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1.61KB ,
资源ID:237769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769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口译用户看口译质量评估.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口译用户看口译质量评估.docx

1、从口译用户看口译质量评估从口译用户看口译质量评估 编者按:作为语言间性视域中的翻译学,当今既须要继续实证考察,又迫切须要在研究维度、方法以及思想性上实现突破。本期刊发张威、柯飞等学者的三篇文章,分别考察口译质量评估、模糊现象翻译和高语境词汇翻译。尽管切入维度不同,考察对象各异,但这些学者都在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这一翻译核心课题上艰辛求索。 提 要:在口译交际活动中,口译用户对口译质量评估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实证性调查与分析,本研究发现,整体上,口译用户更重视口译的内容,而相对不太注重口译的形式要素;但在具体情况下,口译用户对口译质量因素的评价又存在着较大差异。本研究为建立科学、系统的口译质量评估体

2、系,为客观、全面地衡量口译效果提供了必要的实证性支撑。? 关键词:口译;口译用户;口译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8)03-0114-5? ? The Effect of Interpreting Users in Interpreting Quality Assessment? Zhang WeiKeFei?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

3、0089, China)? As an integral part of interpreting?supported communication, the interpreting users can exert great effects on the evaluation of interpreting quality (IQ). The present survey shows that the interpreting users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content rather than the form of interpreting, t

4、hat the users features shape their IQ evaluation. The present research, therefore, constitutes an empir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framework with the view to an objective IQ evaluation. ? Key words: interpreting; interpreting user; IQ evaluation? ? 1 引言? 随着对口译活动性质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已不再

5、把口译活动仅仅看作原语信息在语言符码层面上的机械转换,而更多地将其视为一种在具体社会情景下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交际性活动(刘和平 2003)。这其中,信息传播方式、信息内容、交际场所、交际参与者、交际意图、翻译规范等各种交际因素相互制约、彼此影响,共同决定着口译质量和口译活动的最终效果。因此,仅仅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去评价译员的表现和口译的质量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的口译效果。而单纯从译员角度出发衡量口译效果,则又往往会忽视口译活动中其他参与者的特殊期待,难以充分满足其要求,也难以达到良好的口译效果(蔡小红曾洁仪2004)。? 在实际口译活动中,口译用户主要是指通过口译员的工作希望从发言人那里获取信息

6、或交流意见的人员。这些人员参与交流活动的目的各不相同,而且在知识背景、外语水平、对口译的认识程度等方面也都千差万别。因此,他们对口译活动,特别是译员的表现,往往有特殊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也会使他们对口译活动的质量作出不同的判断。自然,他们的要求与期待也应成为口译质量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数。国际著名口译研究专家勒代雷(LedererM.)就认为,只有从听众对口译感知的效果才能确定译员口译活动的质量,才能最后判断口译活动的效益(Lederer 1992:149)。? 西方国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关注口译用户对口译质量评估的影响,其历史相对较长,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际调查,

7、涉及口译用户的各种情况,如目的、口译使用经验、性别、国籍等,有力推动了口译质量评估研究的整体发展(Kurz 2001)。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落后。虽然我国港台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展了一些实证性研究,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规模不太大,数据的代表性也比较有限。另外,由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这些研究间的可比性也不很明显(蔡小红 2002)。大陆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刘和平(2002)对科技口译质量评估中口译用户对其的影响作了实际的考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此外,部分高校的口译硕士论文也涉及到口译用户在质量评估中的作用(蔡小红、曾洁仪 2004)。可以说,在总体数量上,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非

8、常有限,难以汇集大量的实证数据,也难以客观地反映口译用户对口译质量的具体评价情况。而在质量上,相关研究只是在理论上强调了口译用户对口译质量的特殊要求,没有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也就难以详细说明用户的不同情况对口译质量评价的具体影响,研究力度不足。另外,对口译用户与口译员在口译质量评价方面的具体差异缺乏考察和分析,二者难以有效沟通,影响了口译质量的客观评价和口译质量评估体系的整体构建。 本项调查研究则希望通过对国内口译现场活动中口译用户的调查与分析,力图对口译用户对口译质量的期待和要求进行较为全面而客观的描述,为进行科学的口译质量评估,建立并完善口译质量评估体系,提供必要的实证性支持。? 2 口译

9、用户对口译质量因素的评价: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2004-2005年度在北京举行的4次国际研讨会,涉及经济、数学、科技、环境等领域。与会代表来自中国、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共计214人。? 2.2 数据收集工具? 就口译用户对口译质量的评价而言,目前应用得最广泛,也是获取相关数据最直接的科学方法,就是调查问卷的方法(Gile 1991, Kurz 2001)。因此,我们根据Bhler(1986)、Kurz(2002)等研究中所列举的主要口译质量因素,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以期掌握用户对这些因素的具体评价情况。会议期间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

10、收比率为91%,达到调查统计标准。? 此外,我们还与部分口译用户(53人,占问卷调查总人数的41%)进行了个别交谈,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对口译质量因素的评价,以及对开展口译质量评估研究的态度。? 2.3 数据分析工具? 我们主要考察口译用户对各种口译质量因素的“优先选择”(priority choice), 即认为某项因素最重要的选择数量,并将其转换为占具体某类人员总数的百分比例,并利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4 数据分析与讨论? 2.41 交际目的对口译质量评价的影响? 根据其他相关研究的通行做法(Mack and Cattaruzza 1995),将口译用户的交际目的

11、分为专业性信息交流与探讨、一般信息了解两种情况,分别考察不同交际目的对口译质量评价的影响(见图一、表1)。?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整体上,用户的不同交际目的对口译质量评价的影响基本一致。首先,信息完整性、表达流畅、逻辑条理等因素被认为十分重要,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上。而且统计F值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值均0.05),说明不同交际目的对这些质量因素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其次,语法准确性、语音语调、声音悦耳以及风格等因素则并不太受重视,所占比例均未超过50%,特别是翻译风格的比重均未达到30%。统计F值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对这些因素的评价也基本相同。? 但是,用户的不同目的对专业术语准确性的要求

12、却存在巨大的差异。专业性信息交流与探讨和一般信息了解对该项因素的重视程度分别为69%和40%。而且,p=0.02(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专业性目的越强,就越重视专业术语准确性。? 在语法准确性、语音语调、声音悦耳以及风格等语言因素上,想了解一般信息的用户的要求要高于专业性信息交流的用户(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说明专业信息交流的用户更关注口译内容,而较少注意口译的语言表达形式。? 2.42 知识背景对口译质量评价的影响? 根据用户知识背景与会议主题的关系,将其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类,考察其对口译质量因素的不同要求(见图二、表2)。? 可以看出,信息完整性、逻辑条理等因素都普遍受到重视

13、,均在50%以上,而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对这些因素的评价基本一致。而语法、语音、声音悦耳、风格等因素则受重视程度较低,均未达到50%,并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意见基本相同。? 此外,虽然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员对部分口译质量因素都很重视,但却存在较大差异。在表达流畅上,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视程度分别为53%和67%,虽然都超过50%,但差异显著(p=0.021 0.05),说明非专业人员更重视译员的表达流利程度。而在术语准确性方面,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视程度分别为65%和52%,差异显著(p=0.019 ?0.05?),说明外语水平越高,对译语表达的逻辑条理性要求却越低。其原因可能是,高水平的

14、用户能更直接地从原语接收信息,以弥补译语表达逻辑上的缺陷。与此相类似,在声音质量上,低、高两类人员的重视程度分别是52%和46%,具有边缘性显著差异(p=0.07 0.05),说明低水平用户更重视译员声音效果。而在另一些因素上,如专业术语、语法准确、风格因素等,外语水平越高,要求相对也越高。特别是对专业术语,低、高两类人员的重视程度分别为40%和54%,差异显著(p=0.02 0.05),说明外语能力越强,对原语理解越透彻,对相关术语的准确性也就越严格。? 2.44 口译使用经验对口译质量评价的影响? 口译使用经验是指与会者利用口译服务获取信息的次数和经历。我们根据口译使用次数将用户分为首次、

15、2-4次、5次以上三种情况,考察不同口译使用经验对口译质量评价的影响(见图四、表4)。? 用户对信息完整性、表达流畅和专业术语等因素都非常重视,均达到50%以上,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对上述因素的评价基本一致。而在语音语调、风格因素上,用户的重视程度较低,均在35%以下,也无显著差异,说明意见比较一致。? 在其他方面,用户评价的趋势基本相同:使用经验越丰富,对相关质量因素的要求越低,有些还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逻辑条理上,首次使用与经验丰富者(指5次以上)的重视程度分别是64%和48%,具有显著差异(p=0.02 0.05),说明经验丰富的用户对译员表达逻辑性要求相对不太严格,能够凭借以往的经验和

16、相关知识,对译语表达作出合理的判断。同样,在语法准确性上,首次使用与经验丰富者的重视程度分别为58%和44%,差异显著(p=0.04 0.05),说明首次用户更重视语法表达。而对声音质量,首次使用与经验丰富者的重视程度分别为57%和36%,差异非常显著(p=0.008 0.01),说明首次用户更重视译员的声音效果。? 2.5结论? 2.51 对数据分析的总结? 总体来说,口译用户均非常重视口译的内容(如信息完整性、表达逻辑、术语等),而将口译的形式(如语法、语音、声音质量等)放在相对次一级的位置,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其他相关研究的结论(Marrone 1993;Kurz 2001,2002;Col

17、lados Ais 2002)。当然,在具体情况下,用户对口译质量因素的评价也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口译用户的不同目的会影响对口译质量因素的评价。其次,口译用户的不同知识背景决定着对口译质量因素的重视程度。另外,口译用户的外语水平也会左右对口译质量因素的评价。最后,口译用户不同的口译使用经验影响其对口译质量因素的评价。? 2.52 本项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虽然涉及4次不同主题的大型国际研讨会,但调查范围仅限于北京地区。而且,参与问卷调查的人数也比较有限,因此,用户对口译质量评价的代表性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口译形式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考察了同声传译,而没有涉及

18、交传、视译、电话口译、电视口译等其他形式的口译活动。而不同的口译形式在操作过程、策略应用、认知资源要求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差异,用户对具体形式下的质量因素评估也必然有所不同(刘和平2005:82-84)。? 最后,人员划分标准的科学性。本次调查中,我们在4个方面对用户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但没有进行严格的考察或测试,其结果难以非常准确反映各个方面的真实水平。? 鉴于这些局限性,本次调查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口译用户对口译质量的评价状况,但所获数据仅能反映某一范围内某些人员的特点,还须要今后作进一步的工作。? 3 后续研究的方向? 首先,鉴于口译活动的复杂性,上述局限性也是其他相关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

19、Gile et al. 2001),因此,有必要组织相关的研究结构和人员,建立稳定的研究队伍,通过科研立项、交流研讨、合作攻关等形式,在更大范围内,对不同形式的口译,进行更深入地观察和分析,收集大量的实证性数据,以期更全面、更客观地描述用户对口译质量的评估状况。? 其次,口译用户仅是口译交际活动中的一个组成要素,而口译任务、会议性质、会议主题、技术设备等因素也会与用户发生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对口译质量的评价(蔡小红、方凡泉2002)。因此,在考察口译用户自身因素对口译质量评估的影响的同时,也应全面分析影响用户决策的其他外在因素,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说明用户对口译质量的具体评价情况。? 最后,鉴于用户

20、与口译员在口译质量评价方面的差异,可以考察用户的不同要求对口译员实际表现的具体影响,以进一步明确用户因素在口译质量评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注释? 在各表中,?表示在0.0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表示在0.01的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蔡小红. 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C. 香港: 开益出版社, 2002.? 蔡小红 方凡泉. 口译质量与效果评估A. 蔡小红. 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C. 香港: 开益出版社, 2002.? 蔡小红 曾洁仪. 口译质量评估研究的历史回顾J. 中国翻译, 2004 (3).? 刘和平.职业口译新形式与口译教

21、学J. 中国翻译, 2003 (3).? 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赛莱斯科维奇勒德雷尔. 口笔译概论M.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Bhler,H. Linguistic (Semantic) and Extra?linguistic (pragmatic) Criteriafor the Evaluation of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preters J. Multilingua, 1986 (5).? Collados Ais, ngela. Quality Assessm

22、ent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The Importanc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 In P?chhacker and Shlesinger (eds.). 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 C.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Gile, D. 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Research J. Target, 1991 (2).? Gile, D. et

23、al. Getting Started in Interpreting Research: Methodological Reflections, Personal Accounts and Advice for Beginners C.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1.? Kurz, I.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Quality in the Ears of the User J. Meta, 2001 (2).? Kurz, I. Conference Inte

24、rpretation: Expectations of Different User Groups A. In P?chhackerand Shlesinger (eds.). 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 C.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Mack, G. and Cattaruzza, L. User Surveys in SI: A Means of Learning about Quality and/or Raising Some Reasonable Doubts A. In Tommola, J.

25、 (ed.). Topics in Interpreting Research C. Turku: University of Turku, Centre for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1995.? Mackintosh, J. User Expectation Survey: Interim Report J. AIIC Bulletin, 1994 (2).? Marrone, S. Quality: A Shared Objective J. The Interpre?勃?ters? Newsletter, 1993 (5).? 收稿日期:2006-07-13 【责任编辑 郑 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