迫与剥削下,农民承担了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

21、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5农耕经济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主体,1840年以后,小农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就全国而言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直至目前,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6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民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等特点。(2)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

22、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衡量商品经济发展的指数主要看产品、市场、商人、货币、城市等方面。商品经济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进取性。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最重要标志。(4)区别与联系: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近代结束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并不是自然经济,而是和市场联系。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代替。四考情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命题角度主要有:(1)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的状况;(2)对小农经济的理解以及与古代政治制度、古代文化思想之间的关系。五试题精练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

23、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B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B 图(一) 图(二)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B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4对刀耕火种的耕作 认识错误的是(

24、 )BA提高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 B经过对土地的连续耕种提高了能力C土地仍然经常撂荒 D耕作难以持久,人们只得不断寻找新的栖身之地5.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周颂良耜)“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小雅大田)上述诗句反映了西周( )A出现了青铜农具 懂得沤制绿肥 懂得治虫灭害 强化社会治安A B. C. D.6.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BA.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B.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不断改进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D.浇灌技术的逐步改良7.右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 )CA春秋B战国 C西汉D隋唐8.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

25、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C交纳租税的需要 商品交换的需要 自给自足的生活需要A. B. C. D.9.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C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10.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B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不承担国家赋税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 B C D11.下列生产技术与所处时代结合错误的是( )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26、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12.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D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钱、钹 D.铁铲、铁犁13.下列精耕细作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曲辕犁 耕耙耱 代田法 稻麦轮作A B C D14.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 A春秋战国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15.(2010年江苏卷)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解析】D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正确答案为D。16(2010年广东卷)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

27、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C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 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17(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A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上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

28、币【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18(2010年浙江卷)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B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 “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19(2010年浙江卷)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

29、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D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解析】 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图(2)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但这种两牛牵引的耦犁回转不便,到东汉时,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由此,战国、秦、西汉都早于东汉,排除A、B、C三项。20(2010年天津卷)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B图1 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解析】图一为汉代出现的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图二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犁的变化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这直接反映出耕犁技术的进步和成熟。2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B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从题干中对社稷二字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