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23KB ,
资源ID:237552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552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docx

1、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课时强化练(二)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济南模拟)南朝时某官负责管理骑兵,有人问他管多少马匹,他答道:“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他近来马死了多少,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该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A佛道思想对社会的消极影响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D选官制度存在弊端解析:材料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对实际事务一无所知,故选D项;材料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对实际事务一无所知,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对社会

2、的消极影响,排除A项;材料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对实际事务一无所知,未反映儒学受到佛教、道教冲击,排除B项;材料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对实际事务一无所知,未涉及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答案:D2(2019肇庆模拟)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解析: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打破了原来阶层的限制,据材料“在唐初以前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

3、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说明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的地位提高,故选B项;由材料“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可知唐初以前更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A项;材料“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说明是政治不是商品经济,排除C项;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是南宋,排除D项。答案:B3(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可知()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

4、强藩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67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解析:从出身、所在和结果的逐步变化可以看出地方独立性增强,故选B项;唐玄宗时期只是代天子巡边,并未形成藩镇割据,排除A项;代天子巡边只是宰相的一项职责,并不能说明分割了宰相的权力,排除C项;藩镇割据致使唐代战争不断,排除D项。答案:B4(2019广州模拟)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A谏议制度的完善 B部院间矛盾尖

5、锐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视权力的制衡解析:据材料“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可知宋代重视权力的制衡,故选D项;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决定提出意见,据材料“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可知不是谏议制度,排除A项;材料是建议对军事的改革不是部院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中央权力制度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答案:D5(2019贵阳模拟)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唐朝中后期,雇佣制现象比较普遍,但是仍然规定官营手

6、工业者不能用交纳钱财的方式来以免除徭役,以保证官营手工业内的技术人手,即首先要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地位,故选C项。答案:C6(2019汕尾二模)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这一变化()地区崇宁元年(1102年)嘉定十六年(1223年)江南东路24.927.9两浙路79江南西路27.737.7荆湖南路1722.5福建路1625.4A.助推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使土地集中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解析:材料说明南方人口密度有所增长,这有利于提供劳动力从而促进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7、,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北方,排除B项;表格中,并没有提及土地兼并和集中的问题,排除C项;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答案:A7北宋仁宗景祐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我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这表明()A坊市界限被打破 B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C对外贸易的繁荣 D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解析:蕃坊指的是外商聚居区而非区分商业活动区域的“市”和“坊”,故A项错误;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外国商人可在广州与当地居民杂居,可知当时对外贸易频繁与繁荣,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外商

8、“开始”在华定居,故D项错误。答案:C8(2019揭阳模拟)唐末五代时期,军阀争相“收养”部将为义儿。终五代之世,不仅有百余平民子弟以军阀义子的身份留名史册,更有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对军阀养子之风的解读合理的是()A彻底抑制和改善了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B军阀养子之风是政权割据和更替频繁的根源C假借宗法伦理笼络将才以强化对军队的控制D五代皇位继承已经摆脱血缘宗法伦理的束缚解析:题干反映了军阀通过“收养”义子血缘伦理关系,以达到笼络部下、军队的目的,故选C项;彻底抑制和改善了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在宋太祖通过系统强干弱枝之后才实现,排除A项;政权割据和更替频繁的根源是自然经济的分散性,排

9、除B项;题干中只是提及“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而非所有皇帝都是义子,排除D项。答案:C9(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适应性考试)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解析:沈括用“理”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说明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故选A项;理学系统化是儒学吸收借鉴了佛道,而不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并且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影响科技发展,排除B项

10、;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不利于自然现象的准确解释,排除C项;只能说理学影响科学研究,而不能说科学研究借助理学,排除D项。答案:A10(2019青岛模拟)朱熹曾说:“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事事有两册。”他的这种读书经历()A导致了主流意识的混乱 B反映儒学开始走向衰落C践行了知行合一的主张 D为理学的发展做了铺垫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朱熹对书籍的涉猎非常广泛,这就为他以后提出“格物致知”做了铺垫,故选D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一直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在持续不断的

11、发展,排除B项;题干中提及了朱熹“知”的方面,没有提及其“行”的内容,排除C项。答案:D11(2019惠州模拟)东京梦华录是北宋灭亡后,跟随大批臣民逃亡南方的孟元老撰写的一部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在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开封方言来叙述。这()A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尖锐 B反映了南北文化的差异C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激发了读者的家国情怀解析:通过题干可知,东京梦华录是用“开封方言来叙述”,其内容主要记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这样就会唤醒大批逃亡到南方臣民的爱国情怀,故选D项;题干没有涉及民族矛盾问题,排除A项;东京梦华录用“开封方言来叙述”的目的在于激发读者的爱国情

12、怀,而并非反映南北方文化的差异,排除B项;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与东京梦华录用“开封方言来叙述”无关,排除C项。答案:D12(2019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模拟)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确证的是()A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C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及选字出力者等信息可以得知,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故选A项;材料仅展示了两本佛经的印刷情

13、况,不能由此得出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排除B项;材料展示了活字印刷,而不是雕版印刷,排除C项;材料没有显示宋朝的印刷技术,所以不能得出,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排除D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宋代把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称为海商或船商,海外贸易繁荣是宋代经济发展极具特色的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商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 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

14、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中经营海上贸易日益普遍。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也有如“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侩起家”,转而为海商者,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材料二宋商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宋政府需要的外国特产也常常托海商代购。有些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福建海商徐戬“先受高

15、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版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与宋朝贸易。以上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商的特征并分析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1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商在中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 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得出贸易次数频繁,范围广;据材料一“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占

16、有一定比例”得出为数众多,出身不同阶层;据材料一“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得出海商贸易为民间性质,受政府严格控制。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并结合所学得出东南地区经济崛起(经济重心南移);据材料一“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得出重农抑商政策淡化,政府鼓励;结合所学得出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第(2)问,据材料二“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得出促进中外经济贸易交流,拉近中外人民距离;据材料二“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得出充当使者,传递中外信息,加强

17、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据材料二“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与宋朝贸易”,结合所学得出传播中外文化科技,推动西欧社会转型。答案:(1)特征:贸易次数频繁,范围广;为数众多,出身不同阶层;海商贸易为民间性质,受政府严格控制。原因: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东南地区经济崛起(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淡化;政府鼓励;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进步。(2)作用:促进中外经济贸易交流,拉近中外人民距离;充当使者,传递中外信息,加强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传播中外文化科技,推动西欧社会转型。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其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一直争

18、议不断,很多人对其是否到过中国存疑。马可波罗生前曾面对亲友的责难,表白绝未言过其实,其所见异事“尚未说到一半”。1995年,英国学者吴芳思(Frances Wood)著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否认其到过中国;1999年,中国著名元史专家杨志玖出版马可波罗在中国,确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论争的主要问题大体为: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有无直接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马可波罗书中没有提及长城、筷子、茶叶、中医(如针灸)、汉字、印刷术、妇女缠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书中的许多中国地名用的是波斯语名等。有人从争辩双方的学术背景方面进行了论证,几乎中国所有元史学者都认可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英国学者吴芳思

19、是否认派的代表,其不是研究元史的专家,只是中国问题的研究者。据刘大年历史学理论的建设问题等根据材料,自拟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释须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确定论题角度。材料中主要讨论的问题是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可以从认可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否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角度选题;也可以通观全局来分析史论和史料之间的关系,从史学论证的角度选题。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搜寻相关历史信息例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历史阐释必须有丰富的

20、史料支撑。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之所以成为争论已久的话题,其重要原因是缺乏丰富的史料支撑。因为历史研究必须对史料做出充分的研究,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中国学者的观点遭到西方学者的质疑,是因为缺乏令人们信服的丰富史料。中国是有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但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只有个别学者找到了说服力不强的零星记载,游记中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如中国人日常喝的茶、经常使用的汉字等都无记载。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的争论说明了“孤证不立”的道理。示例二论题:马可波罗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他在中国生活多年,其回忆录反映了他到过中国的经历。他有关中国的大量记载是不可能凭想象编造出来的。他的游记并

21、不是历史学家的历史考察报告,只是一位长期在中国生活过的商人的回忆录。因此,不能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著作来要求他。书中有无长城的记载更证明不了他未到过中国。马可波罗生活年代大致为元朝,此时的秦汉长城因多是土堆的,且已毁坏,其遗迹一般不易找到,我们现在所见长城是明代所修,他是不可能看到的。因此,马可波罗是到过中国的。示例三论题:马可波罗未真正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是著名的旅行家。他的游记记载的中国的情况是失真的。中国是有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但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只有个别学者找到说服力不强的零星记载;游记中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如中国人日常喝的茶、经常使用的汉字等都无记载,秦以来修建的长城也无记载。中国学者都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是其民族感情的一种体现。马可波罗游记很可能是旅行家马可波罗虚构之作,是道听途说的记载。因此,马可波罗未到过中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