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2.41KB ,
资源ID:2376739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673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及秘方.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及秘方.docx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及秘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及秘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甚至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属耳科常 见病。临床上将此病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本病属中医 “耳疳 ”,“脓 耳”,范畴。病因病理中医学认为凤热邪毒侵袭,风热蕴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延络入耳,灼伤肌 膜,腐烂而成脓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或胆经素有郁热,循径入耳,灼伤 肌膜而腐烂成脓所致或过食肥甘厚味,使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蕴,循经上 犯,停聚耳内,蒸灼耳膜化腐而致。或思虑过度,暗伤脾胃,运化不健,水湿 内停湿邪上犯,上围耳窍或先天不足或房室过度,以致肾元亏损,精不养 耳,以致耳窍空虚,外邪乘虚而入同时又

2、因耳窍空虚,不能抗邪外出,致使邪 毒内停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虽经治疗,但治疗方法不 当,如用药量不足,治疗不彻底致使细菌产生耐药而转为慢性。或因鼻咽部及 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性病灶经咽骨管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的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本病病理变化分三型,单纯型表现为鼓室各处粘膜显著增厚,炎症常蔓延 至鼓房处,鼓室内常发生纤维组织粘连,鼓膜中央性穿孔者,锤骨柄多腐烂消 失,听骨亦常坏死;坏死型表现为炎症重,病变超出鼓室粘膜外,侵及骨壁或 环骨部。鼓室内常发生肉芽组织,口久可变为息肉;胆脂瘤型鼓膜表现上皮及 外耳道皮肤上皮向穿孔处增长,上皮脱落,积集成团

3、,破坏骨部,使成空腔。 穿孔周围之鼓膜增厚而打瘢痕。治疗(一)普通 xx 疗法常用 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保持外耳道通畅,避免耳内进水,注意预防感 冒。(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1肝胆火热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下降。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检 查见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较多。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胆郁热,利湿开窍。方药xx 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12克,黄芩 12克,当归 12克,柴胡 7克,泽泻 12 克,山栀子 12 克,车前子 12 克,生甘草 12克,木通 12 克,滑石 25 克,淡竹叶 12克,党参 16克,白扁豆 12克,白术 12 克。脓液较粘稠者加浙贝母 12克,蒲公

4、英 16 克,银花 12克;耳内胀痛者加夏枯草 12克,珍珠母 16 克。2脾虚湿困耳内流脓,量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苔白 腻,脉细无力。治法xx 脾,清利湿浊。方药参苓 xx 加减:党参 16克,淮山药 12克,茯苓 12克,炒白术 12 克,炙甘草 12克,白扁 豆 16 克,莲子肉 16 克,桔梗 7 克,砂仁 12 克,薏苡仁 16 克。头晕者加热地 16克,当归 12 克;大便泄泻明显者加车前子 16克,木通 12克。3.肾阴亏虚耳内流脓,时多时少,混有豆渣样物,带秽臭味。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 或混合性耳聋。头晕头痛,腰酸乏力。 x 线摄片见骨质破坏。舌质红

5、,苔薄,脉细数。治法补肾培元,利湿祛浊。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知母 12克,黄柏 12克,热地 16克,山茱萸 12 克,淮山药 16克,茯苓 12克,泽泻 12 克,丹皮 12 克。脓多且稠而黄者加天花粉 12克,全瓜萎 12 克,浙贝母 12 克。有骨质破坏者加桃仁 12克,红花 12 克,赤芍 12克,乳香 12 克。(3)现代 xx 西药治疗方法(1)局部用药:常用药物有 o 3氧氟沙星、 o25氯霉素、 3%洁霉素、 1%复方新霉素 液、 3诺氧沙星液、 o.5氧氟沙星液等。(2)全身应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3)如上呼吸道及临近器官有病灶时应以及时治疗。(4)手术治疗(1)对单纯型中

6、耳炎控制后,残留鼓膜穿孔者,可行鼓膜修补术。(2)对骨疡型和胆脂瘤型,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多主张用手术治疗。常用手 术治疗的有乳突根治术、改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等。(5)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取猪胆汁 50 毫升,枯矾 35克。将枯矾研细末与胆汁混合均匀,晾干研成 极细末,用时将 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后,取适量药粉用吹管吹入外耳道尽鼓膜 处。(6)针灸治疗(1)体针:取穴听宫、听会、耳门、翳风、翳明、中褚、液门、太白、阴陵泉、足三 里、合谷。(2)耳针:取穴神门、肝、脾、肺,内耳、中耳、肾上腺、肾(7)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耳、内耳迷路、淋巴脓、甲状旁腺反射区,每个 反射区分别

7、按摩 3 分钟,每日 2 次。(8)敷药疗法(1)全蝎(带尾)6克,白矾 60 克,冰片 3克。先将白矾盛铝勺内煅制,研为 细末。全蝎焙干,同冰片、白矾混合,研末备用。先用双氧水将耳内洗净,后 用麦秆将药粉吹敷耳内。每日 2次。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可以止痛,消肿,排脓,一般 35 天痊 愈。(2)猪苦胆 30 毫升,枯矾 30 克。先将枯矾研为细末,再与猪苦胆汁混合拌 匀,晾于为面,装瓶备用。用时将药面少许置于适量清香油中调匀,即可滴耳 (滴前需将耳内脏水用药棉揩净 )每日 1 次。治疗中耳炎,可以清热,解毒,燥 湿,一般 1 周见效,疗效较满意。(9)按摩疗法(1)用手指揉摩耳周围及乳突后、后

8、颈部 2030 次,按压耳门、听宫,翳 风、完骨及耳区的痛点各 1 分钟。(2)用拇、食、中指捏住耳郭做牵抖法数次,然后用中指插入耳内做快速的 震颤法。与此同时,病人自己用手捏住鼻子,向外鼓以上手法每日早晚各做 1 次,有改善耳区血液循环,调节听神经功能的作用。预防与护理(1)除病因治疗外,应防止再感染,预防感冒,勿使污水入耳。患急性化脓 性中耳炎,要积极治疗,以免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清除耳分泌物时,应用消毒器械和敷料。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清除脓液的基础上,需按照病情或细菌 的不同,选用滴耳药或吹耳药进行治疗。注意吹耳及滴耳的正确方法。(2)对干性鼓膜穿孔病例,应尽早施行鼓膜俢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9、,以免中耳 炎复发。中耳炎病因症状中耳炎,俗称 “烂耳朵 ”,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 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 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 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 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 年。中医将本病称为 “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 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

10、 病后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 呕吐时,食物应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 40,可伴有呕吐、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 12天后耳内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 很容易转成慢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 “臭耳底子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 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 等。可分为三种类型。 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

11、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 胆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 擤鼻涕。(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 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

12、、胡椒、酒、羊肉、辣椒等。(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 蒿、黄瓜、苦瓜等。(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自治疗法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 12粒,每日 4 次。( 2)xx泻肝丸,每次 9xx,每日 3 次。( 3)xx上清片,每次 4片,每日 3 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 4 片,每日 3次。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 30克、生甘草 10 克、煎服每日 1剂,连服 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 30克、每日 1 剂,分 3次

13、煎服,连服 3 4 日。( 3)野菊花 12克、天葵子 10 克、丹参 15 克、泽泻 15克、白花蛇舌草 30克,分 2 次煎服。(4)大蒜 1 瓣,蒸馏水 10 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 滴耳,每日数次, 1 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 30克、鲜九龙吐珠叶 13 片,用 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 1 剂,连服 5 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2)薏米 18克、金银花 12 克、柴胡 9克、鳖甲 15 克、红糖适量,将金 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 1 剂,连服 5 剂。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 1

14、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 炒时防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 3滴,每日 2 次。(2)蚯蚓 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 10克左右, 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 出清液滴耳,每次 4 滴,每日 3 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 50 克,冰片 5克,滴耳。(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 3 次。( 5)生大蒜 2只,丝瓜 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 34 滴, 每日 3 次。(6)xx 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 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较为常见,临床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及听力下 降为特点,可

15、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一般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及胆脂瘤 型三类。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流脓多为间歇性,量多少不等,上呼 吸道感染时流脓或脓量增多,脓液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大小不一,通过穿孔可见鼓室粘膜轻度增厚。骨疡 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脓粘稠,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 孔,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内 长期流脓,脓量多少不等,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 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白色磷屑状豆腐渣样无定形物质,奇臭。本病患 者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 扁桃体

16、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避免污水人耳,有水入耳时要擦干净,保持 耳道的清洁卫生。临床表现1耳流脓:轻者脓液清稀或粘稠,无臭味;重者脓汁灰黑或带血,有恶臭味。流脓可 为间歇性,亦可为持续性。2耳聋:程度轻重不一,多为传导性耳聋,鼓膜及中耳内听骨破坏越严重,则听力 损失越大。3并发症:少数病变严重、病程长的病人,由于炎症向周围骨质侵犯,可见有眩晕、 呕吐、面神经麻痹、头痛、以致寒战高热等症状。诊断 1患耳流脓伴听力下降,局部可见鼓膜穿孔,电测听检查多呈传导性耳 聋,声阻抗检查多呈声阻减小,声顺增加。2鉴别(1)与外耳道鉴别:外耳道皮肤的炎症、湿疹、疖肿破溃等均会表现为患耳流水或流脓,但对 听力无影

17、响,无耳聋表现。(2)与慢性鼓膜炎鉴别: 慢性鼓膜炎有时在表现及检查上颇似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但听力仅有轻微 损失,鼓膜无穿孔,经治疗较快痊愈。(3)与非化脓性中耳炎鉴别: 非化脓性中耳炎种类较多,以听力下降,耳堵闷感为主要表现,但均以鼓 膜无穿孔,不流脓为其特点。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决非短期内能治愈,即使经治疗流脓停止亦极容易复 发,故长期坚持治疗,防止复发,才能有效。1西医药治疗: 正确使用外用药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关键。在流脓期间,多用药水 治疗,常用的有 3双氧水,先用该药彻底清洗外耳道的脓液,待脓净后,再滴 入抗菌素药水,每次点入 35滴即可,然后将头偏向健耳一侧 5 分钟,以使药

18、 液充分进入中耳。切忌在流脓期间喷入药粉,妨碍引流。2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肾元亏损及脾虚湿困,上犯耳窍所引起。治法:补肾健脾,祛湿排脓。本病相当于中医学 “脓耳 ”的范畴。其病是因风热邪毒侵袭,或休浴污水入 耳,湿邪停积,引动肝胆火热上蒸,灼热耳窍,血肉腐败,化生脓汁,溃破耳 膜则出;或温病后,体质温弱,余邪未清,结于耳窍而发。若脾肾素虚,或调 治失时,邪毒久滞耳窍,兼之运化失健或虚火上炎,均可使之演变为慢性。临 床常见的证型有:1脾虚湿困型:证见耳内流脓长年累月,时重时轻,流脓量多而清稀,无明显臭味,局部 查耳膜中央大穿孔,耳道积脓较多,质清稀甚如水样,听力呈传导性耳聋,全

19、 身有头晕头重,倦苔无力,面黄无华,唇舌淡白,苔白湿润,脉缓细弱。2肾元亏损型:证见耳内流脓日久不愈,脓量不多,如豆腐渣状,并有臭味,听力减退, 局部查耳膜穿孔多在边缘部位或松弛部,脓稠粘连成块,听力测定呈混合性耳 聋,全身伴有头晕神疲,腰膝酸软,遗精早泄,脉细弱等。临床疗效 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 379例,全部治愈(鼓膜穿孔愈合,自觉症 状消失)。随访 1 年未见复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及秘方1:蛇脱:即蛇皮 50 克;用火烧成炭灰后压磨成粉,加入枯凡:即食用明凡;在瓦窑陶瓷皿具里在火上抄,枯凡与蛇脱灰的配比量为 1:1。无水气冒出即为枯凡。用吸管吹入病耳内即可。一日一次,尽量吹入深点。必须请他人帮助吹入。如耳内有水或脓应用双氧水清洗干净,再用棉棒搅干后 再用上粉吹入。2:如化脓时间较长必须服一些药物配合治疗例 6 神丸;罗红毒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