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118.34KB ,
资源ID:237749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749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中考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教师用.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中考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教师用.docx

1、语文中考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教师用周国平作品阅读训练作者印象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人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等。其中周国平文集中的两则寓言故事被选人了人教版教材,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被选入苏教版教材。 周国平是我国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学者,他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其散文擅长于用文学的形

2、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情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人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他被誉为我国文坛“精神的拾荒者”。链接中考中考回眸 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2006年四川江油中考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2006年江苏宿迁中考卷,人应当敬畏自然2006年江苏扬州中考卷,习惯于失去2007年山东潍坊中考卷,家2007年四川绵阳中考卷,愉快是基本标准2007年江苏无锡中考卷,记住回家的路2008年江苏徐州中考卷,车窗外2008年广西崇左中考卷,信仰之光2008年广东省中考卷,养成写日记的习惯2008年云南昆明中考卷,要成为

3、你自己2009年四川成都中考卷,精神栖身于茅屋2009年江苏南通中考卷,好梦何必成真2009年浙江台州中考卷,忘记玄奘是可悲的2010年江苏扬州中考卷。真题回放忘记玄奘是可悲的周国平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一个。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的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呢? 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他身上,有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互相矛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

4、问所惑”,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17年,译经用了19年。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还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大德高僧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以访问学者的

5、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他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者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了证实,可见玄奘治学的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公元七世纪前的古代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这段历史会是一片漆黑,没有记录历史习惯的印度人甚至不知道佛祖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也因为如此,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今天许多中国人只

6、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悲的。 (选自闲情的分量,有删改)1第段中的划线句是作者针对什么现象发的感慨?在原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 _2分析全文结构,概括相关内容,填写在下表的空格(标有a、b、c、d处)内。第段“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第段玄奘具有执著求真的精神。毕其一生求取和翻译佛经,不为荣华富贵所动。第段ab第段cd3如果把“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大德高僧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中加点的“敢”字去掉,好不好

7、?为什么?_4结合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1)本文第段的内容让你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的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其中一则。_(2)以本文中的“玄奘”为比较对象,谈谈你对西游记中的“唐僧”或娱乐化的“唐僧”(如大话西游中的唐僧)的认识。_答案:1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2a佛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 b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c治学严谨 d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3不好“敢”是“有胆量”的意思,写出了玄奘的佛学造诣之深,震撼了所有的人,包括印度本国的大德高僧。如果去掉,表达效果就会淡化,不能有力地

8、突出玄奘的伟大。4(1)示例:第段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让我想起了唐僧每到一处,总有妖精迷惑他,想让他留下来,要么与他成婚,要么想吃他的肉,但唐僧终究都是离开了。 (2)示例:西游记中的唐僧能历经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品读演练人人都有最合宜的位置周国平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不是看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是看自己是否真正感到快乐。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

9、天来认领。我还相信,既然这个位置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能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是因为我相信,上帝造人不会把两个人造得完全一样,每一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由此决定了能使其禀赋和价值得到最佳实现的那个位置也必然是独特的。然而,一个人要找到这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却又殊不容易。环境的限制、命运的捉弄,都可能阻碍他走向这个位置。即使客观上不存在重大困难,由于心智的糊涂和欲望的蒙蔽,他仍可能在远离这个位置的地方徘徊乃至折腾。尤其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人们往往竭尽全力去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甚至压根儿没想到世界上其实有一个仅仅

10、属于自己的位置,而那个位置始终空着。我的这个认识,是在许多年里逐渐清晰起来的,现在可以说到了牢不可破的地步。我丝毫不怀疑,我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是最适合我的,因此,外界的诱惑对我发生不了什么作用。可是,若有人问我这究竟是一个什么位置,我好像又说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完全不能用学者、作家之类的职业来定义它。如果勉强说,就说它是一种很安静的生活状态吧。它基本上由两件事情组成,一是读书和写作,我从中获得灵魂的享受;二是亲情和友情,我从中获得生命的享受。亲情和友情使我远离社交场的热闹,读书和写作使我远离名利场的热闹。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生命和灵魂,在这两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真实的满足,夫复何求,所

11、以我过着很安静的生活。我当然知道,这种很安静的生活适合我,却未必适合别人。一定有人更适合过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他们不妨去叱咤风云,指点江山,一展宏图。人的禀赋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选自青年文摘(彩版)1.标题中的“最合宜”指的是什么?2.为什么说“一个人要找到这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却又殊不容易”?3.在作者看来,他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是最适合他的。他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是什么?这个事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位置”的思想认识。答案:1.是否真正感

12、到快乐。2.环境的限制、命运的捉弄,都可能阻碍他走向这个位置。即使客观上不存在重大困难,由于心智的糊涂和欲望的蒙蔽,他仍可能在远离这个位置的地方徘徊乃至折腾。3.他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基本上由两件事情组成,一是读书和写作,二是亲情和友情。作用: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很有说服力。4.略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周国平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上帝对亚当说:“你是用尘土造的,你还要归于尘土。”在乡村,那刚来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贴近土地,从土地汲取营养。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农村孩子的

13、生命不孤单,它有许多同伴,它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单,远离了土地和土地上丰富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断了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城里孩子是没有童年的。当我现在记述着我的种种童年琐事的时候,我深感惭愧。事实上,我是在自曝我的童年生活的贫乏和可怜。所幸的是,当时我的祖辈中还有人住在乡下,父母时常带我去玩,使得我的童年不致与乡村完全隔绝。尽管那乡下不过是上海郊区而已,但是,每年在那里暂住的几天已足以成为我一年中最快活的日子了。那是一个叫周沈巷的村子,离徐家汇不远,随着都市的迅速扩展,现在它早已不复存在。当时

14、那里住着我的外婆、祖母和一个姑妈,她们的家挨得很近,沿着同一条小河走几分钟,就可以从这一家到达那一家。孩子到了乡村,所注意的往往不是庄稼和风景,而是大人不放在眼里的各种小生物。春天的水洼里有蝌蚪,每年我都要捕捞一些,养在瓶子里,看它们摇着细尾巴活泼地游动,心里的喜悦要满溢出来。夏天的田野则是昆虫的天下。一定是很小的时候,也许还没有上学,有一次在乡下,姐姐神秘地告诉我,田里有“得蜢”。她其实说的是蚱蜢,因为发音不准,说成了“得蜢”。我好奇地跟她到田里,一起小心翼翼地捕捉,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蚱蜢。我更喜欢捉一种叫做金虫的甲虫。仲夏季节,拨开玉米叶子,便可发现它们挤成一团,正在啃食刚刚结成的玉米穗。金

15、虫有金色的硬壳,蚕豆大小,用一根细线栓住它,让它悬空,它就扇开薄翅飞起来,发出好听的嗡嗡声。由于它爱啃西瓜皮,捉住了能养好些天。年龄稍大,我喜欢捉蟋蟀。它们往往躲在烂草堆下,翻开后四处乱跳,一眨眼就不见了,不容易捉到。最好是在夜里行动,用手电筒光能够把它们镇住。捉住后塞进自制的小纸筒,再选出模样精悍的养在小竹筒里或瓦罐里,和别的孩子玩斗蟋蟀。在我眼里,乡下什么都和城里不一样,一切都是新奇的。喝的是井水,倘若在雨天,井水是浑浊的,往水桶里放一块明矾,便神奇地变得清澄了。潮湿的河边布满小窟窿,从中钻出一只只螃蟹,在岸上悠闲散步。林子里蝉声一片,池塘边蛙声起伏。那些池塘,母亲说里面有溺死鬼,会把小孩

16、拖下去淹死的,使我感到既恐惧又神秘。还有夜间在草丛里飞舞的小火光,分不清是萤火虫还是鬼火,也给乡村罩上了一层神秘的气氛。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所谓一饱口福,其实年年都是三样东西:露黍、玉米和南瓜。露黍形似高粱杆,比甘蔗细得多,味同甘蔗。新玉米当然鲜嫩可口。坐在屋外嚼着啃着,屋里飘来南瓜的香味。南瓜是在灶火上蒸的,大铁锅里只放少许水,一块块南瓜贴在锅壁上,实际上是连蒸带烤,蒸得瓜瓤红亮润口,烤得瓜皮焦黄香脆。尝鲜之后,照例要把这三样东西带一些回城,把乡村的滋味延续若干天。当年商业不发达,在城里是买不到这些东西的。每次到乡下,我们多半住在外婆家里。当然,因为外婆疼爱

17、我们。可是,我不喜欢外公,甚至怕他。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坐在一张红木桌前,一边不停地咳嗽吐痰,一边写毛笔字。看见我们,他不理睬,只是从老花镜片后抬起眼睛,严厉地盯我们一眼。大约在我七八岁时,一天夜晚,我们全家已经入睡,三舅突然来我家报告外公的死讯,说完匆匆去乡下了。第二天,母亲只带我去乡下,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奔丧。一进村子,母亲逢人总是说同一句话:“爹爹死了,怎么办呢?”我听了还以为也许有办法让外公活过来,要不她为什么总这样问呢。外婆一见我们就大哭,使我意识到毫无办法,外公是死定了。屋里一片忙乱,有许多来帮忙的人。饭桌上摆着酒菜,我摸了一下桌旁的长凳,立刻遭到训斥,说是不准碰的。我感到无趣,独自

18、走进里屋,那里光线很暗,隐约可见一张床上躺着一个人,旁边燃着蚊香。我想走近看,又不敢,出去找母亲,问她那是谁,她说就是外公,把我吓了一跳。外婆一遍遍叹气,说就是一口痰堵住了,否则不会死。夜里,我和母亲睡在里屋另一张床上,外婆则睡在白天停放尸体的床上。尼姑们在外屋作超度,念经声和木鱼声响了一夜。这些声音比死人更令我恐惧,我整整一夜没有合眼,蜷曲在母亲身边,不住地颤抖。外公死后,外婆进城与三舅同住,我们去乡下就比较少了。有时候,父亲带我们去看祖母。和祖母住在一起的还有曾祖母,老太太活到九十岁,最后一年神经失常,不能辨认所有亲属,又好像认识一切人,见了谁都疯言疯语,十分可爱。我上高中时,祖母也死了,

19、此后我没有再去乡下。1、孩子到了乡村,注意到的事物是什么?2、体会“潮湿的河边布满小窟窿,从中钻出一只只螃蟹,在岸上悠闲散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作者为什么说“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4、快乐的童年是一个人一辈子都会珍藏的美丽,是一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光,童年中韵记忆,是一生都无法泯灭的! 请你仿写句子。 例句:童年是一首歌,跳跃着轻快的音符;童年是一首诗?记录着纯真的女谊;童年是_,_;童年是_,_。答案:1、不是庄稼和风景,而是大人不放在眼里的各种小生物,如蝌蚪、蚱蜢、金虫、蟋蟀等。 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悠闲散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螃蟹旁若无人、悠闲爬行的情态。 3、春夏季节捕

20、捉各种小生物。 在我眼里,乡下什么都和城里不一样,一切都是新奇的。 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 4、示例:一幅画 描绘着故乡的山河 一碗酒 香甜着伙伴的笑脸善良丰富高贵周国平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

21、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惟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的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

22、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它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独处、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

23、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你是怎样理解“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

24、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这句话的含义的?3、根据文章,谈谈你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品质高尚。4、作者的散文总有一种白玉兰般得芳香,读后让人从烦恼丛生的惆怅回到无私无欲的无邪境界。读了选文后你有怎样的感觉?谈谈你的阅读感悟。答案:1、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2、尽管有些人有钱有势,但精神荒芜、灵魂贫乏、情感单调,没有品位和情调,除了金钱和权势一无所有,所以他们也是贫穷的人。3、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要尊重他人,要有做人的品性。(言之成理即可)4、示例:读周国平的文章,总觉得他的心头有一潭善良的清泉。善良、丰富、高贵,一个人类伟大心灵创造的世

25、界,一定能让人眼睛明亮、心灵清泽、精神世界充盈。我们相信,生活在这个世界,善良的人更能活得丰富而高贵。如何才能诗意栖居周国平荷尔德林有一首诗,其中的一句是:“人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大地上。”海德格尔对这一句诗做了非常繁复的分析,其中心意思是,诗意是栖居的本质,只有诗意才使人真正作为人栖居在大地上,从而使栖居成为安居,使大地成为家园。我认为可以由之引申出两个观点:第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应该以诗意方式而非技术方式对待自然;第二,在人自身的幸福追求上,人应该以诗意生活而非物质生活作为目标。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当今中国人的生存境况,我们不得不承认,诗意已经荡然无存。什么叫对待自然的技术方式?就是把自然物

26、仅仅看成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功能,对人而言的一种使用价值,简言之,仅仅看成资源和能源。天生万物,各有其用,这个用不是只对人而言的。用哲学的语言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存在和权利,用科学的语言说,万物构成了地球上自循环的生态系统。然而,在技术方式的统治下,一切自然物都失去了自身的存在和权利,只成了能量的提供者。今天的情况正是如此,在席卷全国的开发热中,国人眼中只看见资源,名山只是旅游资源,大川只是水电资源,土地只是地产资源,矿床只是矿产资源,皆已被开发得面目全非。如何还能是诗意地栖居的家园?由此可见,问题不是出在技术不到位,而是出在对待自然的技术方式本身。与技术方式相反,诗意方式就是要摆脱狂妄的人类中

27、心主义和狭窄的功利主义的眼光,用一种既谦虚又开阔的眼光看自然万物。一方面,作为自然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人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万物的存在和权利。另一方面,作为地球上唯一的精神性存在,人又通过与万物和谐相处而领悟存在的奥秘。其实,对待自然的诗意方式并不玄虚,这在一切虔信的民族那里是一个传统。 毫无疑问,人为了生存,对待自然的技术方式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必须限制技术的施展范围,把人类对自然物的干预和改变控制在最必要限度之内,让自然物得以按照自然的法则完成其生命历程。人类应该在这个前提下来安排自己的经济和生活,而这就意味着大大减少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及使用。也许有人会问:这不是要人类降低生活质量,因而是一种倒

28、退吗?且慢,我正想说,若要追究我们对待自然的错误方式的根源,恰恰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幸福观出了问题。正因为在我们的幸福蓝图中,诗意已经没有一点位置,我们才会以没有丝毫诗意的方式对待自然。在今天,人们往往把物质资料的消费视为幸福的主要内容,一些地方也往往把物质财富的增长视为其主要目标。我可断言,这样的价值观若不改变,人类若不约束自己的贪欲,人对自然的掠夺就不可能停止。我听到有论者强调说: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一定要高增长?我很怀疑,以高增长为目标,低碳能否实现,至少在非化石能源尚难普及的相当长时期里是无法实现的。在我看来,宁可经济增长慢一点,多花一点力气来建构全民福利,缩小

29、贫富差别,增进社会和谐,这样人民是更幸福的。所以,真正需要反思的问题是:什么是幸福?我一向认为,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这当然必须免去物质之忧,但并非物质越多越好,相反,毋宁说这二者的实现是以物质生活的简单为条件的。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苏东坡当年夜游承天寺,对朋友感叹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我们现在更少这样的闲人,而最可悲的是,从前无处不有的明月和竹柏也已经成了稀罕之物,我们比苏东坡幸福吗?是的,诗意是栖居的本质,人如果没有了诗意

30、,大地就会遭蹂躏,不再是家园,精神就会变平庸,不再有幸福。1文章结尾处,作者说“诗意是栖居的本质”,从全文看,这里的“诗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_和_。(每空限填9个字)2作为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所提倡的“幸福观”是什么?3文章第段援引苏东坡当年夜游承天寺的典故,有什么作用?4如今,“低碳”一词正日益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焦点。班级准备出一期以“牵手低碳”为主题的手抄报,班长让你负责其中“人与自然”专版,并要求你从本文中集录、整理相关见解编人“哲思”专栏。请把你完成的任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90字左右)周国平先生认为:_答案:1以诗意方式对待自然 以诗意生活作为目标2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 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